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作品《張翰帖》也稱《季鷹帖》《思鱸帖》,記張翰故事。此帖的書法特點是字體修長,筆力剛勁挺拔,風格險峻,精神外露。宋徽宗趙佶評此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庭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張翰帖》,


唐,歐陽詢書,

紙本,


縱25.1cm,橫31.7cm,


行書,11行98字。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張翰帖》全帖共十一行,接續於《卜商帖》之後。帖上赫然蓋有宋高宗「紹興年號」的朱文印章。此帖曾在宋亡後一度流入民間,至清朝被收入宮中,並刻入《三希堂法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歐陽詢的《九成宮》是婦孺皆知的傳世名帖,但從他存世的碑刻作品來看,大多是楷書作品,而所傳行書手跡廖若晨星,難得一見。《張翰帖》就是一件行書墨跡,是《史事帖》的一部分。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張翰帖》釋文: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方框內字殘,現據《晉書》補)


此段文字見於《晉書·文苑》及《世說新語》等書中,但均屬節錄。張翰是西晉吳郡(今蘇州)人,富於才情,為人舒放不羈,曠達縱酒,當時人將他喻為三國魏時「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嵇(阮嵇曾為步兵校尉,人稱阮步兵),稱他「江東步兵」。他追隨賀循至洛陽做了齊王的官,但他並不快樂,時常思念江南故鄉,於是萌生隱退山林、遠離亂世之念,後終棄官回鄉。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張翰帖》原屬《史事帖》,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存世四件墨跡之一,十分珍貴。此帖的書法特點是字體修長,筆力剛勁挺拔,風格險峻,精神外露。對開有瘦金書題跋一則,是宋徽宗趙佶在賞鑒之餘寫下的心得。他評此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並指出歐陽詢「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庭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這段評語對我們欣賞《張翰帖》以及其他歐體書都是極為重要的。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本幅與題跋鈐宋高宗趙構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記。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紹興內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後入乾隆內府,帖的左邊原有弘曆題詞,被颳去。

此帖為唐人鉤填本,筆墨厚重,鋒棱稍差。


明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清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等書有著錄。


思鱸帖典故:


張翰所見是晉武帝司馬炎把皇位傳給了弱智的兒子引起的權力之爭,爆發了「八王之亂」晉王朝遲早會滅。於是他寫下了千古流傳的《秋風歌》亦謂《思吳江歌》「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吟罷,掛冠辭朝。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這《秋風歌》的秋風是晉朝蕭殺之風,是司馬政權的嚴冬即將來臨的信號。晉朝經「八王之亂」 不久司馬冏齊王敗,而張翰因得免於難。顧榮卻死在任上,顧榮的死讓世人驗證了官場的無情無義,讓張翰痛恨交加而十分悲傷。


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張翰之《思鱸帖》,從此《思鱸帖》不僅是書法之帖,也是帝皇之「帖」。它告誡帝皇必有帝皇之才,有明君之智慧,否則難集聚賢臣,難招天下精英。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思鱸帖》也是文人的人生之帖。張翰的蒓鱸之思是蘇州飲食史上十分動人的故事,並開創了蘇州文人隱逸文化的先河。張翰思鱸的退隱選擇是文人失意者的楷模,張翰思鱸的思想則成為後世文人的內在的精神世界。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此帖保留著歐體一貫書風,險勁刻歷。字形以長取勢,且多有上端微微向左傾斜,但看起來卻很穩實,非有強勁筆力不達。從其用筆線條上看,更是苦心經營,獨具匠心。如帖中「翰」字的上疏下密,「鷹」、「清」等字的左疏右密。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任」、「以」、「歸」字的中疏旁密,「榮」字的下疏上密等,都是典型例證。在字的疏放處理上,書家也煞費心機,如「從」字的左上斂、右下放,「號」字的上斂下放,「江」、「東」、「兵」、「天」、「夫」、「良」等字的左斂右放等等,真是精神貫注,不放一處閑過。再從布局謀篇上看,字距緊而行距寬的章法也非常高明,這樣的處理,除有利於強化字勢的狹長感這一特色效用外,更主要起到了留白透光的調節作用,因為歐體字本來就已劍戟森然,如行間再不疏朗,就會使人感到透不過氣來。經過這番巧妙構思處理,就讓讀者於威嚴中感到一種蕭散的意趣,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思鱸帖》原屬《史事帖》,帖後紙有宋徽宗趙佶瘦金體書跋:「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張翰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智永亦復避鋒。雞林嘗遣使求詢書,高宗聞而嘆曰: 詢之書遠播四夷。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庭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虛譽也。 」清乾隆帝評論道:「妙於取勢,綽有餘妍。」,也是很有眼力的。此帖的風格與歐陽詢的楷書風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險取勝。字的重心壓在左側,而以千鈞之勢出一奇筆壓向右側,使每個字的結體形成一種逆反之勢,然後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險為夷,真可謂「險中求穩,別有樂趣」。

