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墉城:千年後回眸你最初的身影

金墉城:千年後回眸你最初的身影

文/姚繼鋒

···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唐.杜牧《赤壁》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這首詩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這首詩最後一句里杜牧提到了一處在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古建築,那就是銅雀台。這座銅雀台位於鄴城西北(今河北臨漳縣西南),由漢末權臣曹操主持修建,是鄴城三台(金鳳、冰井、銅雀)中最著名的一座,同時也是負責拱衛鄴城安全的一座衛城。

無獨有偶,曹魏建國後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叡也模仿祖父曹操的壯舉,在當時的首都洛陽城西北角同樣營建了一座小城,用以拱衛洛陽。這座小城後來以其坎坷波折的經歷在歷史上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一次次被各種史書典籍所記錄,也使後世讀史者在泛黃的書頁里屢屢發現它的名字。

當然,和銅雀台一樣,它也有一個傳奇般的名字——金墉城。

一,千年名城

沿著田間地頭彎彎曲曲的小路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前走,邊走邊四處張望,初夏時節田野里到處都是鬱鬱蔥蔥,滿目的綠色,一派生機盎然。走了半天始終沒有看到哪裡有城牆的痕迹,就在自己有些灰心準備打道回府時,眼睛的餘光無意間掃到右邊遠處的一道土牆下面好像有一塊石碑。

疲憊瞬間一掃而光,我興奮地快步向土牆趕去。隨著距離不斷拉近,老遠就看到了石碑上熟悉的隸書文字「漢魏洛陽故城」。

找到了!

長出一口氣,總算沒有白跑一趟,這裡就是找了好久的金墉城。

土牆最高處殘高6米,外表爬滿了茂盛的植被,只露出一塊乾淨的夯土城牆,雖然經歷了一千多年的人為破壞和風吹日晒自然侵蝕,仍能看到一層層結實的夯土痕迹,由此不難看出當年築城時的工程質量。

土牆周圍是一片葡萄園,走近土牆後,在植被茂盛的角落裡還能看到土層里厚厚的一層磚瓦碎片,應該是當年城樓倒塌後留下的殘磚碎瓦。俯下身子從土層里摳出一塊青色的碎瓦片,細細擦乾淨泥土,可以清晰的看到殘片上精美的圖畫紋飾……

魏青龍二年(234年),洛陽金墉城工地。

「這瓦當的材質不行,馬上全部更換!」魏明帝曹叡甩手扔了手裡的瓦當,面露不悅之色。

監工官員嚇得連忙請罪:「是是,馬上換,馬上換。」

明帝瞟了一眼正在大興土木的百丈樓,問道:「擴建百丈樓的工程進度如何?」

「不日即可完工,請陛下移駕前去御覽。」

一群人護衛著明帝前呼後擁的向乾光門走去…

自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於洛陽後便開始有計劃的在前代基礎上擴建洛陽城。此時的洛陽城仍然沿襲西漢時代的南北宮制,南宮是皇帝處理朝政的辦公區,北宮是帝後的生活區。到了東漢末年由於連年戰亂,洛陽城遭到嚴重破壞,殘垣斷壁,滿目瘡痍。

曹魏建國定都於此後再度啟動城建工程。建國的第一年也就是魏文帝曹丕黃初元年(220年),文帝就在洛陽城西北角營建了百丈樓等建築。到了他兒子明帝曹叡即位後的青龍二年(234年)又擴建百丈樓,並以此為中心興建了一座堅固的小城用以拱衛洛陽城,這座小城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金墉城。因此很多史料都記載金墉城為明帝時所修築。

「墉」字在古漢語的解釋中是城牆的意思,取名「金墉」應該是出於固若金湯的美好願望吧。而營建金墉城的初衷也確實是出於軍事安全的考慮,洛陽城位於洛河北岸,地勢平坦,幾乎無險可守,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朝廷將非常被動。而金墉城位於洛陽城西北角,那裡背靠邙山,地勢較高,是整個城市的制高點,戰時可以控制這裡拱衛京城。也正是出於這個目的,明帝才決定大興土木營建金墉城,說白了就是給皇帝準備的避難所。

