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勒石燕然」這場雖遠必誅,沒什麼含金量

「勒石燕然」這場雖遠必誅,沒什麼含金量

圖:考古人員在杭愛山《燕然山銘》前工作

文 | 楊津濤

近日,中蒙兩國學者經實地考察,確認蒙古國境內杭愛山上的摩崖石刻(多年前已發現),即為東漢班固所書的《燕然山銘》,記錄了外戚竇憲統率漢軍擊破北匈奴的歷史。中國歷代文人喜好使用的「勒石燕然」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時至今日,「勒石燕然」已是朝廷「雖遠必誅」與個人「建功邊塞」的代名詞。但具體到這場戰爭本身,其實並沒有多少含金量。

《燕然山銘》偽刻曾被寄予政治意義

《燕然山銘》石刻雖然至今才被發現,但其全文收錄於《後漢書》和《昭明文選》之中,歷代文人都有機會誦讀和書寫。

北宋米芾所寫《燕然山銘》(楷書)最為知名。很多人(如董其昌)喜歡臨摹米芾此帖,且寄予一種家國情懷。清朝人王澍回憶,他年輕時總是臨摹不好米芾的《燕然山銘》,直至雍正二年(1724年),聽說朝廷平定青海,「喜而欲狂,乘興臨之」,才臨摹出滿意的作品。

假的《燕然山銘》拓片也長期流傳於世。

南宋人劉球編的《隸韻》中收有一種《燕然山銘》拓片。清朝時,錢泳見過一種號稱宋拓本的《燕然山銘》,他從字體分析,確定「必是後人重模」。

到光緒初年,又有一種《封燕然山銘》拓片出現,據說是左宗棠部將張曜駐軍伊犁時,命士兵登上雲梯,從石頭上拓下來的。這個拓本顯然並非真跡。第一,《燕然山銘》石刻不在伊犁,伊犁距杭愛山直線距離有1800多公里;第二,拓本字跡太過清楚,與現今發現的真跡比較,字形與字間距也明顯不同。

當然,對張曜這些隨左宗棠西征的軍事將領們而言,重要的不是拓本的真偽,而是「發現拓本」所蘊含的政治意義。

圖:舊傳拓片《燕然山銘》之跋,記錄了張曜命人拓石刻的經過

竇憲「勒石燕然」沒什麼含金量

1、當時並無邊患,竇憲只是因內部政治鬥爭的需要而出征北匈奴

經後世文人的演繹,「勒石燕然」一詞,代表著朝廷大軍征服敵國,安定邊疆的煊赫武功。

但竇憲發動對北匈奴戰爭的初衷,並不在此。

漢章帝死後,即位的漢和帝只有10歲,由竇太后臨朝稱制。竇憲(竇太后之兄)與都鄉侯劉暢爭權,命人將其刺殺,並嫁禍他人。事情敗露後,竇憲被太后禁閉宮中。為從這場內部政治鬥爭中脫身,竇憲主動請求領兵出擊北匈奴,立功贖罪。

早已歸附漢朝的南匈奴(但仍保持高度的獨立性),也恰在此時上書,希望漢朝協助其北征,「破北成南,並為一國」。竇太后為救竇憲脫罪,並趁機擴大竇家在軍隊中的勢力,順水推舟,同意北征。

2、北匈奴衰弱已極,竇憲不必要的勞師遠征,沒什麼含金量

被竇憲擊敗的北匈奴,當時已非常衰弱。

據史書記載:從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到和帝即位前,這十幾年間,東漢先後幾次大敗北匈奴。鮮卑等從前臣服於北匈奴者,也起而與之爭勝,多次大敗北匈奴,甚至殺死了北匈奴的優留單于,「取其匈奴皮而還」。和帝即位前,北匈奴先是陷入內亂,後又遭遇蝗災,部眾20餘萬人一次性投降東漢。

面對如此虛弱的對手,竇憲集合精銳之師,「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自然沒有不勝的道理。這也是其「敢於冒險」的原因。

竇憲擊破北匈奴之役的含金量不高。歷史學者陳序經於《匈奴史稿》中,對此早有定論:

「應該指出,竇憲與衛青、霍去病雖有相同之處,亦有根本不同之點。漢武帝時,匈奴正處在強盛時代,東西北三面與之毗連的各族均被征服。就是南面的漢朝,自漢高祖至漢武帝六七十年間,也一再忍辱和親送禮,只有匈奴侵擾漢朝,漢朝沒有出塞追擊。漢武帝用衛青、霍去病數次攻擊並大敗匈奴之後,匈奴的強盛局面才被打破。雖然漢武帝未看到匈奴單于入朝稱臣,但匈奴之趨於衰弱確是在漢武帝攻擊之後。竇憲時代,匈奴已分裂為南北,又經過鮮卑等的攻擊,匈奴北庭已空虛,所以竇憲才能一舉而空朔庭,再舉而至金微。與衛青、霍去病之臨勁敵於漠北,是不可等量齊觀的

因北匈奴已不構成對漢朝邊塞的威脅,以司徒袁安、太尉宋由、司空任隗為首的漢廷大臣,大多反對竇憲勞師遠征,認為「匈奴不犯邊塞,而無故勞師遠涉,損費國用,徼功萬里,非社稷之計」,「興發軍役,擾亂天下」,乃是「以一人之計,棄萬人之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尚書宋意的戰略分析。宋意認為:北匈奴與鮮卑相爭,漢廷可坐享漁人之利;若北匈奴被消滅,鮮卑進佔原北匈奴的地盤(作為農耕文明政權的漢廷,無力亦無意保有北庭),將成為漢廷更大的邊患。

