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即構ZEGO創始人兼CEO林友堯:闖進原始森林

即構ZEGO創始人兼CEO林友堯:闖進原始森林

編者按:本文轉自LiveVideoStack,雷鋒網授權轉發。

從大學畢業進入騰訊十三年,一直做到QQ總經理,雖然在騰訊這棵大樹下取得了成績,但林友堯想去原始森林裡闖一闖。2015年創立即構科技,林友堯開啟了人生的第二段旅程。2017年8月初,LiveVideoStack在深圳對林友堯進行了採訪,暢談了國內外互聯網生態、QQ與微信,以及創業的艱難日子。

8月初的一個午後,在深圳騰訊大廈附近的一家餐館內,筆者在這裡見到了即構科技創始人與CEO林友堯。我們的對話從他十三年的騰訊經歷開始。

關於創業

LiveVideoStack:為什麼離開騰訊去創業?

林友堯:我很早就進入騰訊在老QQ部門,讓自己的世界觀以及視野都會變窄,因為這種視野看到的不一定是對的。我經常會舉這樣一個例子:騰訊是一棵大樹,什麼都有,在上面的猴子自己供給,但是下面的森林有野草、有毒蛇,大家很少會有接觸的機會。比如,我們從騰訊出來做2B業務,一開始在接觸不同中小企業或者創業者的時候,完全領會不到大家的思路,甚至溝通上都會比較困難,包括我們團隊其他成員也會有這樣的情況。

從福利待遇各方面來講,騰訊做得非常偉大,綜合各方面去比較的話,雖然我接觸公司不多,但是也接觸了一些其他公司的人,相比之下騰訊真的是很好的。如果從這個層面看,選擇離開(騰訊)是不明智的。但是對於我來說,從頭到尾都是做一件事,會有危機感,因為履歷很單薄,外面的世界接觸不太多。另外,雖然能力層面是OK的,但在其他的層面是不是OK的?想去證明下,去探索一些不同的生存方式、發展方式。

離開(騰訊)的時候也是做了很多研究,發現大家比較熱愛技術,整個創業環境起來了,但技術配套不多,所以我們希望在某些方面能為大家做一些幫助,我們選擇了實時音視頻這部分,因為它是一個難點,我們自己在騰訊做了5年多,外麵糰隊如果要從頭開始做是很困難的。

LiveVideoStack:創業開始遇到的主要的挑戰是什麼?

林友堯:對我們來說每件事情都挺難的,我們選擇了一條與原來在騰訊完全不同的路——2B。跟有些領導聊天,他說你為什麼去選擇這麼苦的一條路,這是一個很糟糕的選擇。從技術層面看,我們的思路(和在騰訊的做法)也完全不一樣,我們是基於完全開放的架構去做的。我們代碼也沒拿,文檔也沒拿,所有的東西都沒拿。雖然很忐忑,但我們要做一個不一樣的事情。在離職之後開始跑市場,真的發現自己是井底之蛙,對社會了解不夠,感覺很痛苦,離開了那舒適的環境,來到一片原始森林。

產品要整個重寫,我們的CTO金健忠天天寫代碼,很小的辦公室連空調都沒有。但我們有一個優勢,技術圈裡都比較認可我們的為人和技術,一開始出來就有客戶追著要我們的東西。

被客戶逼著上線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節奏,原來大公司做產品,產品的節奏和版本的控制,團隊自己是可把控的。我們出來直接面向市場,真的有客戶追著你要版本的時候,就感覺火燒眉毛了,很無奈。有客戶來了很高興,但是接不了的時候會很悲傷,接的很尷尬的時候會很痛苦。

在剛開始那個階段,有客戶問一個月能不能做出來?我們說給不出來,至少要兩個月的開發時間。他說OK。但我們的技術人員認為不太可能給出一個很好的版本,就說給你一個α版可不可以?最後客戶很信任我們,α版他們也可以接受。我們花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發了個α版本給他們,客戶測了以後沒問題,確實沒什麼Bug,寫得比較穩健。這是第一個客戶,給我們的感受就非常痛苦。2B是要穩定的,別人的產品是靠著你的產品才能發布,如果真的砸了,以後再也沒有人會信任我們。後來回去跟同事聊天,同事說你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斷箭行動》,片里有個黑客很牛,有把槍指著他,30秒內要攻克一個系統。我覺得和我們當時的處境蠻像的。

