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大山人:放下便是自己

八大山人:放下便是自己

但凡我們談及中國書畫的傳承,有一個問題怎麼也繞不開:為什麼國畫在八大山人的頂峰之後便止步不前?

1954年江西奉新縣奉先寺發現的《個山小像》是現存唯一的八大生前的畫像

八大山人對於後世畫家諸如揚州八怪、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畫壇巨匠都是不可逾越的高峰,齊白石曾說:「恨不前生三百年,願為八大山人鋪紙磨墨」。

而在海外的書畫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說八大山人不雅!」在西方思維下,八大也常被與貝多芬畢加索類比,被稱作東方的藝術魔鬼;在美國,1960年代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們看了大量八大的畫後,驚異於300多年前中國畫家的筆墨表現力,進而開始探索自己繪畫的變化。

八大山人《鱖魚》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八大山人永遠都是說不完的傳奇。

1

在今天這個物慾橫流橫流的時代,八大山人的意義愈加凸顯。人們物質的極大豐富之時,八大山人口中的「廉」,也正與時下流行的極簡美學暗合,為世人津津樂道。

八大山人《玉蘭》

八大山人《瓶花》

我們今天說的八大山人,是明人朱耷58歲時取的別號,其寫就後效果猶如「哭之」、「笑之」,足見其心中悲苦。辨識度如此之高的別號,反倒讓人忽略了:他其實和崇禎皇帝,同為「由」字輩。誰曾想到兒時的八大便善於畫龍,在丈幅之間蜿蜒起伏,欲飛欲動,有如真龍天降。

八大山人手札

繼承了「明宗室」血統的八大山人,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幾乎得到永樂皇帝半壁江山)的九世孫。所以八大山人的這一脈,都把自己視作離權力巔峰最近的宗親。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秉持這樣的理想,本已打破宗族舊例,考取秀才進而步入仕途的八大山人,卻遭遇了滅國之災。

八大山人《竹石》

在這極其危難之際,在清室鐵血的宗族滅絕政策之下,歷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後,他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八大山人如同恓惶的喪家之犬,僥倖苟活。

在南昌為父親守孝的漫長歲月里,八大山人心裡是無邊的落寞。或以死殉國,像大多數明宗室和明遺民一樣;或逃避追殺遁於禪門,苟全性命於亂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八大山人《芭蕉竹石圖》

悲憤中的八大山人,刻了一方印「龜形畫押」,形狀特別像一隻烏龜,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變形組成。這恰好是崇禎皇帝自殺的日子。

他更在題畫詩中寫到:「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在無邊的驚懼和落寞中,他鬱結卻不能自解,就像一塊巨石堵住了泉水。正如吳昌碩為八大山人所做詩中說的:

繁華夢破入空門,畫不知題但印存。

遙想石頭城上草,青青猶自憶王孫。

最終,八大山人痛定思痛,選擇通過出家去終結這無邊的苦痛。抱著「欲覓一個自在場頭,全身放下」,去過一種「門外不必來車馬」的出世生活。

2

八大山人的「口疾」本來也只是說話不暢,遁入空門之後便時常全啞。朋友胡亦堂不無調侃地說他:「浮沉世事滄桑里,盡在枯僧不語禪。」

八大山人《荷花圖》(冊頁 共八頁)

至於八大山人的「癲疾」,一生中曾多次發作。作為明王后裔,八大山人有遺民心結及故國情懷不假,但他也有困擾其一生的疾患。八大山人的癲和啞屬於家族的遺傳病。他的祖父就有著狂狷的性格,雖然才華超群,卻每有所感,便立即當中歌唱、哭泣。

八大山人《雙雁圖》

驚悉崇禎自縊之時起,八大山人便不再開口說話。唯有靠書畫為自己舔舐痛徹心扉的傷痛。而其難以掩蓋的才華,招致清廷千方百計地籠絡。不願屈服於清室的八大,「遂發狂疾」。為了保全自己的「自在場頭」,以求繼續「全身放下」,所以八大也就把自己的啞和癲,作為自己與俗世的屏障,時常選擇性地犯病。

孤傲的八大受到盛名所累,常常有慕名而來的權貴。一個並非全啞之人,偶遇知己也能說幾句,只是這世界,值得開口說話的人事又有多少?

八大山人《涉事冊頁》

曾經,他也在臨川度過一年的愜意時光,八大山人應邀陪同友人作畫、下棋,還賞月、看花、賞雨、飲酒等,也外出遊覽。

但不知為何,他總會在某一天忽發狂大笑,忽而又終日痛哭。

八大山人·草書題畫詩軸

一天晚上,他還扯破僧服,將其燒為灰燼。1680年初春的一天,默不作聲的八大山人獨自上路,徒步120公里,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南昌。

數百年後的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又癲又啞的狂人,是什麼力量指引著他的一步步跌跌絆絆回到。

中國美術館藏八大山人《鶴鹿鳧雁圖》

總之,他回來了,在顛沛流離了三十多年後,在燃盡了自己過去的一切之後,他回來了。他東奔西跑,狂亂的穿行在大街小巷,一個人,哭著,笑著,舞著,唱著。彷彿在黑暗中被拘禁了很久的囚徒,一下子看到了陽光,自由了!放下了!他用這極端的方式慶賀著心靈的解放。

