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徐平:作為一個汶川人,我眼中九寨溝的死與生

徐平:作為一個汶川人,我眼中九寨溝的死與生

文 |徐平

2017年8月8日晚9時19分,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溝縣,發生七級大地震,再一次牽動人們的心。根據阿壩州新聞辦發布的消息,截止8月11日21時,「8·8」九寨溝地震共造成24人死亡、493人受傷(重傷45人),轉移疏散遊客、外來務工人員共計61500餘人(含126名外國遊客),臨時安置群眾23477人。目前仍有5人失聯,相關力量正在全力搜救。

2008年的汶川「5·12」大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有10個縣(市),較重災區有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汶川特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經過近十年的恢復重建,汶川地震災區已是一片繁榮景象。雖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在全國人民的關心支持下,災區發展加快了三十年。當我們正感嘆災後重建的成就時,2017年6月24日早6時左右,汶川地震次生災害再發,茂縣疊溪鎮新磨村山體高位垮塌,造成河道堵塞2公里,100餘人被掩埋。

當時居住在新磨村的人,只有經營喬家大院農家樂的村民喬大帥,早晨因嬰兒哭鬧,起床照顧孩子時發現泥石流已沖入家中。他迅速拉上妻子抱上孩子出逃,雖被巨大氣流掀翻,又陷入泥石流中,總算掙扎著逃脫困境。而住在村裡的其他人,再無倖免。截止27日上午10時,118名失聯人員中,有35人因在村外被確認安全,累計發現遇難者遺體10具,仍有73人失聯。茂縣於2017年6月30日上午10時舉行默哀儀式。

茂縣「6·24」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搜救現場(圖源:成都商報-東方IC)

一而再,再而三的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給人類造成巨大的人身和財產損失,特別是名聲在外、號稱門票第一貴卻仍舊遊人如織的九寨溝,也發生如此慘烈的大地震,更是引發人們空前的關注。我作為土生土長的汶川人,心情格外複雜,引發的思考也就格外遼遠。

從大處說,地殼運動中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的相互擠壓,造成青藏高原不斷隆起,是大地震的根本原因。青藏高原在2.8億年前的早二疊紀時,是波濤洶湧的遼闊海洋,原本是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被稱之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這裡氣候溫暖,海生動、植物茂盛,而且橫貫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

到二疊紀晚期,地球上南、北兩塊大陸開始分裂,隨著板塊漂移,印度板塊分離形成,並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特提斯洋殼受到強烈的擠壓,不斷發生褶皺斷裂和上升。到距今4000 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青藏高原開始露出海面。

兩大板塊的相互擠壓,致使青藏高原不斷隆升,成為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和繼南極、北極之外的「第三極」。她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兩大板塊的擠壓還是持續,青藏高原迄今每年仍以10厘米左右的速度長高。

位於青藏高原邊緣的地方,容易成為地震的多發區和地層斷裂帶,汶川正處於成都平原和青藏高原連接處,是著名的龍門山斷裂帶。汶川-九寨溝一帶,整體位於中國大陸中部縱貫南北的賀蘭-川滇南北構造帶上,自古就是地震多發地區。

這條中國南北大地震帶上,集中了我國有歷史記錄以來約一半的8.0級以上的大地震。這一地區從來就是小震不斷,每隔30年左右就會有一次較大地震發生。在我的早年記憶中,住地震棚大家親如一家,跑地震時緊張激烈最後癱坐在地,小學開始就參加各種測地震的科學小組,隨時注意雞鳴狗叫蛇搬家,大小地震伴隨著我們成長。

汶川大地震不到十年,又發生九寨溝地震,說明這條大斷裂帶的地質活動加劇。青藏高原周邊相應地震頻繁,2017年5月11日5時58分在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縣(北緯37.58度,東經75.25度)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造成8人死亡,20多人受傷,180多戶房屋倒塌,789人受災。

比九寨溝地震晚一天,2017年8月9日7時27分,在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震中位於北緯44.27度,東經82.89度的托里鎮,距精河縣城37公里,共造成32人受傷(3人重傷)、307間房屋倒塌,5469間房屋裂縫受損,213處院牆和153座畜圈倒塌、6處路面受損。據中國地震台網最新公布,2017年8月13日01時09分在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北緯30.31度,東經94.92度)又發生4.3級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在地球47億年的歷史演變中,地殼運動從來就沒有停止。按照地球板塊漂移說,近四、五億年的地殼移動中才形成今天的五大洲四大洋布局,而最大的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碰撞擠壓,在三、四千萬年前讓青藏高原浮出海面,持續不斷的擠壓使其不斷隆升,逐漸成為地球最高的地方。

