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趙軍不給力,奈何秦軍有高達」,揭秘老將廉頗在長平之戰中為何堅守不出
春秋戰國時期,作為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一生幾乎百戰不殆,幾乎未嘗敗績。但是,長平之戰趙軍在有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為什麼廉頗不主動出擊而是一味的龜縮堅守,這到底是為何呢?下面就讓小淘帶大家一起去了解那段烽火歷史:
戰爭之初形勢其實是有利於趙國的
長平之戰開打之前,趙國是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韓國的上黨地區已經歸於趙國手中,而上黨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趙國可以說在開戰前就佔據很好的位置,而且當時的上黨百姓心向趙國而不是秦國。加之,秦國不宣而戰,勞師遠征,趙國則以逸待勞。而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趙國單兵素質並不比秦國差(閼與之戰就是明證)。因此,開戰直接主動出擊很可能一擊而勝。優勢這麼突出,廉頗為何依舊堅守不出呢?
但是趙國是胡服騎射的騎兵
我們知道上黨地區那是連綿的山區,山區對部隊的展開能力起到不可避免的限制。而且,胡服騎射後的趙軍那是以輕快,簡裝的騎兵為主的,步兵很少,而在長平山區,根本不利於騎兵的大規模作戰,因此即使主動出擊,也必然是以自己短處對秦國鐵軍。因此,不戰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他也在尋找戰機
趙國佔據上黨,加上廉頗修築得防禦工事,趙國的陣地那是銅牆鐵壁,而且,利用上黨的地形,防守是最有效的。廉頗之所以選擇防守,是想利用地形,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再在堅守中,尋找秦國的弱點,最後尋機作戰,一擊而勝,可以說時最有效,穩妥的方法
然而他也有恐懼之心
在此之前,廉頗所有的戰鬥都沒有大規模跟秦國軍隊作戰的經驗,而且,當時秦國虎狼之師的威名那是名揚天下,就拿當年還不是白起指揮的閼與之戰,趙王讓廉頗去,廉頗以「道路艱險,恐難取勝」為由婉拒了。最後還是趙奢帶兵出戰,一戰成了趙國戰神。從這也可以看到廉頗對秦國作戰,心裡還是沒有底氣的,戰很可能會輸,不戰至少能守住不敗之地,說不定還能取勝,故堅守就成為必然。
因此,老廉頗不出戰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當時的主客觀條件擺在那裡,面對的可是師和戰神白起,廉頗又是一個善於防守的名將,顯然堅守不出就成了他必然的選擇。


※五國伐齊與長平之戰相比, 哪一個才是春秋戰國時真正的轉折點?
※在長平之戰中,與他比起白起廉頗都弱爆了!
※驚嘆:長平之戰,趙軍並非輸在戰力上,而是輸在國力上
※揭秘「長平之戰」白起為何殘忍坑殺二十萬趙國降軍?
※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不一口氣滅掉趙國 此人一席話為趙國續命40年
TAG:長平之戰 |
※長平之戰中趙軍和秦軍相差無幾,趙括為何卻怎麼沖不出去?
※長平之戰,如果不換趙括,廉頗將軍守得住嗎?
※長平之戰,如果繼續由廉頗堅守,可以擊退秦軍嗎?
※長平之戰廉頗堅守不出,趙國做出了最佳選擇,卻被恥笑為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繼續讓廉頗堅守,可以擊退秦軍嗎?
※秦國趙國長平之戰廉頗為何寧願被撤職也不出戰?趙括證明他是對的
※長平之戰,如果不換成趙括,廉頗將軍能守得住嗎?
※長平之戰,如果不換將趙括,廉頗將軍能守得住嗎?為什麼?網友:很難說
※長平之戰中,趙軍40萬大軍為何沖不出去?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何寧死也不肯出征趙國?
※長平之戰,如果不換將趙括,廉頗將軍能守得住嗎?這一點太關鍵!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不換趙括,廉頗將軍能守得住嗎?原來是場計謀!
※長平之戰廉頗的堅守策略到底對不對?
※趙王如果英明,重用廉頗李牧,長平之戰是否結局難定?
※我們是不是冤枉趙括了?他在長平之戰中,是怎樣使用兵法的
※戰神白起是秦王被賜死的,但也與長平之戰有關?
※長平之戰如果趙軍不臨陣換帥,結局將如何?
※長平之戰中,趙軍多次拚命衝鋒,可為何還是沖不破白起的包圍圈?
※長平之戰中,趙軍多次拚命衝鋒,可為何還是沖不破白起的包圍圈
※長平之戰,廉頗以守待變是不是錯誤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