歷代史料典籍如《太平御覽》、《讀史方輿紀要》、《洛陽伽藍記》、《歷代宅京考》、《晉書》和《資治通鑒》等書都對金墉城的位置、形制和變遷多所記載,加上現代考古發掘成果也印證了金墉城的位置和史籍的記載完全吻合。

據考古勘察發現金墉城為南北走向一字排開的三座小城,考古人員將其自北向南分別命名為甲城、乙城和丙城。經過細緻發掘勘測發現明帝修築的金墉城應該只是丙城這一座,而丙城的位置也恰好位於洛陽城西北角。至於城外的甲乙兩座城的修築年代則明顯晚於北魏,查閱史料發現北周宣帝時、隋末李密佔據金墉城時都曾擴建金墉城,再聯想到當地村民習慣稱金墉城為李密城,這一切也就豁然開朗了。從而可以說明甲乙兩城極有可能是周宣帝或李密時代擴建而成的。

金墉城竣工後東有含春門、南有乾光門,北有退門(這名字起得很到位,大難臨頭時只怕皇帝就惦記著這座退門),整座小城氣勢恢宏,將固若金湯和金碧輝煌完美結合,史料記載該城:「重樓飛閣,遍城上下,從地望之,如有雲也。炎夏之日,高視常以避暑。」

金墉城背靠邙山,面朝洛陽城,四周挖掘渠道將谷水引到城下形成護城河,又通過含春門和乾光門與洛陽城相通。這裡離皇宮太極殿非常近,明帝煞費苦心設計的金墉城確實易守難攻,以至於不但外人進不去,就連裡面的人都出不來了。

這話什麼意思呢?有句俗話叫計劃趕不上變化嘛。

二,風起金墉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洛陽嘉福殿。

漫天飛雪中,嘉福殿外掛起了白幡,哭聲大作,明帝曹叡駕崩了。

由於明帝無子,只得收養了宗室子弟曹芳為養子,明帝駕崩後曹芳即位。明帝遺詔以曹爽和司馬懿二人為輔政大臣,誰知這一安排竟打開了天下大亂的潘多拉魔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後世普遍認為託孤所用非人是明帝犯下的最大的錯誤。

司馬懿和曹爽倆人互不服氣,明爭暗鬥,尤其是曹爽年輕氣盛,咄咄逼人,令司馬懿大為不滿。於是在明帝去世的第十年(249年),司馬懿一手策划了「高平陵事件」,誅殺曹爽兄弟,奪取了曹魏大權。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對傀儡皇帝曹芳還算客氣,但曹芳卻不甘心繼續忍氣吞聲下去,他糾集一幫親信準備罷免司馬師,卻不慎走漏消息。司馬師勃然大怒,將曹芳軟禁了起來,而軟禁的地方居然就是明帝苦心打造的固若金湯的軍事要塞——金墉城。

明帝在九泉之下只怕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心愛的金墉城居然淪為了帝國最高級的政治犯監獄,更諷刺的是第一個領到金墉城飯票的居然是自己的養子曹芳,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司馬師站在宮中高台上遠遠的看著落魄不堪的曹芳被衛士押著進了金墉城,隨著含春門沉重的木門緩緩關閉,一個時代結束了。

其實選擇金墉城關押曹芳多少有些偶然因素,畢竟這裡城高池深,守衛森嚴,能夠很好的防範皇帝逃跑,而且離皇宮很近,便於司馬師隨時監視曹芳。而金墉城裡啃窩窩頭的曹芳只怕也是捶胸頓足:「老爹,你咋想得這麼『周到』呢!」

不過,司馬師也算是厚道人,並沒有難為曹芳,很快就把他放出來,貶為齊王攆出洛陽城,一直到西晉後才壽終正寢。金墉城自曹芳入住後便「生意」興隆,從曹魏到西晉甚至北魏一直都是被廢黜貶斥的帝後、皇子嬪妃、王公重臣首選的高級政治犯監獄。這裡當年曾經異常的喧囂熱鬧,而入住金墉城的那些人命運也大相徑庭。有的人是走著進來,抬著出去,有的人是活蹦亂跳出去的,更有人幾進幾齣……

金墉城是一座小城,但它卻見證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鐵血歷史,見證了多少人悲歡離合的烽火往事。歷史上恐怕沒有哪座小城像金墉城這樣目睹了多少喋血宮廷的你死我活,也細數著幾多改朝換代的滾滾狼煙。

曹芳開了這個先例後,以後的政治犯都陸續關進金墉城,逐漸成了不成文的規定。司馬師廢掉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誰知這又是一位火氣旺盛的主子,好在不久後司馬師就病死了,他的弟弟司馬昭繼續把持朝政。曹髦忍無可忍,拍案而起:

司馬老賊之心,連洛陽城裡路邊擺地攤的小販都知道了,豈可再忍!朕要親率六師討之!

