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文竹方筆筒,高15cm,口、足邊長12cm,清宮舊藏

筆筒近似立方體,壁稍厚,淺方足,內外均貼飾淺色竹簧,作並排竹竿紋。其紋飾簡單,卻耐人尋味。竹節以幾何化的「∽」紋表示,各根竹竿的節數不等,「∽」紋的方向呈規律性的變化,錯落有致,形成節奏感與動態感,加之修胎講究,竹節處均微微突起,竹節間則稍稍低凹,起伏均勻,令竹簧不顯輕薄,增添了立體感。

此筆筒竹簧片粘貼緊密,拼接細緻,過渡圓融,色澤溫潤,有類牙、玉,盡顯獨特韻味。在清中期宮廷工藝追求繁縟富麗的風潮中,能出現這種技藝精湛、以簡馭繁、風格清新的作品,實屬難能可貴。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白菜圓筆筒,清中期,高11.5cm,直徑5.8cm

筆筒圓體,較纖巧,三矮足。通體以去地浮雕法表現紋飾,故口邊及足沿略突出。筒壁雕傾側的白菜一棵,葉片翻卷,又以陰刻法刻畫蟲蛀之痕及葉筋等。物象雖簡,卻也神完氣足。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梅花筆筒,清晚期,高10.4cm,筒徑10.3cm

筆筒圓體,略扁,色近深紅,口沿內傾,三矮足。器表淺浮雕折枝梅花。在浮雕的枝幹及花朵之內又以陰刻及去地浮雕等技法凸現物象的立體感,風格於疏獷中不乏細緻之處。器身有陰刻行書五言律詩一首: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依杖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並「支山」款識。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松石老人筆筒,清,高11.9cm,筒徑6.2cm

筆筒圓體,色如蒸栗。器身去地浮雕,在霧靄繚繞、山岩兀立、松柏森然的景色中,以兩株松樹為界,有人物二組:一組為二老者作展觀畫卷狀,旁有小童踞石台而坐,人物長幼有別,主次分明。另一組亦為二老者,一揮杖遙指遠山,一斜坐矚望。刀法深峭粗放,人物的眉目、衣褶,樹木的枝葉等多以簡單的陰刻一剔而就,似意筆草草,但自有一股爽利氣勢,風格別具。留白處有陰刻行書題識:「辛亥夏日為紹余世長先生雅賞。靜之贈。」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竹林七賢筆筒,清,高12cm,筒徑6cm

筆筒圓體,底部較厚重,三矮足。筒身外壁以去地高浮雕及鏤雕技法刻畫松岩竹林中老者及小童10人,分作4組,或對弈,或撫琴,或烹茶,或倚樹觀望,錯落有致,神情各異。刀法圓熟有力,在大量以竹林七賢為題材的傳世竹刻作品中,此筆筒屬較為精彩的一件。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滾馬圖筆筒,清,王易制,高13.9cm,口徑10.1cm,底徑10cm

筆筒圓形,有三矮足。外壁減地浮雕一馬翻滾仰卧,奮鬣昂首,前足左曲,後足蹈空。旁立一騎士,意態從容。一動一靜,增強了畫面的戲劇化效果。筆筒另一面陰刻行書「生桃林之野,出頗黎之谷」10字,並行書題款:「嘉定王易撫趙松雪本,作於墨香小築之南窗,時年七十有六。」

此滾馬圖題材筆筒並非孤例,清初竹刻大家吳之璠亦有滾馬圖筆筒傳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兩相比較,構圖頗似,王作之技法似也源自吳氏之「薄地陽文」。而人物、駿馬的神態刻劃,吳作均更勝一籌。然而,此筆筒將浮雕與陽刻結合,增加了器表的變化,刀法亦工整流利,在流傳至今的清代嘉定派竹刻中亦不失為優秀之作。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筆筒,清中期,高11.1cm,口徑5.5cm,清宮舊藏

筆筒圓體,口沿微內斜,三矮足。以留青法表現一老者抱膝坐於湖石上,其面帶微笑,長髯及胸,神態悠閑,衣著曠放,羽扇置於身側。老者所注視的石上所置之三足獸耳爐及鼎鑊中水汽蒸騰而上,凝為雲霧,引得花鹿昂首仰視。老者身後立一湖石,貫通畫面上下。