北宋 趙佶 跋歐陽詢行書張翰帖紙本25.1x31.7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陸機詩云:【閶門勢嵯峨,飛閣跨通波。】這閶門上有樓閣下有水道,是一座水陸兩用的城門。


一天,一位名叫張翰的人正在金閶亭上遊冶,忽聽到水上傳來清越的琴聲,循聲覓去,原來是一位叫賀循的會稽(今紹興)名士在船上操弦。二人略一交談,便「大相知悅」,一打聽這位賀循大有來頭,他受大文學家陸機的推薦要去洛陽做「太子舍人」,兩人傾蓋如舊於是相邀同去。張翰便與賀循同發,連家裡人也不通知一聲就駕舟北上了。


張翰這個人是出了名的縱任不拘,他的脾氣跟大名士步兵校尉阮籍最像,因此被人稱為「江東步兵」。


張翰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和賀循一起到洛陽以後很快闖出了名堂:不僅被齊王司馬冏闢為大司馬東曹掾,還成了文學界名流。如《詩品》所記:【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而復興,踵武前王,風流未沫,亦文章之中興也。】


這裡所說「三張」中有一個就是張翰。另外,所謂「二陸」即:陸機、陸雲兄弟。當時江東的「八大家族」是:《顧、陸、朱、張,虞、魏、孔、賀》,上面提到的這位賀循,正是其中會稽賀氏的佼佼者。


賀氏世傳禮學,賀循後來在東晉草創之際,為朝廷創建禮儀制度大大發揮了家學,所以不僅被尊為「當世儒宗」,死後更得到皇帝【素服舉哀,哭之甚慟】的無上哀榮。


張翰繼承了家族裡的詩歌血脈 —— 他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極少,但其中有一首《雜詩》非常有名,尤其是開頭幾句:【暮春和氣應,白日照園林。青條若總翠,黃華如散金。】古人對這句「黃華如散金」推崇備至。

最喜歡這詩句的要算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了,他不僅有【張翰黃花句,風流五百年】的讚歎,而且他的詩集中引用這一典故的地方不下一、二十處。


提示: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僅為配圖需要。若有不妥之處,請微信留言告知,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書畫║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亦稱《季鷹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靈書道 的精彩文章:

田英章高清米字格楷書字帖《滕王閣序》正在熱銷!

TAG:龍靈書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天下十大行書》第七:歐陽詢《張翰思鱸帖》
《天下十大行書》第四:王珣《伯遠帖》
歐陽詢行書欣賞《季鷹帖》
歐陽詢《張翰帖》天下十大行書之一
《天下十大行書》第九:黃庭堅《松風閣詩帖》
《天下十大行書》第三:蘇軾《黃州寒食帖》
《天下十大行書》第六:柳公權《蒙詔帖》
《天下十大行書》第五:楊凝式《韭花帖》
《天下十大行書》第二:顏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十大行書》第八:米芾《蜀素帖》
天下第三行書——蘇軾書《寒食帖》欣賞
《天下十大行書》第十:李建中《土母帖》
蘇軾行書姊妹篇:《江上帖》、《渡海帖》
唐代歐陽詢書法欣賞:行書《張翰帖、仲尼帖》
每天古書畫:元 趙孟頫行書《二贊二詩卷》
《天下十大行書》之一:王羲之《蘭亭序》
《伯遠帖》——天下第四行書
文天祥 行書《上宏齋帖卷》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書《祭侄文稿》欣賞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僅次於「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