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博物館生僻字之——「甗」
上一集我們講到商周時期先人們煮飯用的鍋——「鬲」,本來想寫一下古人蒸東西時要在鬲上放個「甑zèng」,也就是籠屜,也許古人很在乎鍋,不太在乎籠屜吧,也可能造型精美的籠屜已經消失在漫長的歲月里了,小編實在沒找不到十分有名的「甑」,不過沒關係,小編找到了這個字——「甗yǎn」。
青銅甑
甗,一種蒸飯器,相當於現代的蒸鍋,是由下半部的「鬲」和上半部的「甑」合體後的稱呼。
魯仲齊甗
把食物弄熟方法很多,作為吃文化強大的我炎黃子孫,煎炒烹炸都不能阻礙我們吃好的決心,但科學研究表明,蒸的方法最有利於保存食物的營養成分,且不產生有害物質,所以聰明的先人們在距今約7000年的時候,便燒制了陶甗,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利用蒸氣、採用蒸的方法熟食的民眾,加之,祖先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所以說:「中國人蒸熟了世界第一碗米飯」,滿滿的自豪感。
最有名的「甗」當屬婦好墓出土的三聯甗了,商代以來的銅甗大多是單體的,即一甑一鬲,而這件三聯甗則是由一件長方形鬲和三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的甑組成,迄今為止僅此一例。三聯甗形體巨大,下部的長方形鬲,長達103.7厘米,寬44.5厘米,上部的甑,高約26厘米。看上去,有如長條桌上放置了三口蒸鍋。婦好的名頭之大就不多說了,三個甑的內壁和雙耳下方都有銘文「婦好」二字,難道女將軍還有時間為武丁做飯?當然了,單單這些還不夠,三聯甗的上下左右均飾以醒目的龍紋,這或許是在刻意張揚王室的權威吧,所以此甗絕對是稀世珍品。
三聯甗
多學一個字,幫你漲姿勢,小編以為只有婦好這種南征北戰的女漢子才配的上這麼牛的「甗」。


※每日笑到半瘋的二十三張(NO0044)
※手紋很亂且亂紋很多,看看你中招了嗎?
※文瘋子的暗風景之35:螞蝦改變了他對世界的看法
TAG:結束時痛徹心非 |
※博物館裡的生僻字
※生僻字丨苕
※生僻字丨筭
※生僻字丨筭
※生僻字丨筭
※生僻字丨筭
※文物上的生僻字
※長知識:博物館裡的生僻字(下)
※長知識:博物館裡的生僻字(上)
※90後小伙創作《生僻字》歌曲 漢語文化風靡抖音
※原創音樂人陳柯宇憑《生僻字》走紅抖音,網友:果然是生僻字
※《紅樓夢》那些生僻字
※《生僻字》、《出山》火遍全國,華語樂壇卻無人問津
※再給《生僻字》添「堵」——李奕聲先生用石鼓文破譯
※日式乙女《茜色世界中與君詠唱》,篆書拼圖《中華生僻字》
※最有文化的網紅歌曲《生僻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書法人常備」中國異體字、生僻字集錄
※盤點《我的英雄學院》中六個生僻字名字,沒文化你連動漫都看不懂
※文物上的生僻字 你認識幾個
※李白離神仙最近的詩,無一生僻字,堪稱「平字見奇」的絕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