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煮日報:民國十大才女

水煮日報:民國十大才女

1、

林徽因(1904—1955),福建人,出身世家,才貌雙全,在文學、建築、藝術等領域成就顯赫。林徽因不僅美麗、富於才情,她那堅毅、從容和高貴的品格更為深切地留在了同時代朋友們的記憶里。上世紀30年代的北平,林徽因和梁思成家的客廳是中國文化精英最愛的沙龍,那時的她,在高談闊論中盡情揮灑著智力、才華和迷人的魅力。而在窮鄉僻壤的野外考察中,這位優秀學者所具有的堅韌和吃苦精神同樣讓人感佩不已。抗戰歲月中,當美國漢學家費正清看到老朋友林徽因在物質條件極其匱乏的艱苦環境中仍潛心學術時,他對這個美麗的女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幾十年之後,費正清在回憶錄中對林徽因人格的讚美仍然飽含著崇敬之情。然而,普通人和大眾媒體則對她的情感經歷津津樂道,這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她的形象。

2、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人。出生於海軍軍官家庭,從小在軍營長大的冰心自有獨特的氣質,外表柔弱,卻胸懷闊大。冰心燕京大學畢業後又赴美留學,學成歸國後在大學教書育人,並進行文學創作。她歌頌母愛、童真、自然,她的《寄小讀者》《小桔燈》等作品滋養了幾代人。從冰心的名句中可見其性情和人生哲學:「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哀。」

3、

石評梅(1902—1928),原名汝壁,山西省平定縣人。1919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928年9月因病逝世於北京。石評梅是「五四」時期活躍於北京文壇的著名女作家。在女子高等師範讀書期間,她結識了馮沅君、蘇雪林等,並同廬隱、陸晶清等作家結為至交。在「五四」高潮的歲月里,石評梅開始在《語絲》、《晨報副刊》、《文學旬刊》,以及她與陸晶清參與編輯的《婦女周刊》、《薔薇周刊》等報刊上發表散文、詩歌、小說和劇本。她的文筆清麗凄婉,卓爾不群。除酷愛文學外,她還愛好書畫、音樂和體育,是一位天資聰慧、多才多藝的女性。在她26年的短暫生涯中,不僅留下了獨特的文學作品,也留下了她與高君宇深沉的愛情樂章。

4、

丁玲(1904—1986),原名蔣冰之,湖南臨澧人。文學,愛情和政治是丁玲一生的三個主題。丁玲1927年開始發表小說,1928年《莎菲女士的日記》震動文壇。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延安時期,毛澤東賦詩讚她「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全國解放後,曾任《文藝報》主編、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等職,後被錯誤批判,發配到北大荒,文革中歷經磨難。1986年3月在北京病逝。丁玲一生經歷了幾場愛情,但最終與小他十幾歲的陳明走到了一起,並相伴終身。丁玲是作家,而因她所處的特殊年代,政治的糾葛如影隨形纏繞她一生,丁玲一生的遭際和所引發的爭議和非議也多與此相關。

5、

蕭紅(1911—1942),生於黑龍江。她出身悲苦,經歷坎坷。1935年,在魯迅的推薦下,蕭紅髮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並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一起到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和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蕭紅以柔弱之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災難中顛沛流離,不屈地與命運搏擊。1942年1月12日,日軍佔領香港。蕭紅病情加重,被送進香港跑馬地養和醫院,又因誤診加重了病情。臨終前蕭紅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在戰火硝煙中寂寞辭世,享年31歲。

6、

陸小曼(1903-1965),江蘇常州人,作家,畫家 。曾師從劉海粟、陳半丁等名家,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因與徐志摩的婚戀而成為近代著名人物。1920年,被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聘用兼職擔任外交翻譯。陸小曼在三年的外交翻譯生涯中,屢屢顯出她機警、愛國的一面,逐漸名聞北平社交界,成為一時之名媛。徐志摩曾描述她:一雙眼睛在說話,晴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劉海粟評價說:「她的古文基礎很好,寫舊詩的絕句,清新俏麗,頗有明清的特色;寫文章,韻籍婉轉,很美,又無雕鑿之氣。她的工筆花卉和淡墨山水,頗見宋人院本的傳統。而她寫的新體小說,則詼諧直率。」1965年4月,陸小曼於上海華東醫院逝世。

