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趣談洋扇(九)洋人也喜歡摺扇的「假大名」

趣談洋扇(九)洋人也喜歡摺扇的「假大名」

「後門捯」這樣的扇子借用了當朝大臣、宮廷畫家這些符號,製作出來一批適於外國人口味的扇子,迎合消費者心理就是贏得市場,從這一點來看,「後門捯」紅木扇也是一個成功的創意。

說起西洋扇,凡由廣州口岸去歐洲的都進行了西化改良,在材質上以他們喜歡的象牙、玳瑁、髹漆為主,在題材上向西洋人喜歡的題材上靠攏,在紋飾上中西結合,在工藝上極盡工巧之能事,贏得了西方市場,並在18世紀的歐洲上流社會風靡。

但是有這樣三類扇子基本保持自己的面貌,基本不做西化的改良,保持東方色彩。這三類是杭州的王星記黑紙扇、檀香扇,以及被稱之為「假大名」的後門捯臣字款扇。

王星記的黑紙扇與杭州的檀香扇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代表了東方扇子的形象,當年也是歐洲人來華採買的扇子。另外一種「後門捯」扇,需要重點一說。

在陳重遠《文物話春秋》一書中,說了這麼一句古玩行的口頭禪:「前門掛貨鋪,後門(地安門)刀尺貨。」所謂掛貨鋪是說古玩店鋪內什麼貨都賣,掛得滿牆都是;後門「刀尺」貨,按天津方言正確的用字是「捯飭」,當時有一種假古董叫「後門捯」,許多很好看很高檔的假古董都出自這個地方,在後門這個地方有一批作假的高手,譬如這假大名的扇子。

中國人講究名人字畫,也勾起外國人的興趣。就是有人借用當時的權臣或宮廷畫家的大名,像蔣廷錫、郎世寧、汪由敦等人,落款都是「臣郎世寧」,證明是為皇帝寫畫的。

這類扇骨都是用紫檀或用上等紅木做的,上面用隸書刻在扇骨上,十分工整,而且用紅木做成扇盒,一般是兩把一套,扇盒外面刻字,如「御制郎世寧花卉扇雙柄」等。雖煞有介事,但十分唬人。扇面都是當代一品大臣書寫,畫都是宮廷畫家的款。書法都是楷書、隸書一筆不苟,扇畫更是工筆。所以這樣的御用之扇頗有市場,一些外國人紛紛解囊。

做假歷來是古董行生存的必由之路,而且京、津、滬尤甚。鄭逸梅曾記上海西拉都路興順里,就是一個造假字畫的工場。說一樓一底兩宅,一個是起居之所,一個是造假之地。他曾親見,在工場設一裱畫桌,在庭院牆壁上,到處懸掛著文徵明、祝允明,甚至還有文天祥、史可法等條幅。這些字畫任憑雨淋日晒,等到破損了,再於破損地方修補,水漬等任其存在,反而愈覺其舊,許多人被騙。

但是「後門捯」紅木扇卻是簇新簇新的,因為凡是宮廷之物保存必須完好。歐洲人視紫檀、紅木為上品,而中國文人認為只有竹扇骨為雅,其他材質均為俗物。正是由於價值觀念不同,所以創意了這樣的扇子,賣價不菲,後來這樣扇子也出現在口岸,成為出口西洋扇的一個特殊的品類。

在名人扇這一理念上,歐洲人基本沒有,他們看重的是材質工藝及個性。但是,畢竟「後門捯」這樣的扇子借用了當朝大臣、宮廷畫家這些符號,製作出來一批適於外國人口味的扇子,迎合消費者心理就是贏得市場,從這一點來看,「後門捯」紅木扇也是一個成功的創意。

(刊於2017年8月16日《天津日報·滿庭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昊文藝 的精彩文章:

和田玉之與翡翠的PK,你更欣賞的是哪一種美?
36萬翡翠原石,僅開了個窗就引人瘋搶
邱華棟:馬家窯
逯彤:我和樊氏形意拳

TAG:昊文藝 |

您可能感興趣

郎世寧小傳:康熙、雍正、乾隆都喜歡的洋人,清宮裡的「達芬奇」
這裡曾是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還有洋人的天下:驚艷上海灘 老外暢遊黃浦江
咸豐命恭親王與洋人和談,洋人拿出個「怪物」,令大清官員冒冷汗
此女死前破口大罵:慈禧是洋人的大奴才,岑老四是洋人的小奴才
洋人侮辱清政府: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此時一人投筆而起讓洋人磕頭敬服
嘿!過氣的洋人街
號稱渣龍的乾隆為何獨寵香妃?秘密藏在一個洋人所作的畫中
海淘們樂了,假洋鬼子笑了,洋人賺了,成百上千的洋貨零關稅了
大清朝最幸運的貪官,和慈禧、洋人、袁世凱關係都很好!
挑戰格鬥狂人中出了個「地洋星」:中國傳統武術竟要洋人來正名?
巴渝「洋人街」
西山盛景:洋人鏡頭下的北京西山遊人如織 山中的高塔非常巍峨
神評: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個個都是精品 第十為洋人作品
陽朔西街,一條充滿西方色彩的洋人街!
晚清洋人拍攝的明十三陵老照片
乾隆皇帝騙了林則徐,清朝火炮強大,卻成為歡迎洋人的禮炮
王闓運的霸氣語錄:洋人不算人,只是通了人氣的鬼類
罕見老照片:洋人穿長跑馬褂十分搞笑,最後一張韓國歌妓風姿綽約!
一組清末老照片:清政府大官給洋人下跪、磕頭、送錦旗!
不得不看:洋人所攝的中國街頭的雜耍表演 耍猴、吹嗩吶、走高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