此作留青技法極熟練,通過青筠的厚薄不同與反出之深色竹肌形成複雜的層次關係,摹寫物象的透視疊壓靈活裕如,例如人物面部結構、衣褶的處理及扳膝斜坐的姿勢,鹿頸屈曲的動態,都表現得十分準確自然。特別是根據材質本身的洞罅設計的湖石,變瑕疵為妙處,使平面紋飾有了凸凹之變化,粗糙的肌理也與留青的細膩構成對比,類似玉器工藝中「巧做」的意匠。此器紋飾集中,以立石為界,構圖戛然而止,富於畫意,是同類製品中特點較突出的一件。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人物筆筒,清初,高11.6cm,筒徑6cm

筆筒圓體,口微侈,三矮足。器身下部浮雕一老者袒腹斜坐,酒瓮傾倒,似暢飲的點滴不遺。老者右臂搭酒瓮,左手舉蒲扇,眯眼嘬唇,酒意正酣,人物神態刻畫得生動幽默。構圖場景集中,有大片留白卻很好地突出了主題。器身另一面有陰刻行書題銘:

昨夜群仙宴蓬島,霞漿瀲灧春光好。

尋常一醉三千年,洞口桃花猶未老。

落「酉仙」款識。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竹枝筆筒,明,濮仲謙制,高14.6cm,筒徑6.9cm

筆筒圓體,頎長優雅,口沿略內傾,過渡圓滑,足卷唇式微凸。器身淺浮雕折枝竹枝一束,余皆留白。竹葉多轉側重疊,透視關係卻處理得清楚明確,極為不易,而葉片細部的蟲蝕痕迹更是傳神。刻畫富於動勢,總體效果如墨線雙鉤而成,有宋代畫竹名家李珩的法度。竹枝旁有陰刻隸書「仲謙手治」識。

「仲謙」即明末竹刻藝術家濮仲謙。濮氏的雕刻面目獨特,有評價:「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盤根錯節,以不事刀斧為奇,經其手略刮摩之而遂得重價。」他重視選材,隨形施刻,刀法簡潔是他的慣常作法,這與「嘉定三朱」所開創的以雕鏤精細、多層深刻為主的風格頗有不同,所以清代金元鈺《竹人錄》將濮氏列為與「嘉定派」並稱的「金陵派」的創始人。而此器風格細膩,奏刀審慎,雖與濮氏本色有別,但仍不失為一件精品。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老人挖耳圖筆筒,明,高15cm,直徑10cm,清宮舊藏

筆筒圓體,三矮足。鏤雕和浮雕山石倒掛,松竹掩映,一老者斜坐於坡上,戴襆頭,著朝服,一手執笏, 一手拈小枝正在掏耳。但見其眉眼攢顣,目光斜睨,嘴角微動,全神貫注,意甚陶醉。細審人物形貌,弓眉突顴,長髯及胸,耳毫逆生,神情放誕不羈,似為傳說中之鐘馗。

此作鏤雕工藝極佳,人物塑造尤其出色,已非一般文房玩物可比。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節式刻松樹人物筆筒,清,高13.2cm,口徑最大7cm,清宮舊藏

筆筒呈彎曲竹竿式,三節痕宛然可辨。器表浮雕山水、樹木及人物為飾。下部高浮雕一老者騎驢緩行,身旁一小童跟隨。驢的腿腳處還應用了鏤雕技法。整體而言,浮雕愈向上愈淺,局部樹紋以留青法表現,口沿下雲氣則為陰刻而成。此器構思細密,技法運用靈活,隨物象變化而不拘泥,無疑是竹刻藝術成熟時期的作品。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文竹人物題詩方筆筒,清晚期,通高14cm,長7.2cm,寬7.2cm

