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郭柯:我拍的不是慰安婦,而是人

郭柯:我拍的不是慰安婦,而是人

看死君:從《32》到《22》再到現在的「8」,「慰安婦」逐漸的凋零,終有一天這個數字將變為0,郭柯在這場時間爭奪戰上拼盡全力,五年時間,將歷史搬上熒幕,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段歷史,銘記這段歷史。

是時候重新認識「慰安婦」這個詞

作 者 | 褻 瀆 電 影

首 發 | 褻 瀆 叔 推 薦

月初院線電影盤點的時候,就在推薦這部紀錄片,那時候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有現在的口碑和票房。估計連導演自己都想不到,他預期最好的情況是有20萬觀眾去看,能有600萬票房,也就對得起這個特殊題材。

這部電影叫《二十二》,上映的前兩天,排片佔比只有1%,你在很多電影院都找不到它的排片。隨著馮小剛的微博呼籲和一些媒體的曝光,這部的排片在這兩天場次暴漲,上座率也很精神。

這是好事,這樣一部嚴肅題材的紀錄片,能有這樣的票房成績,說明有很多人開始走進電影院了。加上最近的《岡仁波齊》和《地球:神奇的一天》,不由得讓人對中國電影的現狀有了一絲希望,有誠意和話題性的文藝片竟然接二連三的有觀眾了。我們先不急著用一兩部電影的現象來總結什麼,至少這對中國電影是個好兆頭。

郭柯導演2013年拍過一部短片《三十二》,那時候還在世的慰安婦的人數是32;到了2014年開始拍攝這部紀錄長片《二十二》時,在世人數是22;2017年這部紀錄片上映,人數只剩下了8人。當年至少有20萬女性被日軍強行當成慰安婦,她們中的大部分無法忍受日本人的折磨和屈辱,被日本人殺害,只有一小部分女性倖存,現在她們的人數不到當年的10萬分之一。

慰安婦是一個敏感的詞,去年年底上海虹口一家叫「海乃家」的慰安所舊址被拆除,就曾在網上引發熱議。放幾張當時網上被瘋轉的視頻截圖,讓大家開開眼,看看普通民眾,甚至虹口區文物遺址史料館的館長是怎麼引發看待慰安的。

「慰安所是妓院」

「慰安婦是一個恥辱」

「慰安婦就是妓女啊」

「慰安婦對學生有什麼教育作用」

很多人對於慰安婦的概念,真的需要被好好教育一下。

慰安婦這個詞在很多中國人心理就等於恥辱,但有什麼好敏感,好恥辱的呢?她們是受害者,犧牲者,經歷那麼多苦難活了下來,她們經歷的苦難歷史也是這個民族的歷史,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鐵證,她們的苦難值得被每個中國人銘記。日本人否認不了,任何人都否認不了。

但拍成電影,它還是一個敏感題材。短片《三十二》的時候,廣西桂林的92歲老人韋紹蘭在講述她自己的生活,就有一些評論說有消費老人的嫌疑。儘管導演拍攝態度已經處理得非常客觀冷靜,只聽老人主動去講。

在短片成功之後,導演又拍了這部長片,這一次他的態度更加的冷靜,全部只是在拍攝老人們的生活日常。導演面對這樣的題材,固然要態度謹慎,但最後還是被束縛住了手腳和創作思想。

電影里如果她們自己不講,你根本看不出她們和村子裡其他的老奶奶有什麼區別。拍攝團隊也是盡量的讓老人們開心,不去追問她們的記憶。老人們前一秒的心情還很平靜,只要一提到那段被日本人抓走的日子,她們的情緒就激烈到收不住。

她們說,這多年過去了,好像有些記憶都忘了,又好像有些記憶還記得,她們不願意去想,這是她們這一輩子的恥辱印記。她們在努力不去想,以前還常常有人問起她們被日本人抓走的事情,後來那輩人都相繼去世,年輕人都不知道老一輩的事了,提起的人越來越少,除了偶爾有幾個記者過來。

我們不能說《二十二》這部紀錄片拍的有多好,你可以說它拍的只是浮光掠影,記錄了一些生活細節,缺少思考。導演沒有觀點,只是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還有這樣一群人。對於這樣的紀錄片,它的史料價值和新聞價值比它的藝術性更強。不過對很多人來說,這都沒關係,能有這樣一部紀錄片被大眾看到,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一部電影,把老人們放首位,不催淚,不煽情,不追問,只是客觀的記錄,也可以看到導演的態度。但對於這樣的題材,如果當事人都不願意直面,連觸碰歷史的勇氣都沒有,又談何思考?在這方面,《二十二》不如之前的短片《三十二》。電影到了最後,這些老太太都不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她們只是導演鏡頭裡的特殊符號,根本看不到個體生命的價值。