在青藏高原周邊的板塊結合部,既是地質活動最頻繁的地方,也是自然風貌變化最劇烈的地方,形成環青藏高原風景帶。如西藏的林芝地區、四川西部山區、雲南的迪慶,西北的青甘新也各有美景。

我去年剛去的墨脫最為典型,從海拔近四、五千米的冰天雪地,掉降到海拔幾百米的熱帶雨林,一天經四季,十里不同天。穿越藤蔓古樹的原始森林,聽猿啼鳥叫蟲鳴,看無數飛瀑直下三千丈,一路真是讓人醉了。

林芝桃林

九寨溝景區,就是大自然風雲變幻中留給人類的一個驚喜,這個驚喜恰恰是千百次地震和地質變化錘鍊的產物。無數次地震帶來的塌方形成系列堰塞湖,水中的碳酸鈣鎂等礦物質長年積累變為硬邊,層層相依梯田式分布(這在黃龍景區最為典型),各種植物見縫插針頑強生長,溪水塘塞處形成高山湖泊(當地人叫海子),靜如處子,掩映藍天白雲,大如九寨溝的長海。

更多的小湖泊依山就勢、錯落分布,湖光山色,形成如五彩湖、火花海的壯麗景觀。遇到地層斷裂處,要麼飛瀑直下,日照紫煙,水霧繚繞,四山轟鳴;要麼流水蜿蜒,順勢而下,浪花激越,或低聲訴說,或喧嘩歡快;要麼涓流漫浸,水濂高懸,彩虹映襯,如諾日朗瀑布之寬闊。更多時候,溪水淙淙,潺潺綿綿,花紅樹綠,草原幾灣,牛肥羊壯,田園井然,繞村過戶,造福人類。加之四季變換,景色各異,天堂就在人間。

這天堂是大自然創造的,也是大自然變幻的,她的生和死都按自然的法則不斷辯證地演進,從生向死,死又是新一輪的生,在時間的漫長年輪中生死輪迴,從而生生不息。這次九寨溝地震,我們見證了破壞,又何嘗不是見證再造呢?人生百年,比之地質變化的萬年億年,何其短也,有經歷再有感悟,也是人生難得的機遇。

我是1984年第一次去九寨溝,還沒有太多的人類開發印記,那是一種純粹的美。即便如此,我也很難感動,因為在我家鄉有太多這樣的景緻。岷江河谷的每一條山溝,都曾經這麼美麗,雖然很難有九寨溝這樣集中的景點,但有的景色同樣也是九寨溝欠缺的。初中學農時在大溪溝辦農場,那條飛瀑直下百米,響聲如雷,兩岸峭壁萬丈,農場周圍林木森天,翠竹覆溪,我們那時體會的不是美麗而是辛勞,夜晚的寒冷更是透心透骨。

九寨溝風光

隨著青藏高原的不斷隆起,她在變高多震的同時,氣溫更低,氧氣更少,風霜雨雪,越來越缺少生機。一般認為,海拔四千米以上便不適宜人類生存,所以西藏自治區120多萬平方千米的遼闊大地上,只有300萬人口,更多的人口集中在青藏高原邊緣的地區。雖然這裡地震頻發,氣候惡劣,但漢藏語系的二十多個大小民族就世居在這高山峽谷中,形成多民族走廊。

自古以來他們就在這塊地震及各種自然災難頻發的地域頑強生存,儘可能地利用自然、適應自然。形成高原地區游牧為主,高山峽谷地區農牧結合,以旱作農業為主,海拔千米以下的淺山平原地區則盛行水利稻作,工商發達。穿越千山萬水的阻隔,沿河谷山脊形成密如蛛網的通商貿易之路,相應促成不同民族的交流協作,經濟互補文化相濟,從唐蕃古道、茶馬互市,到通西南和西北的陸上絲綢之路,形成民族遷徙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美景富集之外,這裡更是多民族文化資源富集的百花園。