市場方面,起初我們主攻語音,將目標用戶鎖定在MOBA手游,但市場調研之後發現,當時整個市場里MOBA手游只有8個,其中騰訊佔了4個,他們集成語音的可能性比較小。在創業之前我們有一個規劃,在那年國慶時候要決定,是繼續把音頻做得更深更透,還是切入視頻領域,兩條腿走路。跑了兩個月手游市場後,剛一入秋,我們就提前做了決策,語音市場太小,要儘快切入視頻。早在2015年初我就開始關注直播,不斷接觸到一些客戶,判斷直播這個領域是可以做的,於是在秋天開始迅速決策做直播產品。

我跟金健忠說,有客戶想要直播產品,花一個月的時間把開源產品整合給客戶,我們自己的產品可以慢慢優化。第二天他告訴我,看了一晚上開源的代碼,覺得一塌糊塗。我認為不太可能,畢竟許多框架都流行十幾年了,中國乃至世界上好多人都在用這份代碼。但在金健忠看來卻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開源底層框架(librtmp),希望自己從頭到尾去寫,他就是這樣的性格。我們團隊也是這樣的基因,我們不可能做出一個跟別人一樣的東西出來,那就沒什麼好做的了。他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去寫底層,再寫引擎,以及直播場景的邏輯。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完整的把直播場景的引擎和SDK做出來了。最後,我再把Demo寫出來。大概12月底,我們發布了直播的整套產品。當時認為直播一定是多元化的,我們還做了很多服務,包括雲存儲相關、地理位置分享等,讓大部分普通創業者能快速上手。

LiveVideoStack:音視頻應用市場有多大?

林友堯:這個不太好確定,因為如果你是把音視頻做成雲服務,以後每個產品都有跟音視頻相關的應用。今天早上聽廣播,以前中國人在照相的時候都會「yeah」,大家都想把最好的時刻定格在照片里,但現在不是了,因為照相的機會越來越多,大家越來越隨意,越來越真實,越來越自然。未來照片就是個video,一個streaming,還原真實,不過現在會受到存儲、電池的限制。

瀏覽音視頻有時候是挺浪費時間的,但一定會有技術去解決,比如我們看到抓關鍵幀快速瀏覽技術,AI可以通過學習快速找到視頻里相關的要素,也有可能實現神經元這樣的技術,音視頻本身的應用是符合這樣的趨勢。

按照這個模型,音視頻的市場空間是按照所有領域的疊加起來再乘以一個比例,這個估算方法會遭到挑戰,還需要實打實做調研。比如教育行業,客戶願意為音視頻技術付出多少成本?假如我們調研出來結果是2%到4%,收入400萬的公司可以付出8萬到16萬。在線教育普遍認為有過千億的市場空間,其中音視頻技術服務應該有十幾億的市場。在線會議市場,思科等一些固定的設備、產品會分掉一大塊,雲會議平台也不少。像這樣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去算,在線音視頻的市場空間在百億以上是沒問題的,包含遊戲行業上升到大幾百億的空間。

直播應用對未來的音視頻發展幫助很大,首先它讓網民對音視頻的認知非常直觀;第二,它對音視頻的應用非常徹底,帶寬與技術成本很高。這樣爆品也有自身的發展趨勢,比如直播之後的狼人殺、視頻社交、音頻直播,音頻社區也慢慢起來,今年底或明年一定會有與眾不同的新產品出來,這可能對音視頻技術市場刺激非常大,市場空間不一定是指數級的,但有可能是跳躍式的上升空間。

互聯網本應是個開放的世界

LiveVideoStack:即構科技Zego的產品實現,核心功能是如何定位的?哪些部分是可以定製化的?產品的內核和外圍生態的邊界是什麼?