筆筒四方式,通體包鑲文竹,嵌紅木底座,四足。在筒身相對的兩面以陰刻技法各刻畫一人物:一為文士,背向立,戴高巾,斜持拐杖,傴僂腰身,容顏雖只是側面,但可見須髯及胸,抿唇凸頜,頗顯龍鍾老態。衣袂輕颺,似有微風吹動,極為生動。衣紋繁複,線條如屈鐵,有陳老蓮筆意。另一面為一漁人,正向立,粗服跣足,手扶斗笠,釣竿倚於肩上,挺身揚首,面含微笑。兩相對比,意味深長。筒身其餘二面均陰刻題銘。一為楷書:「昔蒼頡創業,翰墨作用,書契興焉。夫製作上聖立憲者莫先於筆,詳原其所由,究察其成功,鑠乎煥乎,不可尚矣。庚子四月蒼溪王竹民刊。」及「王勛」篆書小印。相對一面為行書:「雕鐫精巧,似遼東之仙物;圖寫奇麗,笑蜀郡之儒生。和卿題。」

此器風格清雋,書畫皆有可觀,文竹鑲嵌及陰刻技法尤為精妙,是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品。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喬林款竹根雕刻蘭亭修禊圖筆筒,清,高9.6cm,口徑5.2cm,底徑4.5cm

筒式,口部略大而底微斂。口邊雕雲紋,其下紋飾層層下剔,成去地高浮雕效果,構圖繁複,景物密集,人小如粒,幾無隙地。茂林修竹,水流映帶,亭榭游廊,均交代清晰。六十餘人物三五成組,佈於建築內、崖岸上,錯落有致,不失規律。其眉目、服飾、動作等,依約可辨,細節刻畫頗見巧思。至於松、竹葉大於蓋,則為此器平添一層稚拙趣味。

器口上沿陰刻篆書「永和九年蘭亭總數六十三人」一周十二字。外壁岩壁上陰刻隸書「蘭亭修禊圖」,下刻「喬林作」款識及「木」、「木」連珠小印二。

據錢大昕《潛研堂集》、蔣寶齡《墨林今話》等載,喬林,字翰園,號西墅,先世自山右遷寶應,再遷如皋(屬江蘇省),以善制竹器、玉器名世,流傳作品絕少,此器可為認識其風格之重要參考。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白菜筆筒,清,封錫爵作,高17.3cm,口徑9.4cm,底徑9.2cm

筆筒作白菜形,筒壁雕菜葉4重,內如剜出菜心,內壁有剔除之螺旋節痕。菜葉脈絡清晰,刀痕宛然,邊緣翻卷自如。平底,近圓形,雕作根須溢出土面狀。外底有陰文「封錫爵」三字圓形款印。

筆筒近底處筒徑收小,而近口沿處筒徑稍放,既符合白菜的自然形態,又顧及筆筒的實用功能。通體磨工較細,刀法深峭穩定。刀法看似略嫌單一,卻於不經意中顯現出物態的自然生動。這是一件觀賞性與實用性俱佳的作品。

封錫爵為竹刻名家,擅名一時,而作品存世極少,從這件白菜筆筒可略窺其雕刻造詣之一斑。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竹林七賢圖筆筒,清,高17.3cm,筒徑13.3cm,清宮舊藏

筆筒圓體,鑲紅木口及底,三足。筒身以去地浮雕技法為主,雕刻竹林七賢及童子數人,上下分別布置人物數組,有的弈棋、有的出遊、有的烹茶,神態各異。而鏤雕竹林,排列緊密,根根通透,尤為引人注目。此器刀法深峻,層層雕鏤,體現出典型的嘉定竹刻風格。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人物筆筒,清,封錫祿制,高15.1cm,筒徑10cm

筆筒圓體,以去地高浮雕技法表現松溪賞月的情景。溪水邊,松蔭下,二人並立賞月,旁有一小童負書觀望。背面山石下角陰刻隸書:「壬寅五月侶梅居士清玩」及「封錫祿刻贈」款識。

筆筒壁去地浮雕,技法熟練,再與陰刻法結合,鮮明地呈現出高低錯落的多個層次。創作者狀物寫人均應付自如,雕刻大刀闊斧,刪繁就簡,但刀不苟下,每一線條都頗具表現力。此筆筒刀法老辣,可見匠師技藝過人之處。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文竹鏤空嵌玉方筆筒,清中期,高13.8cm,邊長9.4cm,清宮舊藏

