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國二戰前的爆髮式擴軍,7年之內從18萬到360萬

德國二戰前的爆髮式擴軍,7年之內從18萬到360萬

1935 年3 月16 日,正在宣誓的德國國防軍,該日,德國正式宣布「再武裝」

一戰結束後德國的軍事復興並非始於1933年納粹黨上台,而是在那之前十多年就埋下了伏筆。《凡爾賽和約》允許德國陸軍保留4000名軍官和9.6萬名士兵,編成7個步兵師(每師轄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加3個騎兵師(六團制),每個步兵師由一個軍區負責編組訓練;另外還保留了1.5萬人的海軍。如此之少的兵力甚至不足以應付和波蘭的邊境衝突。為此,陸軍統帥部長馮·澤克特早早決定在一線部隊中實施三重主官制:團級以上單位設步兵、炮兵主官和參謀長各一人,接受相同的指揮課程培訓;7個軍區也保留可擴容3倍的練兵能力。如此一來,每個團都可以在短期內擴編為一個師,從而將陸軍一線兵力增加到30萬人。另外,德國還藉助和蘇聯紅軍的合作項目,在俄國小規模培訓飛行員和裝甲兵指揮官,並在國防部部隊局(縮編後的總參謀部)的名義下搭起了大口徑火炮、坦克和轟炸機部隊的空架子。

不過和後來的大規模擴軍相比,這一時期的地下行動不過是小打小鬧。原因之一是緊張的財政狀況:1928年,穆勒內閣曾秘密批准在4年內向陸軍撥款7.2億馬克,以生產足夠16個師使用的武器和彈藥(代號「一次軍備案」);但隨著大蕭條的到來,這項經費最終被砍到了4.5億馬克。而1932年通過的為期5年、總預算4.84億馬克的第二階段裝備增產議案(代號「二次軍備案」),直到納粹黨上台為止也沒有進入落實階段。另外,澤克特及其繼任者抱有強烈的戰略防禦執念和精兵主義思維。儘管正是澤克特提出了「閃擊戰」理念最早的雛形,並為日後的公開「再武裝」打下了基礎,但他堅決反對一切潛在的兩線戰爭,並認為基於募兵制的小型職業軍隊在戰鬥力上要勝過徵兵製造就的百萬大軍。因此除去增產武器外,並不急於擴軍。

1936 年9 月,在納粹黨紐倫堡黨代會上行進的裝甲部隊

納粹黨上台改變了這一局面。由於希特勒早早確定要同時實現對法復仇和征服東歐的雙重目標,他在採購新裝備和擴充軍力方面甚至比將軍們更加激進。1933年12月,在接見新任陸軍統帥部長弗里奇時,希特勒不僅承諾會繼續執行生產21個師所需裝備的「二次軍備案」,而且會恢復徵兵制,正式將陸軍一線兵力增加到30萬人。作為印證,1934年德國軍費額度增加到了28億馬克,與法國相當。同年春,國防軍秘密徵召8萬名新兵,開始以「特別訓練營」的名義籌組坦克、自行火炮和化學戰部隊,並在第3騎兵師建制下組建了第1裝甲旅的架構。未來的空軍也以「發展民用航空」作為掩護,默默進行著技術和戰略論證。實際上,在「再武裝」正式實施前的1934年,德國的飛機產量已經達到了1968架,超過英法美三國之和。

進入1935年,「再武裝」計劃正式浮出水面。由於認定必須在西線常駐10個師以防範法國的入侵,希特勒在公布恢復徵兵制的新《國防法》時,直接將陸軍一線兵力「加碼」到了36個師,並決定組建陸海空三軍總司令部和總參謀部。按照這一指示,戰爭部在同年夏天通過了「七月方案」,確定到1939年為止要將陸軍一線兵力擴充到33個步兵師、1個山地師和3個裝甲師,共70萬人。到了1936年8月,整個計劃再度被推翻,陸軍的平時兵力被設定為32個步兵師、4個摩托化師、1個山地師、3個裝甲師和3個輕型師,共83萬人,在1939年10月前完成武裝;戰時狀態下,一線兵力將進一步擴充至102個師、共360萬人。

埃里希·魯登道夫

換言之,假使按照希特勒最初的估計,歐洲戰爭在1941年初爆發,則德國陸軍要在7年內完成從18萬人劇增到360萬人的目標,而1914年一戰爆發時第二帝國陸軍的總規模也不過是210萬人。更何況這還只是陸軍的擴軍方案,海軍同樣制訂了在7年內新建6艘戰列艦、8艘戰列巡洋艦、2艘航母和近200艘潛艇的「Z計劃」,新組建的空軍則有意在1942年之前裝備2萬架飛機。這在財政、工業和人力上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然而希特勒一旦下定決心,立即以不容置疑的強制力將計劃推行下去:1938年初,他在一個星期內相繼解除了戰爭部長布洛姆貝格和陸軍總司令弗里奇的職務,接著又接受了總參謀長貝克的辭呈,將質疑擴軍方案的老派軍人統統清洗出局。接著,戰爭部被直接撤銷,由元首本人通過最高統帥部(OKW)向三軍總司令下達命令:再也沒有內部力量能阻礙德國的爆髮式擴軍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大臣被罷官,家中女眷被去衣杖臀,脫鞋遊街受辱
《二十二》《三十二》《鬼鄉》,這個「禁區」總得有人進入
三國的赤壁對決中,各路英雄都用的什麼兵器?
全面抗戰前的空軍建設:十年並無多大成就,宋美齡掌實權
史上最令人費解的一道命令,改變二戰歷史,希特勒背鍋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各取所需,德國二戰前竟然在資助我們,原來時需要我們國家的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