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上海「魯班七號」:最多時13套房子,幾乎賣光,大起大落後心卻踏實

上海「魯班七號」:最多時13套房子,幾乎賣光,大起大落後心卻踏實

「其實我初心沒那麼純粹。」但大起大落之後,他「浮」了半輩子的心,終於踏實了。

聽到「玩具」兩字時,王震華變卦了。

他近期參加了一檔關於匠人的節目拍攝,製作方請每位匠人製作一款作品以在線銷售。反覆設計打磨後,王震華拿出了一款改良版微型魯班鎖,小巧精緻。

後來,他卻要求把鎖從網站撤下,「不賣了」。

不解釋,任誰說也不聽。最後,他成了唯一沒有作品銷售的匠人。

再後來人們才意識到,導火索就是作品介紹里的兩個字——「玩具」。王震華認為,這貶低了他作品的價值。

以工匠精神聞名的王震華,其實已經出名2年了。2年前,這位網友口中的「魯班七號」,花了5年時間,使用中國最傳統的榫卯結構,不用一根釘子,做出了81倍微縮版的天壇祈年殿,一舉成名,被稱為「展現了真正的中國匠心」。

他說自己做這件事的初心其實沒有那麼純粹,但「浮」了半輩子,後半輩子終於「沉」下來了。

不過,59歲的老王在出名2年後,尷尬境地也逐漸凸顯。當手藝無法變現之時,當經濟窘迫之時,是選手藝,還是選生活?當自己的發展追求與商業的浮躁氣息格格不入時,又該如何選擇?

這不是王震華一個人要面對的。

「怪老頭」的意志

聽說我要去看老王的工作室,老王愛人叮囑我,要穿長褲,毒蟲多,她被叮的包半年都沒消;但長褲又熱,那裡沒空調,要防中暑。

從王震華居住的閔行區華漕鎮,到他在青浦白鶴鎮租用的工作室,騎行距離16.6公里。

王震華騎他的小電驢,我開高速,分頭前去。

從市區一路順著京滬高速開,下高速,轉入一條土路。路邊就是成片稻田,稻田的另一邊,是土褐色外立面的高檔住宅區和歐式風格的獨棟別墅。

微妙的衝突感,與王震華在這個村莊一樣。村裡人說老王是「怪老頭」。

老王租住在村西頭。兩層小樓帶一小院,院中間有口水井,他把工作室安置在裡屋,工作時就把大鐵門一鎖。他很少與人多話,偶有人探頭探腦,就毫不客氣地用手一指:出去。長此以往,村裡人都知道這位城裡人不好惹。但他偶爾又給村民做點好事,比如磨刀。基於多年磨刀的經驗,他磨刀技術一絕。一年兩次「磨刀日」,大媽粉絲們不少。

當天37攝氏度,工作室里悶熱異常。老王一臉歉意,打了一桶井水,把礦泉水放井水裡冰鎮。

他解釋不裝空調的理由,不是條件不允許,而是主動作出的選擇——「人一旦呆在舒適的環境里,就會產生惰性。沒有意志力,能每天往這跑嗎?」

無論是接近40攝氏度的炎夏,還是零攝氏度左右的寒冬,他每天吃完早飯就出門,到晚上21時、22時再回家,每天工作約10個小時。5年間,每年只休息4天。

王震華煙癮大,一天4包。我們坐在他的小院,他一根接一根,「不抽不行,心裡悶啊」。

他說起當年「入行」的直接原因,是因為2010年的一個展會。會上展出一座祈年殿建築模型,令他感興趣,但去摸結構時,卻發現模型是死的,不少結構是靠膠水固定的。

老王在16歲學過木工。他介紹,「榫卯」結構是中國傢具造型的主要結構方式。一榫一卯,利用木質的張力,嚴密扣合,形成「關節」作用。「所以說中式結構是抗震的。」他抱起一件作品使勁晃動,「你看這差不多是模擬12級地震,最多是屋瓦落下,但結構完全沒有問題,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他認為使用膠水是當代微縮模型界落寞的地方,「用膠水的作品稱不上傳世之作,甚至連高檔工藝品都算不上」。

他於是打算做這件「別人做不出來」的東西。「我這個人性格就是這樣,只有2、3成把握,我就上了,我就攻了!」

「不純粹」的初心

但「入行」的背景,老王很少為外人道。「其實我初心沒那麼純粹。人沒被逼到一定地步,能拿得出這樣的決心嗎?」

王震華的人生,大起大落。

6歲以前,他跟養父母在一起。家裡沒人喜歡他。他到養鴨場偷鴨子,潛到池塘里,從水下抓住鴨的兩隻腳往水裡一揪,什麼聲音都沒有。

初二,幾乎沒有哪門科目及格過。某一天他突然想學,苦學了好幾天,居然考試考了80分,卻被老師說是作弊。他氣,要求現場出題給他,最終10題答對了8題。

初中後,技校讀機械加工2年,1974年畢業。當年鄰居是位木匠。手藝人高傲,他從小就留下印象。於是去拜了一位木匠為師,3個月推刨,手上都是血泡。結果他恐高,爬到梯子上,腿抖眼發黑。