筆筒方體,底附四矮足。筒身每面中央均有鏤空長方形區域,鑲嵌一青白玉玉板為飾,周圍鏤雕變體蟠螭勾連紋。

筆筒器形極為工整,線條橫平豎直,鏤空處雖縫隙狹小,但文竹包鑲一絲不苟,通體幾乎不見接縫痕迹。文竹表面的色澤、肌理等都處理得細膩入微,加之其上又施以淺浮雕,乍看直似黃楊木雕刻而成,由此可見清中期文竹工藝的高超水平。此器的玉石鑲嵌與文竹工藝結合得恰到好處,秀骨清像,格調高雅。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松樹形筆筒,高14.6cm,口徑15.5cm,底徑14cm

筆筒截取近根處竹肉肥厚的老乾,雕作松樹形。陽刻的雲朵紋布滿器身,藉以表現樹皮的肌理。一側有枝杈穿插虯結,松針茂盛,重重疊疊,如雲如蓋。另一側樹皮開裂剝落,露出癭瘤罅隙。小枝均傾倒欹側,如經風雨。

筆筒不同側面的不同構圖形成繁簡、動靜的對比,顯示出張弛有度的節奏感。一段普通的竹節經匠心構思與雕鑿表現出如此複雜而出人意表的變化來,的確是非高手而不能為的。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騎士筆筒,清初,高13.1cm,口徑7.2cm,底徑8.2cm

筆筒圓體,鑲嵌牛角質底,三矮足。筒身去地淺浮雕一武士縱馬賓士的情景。駿馬四蹄掀動,武士挺身回首,雙手捧瓶傾倒,水流下注。馬蹄四周以淺陰線刻煙塵烘托聲勢,頗顯精彩。此作竹雕紋飾線條洗鍊,人物與駿馬動態準確,如武士的手指、衣紋、襆頭、雙腳等局部處理亦頗具匠心。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朱三松竹雕仕女圖筆筒,高14.6cm,口徑7.8cm

筆筒竹製,棕紅色,下承三矮足。筒壁上刻松、岩、蘭草及仕女等圖案。仕女頭戴風帽,手持蘭花,依石壁而立,古松穿岩而出,松枝伸展,蟠曲彎轉如龍。松下有石台,台上置杯、硯等器。仕女身旁岩壁上以陰文刻隸書乾隆御制詩一首:

不期精細期蒼古,以樸因之曆久存。

生面略殊倚修竹,岩蘭在手默無言。

創爲鄰鶴有來由,善畫而今畫少留。

刻竹依然傳片羽,可思業亦貴箕裘。

乾隆丁酉新旾月御題。

後刻「『0521』」、「隆」印二方。丁酉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筆筒另一側壁上又有「萬曆甲寅秋月三松作」款識。甲寅則為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

朱稚征雕刻的各種作品中,尤以仕女題材為多。在雕刻技法上,他多以浮雕為主,有時亦兼融毛雕、淺刻、深雕、留青、透雕等技巧。此筆筒利用多種技法將山石、蒼松、花草和仕女的衣紋及神態舉止刻畫得恰到好處,刀法中見筆墨,樹石皴法頗富畫意。此件名家所制筆筒被收入宮禁,為皇帝所賞識。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人物筆筒,清,朱三松制,高4.5cm,口徑2.8cm,底徑4.3cm,清宮舊藏

筆筒截竹製作,以高浮雕與鏤雕結合的技法雕刻松下老人對弈的畫面,刀法簡練而人物情態傳神。畫面右下角陰刻填藍行書「三松制」,左上側陰文填綠隸書題錄清乾隆皇帝御制詩:

巧匠試奇刻,溪堂作會棋。

方圓含動靜,勝負系安危。

無斧痕曲肖,有神韻莫遺。

應嗤刀筆者,此妙未能知。

御制詩

署名「子臣永璇敬書」,鈐「子臣永璇」「敬書」二方篆印。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山水人物筆筒,清,高12.2cm,筒徑6.2cm

筆筒圓體,三矮足。器表淺浮雕山水人物:雲氣繚繞之間,現出山岩高峻,崖岸平曠,溪水潺潺,松竹掩映。有柴扉半掩,門側岸邊,一老者與一小童遙望天際,但見層巒之外有白鶴悠然唳鳴。畫面清新,如一幅描繪山居生活的淡墨小品。其刀法圓熟老練。空白處有陰刻行書題銘:「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及「梅鄰制」款識。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留青松根式筆筒,清,高12.8cm,口徑最大7cm,底徑最大7.2cm,清宮舊藏

