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二流統帥,卻能一個人亡了天竺,印度和吐蕃並無證據反駁?

唐朝二流統帥,卻能一個人亡了天竺,印度和吐蕃並無證據反駁?

一人滅一國,這個難度比起漢代常惠用異國軍隊攻匈奴還難。因常惠經營了近二十年而且軍力佔優,方才聯盟烏孫擊敗匈奴。王玄策事迹的精彩程度不亞於好萊塢大片,而從這段史實中也可以看出唐代前期國家之強盛和國際影響力。不過,我們也應看到「一人滅一國」只是籠統的說法。王玄策的確有指揮之功,但是若沒有吐蕃和泥婆羅(尼泊爾)的借兵,王玄策一人也斷然不能成事。

關於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故事。印度和吐蕃方面並沒有發掘出史料反駁這一點。

但是,7世紀的印度是所謂後笈多王朝,其中心退回摩揭陀,沒有一個王公擁有廣大的權力。印度摩揭陀國國王曷利失屍羅迭多(即戒日王)的繼承者帝那伏帝王阿羅那順後被王玄策請的吐蕃兵所俘獲。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纂位的新王阿羅順那聽說大唐使節入境,竟派了2000人馬半路伏擊,除王玄策、蔣師仁外從騎皆遇難,王玄策被擒扣押。後來,王玄策、蔣師仁尋機逃脫,發誓要滅絕印度,以雪使者被殺之恥!兩人於是策馬北上,渡過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了尼泊爾。

在尼泊爾,王玄策與尼泊爾王談判,以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借得7000騎兵,同時還檄召臨近處各大唐藩屬國,外加吐蕃松贊干布派來了1200名精銳騎兵,人馬總數接近一萬。自命為總管、命蔣師仁為先鋒,直撲天竺。

當時吐蕃王松贊干布分別迎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國的文成公主為皇后。 在北印度茶博和羅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陣」一仗擊潰印度數萬象軍。阿羅順那大驚,守城不出,玄策一心報仇,拿出唐軍攻城的各種手段——雲梯、拋石車、火攻,狠攻月余。

公元648年,茶博和羅城兵潰城破,玄策一路追來,斬殺印度兵將三千,天竺兵將落水溺斃者超一萬,被俘一萬一千,阿羅順那逃回中天竺。

中天竺兵將與唐軍(算是外籍軍團)一接觸便潰不成軍,阿羅順那棄國投奔東印度,求得東印度王尸鳩摩援兵,接著再招集散兵殘將準備反攻唐軍。

玄策、師仁設分兵用計引阿羅順那上鉤,一舉全殲阿羅順那殘部,活捉了阿羅順那。最後,阿羅順那妻子擁兵數萬據守的朝乾托衛城也被蔣師仁攻破,遠近城邑望風而降,中天竺滅亡。

由於東天竺援助阿羅順那,王玄策準備順勢再亡東天竺。尸鳩摩嚇得魂飛魄散,忙送牛馬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干,向唐師謝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國,王玄策方才罷兵回朝述職,同時將阿羅順那披枷帶鎖押回長安。

太宗皇帝大喜,下詔封賞玄策,授散朝大夫。

正所謂:

大漠狼峰孤煙直,天蒼地茫嘯西番。

鐵騎踏破極樂土,揚鞭異域蔑沙場。

開疆自有王朝散,何必不忘驃騎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別糾結!怎樣的一生才精彩?這首詩說出鐵血男兒心聲!
為何日本對唐朝歷史文化如此崇拜,連服裝打扮都如此相似?
在時光的隧道里,玄宗與貴妃仰望銀河私語!
唐朝,並非那麼自由,如果你回到唐朝。一定會被活活憋死。
如今所謂的「流行」,其實在唐代那時已然存在

TAG:唐朝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地區本來生活安穩,但是突然某一天卻成了唐朝、吐蕃誓死爭奪的對象!
印度曾差點被吐蕃打沒,大唐幫了一把,結果印度迎來更可怕的敵人
滅突厥,破百濟,定吐蕃,擒高句麗,滅了多個國家,這才是戰爭天才
他忠於唐朝,連破突厥、吐蕃、契丹,但沒有他就沒有安史之亂
吐蕃真有那麼厲害?打得唐朝只能靠和親求和,但遇到宋朝卻歇菜了
這個吐蕃人究竟有何本領,在他的指揮下,多位唐朝名將都打了敗仗
吐蕃第一名將,連續擊敗薛仁貴和王孝傑,若不自殺,仍是大唐噩夢
他是吐蕃的高僧,卻是個盜墓賊,他還將皇帝的頭顱做成了骷髏碗
吐蕃王朝與大唐王朝的真實關係,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文成公主與吐蕃和親後的結果,居然不是成為王后,而只是當了這個
他是吐蕃名將,大敗唐軍三十餘年,最後卻被迫自殺身亡
為什麼戰無不勝的名將薛仁貴最後敗在吐蕃手裡?真相令人氣憤
一代名將薛仁貴最後為何會敗於吐蕃,難道真的是這樣的原因嗎?
唐朝一猛將被吐蕃俘獲,吐蕃國王見到他後哭泣:長得像我爹!
曾把唐朝打到求和的吐蕃國,為何卻打不過「孱弱」的宋朝?
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何直接投降元朝,沒有任何抵抗?
曾經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何直接投降元朝,沒有任何抵抗?
吐蕃為何不打距離相近的天竺,反而繞遠攻打強大的唐朝呢?
吐蕃二十萬大軍進攻唐朝,竟然是為了這件事情
他出將入相,敗吐蕃平突厥,義薄雲天為他人伸冤讓宋璟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