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陀時代神醫耆婆的故事

佛陀時代神醫耆婆的故事

佛陀時代神醫耆婆的故事

《觀經》中說,阿闍世太子受惡僧提婆達多挑唆,將他的父親頻婆娑羅王幽閉在七重深宮之中,不許任何人接近,欲將其餓死。頻婆娑羅王的夫人韋提希見狀痛苦萬分,為保國王活命,韋提希夫人在澡浴後,將酥蜜和麥塗在身上,將葡萄酒裝在配飾瓔珞中,悄悄送給國王。

二十一天之後,阿闍世見頻婆娑羅王還沒有死,並得知了母親為國王送食之事,於是怒不可惡,拔劍欲殺母。

這時,有一位名叫月光的大臣和耆婆一起諫言:「大王,臣看到《毗陀論經》中說,無始劫以後,有惡王貪圖王位,殺害自己的父親,這樣的人不下百千,卻不曾聽說為王位而害母之事。如今大王要做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實在玷污剎利種,此地不宜久留」。說完話,二人轉身要走。

阿闍世驚恐地問耆婆:「你不再擁護我了嗎?」耆婆回答說:「大王,千萬不要殺害你的母親。」聽到耆婆這樣說,阿闍世懺悔求救,扔掉手中寶劍,方才斷了殺母的念頭。

要知道,當時的阿闍世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國王,並且窮凶極惡,這位耆婆是何許人也,敢如此大膽,用這樣的態度勸說於他,阿闍世不但不怪罪耆婆,反而百般懺悔,求他留下?不覺引出了一段耆婆的故事。在《佛說奈女耆婆經》中,對耆婆的身世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

話說佛陀在世時,維耶離國王宮裡有一株奈樹,其果甜美無比,除了後宮美人,其他人是無緣品嘗的。這一天,國王宴請一位倍受賞識的大臣,餐後,國王賞給大臣一枚奈果。大臣吃了奈果之後讚不絕口,並向國王求得一株奈樹樹苗。在大臣的精心呵護下,這株奈樹茁壯成長,枝繁葉茂,並開花結果。不過令大臣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株樹的果實卻非常苦澀,難以下咽。為了改變果實的品質,大臣精選了一百頭奶牛,共同餵養一頭奶牛,然後再用這頭奶牛的乳汁來澆灌奈樹。功夫不負有心人,奈樹終於結出了甘美的果實。

正當大臣歡喜之際,卻發現樹榦上長出了一個樹瘤,大臣有心把樹瘤除掉,又擔心影響樹的生長,於是遲遲沒有動手。那一天,樹瘤處突然生出新的枝幹,生長十分迅猛,很快超過了主幹的高度,足足有七丈高,枝頂枝葉茂盛,形如偃蓋。大臣感到非常奇怪,於是找來高梯,爬上樹頂,以觀究竟。原來,這樹蓋上有一泓清澈溢香的池水,池中還有一個女嬰。大臣把女嬰從樹上抱下,並慢慢養大。由於女嬰出生於奈樹之上,所以大臣為她取名奈女。

奈女長到十五歲的時候,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容顏姝妙,舉世無雙,引來眾多的求親者,其中還有七位國王。大臣見有七位國王求親,而奈女只有一個,若嫁其中之一,擔心得罪了其他的國王,於是他搭了一座閣樓,把奈女送入樓中,請國王們自行商議。經過一天的爭吵,七位國王相持不下,不覺夜幕降臨。

這七位國王中有一位萍沙王,深夜時分,他偷偷沿溝渠登上了閣樓,與奈女共度良宵。第二天,萍沙王要離開時,奈女問道:「如果我有了身孕該怎麼辦呢?」萍沙王摘下手上的金環,遞給奈女,對她說道:「如果生了個女孩,就由你來撫養,如果生了男孩,就以這個金環為信物,把孩子送到王宮。」得知萍沙王已經捷足先登,臨幸了奈女,其他國王便掃興而歸,奈女也因此落得了淫女的污名。

萍沙王離開的十個月後,奈女果然產下一子,此子便是耆婆。耆婆出生時非常與眾不同,因為他生來便抱著針葯囊。耆婆天生聰慧,超越常人,但有一件事時常令他苦惱,那就是小朋友們經常說他是淫女所生,不知所出。耆婆八歲的時候,奈女見他漸漸長大,便把他是萍沙王之子之事告訴了他,並把當年萍沙王留下的金手環交給了他。耆婆得知身世後,自行去往王宮,與萍沙王相認。萍沙王當時無子,見到耆婆大喜過望,便封他為太子。

兩年後,也就是在耆婆十歲的時候,萍沙子又添一子,耆婆便辭去了太子之位,開始專精醫道。萍沙王見耆婆志在醫道,就請了幾位當時頗有影響的名醫教他醫術,但耆婆學醫並不精勤,這令幾位老師很是苦悶。有一天,其中的一位老師對耆婆說:「國王讓我們教你醫術,你卻不專心學習,這讓我們如何向國王交待?」耆婆卻不緊不慢地說:「並不是我懈怠,實在是老師們所授沒什麼好學的。」說罷,他取來醫學典籍,一一向老師們發問,問得大家張口結舌,無以答覆。老師們這才幡然醒悟,原來年幼的耆婆才是真正的神醫,於是紛紛向他頂禮膜拜,從此,耆婆開始名聲大震。

有一天,耆婆遇到了一個賣柴的小男孩,他發現小男孩的五臟俱現,他想到:聽說有一種叫作藥王的樹可以照見內臟,難道男孩所擔的柴中有這種樹枝?他以高價買下了男孩的柴,放下柴後,男孩的內臟果然不見了。在柴中找到藥王後,耆婆又把柴還給了男孩,男孩萬分歡喜。