筆筒保留竹節本形,上小下大,微彎曲,有節痕二道。一面以留青法刻畫仙鶴立於松干之巔,並通過竹節的劃分在松鶴之上刻畫松鱗累累。仙鶴雕刻的細膩生動,眼部燙成黑色尤其傳神。另一面則對材質本身的坑洞、突起等稍加處理,構成立體裝飾,將缺陷變為裝飾特點,與上述平面留青圖案的嚴謹風格恰相對照,頗見巧思。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留青人物樓閣筆筒,清,高11cm,口最大徑6.5cm,清宮舊藏

筆筒略呈橢圓形,器表以留青法刻畫台閣一角,欄板旁一華服老者乘於馬上,背後立一掌扇侍者,二人目光皆投向另一捧劍的侍者。台閣大部為巉岩松柏所掩,遠處雲煙繚繞中尚有畫棟飛甍、樓台望柱隱約浮現。

此作留青技法純熟,青筠似為墨般渲染潑灑。如雲霧以陰刻勾勒,用青筠沿竹表皮縱向的肌理留出參差的邊緣,營造出水墨自然濡染的效果,相當傳神。而山石的苔點、樹身質地以及人物的面部、衣飾都宛如筆畫,充分展現出留青工藝的魅力。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小松款竹雕雲鶴圖筆筒,清,高14.6cm,口徑9.9cm

圓體,筒壁較薄,鑲木口,口稍外傾,缺底,原應配木座,尚留接榫痕一周。筒身滿飾紋飾,以鏤雕及淺浮雕為主要表現技法,一面刻畫一文士坐於榻上,一手持扇,一手搦筆,似正題字,旁女子奉茶侍立,另有鶉衣婦人提插扇竹器相候。背面雕池中二鵝游弋,一小童洗硯池邊,一小童扇火烹茶,空中雲氣氤氳,白鶴翔舞。湖石上陰刻篆書「小松」款識。其內容似為敷演王羲之生平軼事而成。雕鏤雖淺而層次井然,大面積錦地屏風及松鱗、松針等表現手法,均較罕見。依風格而言,創作年代似為清中期或稍早。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松蔭高士筆筒,清,吳之璠制,高15.2cm,筒徑7.4cm

筆筒圓體,三矮足,筒身修長輕巧。外壁以去地浮雕法表現3株老松斜插於雲翳,松針亭亭如蓋。松根處半倚坐一老者,寬袍大袖,扳膝昂首,縱目天外,意態陶醉,而筆筒上部淺浮雕流雲遮月,與人物目光遙相呼應,情境清朗,富於書卷氣。松干下側有陰刻隸書「吳之璠」款識。

此作之去地浮雕技法極為純熟,在有限的高度內劃分層次,如3株松樹的相互關係,近實遠虛,疊壓轉折,一目了然,人物的姿態表情也處處精確傳神。器表年深日久,有紋飾處色濃,無紋飾處色淺,如運筆墨於畫布之上。

吳之璠在竹刻技巧上頗多創新,除繼承嘉定圓雕與多層高浮雕的傳統外,又發展出一種剔地淺浮雕技法,能於較小的範圍內表現出物象微妙的凹凸變化,清金元鈺《竹人錄》特為其命名「薄地陽文」。吳氏影響頗大,甚至有研究者認為,在康、雍之際曾形成過一個以吳之璠為首的竹刻流派。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留青柳蔭洗馬圖筆筒,清,高13.7cm,口徑最大9cm,清宮舊藏

筆筒天然卷書式,截面近乎「凹」字形,左右對稱,曲線流轉,於選材上煞費周章。器口沿鑲嵌文竹一周,顏色和諧,過渡自然。底部保留原有竹節之橫膈,略加修飾,風格樸素,非人工雕鑿可得。筆筒外壁以留青法表現柳蔭洗馬情景。畫面於弧突部分如畫卷般徐徐鋪展,柳樹旁,溪岸上,三匹健馬,或立,或卧,神態悠閑,動勢準確。溪水中一人高挽褲腳,手牽韁繩,馬則伸頸緩步,意態躊躇。以凹入部分為界,與浴馬圖相對的是一馬垂首隱身於山岩之後。筆筒造型別緻,為裝飾圖樣增添了變化之妙。

