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聊聊中國畫裡頭的雨
「
直接表現下雨本身,是一個能耐。
」
本文由豆瓣用戶@一舸 授權發布
今天下了不小的雨。聽著雨聲,覺得可以聊聊中國畫里怎麼表現雨的。
其實表現雨,在國畫里無非三種方法。
一、直接表現雨。
二、在畫里給你提示。
三、表現感覺。
這三點都在宋朝時候,都出現了相當成熟的範例。
直接表現下雨本身,是一個能耐。雨是一種非常難表現的東西。比它還難表現的估計就是空氣了。它不像雪,能直接給人以景物面貌上的改變。就跟你早晨起來,發現外面景物變了——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雨做不到,你可以說,它「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可是在一幅全景山水畫中,這個體量怎麼表現啊。
但還是有能人的。比如蘇顯榮的《風雨歸舟》。這幅的遠山用一道道淺淺的墨色解決了雨的形態問題。一般比較大的雨會給人一種柱狀傾瀉而下的感覺。而再有點風,有個斜度,就更生動了。
宋 蘇顯榮《風雨歸舟》
同時,這幅畫還用了第二個方法。就是「在畫里給你提示」。無論是在橋上打著傘頂著雨的人,還是舟中披著蓑衣艱難撐船的人,還是那些被風雨吹成一個方向的樹,都給了畫面提示,這是在風雨當中。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出現在大晴天吧。
給畫面提示的。還有夏圭的《風雨行舟》團扇。
宋 夏圭《風雨歸舟》團扇
可以看看那個划船的,還有邊上吹橫了的樹枝。和遠處煙波浩渺間若隱若現的山。
當然宋朝也有玩感覺的一種處理方式。這就是畫面里沒直接提示,而是用下雨時候經常會出現的情況應和人的主觀經驗感受,給人以一種「和雨有關」的感受。
就比如上面說到的,夏圭團扇中遠處那種濕濕的,煙霧繚繞的山。借一個攝影圈兒老用的詞,這是給人個「空氣感」。傳說米芾和他兒子米友仁創製的「米氏雲山」,就是這種的代表。下面是據傳為米芾的《雲起樓圖》。無論是不是吧。反正是所謂「米氏雲山」的典型代表。大家可以直觀感受一下。看不出風雨,至少看個空氣濕度。
傳 宋 米芾《雲起樓圖》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來。除了第一種直接畫出「雨」來的。或者第二種里,在畫面提示中明顯的用人物的雨具(雨傘,雨衣),像上面說的蘇顯榮的《風雨歸舟》里表現的那種情況之外,後兩種處理,其實提示的是經常和「雨」一塊兒出現,可又不是雨的另兩樣事物。即——「風」和「雲」。比如,夏圭那幅畫裡頭吹橫了的樹葉,有人可能會提出來這樣的問題:這可能就是刮大風了啊,不一定有雨啊。再比如,米氏雲山那種風格,有人也會提出來,這就是空氣濕度大,有雲。可能是雨前,也可能在雨後,可不一定就在下雨的時候。
的確,那種「表現感覺」的畫,題寫的畫名里會出現「風雨圖」這樣的題法,也有「山雨欲來」或者「雨霽」這樣的名字。或者就寫個意思——「雨意圖」。其實都是用一種處理方法,滿代表了。如元朝的黃公望的《溪山雨意圖》:
元 黃公望《西山雨意圖》
還有元代王蒙《溪山風雨圖冊》中最水氣淋漓的一幅:
元 王蒙《溪山風雨圖冊》其中一幅
或者幾乎看不出是晴是雨,但是用題名來提示。乾脆就「晴雨」的……就像元代高克恭的《春山晴雨圖》:
元 高克恭 《春山晴雨圖》
當然,直接提示雨前的還有高克恭的《春山欲雨圖》,雨後的有倪瓚的《雨後空林圖》。基本上都可以調換,甚至說沒下雨都行。完全靠文字提示。
元 高克恭《春山欲雨圖》
元 倪瓚《雨後空林圖》