一如他的書畫,有悖於世俗所好,常常是殘山剩水、枝枯乾禿而魚鳥都翻著白眼,一副「冷眼觀世」的神情。一個瘋瘋癲癲、不合時宜的舊人突兀地橫亘在故土之上。

八大山人手札

在故鄉南昌的鬧市中,八大山人常常是頭戴布帽,身穿長袍,腳穿露出腳後跟的破鞋,來往於鬧市中。一群梳著滿清辮子的孩童追著他拍手歡笑,沒卻有人再能夠認出他來。

3

瘋狂過後的近一年裡,神智逐漸恢復清醒的八大山人蓄髮還俗。數十年間,歷經百死千難,繞了一圈,在自己的家鄉,人生的軌跡又回到了原點上。

而此時統治漸趨穩固的清室內,取消了對明宗室斬盡殺絕的政策,規定改名異姓隱伏著返歸不究。回到人生的原點後,生存的價值又一次擺在八大的面前。

八大山人《荷花圖》

自後八大山人不斷變換的號,彷彿成為他不斷重生的象徵。

他開始自號「個山驢」——「吾為僧矣,何不以驢名?」,並刻一「技止此耳」印,明明白白告訴世人,此驢者,笨驢也,黔驢技窮也。這自輕自賤的題款是他對於昨天的徹底否定和對於明天的朦朧憧憬。

夢醒時,他非僧非道非儒,就是一個以「驢」名的賣畫為生的畫師。

八大山人手札

從此他作畫,只寫天干不計地支,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不名不姓,無掛無礙。只是那「圜中一點」,在宇宙大化中自在的漂流。他的畫中,也多了一份對自己痛苦的淡漠,常常是寥寥幾筆就沒了,甚至即使一筆不畫,只蓋一方印章,都可以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以少少許勝多多許」。古往今來,只有八大才真正做到了這點。

回到原點, 八大的畫異常簡單,卻精於構圖,往往是一張白紙,兩三筆,甚至兩三個墨點就完成了。很多畫中魚鳥眼睛都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似睡非睡、漠然、冷眼看人間的眼神,而這種令人難忘的孤傲和淡漠,正是八大最顯著的標誌。

八大山人小楷《臨蔡邕書卷》

返回塵世後,他還蓄髮娶妻,只是婚姻很不理想,堪稱短命。他可以是偉大的藝術家,卻做不到稱職的丈夫和父親;一位畫聖,卻終究做不了情聖。

在古稀之年,他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偏安一隅,給自己的房子命名為「寤歌草堂」。「寤歌」二字,來自《詩經·衛風·考槃》篇。而它正是一首讚美賢者隱居的詩。

4

八大者,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

八大山人手札

由「圜中一點」到「皆我為大」,由最小而為最大,透露著他一生中思想的巨大變化。這是放下一切之後頂天立地的感覺。從被迫溺於佛門改入道家,再回到俗世,他終於找到了心靈的最終歸宿,那就是在一筆一墨之間追求最為蓬勃的生機。

放下了「遺民情結」的八大山人,終於遇見自己的本心。一己之身何足惜,一家之事何足憶。故國畢竟不可追尋,而藝術天地,卻是自己的道場,可以修養於斯、安度於斯。歷經劫波不一定鍛造出真金,而放下和歸於至簡,卻使得八大山人成為一位彪炳千古的藝術大師。

八大山人· 行書尺牘

人生有太多的苦難壓得他喘不過氣,而當縱情執筆之時,放下一切的大境界讓,他不去想怎樣畫才美。忘卻苦難,回到原點。所有多餘的表達都異常蒼白,了悟後的極盡簡單,終於成就了震撼後世的極簡之美。

面對這種震撼人心的大美。誰又敢說,我們已能讀懂他的偉大呢?八大山人,他留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極模糊又極清晰、極卑微又極偉岸的身影。過多的解讀,或許也是一種褻瀆。

《個山小像》中的八大山人肖像

莊子說:「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了悟後八大山人此時就是在一片平淡中,在至簡至美中雕刻自己的藝術生命。而當我們面對生命的種困境之時,可曾想過,曾有貴族如八大者,他的困苦比我們難了千倍百倍,卻值得我們反覆思量,從而回到原點,回復最簡單樸素的心態,直面困苦繼續前行。

走尋作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沒有「丑書」,當代書法將迎來最大危機
今天,歷史在對趙孟頫作最嚴厲的懲罰
在藝術的路上,名利是非常無恥的東西
傅雷的才華,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墓志銘
頂著國學的頭銜,有多少思想流氓在犯罪

TAG:走尋 |

您可能感興趣

上山容易下山難,愛上容易放下難,三大生肖是你么?
「人生就是放下」
新的一年,讓自己強大,必須放下十樣東西!
人生,就是放下
讓自己強大,必須放下哪十樣東西?
真正的放手,不是放下別人,而是放下自己
讓自己強大,必須放下幾樣東西!
讓自己強大,必須放下的三樣東西
人到中年,放下這五樣東西,才能找到自己的突破點
人生不順時,逼自己把這四件事放下,才能東山再起
嘴上說再多放下,心裡卻始終放不下的三大星座!
佛說:放下便是擁有
我們放下自尊,放下驕傲,放下任性,只因我們放不下一個人
佛說:放下,便得自在!
人像攝影:我放下了尊嚴,放下了個性,卻唯獨放不下圖5!
網易雲熱評:我放下尊嚴,放下個性,放下固執,就是因為放不下你
讓自己強大,必須放下5樣東西!
放下你,只是想放過自己
是時候,放下該放下的人了
願意為你「放下」這3樣東西男人,早就愛你入骨了,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