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業熹:為革命出生入死

王業熹:為革命出生入死

王業熹 本報記者 侯小健 翻拍 ■本報記者侯小健鄧鈺

在瓊海市中原鎮邁湯鄉文園村,有一座歷經百年風雨、青瓦灰牆的老宅,屋後是片檳榔林。這,就是瓊崖革命烈士王業熹的故居。

老宅正廳牆上掛著王業熹的一幅炭畫遺像:身著中山裝,方形臉,鼻樑上架副眼鏡,眉清目秀,儒雅中透出堅毅。

「曾伯父一生是從戰火中走過來的,為了革命,他很少著家,我們後輩都十分敬仰他。」年近六旬的王業熹曾侄孫王壯自豪地說。

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說,王業熹是個追求進步的熱血青年。1917年考入瓊崖東路中學(今瓊海加積中學)後,就成為該校學生運動的領頭人。

1922年,王業熹隨同鄉到新加坡一帶謀生。1923年秋,回國考入上海遠東商業專科學校讀書,並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夏,王業熹受黨組織派遣回瓊崖工作,他先後在澄邁中學和瓊東中學任教,配合瓊崖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

瓊崖「四二二」反革命事變後,王業熹也撤退到樂會縣第四區與瓊崖地委書記王文明一起活動。之後,他隨東路工農革命軍攻下陵水縣城,任中共陵水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長。

1927年12月16日,陵水縣蘇維埃政府宣布成立,選舉王業熹為主席。在王業熹主持的縣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全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高潮。

1928年冬,王業熹和瓊崖蘇維埃政府機關及紅軍走上母瑞山,開闢新的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荒生產,創辦紅軍幹部學校,為瓊崖革命根據地的恢復和發展積蓄了力量。1932年8月,王業熹等瓊崖戰士在母瑞山進行8個多月的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1933年4月,王業熹與馮白駒、符明經等25人突破敵人的重圍,潛回到馮白駒家鄉(今海口市瓊山區長泰村)。之後又與瓊文縣委的領導同志取得聯繫,繼續點燃革命的烈火。

「王業熹一生追隨王文明、馮白駒,為瓊崖革命出生入死,對革命勝利充滿信心,革命低潮時與同志們相互鼓勵,經受了嚴峻的考驗,支撐著革命的紅旗始終不倒。」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賴永生說。

由於他長期在敵後堅持艱苦的游擊戰爭,積勞成疾,1947年5月1日逝世,時年48歲。為褒揚王業熹革命的一生,馮白駒於1956年6月在王業熹的炭畫遺像上,題寫了「生為民死為民,人雖死而精神尚在。」

(本報嘉積8月16日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