此器留青工藝極精,能於薄薄的青筠中區分出多個層次,表現物象的透視關係。某些局部的處理,如柳條、馬尾、溪水等部分,都有其獨到之處。特別是旋渦輔以陰刻,草木雜以淺浮雕,樹榦上略加染色等,多種技法的配合,為此器增色不少。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吳之璠款竹雕對弈圖筆筒,高15.2cm,口徑10.5cm

筆筒為筒式,下承三矮足。外壁一側圖案雕蒼松掩映,石壁間,溪水旁,二人對弈,一人舉棋不定,一人凝神審度,還有一人背向觀棋。另一側松林後的洞府中有一小童搦扇於爐前烹茶,爐火正旺,小童偷閑回首窺視。內室几案上置食盒、盤、壺之類。山溪一側岩石上刻陰文「戊午夏日吳之璠制」行書款。

此器採用「薄地陽文」技法雕成。所謂薄地陽文,又稱減地浮雕,是一種淺浮雕工藝,可於毫髮之隙見微妙起伏。竹刻家吳之璠正是使用此法較早且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史稱其「所制薄地陽文,最為工絕」。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蘭亭圖花筒,清,高15cm,口徑4.6cm,底徑4.8cm

筒式,較細瘦,下鑲木底。外壁滿布紋飾,以鏤雕為主,刻畫山水林木間文人雅集。景物層次井然,人物分作三組,或緩步相攜,或亭榭劇談,或作曲水流觴之戲。後者是點題之筆,可知紋飾為演繹蘭亭故事而來。

此器應為香筒一類改制而成,雕刻繁且精,鏤空處琢磨細膩光潤,頗能顯示局部景物的立體效果。而通過視角的變化使各場景間相互勾連,巧妙地將高低錯落轉化為進深感,是從傳統構圖方式中化出的手法,也代表了這一類器物紋飾設計的慣用方式。

北京故宮藏竹雕筆筒精品賞析

竹雕荷花香筒,明代,通高23cm,底徑5.1cm

器圓筒式,上下緣鑲牛角,並有花梨木頂托。下端頂托有凸榫,與器身插接,上端頂托以蠟粘接。香筒滿雕荷花,於方寸間經營安排,煞費苦心。花與葉的層次、位置、穿插、向背,繁而不亂,顯示出高妙的匠意。踞於荷葉上的小小河蟹成為構圖的點睛之筆,刻劃生動細膩,增添了畫面的趣味。筒身雕鏤多至六重,與陰刻相配合,刀法圓熟,磨工精到,不露刀痕,具有明末竹刻的典型風格。此香筒的製作精益求精,卻不流於瑣碎賣弄,實為難能可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藏友在線送鑒了幾件玉器,看看朱保軍老師怎麼說
藏友在線送鑒了幾件玉器,看看孫永瑩老師怎麼說
蘇富比紐約亞洲藝術周「中國書畫」搶先看

TAG:聯拍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故宮館藏竹根雕精品
北京故宮館藏琺琅器精品欣賞
精品賞析—米南宮墨筆真跡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紫檀雕蓮荷紋寶座
故宮館藏雍正瓷器精品欣賞(六)
北京故宮藏清代首飾精品欣賞
南宋繪畫精品十四幀賞析
收藏天地:台北故宮博物院精品陶瓷賞析
晁谷花鳥畫精品賞析
精品賞析:吳湖帆山水畫
一起品嘗台北故宮館藏的玉器精品
館藏戰漢古玉精品微距賞析
台北故宮清代玉器精品欣賞
精品賞析漢白玉碗
精品賞析:三龍石雕歙石
安徽雅寶堂精品瓷器賞析:青花五彩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紫檀木邊嵌玉石花卉圖圍屏
精品嶺南盆景賞析
精美孤品山水條屏畫,美協黃雲鴻精品中堂國畫水墨山水畫,請欣賞
精品瓷器賞析 青白釉唇口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