林友堯:最近好多人在說互聯網完蛋了,特別是中國互聯網,原來是BAT,後來是AT基本壟斷了,大家對整個互聯網是比較悲觀的。國外的一些創始人,像www的創始人蒂姆·伯納斯·李、Twitter的創始人傑克·多西,他們說互聯網是分散的,而不是中心化的。舉個例子,Google的第一體驗跟百度是完全不一樣的,Google點擊搜索結果會在本頁面直接打開,而百度則是跳到另外一個頁面,保留百度這個頁面。因為對中國人來說,搜索結果可能並不能符合我要找的東西,所以百度這種做法有可能真的符合國人的習慣,保留搜索引擎頁面看起來是有價值的。但按照Google的初衷,通過技術做到精確匹配你想找的東西,不佔用你的資源,在本頁直接打開。Google認為我只是一個搜索入口,帶你去到你想去的地方,它是個分散的結構,不是靠Google來做所有的事情,這是外國人的一種理念:互聯網本應該是多文化、分散的,不是中心化的。而在中國就很麻煩,大平台就那麼幾個,而且從資本、商業模式上都向他們靠攏,最後的結果是越來越中心化,所以才會有悲觀的情緒存在。

從公有雲的發展來看,為什麼IaaS會比較悲催?大家會覺得這是一個巨頭的生意,小IaaS廠商生存的空間很窄,這就導致最後出現中心化。再往下看,運營商所面對的客戶如果只有一兩家IaaS,運營商也很慘,整個生態很不健康。再往上像即構科技Zego這樣的PaaS層,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做好服務。如果未來的世界是一個中心平台,被某一兩個廠商決定,那就很糟糕了。甚至有一種說法是:現在的創業模式是「2AT」,體現了這種悲觀的情緒。

LiveVideoStack:即構科技Zego的機會在哪裡?

林友堯:我們目前還是求生存的小團隊,但我們在努力追求怎麼在這種環境下去做點差異化的東西。也許我們會死掉,因為我們不想玩「抱大腿」這種東西,這和我們的初衷是相違背的。我認為這個世界總需要一些人付出,我們現在做的也是這樣,即構科技Zego在理念上、技術概念上都是開放的。我們以前是在大公司,有相關的經驗積累,可以做一個比較好的封閉體系去服務既定的人群。但出來創業的時候,我們就堅定了理念:需求可能是多元化的,要讓不同的人群更快速度地做出產品,可以玩的範圍更廣。所以Zego選擇了基於公有雲的完全開放的架構,我們第一時間就接入了國外的AWS。我們跟其他廠商合作,雖然我們有人臉識別的技術積累,但是沒有做。不過後來客戶認為第三方的服務太貴,我們才提供了免費的版本。像存儲及其他相關技術,我們的積累還蠻多,不過都沒做,我們覺得應該讓上下游廠商一起來做。

兩年的經歷總結看,以這種開放式的思想和架構做事情,對於客戶是很好的,我們不太可能預測客戶在哪個場景下發揮他的產品的差異化,有地域的區別,有設備的區別等。我們有智能硬體的客戶,還有私有雲客戶,所以Zego就像Java一樣——一次開發到處可以運行。另外,我們可以快速去滿足客戶的需求,不需要拿很多投資人的錢去做基建。在東南亞、歐美、非洲,我們能快速找到相關的資源,最後優化出一個方案,成本也不會太高。我們有一些客戶用了友商的產品,之後友商會告訴他們,你在這個地方不是我們主營的區域,我要投入很多的成本去服務你。

為什麼錢不夠就不做?友商的做法是要有一大套的東西做基建,是一個比較封閉的體系,沒有辦法更快、更靈活、更輕的去整合資源,在這一點上即構是沒問題。否則你想一想,如果一個客戶想要出海,想嘗試不同的產品讓用戶體驗更好,他受制於廠商的技術能力,這是很尷尬的。客戶也不太可能再去建專門的技術團隊,對於大家這是一個雙輸的結果。

剛創業時,很多人建議我不要去做太美好的事情,一個小的技術平台怎麼能整天想著生態的事情,這應該是大平台玩的,大佬們才能去倡導這種生態。比如我們集成第三方的功能,如果第三方開發不好怎麼辦?會影響到你的服務。但是我們反而覺得如果所有的東西必須自己做,那不是與創業思路背道而馳了嗎,我們又會變成另一個巨無霸。如果能與第三方聯動,也許大家可以提升整個生態,用戶可以更快速的做出產品,更快速的去驗證市場,更好的在生存階段把技術的一些難關克服掉。

在鵝廠十三年

LiveVideoStack:為什麼選擇騰訊?