藉助藥王的功效,耆婆能夠更加準確地判斷病人的病情,也救了許多人的命。他曾經為已經死去的一個富人的女兒施開顱術,七天後,女子神奇地醒來了。在回鄉探母途中,耆婆遇到一個因習武而猝死的男子,他為這個男子施以開腹術,男子得救蘇醒。救了這兩個人之後,耆婆的聲氣更大了,但也招來了一樁禍事。

有一位大國國王,患病多年,久治不愈,性情乘戾非常,大臣侍從無端被殺無數,每請人看病無效,醫生也會被他殺掉。國王聽說耆婆後,便向萍沙王下詔,號令耆婆前去為他看病。萍沙王擔心耆婆的安危,本不願讓耆婆前去,但維耶離國國小力弱,無法與大國抗爭。無奈之下,萍沙王帶著耆婆拜見了佛陀,請佛指點。佛陀說耆婆可以前去,此去並無性命之危。

來到大國,耆婆察看了國王的病情,發覺其病異常詭異,他要求拜見王太后。見到王太后後,耆婆說:「國王的身體內都是蛇毒,已經周遍全身,請王太后如實告知他的身世。」

聽了耆婆的話,王太后大驚失色,屏退所有侍從,對耆婆說道:「我曾經在一次午睡中,突然感到有東西壓在身上,如入夢魘,恍忽見一條三尺多長的蛇從我身上爬走,從此我便懷了身孕。因為羞於啟齒,我從來沒有向人提起過此事,現在為國王的身體著想,不得不說。」

得知真情後,耆婆百般言說,化解了國王的種種疑心,請得王太后與王后共同煉製醍醐湯藥。國王飲葯數日後,雖然他自己不知道,耆婆卻知道他的病已經好了。耆婆知道,國王從蛇而生,故爾生來極其討厭醍醐,如果國王知道自己以醍醐為葯,一定會要了自己的命,便尋機逃回維耶離國。得知耆婆用醍醐為自己治病,國王大怒,派高手一路追趕耆婆,幸好被耆婆化解,才得以保全性命。

數日後,國王感到自己的身體已經康復,後悔差點錯殺了耆婆,便再次派人到維耶離國,迎請耆婆回來接受感謝。萍沙王和耆婆不知國王是真情還是假意,整日惶惶不安。於是,他們再次拜見了佛陀。佛陀告訴耆婆,大國國王是真心感謝他,並無加害之意,大可放心前去,只是提醒耆婆,此去不僅要根治國王的身病,更要根治他的心病。

耆婆再次來到了大國,受到國王無上禮遇,耆婆也藉機向他宣說佛法,使之成為了佛教信徒。從此之後,耆婆名滿天竺,成為了婦孺皆知、妙手回春的神醫。

長大後的耆婆,效命於摩羯陀國頻婆娑羅王殿前,所以在阿闍世欲殺父害母之時,耆婆才有機會向阿闍世覲言。事實證明,聽從耆婆的話,阿闍世是絕對正確的。後來,阿闍世因受將殺父母的果報,全身遍生惡瘡,痛苦無比。阿闍世請耆婆相助,耆婆知道他得的是業障病,便讓他到佛前求救。在佛陀的幫助下,阿闍世的身體瞬間康復,也因此與佛結緣,成為了佛陀時代的大護法。《阿闍世王授決經》中說,佛陀曾為阿闍世王授記,預言他將在八萬劫後成佛,佛號凈其所部如來,國土名為華王。

在經中讀到耆婆的故事,真可謂是傳奇的人生,也是令人回味無窮的人生。耆婆的媽媽奈女,原本因為前世修習佛法,不受污穢之報,出生於奈樹香池,卻又因前世曾調戲比丘尼,而落得「淫女」的惡名;耆婆也因前世曾發願,願世世作醫王,從而感得抱針葯囊來生的果報。佛陀講經,不會只為講故事,而是為說法而講故事。奈女和耆婆的前世今生再次提醒有情眾生,因緣果報,真實不虛,絲毫不爽。

耆婆被稱為當時的神醫,確實名符其實,可是再好的醫生也只能救得身病,卻救不了心病,救不了業障病。即使真的救得了,那也不過是一時之事罷了,只要有業報色身的存在,只要還在六道之中輪迴,任你是大國王、大神醫、大富者,畢竟難離輪迴眾苦。耆婆在佛陀的教誨之下,不僅救得大國國王和阿闍世王的身命,又方便善巧引其入佛道,最終成就了一尊未來佛,這才是真正難能可貴之處。

經中說,如來才是真正的大醫王,因為如來慈悲、智慧皆得圓滿,了知宇宙真如實相,以廣大悲心普度九界眾生。佛不僅要救眾生的身命,更要救眾生的法身慧命,實是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的大醫王。

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大國國王和阿闍世王都曾造下滔天惡業,但佛陀仍然慈悲不舍,不但殷心度化,令其得聞正法,更為授記成等正覺,足見無論善惡賢愚,但只至心歸投,佛必以平等深重之悲心普度,令得究竟解脫,實在是慈悲喜舍難量,實在是眾生之大慈父。

敢問天下,何方神醫能如此這般能醫所醫,能化所化?佛若不為大醫王,何人擔得這般美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隱寺 的精彩文章:

如何讀佛經?
一生成佛有捷徑嗎?
開示 換位思考
文摘 安份守己
宗杲禪師與徑山寺愛國行狀

TAG:靈隱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