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寫活隸書,總共分幾步?

寫活隸書,總共分幾步?

當今,寫《石門頌》者不多,寫得好者更是鳳毛麟角,大多是在追求「松」的時候,出現了散亂欹斜,那就更談不上洒脫大度了。

臨習《石門頌》的時候,實臨務必要追求形似,意臨則是建立在紮實的實臨基礎上的情感表達,因此,「認真」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少人在實臨階段能夠認真,一旦開始意臨,便濡毫潑墨隨意揮灑,把實臨時學到的東西丟得一乾二淨。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石門頌》意臨的幾個思路。

前後相同字的換位運用

意臨的第一步,是前後相同字或者特點的轉換應用:

《石門頌》當中重複的字很多,他們的形態大抵不會完全一樣,甚至有巨大差別,我們在寫到這個字的時候,要想著帖中這個字其他的表達方式,並靠著這種記憶,表達出來,其實就是相同字不同樣式的換位。這是加深印象,學以致用的第一步。

不同特點的換位應用

同樣是包圍結構的字,外輪廓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我們在寫「開」字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把「閔」字的外框放進去?又可不可以用其它的字框形式?不但筆勢要有這樣的處理思想,結構也是一樣:

我們在寫左邊走之旁的時候,腦子裡會不會想到右邊的趙字的形態,會不會想到把走之旁處理為「」變為左右結構,又會不會想到把右邊的趙字,變為左部的半包圍結構。這是靈活變換,學而有創的第二步。

特點的誇張、以及反式應用

在臨習《石門頌》的過程中,會發現《石門頌》很多字都有鮮明的特點:

比如這個「廢」字,是一個靜態十足的字,它的靜態是由外框的形態所奠定的;

而「厲」字是一個動態十足的字,它的動態是由於左撇以及「萬」字下部空間形態所造成的。在臨習這兩個字的時候,不但要分析它們各自為什麼是動(靜)態,更要思考,怎麼把這種姿態誇張或者弱化,甚至朝著相反的方向去表達。比如這個「厲」字,我們就可以這樣處理,把它變為靜態:

這種變化方法從何而來呢?,我們看下面這個「域」字:

字要從動態變為靜態,其實很簡單,把筆畫拉平、拉直,把字外空間變小就可以了,從這個「域」字當中得到的啟示,然後再運用到「厲」字當中去,這就是創作。請大家思考,如何利用這個啟示,去把上面的「廢」字,變為動態呢?這是進入創作大門的重要思想方法。

要從其他的碑帖當中吸取養分

《石門頌》固然包羅萬象,但始終不是完美的,提按變化終究不如廟堂漢碑明顯;整體章法的質樸大膽,終究不如《大開通》;結構縱使變化無端,也遠遠趕不上整體漢代碑刻的豐富多姿。故而我們一定要對漢碑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深層次的學習到《石門頌》的精髓,就如物理學家沒有不是精通數學的,哲學家無一不深入研究過歷史,觸類才能旁通,才能深入。把其他碑帖當中得到的啟示,按照上述方法帶入到《石門頌》的學習當中,你的意臨作品一定會更加豐富。再結合上面三種方法,就叫做遍學百家,熔於一爐。

整體變形,章法上做突破

《石門頌》原石章法為豎向對齊,橫向參差變化,我們在通常情況下看到的字帖,都是割裱本,也就是重新加工過的章法,這種章法並不完全符合藝術要求,所以我們一定要嘗試著大膽的試驗每種章法形式。比如說,分別用《石門頌》原碑、《張遷碑》、《禮器碑》、《大開通》這些碑的章法特點分別去表達《石門頌》,或者是更加大膽的變化,可以用冊頁,可以用中堂,可以用八尺整張甚至是丈二的宣紙進行臨寫。總之,一定要去試。這就叫做以古為基,大膽創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他的行書寫的雍容華貴!
當代書壇泰斗沈鵬書徐霞客歌草書23條屏,霞客行浙江天台山啟幕
顏體書法,應該這麼寫!
這幾個常見字,99%的人都寫錯!
高壽老人中90%都喜歡喝茶!你究竟知道多少

TAG: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