林友堯:找不著工作(笑)。華為當時了解過,覺得不太符合就沒投,然後去人才市場投簡歷,後來就決定在北京發展,拿了五六個Offer。但父親在五六月份打電話希望我回深圳,不過這個時間找工作很難了。我記得給騰訊投過簡歷,但被拒回來了,因為Word有宏病毒。剛好我的同學投過簡歷,而且經理留了Email給他,他就建議我再投一次,於是就發了簡歷。當時騰訊在北京沒有技術面試,我就混進來了。當時騰訊在深圳的技術面試非常嚴格,張志東都自己來面試,好幾個同學被拒掉了,我如果來深圳早就被拒了。

LiveVideoStack:在騰訊差不多13年,這些年給你最大的一些影響和收穫是什麼?

林友堯:低調務實,深入骨髓。老闆就是那樣的人,他帶的團隊就注入這樣的基因。其實QQ的發展都是一點一點積累出來的,技術上也好,產品上也好,是靠危機意識挺過來的。馬化騰到現在為止對外說話的都是「如履薄冰」,每一年大會上都會說今年是最關鍵的一年。張志東對技術要求每做一個點都要穩定可用,有擴展性,最後還考慮彈性,柔性可用。要跟用戶有交代,在你系統完全不可用的時候,還要想著安民告知,很紮實,考慮的非常細。在大家都沒有想過網路災難的時候,他提出了容災,萬一深圳地震怎麼辦?大家說深圳又不是地震帶,他就說沒有地震,火災怎麼辦?被老鼠咬了怎麼辦?老闆這麼認真,我們就做吧,容災是在2005年開始做的,後來真的是火災等等讓你意想不到的情況讓單點機房受損。QQ為什麼能撐得住?其實是靠他這種危機意識支撐的,包括後來在天津部署數據中心,都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在大家玩互聯網玩的很high的時候,還得想著機房電力危機怎麼辦?Google當時也開始倡導電力危機,建立海上製冷系統。騰訊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這樣的事情。QQ沒有出現很大的「跳水」,其實是跟這樣的人有關係的,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理想,後來技術也是這樣子,生怕被客戶罵,怕被老闆罵,怕自己交代不了。

LiveVideoStack:因為要考慮不是某一個點,而是全鏈條的考慮。

林友堯:在Zego做事,為什麼我們CTO放著開源代碼不用,要自己去寫底層,也是希望要給用戶一個交代。包括安卓機型支持,我們考慮到國內安卓廠商可能會在一些技術點做了改動,我們就盡量避開這些,在底層做採集、數據處理。越往上封裝越好用,越往底層,甚至連文檔都越來越少了,很麻煩。極致的事情做起來會比較痛苦,但是我們覺得做技術一定是要極致認真才能做得好,這也是大多數騰訊精英做得比較穩健的一個原因。

LiveVideoStack:當時QQ團隊和微信團隊是什麼樣的關係,大家是怎樣的狀態?

林友堯:這個事情有點敏感,盡量從客觀的層面回答。QQ最早在PC端,互聯網是從PC開始,特別是2010年以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像kik messenger是最早的倡導非同步IM,就像簡訊這樣,收到看到了,過一陣子再回,微信一開始也是基於這個概念,做非同步IM。

恰恰QQ從PC到手機你要做轉生、融合,手機QQ很早就有,但是在智能終端時代和移動互聯往網時代是完全不一樣的思路,我覺得不存在借鑒、抄襲,但一定會呈現出競爭的狀態,因為只有一個終端,還裝兩個APP。另外,在移動互聯網環境,安卓與iPhone雖然說平台上有差異,但最後呈現出來的產品層面上是很接近的,所以在手機上做出來的產品邏輯變化不會太多,一定會比較像,大家就會覺得有競爭,有互相的借鑒copy的地方,我覺得這個是很自然的。QQ與微信依然會有各自不一樣的地方,一方面QQ有自己歷史的積累,人群、使用場景、功能都會不太一樣。微信是一開始從非同步IM這種比較輕、小而美的思想重新架構去做的,一定會有差異化的。比如微信會堅持下面的4個按鈕,QQ最早5個按鈕。像QQ群是很好的溝通方式,微信在手機時代,它的群信息管理、人員的管理跟PC端不太一樣。QQ向移動端轉生的時候,原來PC的一套東西需要去改變,否則適應不了社會的需要了。