人類生存第一位指標是地利,各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適應和利用自然,創造出不同的活法和想法,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從萬物有靈的原始自然崇拜,發展出不同的宗教信仰,我們稱之為文化模式。隨著交往交流的頻繁,各民族互相學習和影響,我們稱之為文化傳播,如果說早期人類更多依靠自然的稟賦,後期更表現為學習和文化引進的能力。

人類在互相學習中不斷提高駕馭自然的能力,不斷推動生產力發展,達成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結構,我們稱之為文明進步。在這個過程中,第二個要素天時就重要起來,我們總是在特定的時空下展開現實的生活,青藏高原獨特的生存環境,在不同的時間坐標下,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生態。

在漫長的農業文明時代,這裡以初放原始的農牧業為主,特別是環青藏高原邊緣多是高山峽谷地形,高寒貧瘠、地廣人稀是基本特徵,一溝山溪、幾片薄田、幾十戶人家是基本的格局,山地旱作農業提供口糧飼 料,牛耕地、馬運輸、豬肥田,農牧相輔,農閑時打工或手工補貼家用,兼顧採集狩獵作為生活補充,多種謀生方式配合,勉強維持貧困的生活。

這裡不僅是地震多發地區,泥石流、塌方、洪水乾旱、獸災蟲害,再加上民族仇殺、階級壓迫,天災人禍不斷。只要看一看這裡依山而建、磊石為屋、山寨險峻、高雕林立的人居環境,還有各類廟堂觀寺,就能夠感受這裡人們生存的艱難。

清末民初,漫山遍野的森林被作為資源開發,沿著大河小溝砍伐,順水運輸到平原地區出售。新中國成立後,伐木仍舊成為這些地區發展的主導產業,形成所謂的木頭財政。一到洪水季節,大小江河裡流動的都是鋪天蓋地的木材,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令人終身難忘。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沿河的森林砍伐殆盡,開始向深山延伸。森工部門專門成立築路隊,先修路再伐木,沿河放漂改為沿路運輸,那時公路上跑的絕大多數都是拉木 材的車輛。七十年代後期,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是森林破壞最嚴重的時期,記得農民從深山偷砍一根三米長的木料,勞累一天運到公路邊賣給木頭販子,能有40元錢的收入,當時可是一筆大財。

政府也開始重視封山育林、護林防火,我那會剛練毛筆字沒幾天,就被叫去寫宣傳牌。各級政府嚴禁亂砍濫伐,沿途設卡查罰,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九寨溝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幸運地發現並保護下來。據說是一位林業部的記者,去當時的南坪縣林區採訪為伐木修路的先進人物,沿著新修的公路到了九寨溝,他拍攝的照片震驚了外界,香港攝影家陳復禮聞風而動,在香港舉辦第一個九寨溝攝影展,藏在深閨的九寨溝因此一鳴驚人,林業開發變身為旅遊開發,後來九寨溝又評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享譽中外的五A級景區。

時也,運也!九寨溝是幸運的,給人類留下了美麗的「童話世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伴隨著改革開放富裕起來。天時、地利之外,中國人還講究人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解決了階級剝削和民族壓迫,民族仇殺和民族歧視成為歷史,大家看一下阿來的作品,就清楚這裡過去的情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持續推進,特別是旅遊業的發展,更讓這些地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紀交替之時,國家推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最早的退耕還林政策就在阿壩州實施,林業森工部門從砍樹變為種樹護林。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新的國家發展戰略,九寨溝和整個青藏高原都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除了自然美景,這裡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地方精神也值得體味。在千百年的天災人禍考驗中,生活在高山峽谷里的人們,形成一種大山的性格,沉默不張揚,堅定不放棄,頑強不悲觀。看慣了風起雲落,經歷過悲歡離合,更懂得生死輪迴,他們有一種從容,有一種執拗,有一種天生的樂觀。特別是面對天災人禍的考驗,更有一種豁達和包容。

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幾乎每年都會遇到幾起非正常死亡,塌方飛石、洪水泥石流、戲水落河、交通事故,可謂防不勝防。親身感受過地震的天搖地動、落水後的絕望時刻、泥石流的巨大威力、飛石迎面的魂飛魄散,狗咬蛇追的倉皇逃竄,經常有種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的感慨。

對於地震,這些地區的人們更是處之泰然。去年到墨脫調研,返京後從網路上看到附近發生5級多地震,立即打電話問候,他們說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全無一絲緊張。青藏高原周邊可以說常年小地震不斷,我在西藏阿里的中印邊境楚魯松傑調查時,那裡的地震可謂家常便飯,土房子一陣震就掉一身泥土,當地人早已見怪不怪。