電影展示了22位老太太的生活,不從宏觀的歷史角度加私密的個體記憶出發,沒有慰安婦相關的史實資料,所有內容只有她們當下的生活日常。如果短片里韋紹蘭老人的經歷,她和日本人兒子羅善學的故事讓人感動,因為那是一個完成的故事,而長片卻沒有了故事,只有各種瑣碎和強行詩意情緒化的空鏡頭。可怕的是,如果沒有當事人願意直面那段歷史,創作者還跑去把鏡頭對準她們,既不問責歷史,也不去深挖這麼沉重的題材,多少還是讓人惋惜。

看這樣的電影,感覺很神奇,我在一直默默的提醒自己不要太理性,不要去分析評價它,只去傾聽就好。感覺自己看的不是一部電影,而是參加了一場行為藝術,看著老人的生活,本能地難受或感動。片尾看著32099人的眾籌名單升起來,電影本身拍的怎麼樣都已經無所謂了,它的背後承載的意義,早就不是一部電影了。

二十二:一部佳作,一次提醒,一段不能忘的歷史

作 者| 水 水

首 發 | 水 說

這是國內首部獲公映的「慰安婦」題材的紀錄片,是主角最多的一部片子,展現了倖存的22位慰安老婦的晚景。

這是一部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大開大合的敘事、無特效的影片。它沒有激昂悲壯的配樂,連旁白也沒有,卻能在放映結束讓人大氣不出、安安靜靜地坐在影院里沉思不動。

導演說,這些老人給我靈魂洗禮。有人說,中國人都該看這部片子。我想說,越少人去看這部片子,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遺忘那段歷史。這就是8月14日上映的《二十二》,一部能引人深思和回望的紀錄片,一部佳片,給了我們一次提醒。

片子關乎戰爭、關乎殘害,關乎身和心俱有的傷,但它沒有控訴,沒有聲嘶力竭的訴苦,只是鏡頭緩緩地跟著老人展現她們風燭殘年的生活。片子的節奏就是人老時的節奏,沒有波瀾卻不讓人心生厭煩,反而帶來身臨其境之感,彷彿老人就在眼前,真實到想去拉拉老人粗糲的手,去擁抱她們瘦弱衰老的身,想上前攙扶走路不穩的她們。

片子敘述語言節制:畫面不激烈,語言不刺激,無旁白,沒配樂。老人談起往事時頂多用「干那事情」、「被欺負」等隱諱的字眼帶過,老人們揮揮手不願談過往時鏡頭就推向天空、遠方或者門口的小草上,再不追問。就連老人們受害時的年齡,片子也沒有具體交代,只用字幕列出了她們出生的年份,讓觀眾根據歷史自己推測她們當年的年齡。

GIF/1.1M

克制,是最難把握的情緒,用對能散發千鈞之力直指人內心最深處。一部紀錄片,除了紀錄事實本身外,如果能引發人們思考才是一部好的紀錄片;能再引發出某些舉動(無論是主動了解歷史,還是為這些老人做點什麼)就能稱得上成功和偉大。

影片《二十二》所拍攝人物中,除登記在冊的22名「慰安婦」之外,還有一名韓國攝影師和一名日本志願者。韓國攝影師來到湖北孝感,找到從小在韓國與父母離散後被騙到武漢慰安婦集中營的毛銀梅老人,給她修房子、想帶她回家鄉看看。日本留學生時常去海南的鄉下看望和照顧「慰安婦」。

他們一個來自同樣的受害國,一個來自施暴國,他們都在行動,我們中國人難道視而不見嗎?

片中下了兩場大雨,一場是做過紅色娘子軍的海南阿婆林愛蘭講完故事之後,瓢潑的大雨從天而至,天地瞬間模糊。這雨是仇恨,委屈,也是力量

年輕的林愛蘭上陣殺過鬼子,年老了屋子放滿各種刀具以應對強盜小偷。90歲的她臉上依然英氣十足,性格倔強不阿,甚至不好「糊弄」。提起日本人時她會裝得「面色如常」,回憶起母親被害情景就止不住哽咽哭泣。這雨是她激蕩的內心,剛烈的性格,也是跌宕的人生。我們多麼希望借著這場雨控訴命運對她的不公,還她當年的純真勇敢。

另一場雨是山西愛養野貓的李愛蓮老人說到戰爭結束回家,丈夫接納了她,對她說「是日本人把你抓去的,又不是你要做的」時話音落,大雨再次傾瀉如注,宛若老人心頭的委屈瞬間噴出。幾秒後,雨勢漸弱,掛在屋檐,一滴滴低落,如同風暴過後老人選擇安靜、樂觀地活著。

GIF/963K

雨和雪都是無色的,多數情況下象徵情緒的爆發,也象徵著洗刷和掩蓋。片中還有兩次長鏡頭的雪景,一是開始,一是結尾。影片開始,冬日的山西孟縣,蒼茫大雪中,蕭索冬景里鏡頭拉進一家農家院落里,一群身著白色孝服的人在為一位老人操辦葬禮。這一天,做過日本人性奴隸的張改香去世。

第二次雪景是張改香下葬。大紅棺材落地,入土,土墳立於路邊山頭上,很快被漫天大雪蓋住,整個世界落得個白茫茫的一片,看著真乾淨。孤墳遠處的公路上車輛來往不息。籍籍無名的老人走完了她屈辱的一生,雪能遮蓋她一生的傷痛嗎?過往的一切會被抹平嗎?戰爭帶給人類的傷痛和悲憤能被一起埋葬,永不出現嗎?

