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大漠,馭見中國式自強奮鬥

在大漠,馭見中國式自強奮鬥

從少時延續而來的印象里,位於南疆塔里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就是一片生命的禁區,飛鳥不渡、人跡無蹤。但近日得聞友人參加的「馭·見強大中國——比亞迪王朝之旅」的收官站卻正設在其中,活動發回的信息和照片徹底顛覆了我陳舊的想像。


   


確切的說,「比亞迪王朝之旅」的最後一站,是跨度達數百公里的一次征程,由比亞迪新銳的三款插混新能源車——唐100、秦100、宋DM組成的浩浩蕩蕩的車隊,帶領見證了中國以強大國力塑造的又一條「天路」——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聯手一眾社會精英和植樹治沙十五年的環保衛士吳向榮,比亞迪此行

旨在見證強大中國之路建成背後的強大中國技術實力,以及中國人民克服嚴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強大精神力量。


 



(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比亞迪王朝之旅車隊駛入塔克拉瑪干)





征服死亡沙海,蒼茫大漠架起綠色生命之路




可能初聞對象是「幾百公里等級公路」時,當代中國人會覺得那是再平常不過的普通工程。但實則不然。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而橫穿它的這條公路更是世界流動沙漠中最長的公路,

無論是如何在流沙上打造堅實的路基,還是怎麼防止建成後公路被沙丘重新吞沒,都是世界級的難題,

在塔克拉干沙漠公路建造之前,國內外都並無先例。


 


但中國做到了,在這偉大壯麗的工程背後,是中國工程強大的設計、施工能力和充滿科技智慧的努力——先是採用了前基、薄面的路面結構,並運用了沙基振動干壓實、土工布加固沙基的施工工藝,完成了對基礎路面的修建;後為防公路再次被風沙掩埋, 工程師在沙漠公路兩側,建設起全長436公里、寬70多米的沙漠公路綠化帶,依託多種耐高溫、抗風沙植物,固定公路兩側的沙丘,阻擋了風沙的侵襲。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那是以前!!!)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少人能事先想像到,今天的塔克拉瑪干——「進去出不來的地方」——實際上已經被一條完整連貫的綠色植被帶切成了兩半,其間已建造起了世界上第一條「沙漠綠色走廊」。



堅守大漠深處,沙漠守護者延續綠色脈搏

 




為了讓「綠色走廊」永葆活力,沙漠公路兩側鋪設了總長數萬公里的的供水管網,每間隔4公里就設有一個「水井房」,全路共有108處水井房。每所水井房都有一對夫妻居住,他們就是維護、修理整套灌溉系統,從而確保綠植帶始終繁盛,沙漠公路暢通無阻的「沙漠守護者」。這次「比亞迪王朝之旅」活動中,就拜訪了其中一對最資深的夫婦,他們已經在這沙漠深處工作了11年之久。





(少小去鄉邑 揚聲沙漠陲。護持沙漠公路十多年的丁先生和女李士)


 


必須坦言,即使以現在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沙漠中的工作和生活仍然既艱苦又枯燥。

但正是這些從工程師到護路工,無數不知名的中國人們不畏艱苦與枯燥,每天默默而認真的工作,才給予了我們與自然更和諧共生的機會,才支撐起了當今越來越強大的「中國造」

,感謝他們的付出,也感謝比亞迪王朝之旅此行,為我們展現了更多強大中國的技術實力和自強實幹者的辛勤付出。




對話環保衛士,探索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之路


 


不畏艱難險阻的自強精神,是真正的中國精英繼承的華夏文明最優秀的品質之一。

這同樣體驗在「王朝之旅」新疆站的嘉賓吳向榮。


 


吳向榮自從日本留學歸來後,2003年扎入內蒙古騰格里沙漠的植樹治沙工作,15年來一以貫之,營造了長達18公里的綠植帶,植樹超過500萬棵,向荒漠收復3萬畝土地。


 



(且探虎穴向沙漠,治沙環保專家吳向榮介紹自己「鎖邊」沙漠15年的經驗心得)


 


在他以為,沙漠是一個生態系統,植樹治沙的根本目的是與受損的土地、沙漠化的土地重修舊好,與自然的生命能夠和諧共生。以「種樹·植心」為比喻,他強調「樹不是種在沙漠里就可以了,最終一定是需要種到每個人的心裡」,並且光有情懷和衝動沒用,還要通過創新的技術進行科學的治理。


 


