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背歌訣,學舌象——真是好記又好用

背歌訣,學舌象——真是好記又好用

小編導讀

中醫臨床上,八綱、病因、臟腑、六經、衛氣營血、三焦等辨證方法,都以舌象為重要的辨證指標。正如《臨證驗舌法》中所說:「凡內外雜證,亦無一不呈其形,著其色於舌……危急疑難之頃,往往證無可參,脈無可按,而惟以舌為憑;婦女幼稚之病,往往聞之無息,問之無聲,而惟有舌可驗。」由此不難理解歷代醫家對舌診的重視。舌黏膜上皮薄而透明,其血液供應極為充足,舌乳頭變化極其靈敏,所以舌象是反映體內變化非常靈敏的標尺。

舌象如此重要,但也因其形態萬千,學習難度很大。所以,乖巧的小編為大家送來整理好的「舌象歌訣」,希望能對大家掌握舌象助上一臂之力!

正常舌象歌

正常舌質淡紅色,薄白本是正常苔。舌象容色分季時,冬春季節常濕潤;夏季暑濕盛當時,舌苔微厚淡黃色,秋季燥氣當令時,部分苔薄而干之。白天苔薄晨暗滯,運動過後變紅活。年齡不同體質異,呈現不等舌象情。老人氣陰常不足,裂紋乳頭舌萎縮,小兒白屑或剝苔,胖人多舌略質淡,瘦人舌瘦質偏紅,具體情況予辨認。

察舌辨證歌

舌之與苔,首須辨識;苔為苔垢,舌是本質。苔察氣病,舌候血疾;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邪氣淺深,察苔可知;臟腑虛實,舌質可識。

舌苔變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府,舌根屬腎,四畔脾土,舌之兩旁。肝膽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辨舌津液,潤燥滑澀。潤多正常,濕厚屬濕。潤而多津,滑苔之色。澀又浮粗,燥則津劫。

有神無神,別在榮枯。榮為榮潤,津液充布;紅潤鮮明,氣血豐富。枯無血色,正氣將竭;津乏乾枯,病屬危急。

紅舌主熱,尚多分別。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紅在舌邊,肝膽有熱。溫病初期,尖邊多赤。見於雜病,心肝之色。頭痛失眠,煩躁便實。紅色鮮艷,亦各有殊。溫病熱甚,雜病陰虛。舌心干紅,陰液被劫。光嫩無津,為鏡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氣血虛,淡紅舌質。

絳色深紅,溫熱傳營。純絳鮮澤,包絡熱盛。乾枯而萎,涸竭腎陰,兼見嗌干,大命將傾。更有一種,絳舌少苔,甚至舌裂,陰液將殆。絳舌黏膩,似苔非苔,濕邪夾濁,芳香宣開。望之若干,捫之有津,津液已傷,濕熱熏蒸,濁痰蒙竅,清泄生津。

紫舌主病,有陽有陰;有苔無苔,主要區分。潤燥深淡,滿舌或斑,主病不同,輕重兩般。黃苔紫舌,臟腑積熱;兼見乾燥,通下為急。舌見青紫,浮苔滑潤。傷寒初起,直中三陰。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潤,或見灰苔,重則滿舌,輕則斑塊。痛久入絡,與此同類。酒客成積,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後傷寒。紫舌腫大,酒毒為患,衝心危險,性命難挽。

藍色變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氣未竭。光藍無苔,色萎不澤,證極危險,元氣敗絕。藍不滿舌,主證各別。瘟疫穢濁,兼苔粉白;黃膩濁苔,濕溫鬱熱;苔滑中藍,濕痰之舌。

黑主重病,有陰有陽。嫩滑濕潤,寒極為殃;粗澀干焦,熱極所傷。血已敗壞,古稱死證。辨准早救,或可得勝。

有根無根,亦須分別,中氣存亡,有關得失。有根之苔,從舌生來,緊貼舌面,均勻鋪開。無根之苔,厚苔一片,四圍凈潔,如塗舌面。

苔厚苔薄,內外邪結。表寒均薄,兼證各別;邪積苔厚,內證多實。腐苔松厚,揩之即去,正將化邪,陽氣有餘。膩則黏舌,刮亦不脫,痰濕踞中,陽被陰遏。腐苔如霉,或如腐膿,胃氣敗壞,或有內癰。

苔布滿舌,邪氣散漫,表證薄白。白膩屬痰,用藥宜慎,防多變幻。苔生一偏,中後或前,或左或右,按部鑽研。苔色變換,順逆可尋。由白而黃,黃退生新,此為順象,邪解正勝。白黃灰黑,逐漸加甚,正氣不支,病邪日深。苔若驟退,不由漸化,邪氣內陷,病危可怕。

食物染苔,注意分別。枇杷橄欖,變黃變黑。甜酸咸物,色酒果汁,均能染苔,多白潤舌。

白苔主表,並濕虛寒。苔白而滑,外感風寒。白苔舌紅,風溫初染。白苔轉黃,邪氣內傳。白苔絳底,濕遏熱伏。白苔黏膩,痰濕內搏。白苔濕潤,邊尖齒印,併兼胖舌,濕痰之證。虛證白苔,望之明凈,舌多嫩滑,陽虛之證。

黃苔主病,屬里屬熱。微黃不燥,初傳當別;黃而乾燥,里熱已極。舌苔黃聚,陽明腑實。燥生黑刺,或者發裂,均為熱深,陰液消失。黃而滑膩,痰濕熱結。以上黃苔,均屬熱實。別有一種,淡松花色,色黃而淡,胖嫩舌質,津潤而冷,脾虛有濕。

灰苔主病,寒熱陰陽,辨在潤燥,察之當詳。由黃轉灰,苔燥干厚,傷寒傳經,里熱證候。苔由驟見,並無積垢,薄而滑潤,三陰證候。苔灰微黑,滑潤舌質,痰飲水腫,細辨自識。

黑苔與灰,辨證相近,灰黑漸來,里熱日深。黑而燥裂,津傷熱盛。苔根黑燥,下焦熱甚。均屬實熱,急下存陰。黑而滑潤,陰寒直中。雜病陽虛,苔亦相同。另一種人,平素痰飲,舌常灰黑,舌面滑潤。證無險惡,切勿驚心。

平素體質,舌苔有別。常見多苔,灰黃或白,病在脾胃,屬於濕熱。至有病時,苔反薄脫,中氣不足,留心辨識。舌赤無苔,尖邊紅點,見於平時,陰虧可驗。

潤燥厚薄,可知邪正。察舌關鍵,辨證綱領。潤為津存,燥乃熱乘,厚是病進,薄為邪輕。結合苔色,病情自明。若因飲食,混沖當偵。診而後食,厚薄分清;診而後飲,潤燥分明。以上舌苔,牢記當真。臨證不惑,運用要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國民神葯「板藍根」英國批准上市啦——厲害了我的中藥!
最是清涼韻味長——吃薄荷,正當時
驗案兩則顯端倪,中醫名家徐經世這樣用「塞因塞用」之法
劉渡舟先生的小柴胡湯16種加減法,純乾貨!
長痘痘毀顏值?這樣吃就對了!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必背歌訣」妊娠禁忌歌,十月懷胎不易,遠離可能傷害
「中藥必背歌訣」妊娠禁忌,護胎安胎,准寶媽們收藏必知
「中藥必背歌訣」十九畏,創新源於實踐,醫者常存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