當然。這三種處理其實到元明清以降,其實就分成兩組。一組是把前兩種合併,實寫雨,加上畫面提示。一組就是寫感覺,加上文字提示。後者從元到明朝到清朝,肯定多,而且越來越多。說白了,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畫能不行——表現不出來……
能在畫面里畫出雨來,多難度啊!畫被吹得往一邊兒來的樹,還得畫出風的感覺,沒點功夫幹得了嗎?畫在雨裡頭狼狽不堪的「小人兒」,(如夏圭《冒雨尋庄》中寥寥幾筆的特別小卻特別生動的小人兒)也是費勁啊。所以於是乎,就畫個普通的濕一點(有的甚至連濕都免了,直接干皴),然後題名裡頭加個「雨」字……
宋 夏圭《冒雨尋庄》
我們看看第一組在明朝的發展,戴進的《風雨歸舟》圖。這是我一直非常欣賞的,標準的把雨直接畫出來,帶有畫面人物提示,且把「專屬於雨」的氣氛做足了的好畫。
明 戴進《風雨歸舟》
另方面,我選了一張明末董其昌畫的,也是非常有味道,寫雨後的《雲藏雨散》
明 董其昌《雲藏雨散》
清代也如是。
既有像金農畫的《風雨歸舟》這樣的作品。也有像石濤畫的《煙樹漲村》,或者龔賢畫的《夏山過雨》那樣的作品。但是,請注意,無論我上面說的哪副畫,即使他們直接畫雨或者畫面提示是不擅長的,也不代表著他們畫的不好,「風雨味」不足。尤其看一下石濤和龔賢這兩幅,風雨氣氛做的太足了好不好。
清 金農《風雨歸舟》
清 石濤《煙樹漲村圖》
清 龔賢《夏山過雨》
到了近現代。國畫登上了更大的高峰。這三種處理方式,我分別放三幅畫。給大家看看吧。
那種提示感覺性的。講究氣氛的。我放一張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大家自己直接感受一下唄: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第二種,寫那種雨中山鄉木葉狼藉的畫。我選一張黃賓虹的《孤城寒雨圖》
黃賓虹《孤城寒雨圖》
第三種,直接就能畫出雨來的。就是神一樣存在的傅抱石同志。我放兩張他的圖,大家感受一下什麼叫完美的功夫加上完美的氣氛:
傅抱石《萬竿煙雨》
傅抱石《瀟湘暮雨》
最後,我放一個清朝的。屬於直接描寫風雨,並且在畫面提示中超出一般的畫面提示的霸氣畫作,作為結束。這就是清朝謝彬畫的《風雨歸舟》。都叫「風雨歸舟」,這個可比前面幾位那種就一條小船,或者就打個傘的小人兒「瘋狂」多了。我們不但能看到瓢潑的雨,鼓盪的風吹木葉。還能看到張牙舞爪的大浪,和浪中塌了帆快遇險觸礁的船。整個畫面,無論是樹木礁石還是水,都極其動蕩。而且,更浪漫主義的是,畫面正上方有一條動若雷電,呼風喚雨的龍!好了,希望在雨里看到這幅畫的人們,也都能召喚出一條神龍來。
清 謝彬《風雨歸舟》
點擊展開全文


※豆瓣日記:我曾在平凡之路上等三分鐘也等一分鐘
※炎炎夏日,不來一杯雪地密室嗎?
※Netflix又貢獻了一部堪比《絕命毒師》的高分黑暗劇集
TAG:每日豆瓣 |
※屌絲逆襲妝+聊聊天
※冰清和你聊聊天:夜闌卧聽風吹雨,涼爽周末夢中來
※冰清和你聊聊天:流水落花晴去也,周六風雨
※定製飄窗,與陽光聊聊天
※冰清和你聊聊天:氣溫折了一下腰,賞花踏青明天再約
※揭秘中國無人車——來跟大佬們聊聊天|矽谷線下活動
※聊聊昨天下午新發布的小米遊戲本
※今天聊聊最近爆雷的平台
※冰清和你聊聊天:雨水復雨水,雨水何其多
※聊聊這個冬天讓北京人操心的雪
※冰清和你聊聊天:連雨不知春近 一晴方覺天暖
※今天聊聊前景構圖
※冰清和你聊聊天:人間芳菲四月天,怎奈陰雨送輕寒
※今天我們來聊聊傳說中的「畫影圖形」
※鬥魚上市前夕悄然下架,來聊聊直播的冰與火之歌
※來聊聊春天吧
※春節了,聊聊中國人的筷子精神
※今天深夜聊聊情感
※今天聊聊「天」:他化自在天
※咱也聊聊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