簡而言之,環保情懷、自強堅持、技術實力都不可或缺

。從這點來看,吳向榮與比亞迪極為相似。



秉持綠色夢想,比亞迪以強大中國車為地球降溫1℃


 


作為早就把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理念的比亞迪來說,環保並不是空洞的口號和作秀,無論是在新能源車還是在電池領域,比亞迪都是讓行業更加環保更加節能的領導者之一。


 


眾所周知,今天已經是中國乃至世界新能源車領軍者之一的比亞迪,與老牌車企相比,歷史算不上悠久,而且創立時還只是一家電池研發生產企業。當2003年比亞迪進軍汽車產業、布局新能源時,看好他們的人並不多。然而比亞迪並不在意開始那些懷疑的眼光,懷著「造強大中國車」的信念和「綠色夢想」,一直專心致志又踏踏實實地鑽研汽車的設計、工藝和質量控制。


 


象華為一樣的工程師文化,更讓比亞迪捨得超高比例的研發投入。僱傭近兩萬名工程師的龐大技術人才庫,當然還有老本行電池技術上的積累,讓比亞迪在國內車企中迅速實現技術的後來居上。特別是在汽車產業未來明星的新能源車上,更是一騎領軍。推出了「雙擎雙模」「三擎四驅雙模」等領先插混技術,樹立了「542」的超高性能標準(5秒內加速到百公里/小時,全時電4驅毫秒級響應,百公里油耗低於2升);純電續航里程行業領先,在插混領域更做到了行業第一的100公里純電續航里程;領創了「移動電站」「carpad安卓車載系統」「遙控駕駛」等智能科技,讓新能源用車生活更便捷、更環保、更超越想像。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比亞迪新能源車甚至無懼野外非人工道路)


 


這些技術實力,都預示著比亞迪已經逐步積聚著和國外各大老牌車企正面抗衡的實力,為「強大中國造」又增加一個傑出的案例。包括比亞迪新能源遍布全球5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城市的國際化成績和「股神」巴菲特的加持都驗證了比亞迪新能源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這也說明了,中國人只要認真的踏實去做,就有能力在任何一個產業與任何人爭鋒奪冠。


 


當然,做到技術領先和行業領先,並不是比亞迪的最終目標。秉持「綠色夢想」,比亞迪希望通過在四大綠色領域(太陽能、儲能電站、電動車、軌道交通)的全面布局,以及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為中國乃至世界解決從「治污」到「治堵」的難題,並通過和用戶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共同努力,為地球降溫1℃。







以此為宏願,比亞迪一方面大力豐富旗下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布局,推出了如唐100、秦100、宋DM、宋EV、2017款唐、2017款秦等「王朝」新車,全面覆蓋轎車+SUV,7座+5座,純電+混動等主流領域,並通過與燃油汽車相接近的價格和完善相關服務配套(如購車提供「未來基金」,用車提供「13億度出行用電」的電費補貼),讓消費者的選購再無價格門檻和消費顧慮,掀起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風暴;另一方面,匯聚全球智慧,鑄造國際品牌,比亞迪誠邀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主抓設計、前賓士底盤調教專家漢斯抓駕駛質感、日本品控團隊主抓品質等,通過國際精英的合力,精益求精地打造全面領先的強大中國車。


 


正如王朝之旅的一位車主的發言「比亞迪帶來的新能源產品,是其他品牌給予不了我的,它影響了我對環境的看法,影響了我身邊的人的觀念,而且他的理念和產品優勢是切合實際的,它是踏踏實實的做一些實際的事情。」


 


有情懷,有實力,自強奮鬥,實幹興邦…….「馭?見強大中國——比亞迪王朝之旅」,見證的不止是實力和情懷兼具的強大中國造和自強中國人,更有懷揣環保宏願的強大中國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商參閱 的精彩文章:

老祖宗為什麼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大智慧啊
美『帝絕非紙』老虎!發人深思…(中國還在「互聯網」,美國卻悄悄進入「新硬體時代」!
世界上第三種電梯誕生了,中國人發明的!
中國正誕生一座超級城市,卻不是北上廣深!
日本向中國拋來超級大訂單!西方徹底認輸,這一次中國贏得漂亮!

TAG:政商參閱 |

您可能感興趣

行走在三萬英尺高空,在突破中馭見極致的自己
馭見型鯊 | 發現生活色彩
助力新區發展,行業大咖邀你馭見未來—2018贛江峰會即將開幕
一騎千年 馭見荊楚——BMW7系訪古論今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