在團隊內部,包括像微信的有些支持也都去做了,比如微信在線狀態圖標。騰訊內部雖然有競爭,但是比較客觀的講,也沒有外面傳說那麼糟糕。我跟張小龍關係也很不錯,哪怕我在負責QQ產品,他與我們的領導、副總裁級別的關係也都很好,但也一定會有競爭存在。

LiveVideoStack:大家平時會有技術上的交流?

林友堯:技術上的交流是肯定的,原來QQ最早的產品經理與跟張小龍的關係非常好,他們在產品上交流,討論微信。我也給微信提了好多建議,我跟小龍提過,兩個好友,其中一個人把另一個拉黑名單,但是黑名單的處理邏輯不夠嚴謹,在重新添加好友的時候會有些障礙。小龍比較好的是他會追根到底,把產品還原到具體是什麼情況,因為人有時候會看重自己的解決方案,小龍不會一下子接受你的方案,他會跟你探討很本質的東西,最後他會去優化產品。有一次,小龍在我家樓下的illy咖啡廳叫我去喝咖啡,但樓下有兩個illy,我就走到另外一個illy,才發現來錯了地方。我就跟他們吐槽,你微信跟我說illy,我也不知道具體是哪個,如果你能給我定位,我導航過來就好了,小龍也覺得蠻有道理。他很聰明,不做一個所謂的導航,而做了一個實時位置共享,非常巧妙的。這其實是我們實打實的需求,微信做得都很到位,小龍很努力的去想用戶所想的東西。比如,微信最早語音傳輸做的比TalkBox要好,他想要理解,在3G、2G網路下,根據不同場景和網路環境,壓縮都會不一樣,也有人吐槽微信聲音壓的不好聽,圖片壓縮的太厲害,他們也都在改善。但是你想想多數用戶是中低收入的人群,他所在環境受限,要提供好的技術服務和產品體驗給他們,我覺得他做得很到位。

LiveVideoStack:什麼時候開始接觸計算機和開發?

林友堯:我的計算機一直不是那麼好,從大學開始才接觸計算機,寫了四年代碼,在騰訊寫了三年多代碼,從2005年以後就開始做架構師,當然也會寫一點代碼,about等等那些是我寫的(笑)。大學時候喜歡看《電腦報》、《計算機世界》,也去做小的Hack,對Windows底層系統比較了解。其實我覺得我們CTO金建忠比較牛,他是從讀大學到現在一直寫代碼,已經17年了。

LiveVideoStack:這個團隊的組合挺互補的。

林友堯:在Zego也好,在騰訊也好,很多東西做得蠻實在的。做技術公司,需要把具體細節討論細緻和執行到位。即構科技整個公司基本上都寫代碼,都可以實打實地討論具體的技術問題。有時候技術團隊人手不夠,我也要親自去寫代碼來驗證最新的想法。正是原始團隊從騰訊繼承的這種實幹務實的作風,帶動了整個技術、銷售、市場和售前等團隊,特別一絲不苟地去為客戶打造精緻的產品和服務。這也是我們從騰訊這棵大樹上下來,闖入原始森林,開啟創業人生的情懷和初心。

關於林友堯

林友堯,ZEGO即構科技創始人兼CEO,曾擔任騰訊QQ總經理,騰訊第一位客戶端t4技術專家,QQ hummer的整體架構師,曾帶領團隊兩度獲得騰訊研發金獎(騰訊技術最高獎項)。

即構ZEGO創始人兼CEO林友堯:闖進原始森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操控月球上的跳躍式機器人,需要多少錢?
WRC 2017最值得關注的專題論壇之一,與大咖探討青年科學家的創新創業
迪士尼也來研究人工智慧啦,將AI用於動畫製作
圖像學習之如何理解方向梯度直方圖(Histogram Of Gradient)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即構自研WebRTC網關伺服器架構實踐
攜手三大運營商,即構音視頻技術助力多領域場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