竇太后無視上述反對意見。

圖:在河南安陽發現的東漢匈奴墓葬

3、鮮卑吸納北匈奴殘部,佔領其故地,成為東漢更強大的對手

永元元年(89年),竇憲、耿秉率領大軍,同南匈奴一道,擊破北匈奴於稽洛山。史稱:此役「斬名王以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匈奴各部先後歸降者有20餘萬。竇憲兵至燕然山,勒石紀功。

永元三年(91年),竇憲拒絕北匈奴的請和,組織了第二次北征,在金微山擊敗北匈奴,北單于率部遠走西域。

竇憲功成名就。

宋意的擔憂也變成了現實。

北匈奴余部西遷,並沒有解決邊患問題。鮮卑佔領漠北北匈奴舊地,並吸收留下的10萬戶北匈奴殘部,成為東漢在北方最大的敵人。原本已歸附漢廷的20餘萬北匈奴人,於永元六年(94年)又在逢侯帶領下反叛。北匈奴人裹脅西域各國,一同侵犯東漢邊郡10餘年。呼衍王率領的北匈奴殘部也在西域活動,時常和漢軍發生衝突,前後達60餘年。留在漠北的部分沒有歸附鮮卑的北匈奴人,一直活動到5世紀初,才被新崛起的柔然吞併。

北匈奴未除,依舊與東漢為敵;鮮卑崛起於漠北,開始侵擾東漢邊疆。東漢的邊患反而更嚴重了。

圖:新近發現的《封燕然山銘》刻石拓片照

你我皆有可能身具匈奴血統

如前所述,竇憲的遠征,在軍事層面並沒有多少含金量。在政治層面,也未能緩解東漢的邊患,而是相反。歷史學者范文瀾認為,竇憲北征後導致「中國北方又出現了一個強敵(鮮卑),邊境受害,比西漢前期更嚴重。」歷史學者萬繩楠甚至認為,竇憲出擊北匈奴乃是「一場不義之戰」。

今人往往站在兩漢政權的立場,讚頌竇憲「勒石燕然」是一種偉大的「雖遠必誅」。

2007年,有中國學者選擇了北方漢族、南方漢族、拓跋鮮卑、匈奴、內蒙古、鄂倫春、哈薩克等15個族群的DNA樣本,分析了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研究顯示:由於鮮卑人吸納了北匈奴殘部,「拓跋鮮卑和匈奴之間的確存在著很近的親緣關係」十五個族群中,與匈奴人的遺傳距離最近的是北方漢族,內蒙古和外蒙古分列二、三位。

為漢廷之「雖遠必誅」血脈賁張的你我,皆有可能身具匈奴血統。

圖:表格來自於長春、謝力等合作論文《拓跋鮮卑和匈奴之間親緣關係的遺傳學分析》,數字越小表示遺傳距離越短

注釋

(清)王澍:《虛舟題跋 竹雲題跋》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第179頁;王家范、謝天佑主編:《中華古文明史辭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813頁;張啟琛:《論竇憲擊北匈奴》,《安徽史學》1993年3期;《資治通鑒》第四十七、四十八卷;林干:《匈奴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8—103頁;莫任南:《竇憲擊匈奴的正義性質及其意義》,《湖南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83年第1期;於長春、謝力等:《拓跋鮮卑和匈奴之間親緣關係的遺傳學分析》,《遺傳》2007年第10期;何必、涼風:《匈牙利和蒙古,哪個才是匈奴的後裔》,大象公會2017年8月16日。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慰安婦」是如何被偽裝成「民間行為」的? | 短史記
民國「平均壽命」考
宋美齡訪美時的「殺頭手勢」是怎麼回事? | 短史記
「慰安婦」是如何被偽裝成「民間行為」的?
某天,青年們一去就沒有回來 | 勿忘814空軍節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羅斯:主場對巴薩不能再犯錯,這場必須要拿下
「球評」沒有遺憾和悔恨,利物浦那不勒斯這場比賽的偉大就不完整
咸陽的「馬爾地夫」最終還是沒能扛住這場洪水,沙灘湖水都沒有了
這場法拉利車友會,拉法雖然沒來,不過現場依舊霸氣
如果沒看過這場球,就別罵麥迪軟!
活塞一場未敗!看完今天這場比賽,誰還敢說格里芬是毒瘤!
陳赫為什麼離婚 這場愛情里許婧真的沒錯嗎
庫里傷退逼出最強杜蘭特!但是這場勝利的效果還不如輸球
巴黎紅軍相爭,那不勒斯得利,這場比賽誰都輸不起!
都說大明毀於漢奸之手,其實若無這場宴會,滿清入關幾乎沒可能
比特幣是一場泡沫?這場泡沫過後將會留下什麼!
這場戰爭中嗎,為什麼蘇聯會突然撤兵?原來還是因為這樣東西!
如果世界盃只能看一場,就選這場!看雞賊阿根廷怎麼玩弄青澀小貝
保羅:我們這場什麼也沒改變,只是更加努力
如果不是你,我不會跑這場愛情的馬拉松
如若,不曾相遇,我們便沒有了這場飛花般的別離
「為什麼明明女人很理智,卻還是躲不過婚外情這場劫?」
咸陽的「馬爾地夫」最終還是沒能扛住這場洪水,沙灘湖水都么有了
楊紫引發「香蜜效應」,她是如何贏得這場翻身仗的?
科爾:如果這場比賽無法代表庫里 那我不知道什麼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