有一次我們正開座談會,大地劇烈搖動,一名隊員高喊一聲地震啦,立即衝出房門,當地人安坐如山,仍舊侃侃而談,跑出去的人見無人響應,悻悻而歸。當地人也格外善良,那裡翹著尾巴滿屋亂爬的大蠍子,讓我一直擔心晚上會穿進被子里,好不容易踩到一隻,被他們立即叫停,一個勁說可憐,拾起來到遠處放生。

惡劣的自然環境,人活得不易,動物同樣不易,推己及物,這是青藏高原人普遍善良的原因。汶川地震、九寨溝地震總有一些普通人做出不普通的事情,比如迎著塌方飛石前進的戰士、盡職盡責的導遊、平時斤斤計較地震後卻免費招待的商家等等,在當地人看來,這些事不值一提,本該如此。往根上說,這正是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同舟共濟的優秀傳統,在大難來臨時,就表現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今天科學發達,大地稍喘口氣就被測定出來,一有風吹草動,瞬間傳遍世界。汶川地震發生時,我正在給學生上課,遠在內蒙的同學第一時間打電話過來問候,這次九寨溝地震,又是他第一時間打電話告知。互聯網時代確實讓世界聯為一人體,休戚與共。

九寨溝作為著名的景區,加之汶川地震破壞殷鑒不遠,因而影響格外地大。大家都在為災區擔憂,災區人卻還是一如既往地從容面對,家鄉的朋友發來的信息是:「第一秒鐘,地震啦!第二秒鐘,跑不跑?第三秒鐘,穩一下神;第四秒鐘,趕快發朋友圈;第五秒鐘,睡覺。八級以下別叫我,八級以上別救我!」大災中不忘調侃,驚恐時也要幽默。看一看汶川地震後災區的快速發展,大家對祖國有信心,對自己也有信心。

作為汶川人,我想說:九寨溝景區,很快就會重新開放,而且還會增添難得的震後風貌,讓你體會大自然的生死再造;地震災區的重建,很快就會全面展開,而且會比過去更漂亮,旅遊環境也會更安全更便捷;老百姓的日子,很快就會復原,他們會樂觀頑強地創造自己的新生活。

人類對大自然既依賴又抗爭的關係不會改變,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地震仍舊會繼續,在千百回的較量和適應中,今天的人類更有能力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當我們再去九寨溝時,那裡一定會給我們全新的體驗。

謹以此文悼念不幸遇難的同胞並祝願九寨溝早日新生!

【作者簡介】

徐平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教授。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凌嵐:《三體III》沒拿雨果獎,但中國作者是政治正確的受益者
李小飛:與俞天任先生商榷,日本的「少林寺拳法」當然是中國武術
姜鳴:三十二年前,我花130元去了美麗的九寨溝
把《權力的遊戲》和《三體》放到一起看,結論細思極恐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鐵血吳京,他在一個汶川地震中的小女孩眼裡是怎樣的?
十年汶川,一個家族的破碎與重生
李連杰,劉德華,十年來走進汶川災區的明星,這些瞬間感人肺腑!
十年過去,汶川大地震中小英雄的現狀,最後一個讓人惋惜
汶川地震十周年: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震生」
十年間的這一天,都是悲傷的日子。汶川地震十周年
世界眼中的汶川:十年!這裡寫就一段驚心動魄的傳奇
汶川地震十年:這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們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汶川十年 | 珍惜眼前,向死而生
與父母失聯8小時!汶川大地震10年!張歆藝痛憶:一生中最煎熬!
《汶川地震:這些家庭,這十年》之24:擦拭乾凈廢墟中的結婚照,珍愛如初
汶川十年記廖智:我失去雙腿,卻找到更好的人生
汶川十年:人在,就什麼都在
汶川十年|回望汶川抗震救災難忘瞬間,銘記一個民族的傷痕與堅韌
汶川十年影像:山河重振,人團圓
汶川十年事:一個舉世矚目的小城,它的涅槃重生故事!
汶川十年:我和朋友的屍體待了兩天兩夜
鎮鎮:汶川十年,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李亞鵬曬舊照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照片中他與王菲的恩愛瞬間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