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陽燧取火或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照容銅鏡由陽燧演變而來

陽燧取火或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照容銅鏡由陽燧演變而來

中國猿人開始自覺用火,大約在50萬年之前。最初是利用自然火種。燧人氏鑽木取火的傳說之後,曾存在「擊石取火」,然後才會有金屬之陽燧的取火。陽燧取火曾被有些學人稱為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

陽燧取火或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照容銅鏡由陽燧演變而來

春秋戰國銅鏡

學者李懷通先生認為,照容的銅鏡流行時間應晚於陽燧,至少也應與陽燧同時。《周禮·考工記》曾作「金錫半為鑒燧之齊(劑)」的規定,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鑒者,鏡也;燧者,取火之器具也。應該明白,在洪荒遠古之惡劣環境下,人類對於火的需要較之照容更為迫切。學者岳慎禮先生即認為照容銅鏡是由陽燧演變而來。

陽燧取火或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照容銅鏡由陽燧演變而來

宋代銅鏡

正因為這樣,才在落後的邊遠地區普遍使用陽燧,並把它推崇尊為「神器」、天鏡。據賈亦顯、李婷所著《銅鏡文化與圖案》一書記載:屬殷商同時的青海省湟源縣大華中庄卡約文化墓地發現的公元前1500年的11座墓葬中,出土了34面銅鏡。集中隨葬這麼多銅鏡,遠遠超過了死者日常生活的需要,顯然它們並非是簡單地作為鑒容的銅鏡,隨葬銅鏡是史前北方民族宗教重要的一種道具。但在中原地區已挖掘的數千座殷墓中,只有兩座墓中發現了銅鏡,都是圓形,鏡面近平或徽凹,較薄,背面中心有一拱起的弓形鼻。

陽燧取火或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照容銅鏡由陽燧演變而來

唐代銅鏡

同時,該書還載:「西周時期的銅鏡共發現16枚,都為圓形,鏡面平或微凹,鏡身較薄,鏡鼻有橄欖形、方形、半環形、長方形等多種」。這裡,青海省湟源縣的11座墓出土34面銅鏡,平均每墓3面以上,但未說明這些銅鏡鏡面有多少是凹的陽燧,只記錄鏡面近平或微凹。上述資料告訴我們,邊遠草原的先民使用的銅鏡多於中原地區,其中遠非照容需要,有很大一部分顯然是陽燧。這時陽燧的數量,較之以後歷代銅鏡中之陽燧,比例要大得驚人。

陽燧取火或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照容銅鏡由陽燧演變而來

金代銅鏡

陽燧取火或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照容銅鏡由陽燧演變而來

銅鏡早期鏡鈕演變示意圖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元 的精彩文章:

網路自媒體寫電影《戰狼》評論稿多見錯別字
銅鏡溯源:鉛比銅貴,為什麼銅鏡流行之前似曾流行過鉛鏡
王成、陳木香書法作品欣賞
南朝宋代陸凱僅存世一首詩卻留下千年傳誦名句:江南無所有,聊贈
《戰狼2》被中戲老師和知名作家批評說明電影分級的必要性

TAG:元谷元 |

您可能感興趣

古墓中出土陽燧鏡能取火,還有一種陰燧鏡,卻很少有人知道能幹啥
1995年,西周墓出土了一面陽燧鏡,專家卻對陰燧鏡的功能產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