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向劉伯溫問起國運!劉伯溫幾語道破天機,後來全部應驗!

朱元璋向劉伯溫問起國運!劉伯溫幾語道破天機,後來全部應驗!

眾所周知,劉伯溫是明朝的第一高人,精通醫卜星相,天文地理,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信任。根據史料記載,朱元璋修建南京城的時候,讓劉伯溫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而且二人曾經就明朝的國祚長短問題進行了對話。劉伯溫的回答看似普通,其實卻暗藏玄機,瞞過了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掃平群雄,推翻大元,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坐穩江山之後,朱元璋開始命人在南京修建大明王朝的首都。為了能夠找一個好的風水寶地,好讓大明王朝國祚悠久,子子孫孫永享天下的榮華富貴,朱元璋把劉伯溫請了過來。

朱元璋讓劉伯溫選擇一個地方,作為皇宮正殿的根基,劉伯溫選擇了前湖為大殿的根基所在,命人將木樁打在湖邊水中,準備在此修建大殿的根基。朱元璋看到之後覺得離水太近,就命令將木樁的位置後移,離水面遠一些。

劉伯溫看了想要阻止,但是又不方便明說。朱元璋明察秋毫,早就注意到劉伯溫神色有異,於是問道:「劉愛卿是覺得朕做的不合適嗎?」劉伯溫說:「大殿乃是大明根基所在,如今木樁移動,恐怕日後我大明會遷都。」朱元璋不以為然。

當南京城竣工之後,朱元璋帶著劉伯溫前來巡視,發現亭台樓閣,美輪美奐,城牆雄偉堅固,護城河又寬又深,不由得龍顏大悅。朱元璋對身邊的劉伯溫說:「南京的城牆這麼高大雄壯,誰能攻進來呢?」

劉伯溫回答說:「陛下所言甚是,沒有敵人能進來,只有燕子能夠飛進來!」(劉伯溫其實話中有話,暗示燕王日後會造反,攻入南京。)朱元璋帶著劉伯溫走了一會兒,看著天邊的日色,問了劉伯溫一句:「劉愛卿,你精通天文地理,陰陽八卦,你算算我大明國祚有多長?」

劉伯溫馬上笑著回答說:「國祚悠久,萬子萬孫方盡!」朱元璋聽了非常滿意,認為大明江山必定可以長治久安,曆數綿長。其實劉伯溫的回答暗藏玄機,所謂萬子萬孫並非指數量,而是說後代萬曆皇帝的兒子和孫子。

萬曆皇帝的兒子是泰昌皇帝,兩個孫子則是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之後明朝滅亡,南明的弘光帝也是萬曆的孫子,這就是萬子萬孫的真正寓意。劉伯溫在明朝初年就預料到了明朝的滅亡,果然是明朝第一高人!

參考資料:《剪燭叢編》、《棗林雜俎》、《萬曆野獲編》

在中國歷史上,大凡開國皇帝都對國運極為關心。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非常關心國運,登基之後便向劉伯溫問國運。而劉伯溫以順口溜的形式回答,朱元璋聽後很是滿意,後來也一一應驗。

劉伯溫給朱元璋說的順口溜叫《燒餅歌》,出現於明朝初期,具體內容大家可到網上去查,因為太長,這裡不作詳述,只將朱元璋問劉伯溫國運的大至過程和大家一起分享。

朱元璋問國運之事,發生在洪武初年,因朱元璋一邊吃燒餅,一邊問劉伯溫,故朱元璋與劉伯溫的對話稱為「燒餅歌」。

朱元璋「問以天下後世之事若何」,劉伯溫不敢說,求朱元璋免死,朱元璋答應後,劉伯溫才說。

劉伯溫先以「嫡裔太子是嫡裔」預示朱元璋將傳位太孫。接下來,劉伯溫以「只恐燕子飛來」、「禿頂人來文墨苑」預示燕王朱棣將奪嫡,禿頂謀士姚廣孝將助朱棣篡奪皇位。又以「北方胡虜害生民,御駕親征定太平。」預示「土木堡之變」。朱元璋問「此時天下若何?」劉伯溫答「天下大亂矣。」朱元璋問誰使明朝天下大亂,劉伯溫以「相傳昆玉繼龍堂」預示外戚明世宗即位,以「八千女鬼亂朝綱」預示太監魏忠賢亂政,「八千女鬼」即「魏」字。

接著,劉伯溫以「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預示李自成造反。「木下一了頭」是「李」,「目上一刀」是「自」,「一戊丁」是「成」。又以「奔走梅花上九重」預示崇禎在煤山上吊自殺,但明朝沒有正式滅亡,因為以後還有南明。最後,劉伯溫以「運至六百半」預示了明朝的壽數, 「六百半」是六百的一半,即300年。明朝自開國至鄭成功的南明政權徹底滅亡,大約300多年,劉伯溫的預言應該是比較準的。而朱元璋卻錯誤理解了,以為是650年,還說:「有六百年之國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

朱元璋對大明「六百年國祚」很是滿足,但還是希望大明江山能久長一點,問劉伯溫能否留下錦囊,以便後人危時查看。劉伯溫說,他也有此意,已經留詩一首封於櫃中,但因是天機,無人能左右,只能到時自驗。朱元璋聽罷,默默點頭。正如他向劉伯溫問國運之前所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一切都應順應天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是倭寇太強還是明軍太娘?小小倭寇肆虐東南十餘年的原因在哪裡?
到了明朝殉葬的一度死灰復燃,朱元璋在世時首開先例,不僅如此還灌入大量水銀
明朝一位奇葩的皇帝,此人有一怪癖,需要宮女來配合,不滿足他還要被斬首
起名高手~朱元璋,原來明朝皇帝的名字是這麼來的
古代最長的年號,這是韓國忠義的表現,值得中國人點贊!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打了個勝仗,鄧小平卻因此開了個「不握手會議」,寥寥幾語讓他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