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立秋後養生「三字訣」

立秋後養生「三字訣」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容易引起悲傷的季節。當然,也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立秋過後,陽氣開始收斂,陽消陰長,立秋養生要訣就在於把握陽氣漸消陰氣漸長的這個特點,寒熱兼顧,不可偏廢。

三字要訣

春夏之際陽氣旺盛往出走,但秋季開始陽氣內斂,所圖宜減。人體也要順應自然。秋季養生自然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

立秋乃初秋之季,之後還有十餘天的三伏天,白天雖炎熱,但早晚已經感覺涼爽,而此時,人們該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早晚防寒尤其重要。因為白天的炎熱會讓人們以為此時仍是炎熱的夏季,而此時冷熱更迭,燥風秋雨頻襲,早晚溫差變大,若衣物加得不及時,涼席過涼,仍過多飲食生冷食物,吹空調、吹風扇,就極易受寒涼。

另外還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從足下生,導致腹部臟器的氣血失調,引發身體各種不適,患上或加重胃疾。

此外,作息方面要「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人體與自然界的變化相適應,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既順應陽氣的收斂,又能舒展肺氣。早起時在床上放鬆四肢閉目養神一會再起床,避免卧睡貪冷。

秋季最宜養肺。秋季較為乾燥,而肺不耐寒熱,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所以在秋季,乾燥是傷害肺臟的一個主要原因。此外呼吸道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秋季由於早晚比較涼、溫差比較大,乾冷的空氣容易侵害和損傷粘膜導致呼吸道疾病。如果秋燥傷肺,則冬季來臨時易出現肺系疾病。

而對於秋燥傷肺的易感人群,多為老年人、兒童、體弱者、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糖尿病、心臟病患者;還有長期疲勞、生活不規律等所致的亞健康狀態者,這些人由於抵抗力低下,對季節變化的適應能力弱,因此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傷。同時因為經過炎夏酷暑,消耗了大量體力和精力。所以為了增強體質,秋季應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調補,特別是加強對肺臟的調養。

此外大家還可以選擇「鳴天鼓」作為養生方法。這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自我保健方法。具體做法: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共60下。然後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緊按腦後枕骨不動再驟然抬離,這時耳中有放炮樣聲響,如此連續開閉放響9下。每次3回,每天3次。該練習可以達到調補腎元、強本固腎之效,對頭暈、健忘、耳鳴等腎虛癥狀均有一定的預防和康復作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依不舍 的精彩文章:

紅霉素軟膏6大用途,5個注意事項!
小茴香有大作用,調理腹痛、腹瀉、痛經就喝這三種茶飲
科學預防宮頸癌、乳腺癌、卵巢癌得注意這些細節保護女性健康
不能忽略這些引起頭痛的飲食

TAG:醫依不舍 |

您可能感興趣

醫生提醒:立秋後養生和三伏天不一樣,多吃三物多做三事
立秋後養生,這幾個問題要避免
立秋後養生:這件事千萬小心,否則冬季一身病
立秋後養生就選核桃,除了直接生吃以外,這種吃法養生效果翻倍
立秋後養生吃什麼水果?鮮棗護膚、橙子護眼、柚子皮都不能錯過
立秋後養生:多喝這3道湯,健脾和胃、安神助眠的效果出乎意料
立秋後養生食補應該吃什麼?3種食物是要多吃的,增強體質不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