影片結尾在了這座孤墳與遠近連綿的群山上,春來山綠,又一副生機盎然的景象。世界照樣運轉,季節按序更迭。看到這時,我心裡很害怕,怕每天這樣「照常」運轉的世界和忙碌的人們會忘了過去。

這也是郭柯和有良知的中國人害怕的。

導演郭柯說,怕隨著老人的離世,人們逐漸忘掉這段歷史。在片子中,他把這個擔憂借別人的口說了出來。一位老人的後代邊幹活邊說:她不願意說,我們也不問她。她們那代人都去世了,孩子也不知道發生過。這些老人去世了,那些做過「慰安婦」集中營的窯洞和遺址坍消失了,施暴國日本已不再受理中國的戰爭原告拒絕道歉賠償,但這些都不能掩蓋曾經發生的悲慘事實。

在《二十二》的海報上,一個小女孩在畫一幅畫,畫上是位少女,齊劉海,兩條辮子上扎著粉紅色蝴蝶結,身著對襟上衣,領口一朵小花,沒有五官,卻感覺應該是在笑。這個沒有五官的少女是眼前的這些老人。

如果沒有戰爭,她們也會有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因為戰爭,豆蔻年華,鮮花未及綻放就被無情蹂躪踐,內心留下無比巨大的傷洞,身上背著一個不該有的稱呼「慰安婦」——為了追討公道,她們不得不借用這個猶如恥辱柱一樣的稱呼。她們是被迫的性奴,是戰勝最大的受害者。20世紀,亞洲有超過40萬的婦女遭此凌辱,中國達到20萬之多。如今,她們相繼離世,並很快全部離開。

曾有人說過,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一是停止呼吸,二是下葬,三被人徹底遺忘。

20多萬被迫充當日本性奴的中國婦女將陸續下葬,但後世不能遺忘她們,中華民族受屈辱的歷史更不能忘。

2017年8月14日,國際第五個「慰安婦」紀念日,感謝《二十二》用22個老人的影像給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上了一堂鮮活歷史課,提醒我們走得再快,也要記著對歷史時時回望。對遭遇犧牲和傷害的人,要深情凝視,並永遠記著她們。

作者| 褻瀆電影、水水;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送書!讀阿巴斯的詩就像上天堂
張天愛心水十佳,演技比顏值更珍貴
美國「嘴炮」大師,噴遍好萊塢名流
最狼性暴力美學,第三部依然生猛
王大陸推薦的10部電影,都有點燃

TAG:看電影看到死 |

您可能感興趣

當祖母慰安的事實不被日本方承認時,孫子哭道:我奶奶是自願的!
慰安前,這些姑娘先脫褲做此事,看後讓人尷尬
日寇為了逼她們「慰安」,讓她們這樣做,吃飯時間都沒有
日軍「慰安所」慘無人道,德軍比之更是花樣百出,令人髮指!
日寇為了逼她們「慰安」, 讓她們這樣做, 吃飯時間都沒有
文在寅百忙之中,不忘安慰安倍!
抗戰時期真實的慰安所,並不是人人都能進,日軍還有一羞恥計劃
日本的慰安夫是做什麼的,每天吃好喝好還很累,看到男兵腿就會抖
抗戰時最真實的慰安所, 藏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羞恥計劃, 你知道嗎?
二戰期間,不止日本人有「慰安所」,德軍也有類似的地方,行為令人髮指!
人生十有八九不容易,安慰安慰自己
一名日本慰安夫對美國女兵的回憶:她讓我想到了家鄉的母牛
日本攻佔南京後,大建慰安所,每小時三元不是人人都能去!
揭示「慰安夫」一職,服務美國女兵時,能回想起家鄉的水牛!
戰後日本鮮為人知的慰安夫,不是為女兵而設,服務一次僅收3美元
日本到處發起侵略戰爭,群眾的反應竟是這樣的?女性還自願慰安
二戰,德日兩國都設置過慰安所,為何很多人只罵日本,不罵德國
本是南京大屠殺中的希望之地,奈何日本人手段太多,竟淪為慰安所
二戰德軍設立的「慰安所」,玩的花樣百出,讓人無法接受
二戰結束後的日本國內,不僅僅是女性受苦,男性也被騙去當慰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