於是曹髦抽出天子劍,領著幾百內侍手持鐵棍、西瓜刀、鎚子沖了出去。

……

司馬昭跪在地上捶胸頓足,嚎啕大哭:「陛下,陛下您醒醒,老臣罪該萬死啊!!!」

曹髦死後,司馬昭擁立常道鄉公曹奐為新的傀儡皇帝。六年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正式篡魏建立晉朝,將廢帝曹奐以及魏宮嬪妃宮人全部遷往金墉城關押。

曹魏至此宣布謝幕退場。

西晉之前金墉城的「皇帝豪華套房」只接待了曹芳、曹奐兩位「短客」,都是很快就卷包走人了,比起後面那些常客真是走運多了。

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死後,兒子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痴皇帝,皇后賈南風因此大肆專權,將惠帝母親楊太后軟禁在金墉城活活餓死。「八王之亂」爆發後,進京掌權的趙王司馬倫又把賈南風抓進金墉城。沒多久,司馬倫廢了惠帝,自己做了皇帝,乾脆把惠帝也關進金墉城和他老婆賈南風聊天去。

司馬倫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各地藩王的強烈憤慨:

此等好事兒,阿倫你小子想獨吞?我呸!哥幾個,抄傢伙!

各路諸侯出於「義憤」,迅速組成聯盟出兵討伐司馬倫,一番地動山搖後,諸王聯軍打進洛陽城,一幫藩王一窩蜂衝進金墉城迎出惠帝,把罪魁禍首趙王司馬倫關了進去……

從「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可以說金墉城見證了新生的西晉王朝迅速土崩瓦解的全過程,每一個倒台的重量級人物都無一例外要到這裡走一圈。西晉滅亡後,洛陽城受到毀滅性破壞,但金墉城相對保存較好,因此得以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再度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過這已經是一百多年後的事了……

三,日暮孤城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十月,北魏三十萬南征大軍駐紮於洛陽。

秋雨綿綿中,孝文帝拓跋弘在一群文臣武將的陪同下登上金墉城荊棘叢生的殘破城樓,俯瞰眼前這座千年名城,自八王之亂至今將近兩百年的戰亂使這座歷史名城一片殘垣斷壁,荒草叢生。目睹此情此景,孝文帝不禁為之涕下。

「穆亮、李沖。」孝文帝突然轉身道。

「臣在。」

「營建新洛陽城。」

身後的鮮卑貴族一個個面面相覷......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初,因洛陽宮室殘破,暫時駐紮於金墉城,一直到洛陽城擴建後才搬入宮城。整個北魏時期,金墉城依舊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北魏朝廷在前代基礎上又在城中營建了一批建築。有意思的是北魏時期被廢黜的後宮妃嬪也被安置到這裡,鮮卑人的漢化程度確實挺駭人聽聞的,連這個魏晉的老傳統都繼承了。

「河陰之變」後,隨著戰爭陰影籠罩洛陽,金墉城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圍繞這裡爆發的大戰一場接一場。爾朱榮、侯景、高歡、宇文泰、高敖曹、高長恭、宇文邕等風雲人物都曾鏖戰金墉,血灑河洛。