7、

廬隱(1898—1934),原名黃淑儀,又名黃英,福建閩侯人。1920年,她的《一個著作家》經鄭振鐸推薦在《小說月報》上發表,由此正式開始文學生涯。廬隱創作速度非常快,從不打底稿,在"五四"女作家中,她創作的小說最多。廬隱驚世駭俗的婚戀比她的作品更為世人所關注。1919年冬,廬隱北大學生郭夢良相識、相愛。當時郭已有妻室,廬隱也已訂婚。然而作為追求個性解放的新女性,她不顧家人反對和世人的鄙夷,向郭夢良堅定地表示:「只要我們有愛情,你有妻子也不要緊。」兩人於1922年夏在上海以「同室」的名義結婚。三年後郭因病去世。後來新寡的她又帶著前夫的孩子與一個小她8歲的大學生青年大學生李唯建戀愛。1934年5月廬隱難產不幸去世。廬隱自己說:「我想遊戲人間,反被人間遊戲了我!」「 我就是喜歡玩火,我願讓火把我燒成灰燼。」

8、

蘇雪林(1897—1999),原名蘇小梅,字雪林。出生於浙江省瑞安縣。1919年,她與廬隱結伴同行,離開安慶,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在京期間,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對寫作產生興趣。1921年秋,前往法國留學,先學西方文學,後學繪畫藝術。1925年回國後先後在多所大學教書。1949年後到台灣。蘇雪林早年以寓言的形式發表對時局、人生的看法,還抽時間翻譯法國作家莫泊桑、都德等作家的作品。作為評論家,她對同時代的作家作品也多有論述,但她對魯迅持續惡毒的攻擊始終讓人難以理解。屈賦研究是蘇雪林半生的事業,從1943年寫作《天問整理的初步》開始,到1973年出版《屈賦新探》,歷時三十餘年,寫作六七十篇文章,成為蘇雪林「屈賦研究」系列。由於其獨到的眼光和辛勤的考據,她在學術研究中能夠解決前人未能解決之疑點,而被稱為「學術界的福爾摩斯」。

9、

蘇青(1914—1982),浙江寧波人。本名馮允庄,後以蘇青為筆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1933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肄業後移居上海。1935年開始文學創作。1943年,代表作品長篇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開始在《風雨談》連載,一時毀譽紛紛;該書次年出版單行本,半年內再版九次,到1948年底,已有18版之多。1947年,《續結婚十年》出版。蘇青還寫作了大量散文小品,結集為《浣錦集》、《濤》、《飲食男女》、《逝水集》,此外還有長篇小說《歧途佳人》等。 還曾主辦《天地》雜誌,創辦《小天地》雜誌及四海出版社。1949年後留居上海,擔任越劇團專職編劇,曾編寫《江山遺恨》、《賣油郎》、《屈原》、《寶玉與黛玉》等劇目。

10、

張愛玲(1920-1995),現代女作家。在上海孤島時期的1943年,她的處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爐香)在《紫羅蘭》雜誌上發表。隨後接連發表《傾城之戀》、《金鎖記》、《傳奇》、《流言》等作品。她23歲與胡蘭成結婚,抗戰勝利後分手。1952年移居香港,後定居美國。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洛杉磯去世。張愛玲初入文壇便轟動上海灘。後來時局變化,她移居海外,寂寞自處。她曾經的聲名幾十年間在大陸幾乎消失,沒有多少人知曉文壇上曾有這位獨特的女子。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張愛玲在大陸名聲大噪,一時擁躉無數,張迷何止千萬。可見世事變遷之無常。張愛玲通達人情、洞悉人生,但孤標傲世、我行我素,而面對她的真愛如胡蘭成,又是另一種情境:「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水煮日報:周恩來給李宗仁、白崇禧秘密傳話
1966年初彭德懷參加三線工作會議為何拒與彭真合影
張聞天的波折浮沉
解放前夕的清華教授爭奪戰
九十七年前的老北京,美得簡直不像話!

TAG:水煮百年 |

您可能感興趣

人民日報海外版:超級大國的小里小氣
這兩天,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央媒紛紛點贊中國科大!
人民日報:請為國生娃!
人民日報新論:為「中國飯碗」築牢底座
人民日報:止咳的三大誤區!
南方日報:《厲害了,我的國》里的大國與小家
繼人民日報之後,中國日報又把蘇寧小店「三公里燈塔」推向全世界
人民日報評袁隆平海水稻:中國創新溫暖世界
人民日報:今天,為億萬中國農民轉發!
水煮日報:蔣介石去世後各國媒體的報道
周宏中國:《人民日報》薦讀最美中國櫻花
人民日報:中國「芯突破」驚艷世界
人民日報:站不住腳的「美國吃虧論」
華爾街日報:美國最新報告稱中國軍事信心大增
人民日報:韓國海淘網民海外網購更青睞中國產品
人民日報華爾街日報共駁納瓦羅,國際媒體連轉中國報道批美方
人民日報怒批「三大運營商」,滿滿套路坑人民
人民日報望海樓:美國越折騰 中國越清醒
人民日報痛批賓士:在中國市場大把撈金 為何還要傷害中國人民?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前路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