繁華的洛陽城在東西魏的邙山大戰中徹底化為灰燼,此後受損較小的金墉城便成了各方爭奪的焦點。一直到隋朝末年,天下板蕩,烽煙四起……

隋大業十四年(618年)正月,李密大軍進駐金墉城,隋東都洛陽一片嘩然。

城頭上的旌旗在寒風中迎風招展,隆隆戰鼓聲響徹雲霄,連東都洛陽都能聽到金墉城傳來的戰鼓聲(鉦鼓之聲,聞於東洛),城外數萬士兵正在加班加點擴修加固城池。

李密在部將的簇擁下登上瞭望樓觀察東都洛陽的動靜,邊看邊詢問:「新建城池還需幾日完工?」

「尚需十日……」

「太慢,日夜不停加快進度,必須在五天內完工,本帥要和老賊王世充一決雌雄!」

李密和王世充在金墉城一帶你來我往,輪番大戰,最後李密因師老兵疲,被王世充趁機偷襲,大敗而逃。這大概也是金墉城在退出歷史舞台前見證的最後一縷狼煙。

唐朝統一全國後,依舊以洛陽為東都,不過這時的洛陽已經不是漢魏時代的洛陽了,而是隋煬帝於即位之初在漢魏洛陽城廢墟西十五里的洛河兩岸新建的城市。這樣一來金墉城就從當初的位於漢魏洛陽城西北角變成如今的位於隋唐洛陽城的東北面,方位發生了重大變化。

漢魏洛陽城淪為廢墟,金墉城也逐漸遠離東都城區,這似乎預示著那個屬於它們的輝煌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唐初的洛陽縣治仍舊位於金墉城,從魏晉到唐初四百多年間金墉城一直是洛陽縣治所在地。直到唐太宗貞觀六年,洛陽縣治才移駐東都毓德坊,之後金墉城才漸漸廢棄,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從唐初到今天,又是1400多個春秋,這一千多年來金墉城完全被塵封在歷史的角落裡,人們似乎都已經忘了曾經有這麼一座叱吒風雲的小城存在過,在歷史上留下了華麗的身影,只是這身影隨著歲月的無情流逝而越來越模糊。

金墉城,你離我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這樣的真實。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

「小夥子,你是來看金墉城的吧?」不知什麼時候,一位老伯出現在身後。

這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我把那塊碎瓦片塞進手提袋裡,笑道:「是呀,慕名過來看看。」

老伯指著旁邊的田野,說:「過去這裡都是城牆,後來平整土地都給推平種了莊稼,前幾年搞文物保護,這裡都被圈起來了,說不定啥時候就把地收走了。」

我低頭不語,只是聽著他侃侃而談。

最後他突然問我一句:「你說這要真是寶貝,國家會給(農田)賠個好價錢嗎?」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

臨走的時候,老伯邊走邊問我:「保護這些東西到底有啥用?不然前幾年早就開荒種地了。」

我尷尬地笑笑:「總得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吧。」

總得留下點什麼吧……

想投稿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騰飛 的精彩文章:

宋遼戰爭卷 第十章 雍熙北伐 4 北伐期間,宋太宗幹了什麼違反戰爭規則的缺德事兒?
循跡·多瑙河之旅上線了,袁Sir喊你來報名!
魏晉時期的文學與藝術都有哪些?
中國經濟中心是在何時開始南移的?
快看一看「砸」中你了沒?

TAG:袁騰飛 |

您可能感興趣

楊冪大年初一還沒回家,小糯米的身影惹人心疼!
日本人最喜歡的一條街,全是中國華人的身影,日本每年吃去幾十億
江小白筆下成年人的夜生活,有你的身影嗎?
網友時隔半年回老家,中途遇到熟悉的身影,走近一看後,立刻淚崩
戰友問我借5萬,次日就失蹤,半年後參加聚會,看到一個身影我懵了
18歲女孩離家出走,八年後婚禮看到熟悉的身影,女孩淚流滿面
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又盪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一個人,孤獨的身影,十三年了,他終於又再次的出現在長安街頭!
金沙江里,我又看到了你的身影
男孩入贅三年離婚,給母親說想回家,下車看到雨中身影,哭紅了眼
兩周過後,重遇舊愛身影,3星座痴情如以往,再回情場
劉亦菲年過30,找不到小龍女的感覺,從她身上又看到仙女的身影
難得巧合!街景看到過世2年亡父身影,兒哽咽:20年來唯一近照
劉亦菲年過30,找不到「小龍女」的感覺,從她身上又看到仙女身影
當年大話西遊玩家最愛的六個寵物,如今為何再難看到它們的身影?
春節期間,最美的身影在路上!
生下兒子,母親送來五千塊錢,回娘家時看到熟悉的身影,她愣住了
一組北京八十年代的老照片,來看看裡面有沒有你的身影
我們期待在「中國芯」崛起的道路上,看到你的身影
我等了28年,終於再次見到這個男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