又進工廠。那時發現不讀書不行。有套著名的自學叢書,他急切想學,但業餘時間不夠,請假又難。有一天中午,他叮囑關係好的工友,扶住自己,然後對著大拇指,一橡皮榔頭下去……休息了半年。

「我可壞了。」他抽著煙,嘿嘿笑。

但實際上他人緣挺好。最窮的時候,他連愛人一千元的住院賬單都付不出,熟識的醫生幾乎全部攬下。原因是醫生多年前從外地來上海打拚,租過他的房,他作為房東待人很好。

必須請客的場合,他硬著頭皮去飯店。席間借說上廁所,打電話叫鐵兄弟來付款,兄弟一如既往支持。

老同學執意要給他捐款,建了一個微信群,但他只肯接受當年團支書的捐贈。「我只收他一個人的,好記。每一次捐,我都發給班主任看,請他見證。」

「我對人誠心誠意。」他說,「好比我對媒體,不講一句假話。」

王震華有時候也「狂」。

他在工廠時技術高,拿工程師里最高等級工資,79元。全工廠的人考勤,唯獨他不考勤。門衛給廠長打報告,廠長說,他前一天干到凌晨2時,若按考勤,加班工資還比扣他的要多。於是就他特立獨行。他還去江浙一帶當「星期六工程師」,收入頗豐。

「但是人狂了以後,教訓很快就來。」他說,有次為了提高產品效率,擅自改了圖紙,可用戶不習慣,要求恢復。老廠長背著他,請了3位工人,在全國走了兩年,才幾乎把所有問題解決。

「這是多大的成本。」王震華後來得知,愧疚至今,「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教訓。」

之後的道路也是起起落落。

上世紀90年代,他自己開廠,欠下130多萬元的債。為還債,去珠三角打拚,在多個工廠之間連軸轉,最忙時每天只睡2、3個小時,胃疼到在地上打滾,終於把債還清。

因胃出現癌前病變,他回到上海治療,又投入房地產。10年好日子之後,因政策出台、親屬間矛盾,他手中持有的房子大多賣掉,連自住的房子也遭了殃……

「所以說,我浮了半輩子啊。」老王搖搖頭。

所有壓力,他全部積在心裡,決心把未來賭在全榫卯結構微雕技術上。他說:「我只想用成果說話,不成功不出山。」

「老祖宗」的智慧

桌上一本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有些舊了。王震華對著它死磕了幾年。序言里有一段話,他划了線。

那是林徽因寫的對中國建築美的理解——「其輪廓的和諧,權衡的俊秀偉麗,大部分是有機,有用的,結構所直接產生的結果。並非因其有色彩,或因其形式特殊,我們才推崇中國建築,而是因產生這特殊樣式的內部是智慧的組織,誠實的努力。中國木造構架中凡是梁,棟,檁,椽,及其承托、關聯的結構部分,全都袒露無遺;或稍經修飾,或略加點綴,大小錯雜,功用昭然。」

王震華在「智慧的組織」和「誠實的努力」下面著重划了雙線。

「土的不一定是壞事情。我土辦法,土設備,高精度。這就是我的智慧。」

王震華表演他最得意的「咔嗒」一聲。兩個木質小零件,一榫、一卯,稍用力一按,兩者扣上,嚴絲合縫。這個聲音在他聽來,是凝結了榫卯的精髓。「微縮營造要『大變小、小變精、精而透』,當無數榫卯組合在一起,就會出現極為複雜卻又十分微妙的平衡。」

「原理很簡單,體會卻需要一生。」他為了把一扇門用全榫卯結構實現,花了足足4年。

每當在一個難處理的結構上實現了「咔嗒」一聲,他都激動得徹夜不眠。甚至有一次不惜叫一位老友從普陀區騎電動車到青浦區來看他展示。

王震華有時覺得,與其說是他在打磨木料,不如說是工作在打磨他。

他給自己定下規矩:不能有超出0.02mm的誤差。這就要求所有零件都得是一套刀具打磨出來的,再磨一把刀,不可能一模一樣。有一次,他要打磨2000個零件,結果到1800個的時候刀具壞了。報廢零件全部燒掉,重新來。

磨刀頭時,刀頭因高速摩擦,會變得滾燙,會將他的手燙出泡,但他也紋絲不動,更不能戴手套,「戴了就沒手感了」。

但凡有一點雜念,皮就會被削去一塊。王震華說:「我『浮』了半輩子,現在終於踏實了。」

但這種「看不見」的突破感,王震華很難取得家人的理解。

「常常是我進門,他們進房間;我出門,他們出房間。」他懶得解釋,也不想解釋。「一刨根問底我就心酸,什麼時候能做好啊?你什麼時候有錢啊?我回答不了。5年,還是10年?我一分錢收入沒有,全家就靠家屬每月2000多元退休工資過日子,換哪個家屬能同意?」

不但不掙錢,還要厚著臉皮要錢。他想買一個150元的修邊機,通常要分幾次「騙」,跟妻子解釋:「遇到一個問題,但現在已經想到一個辦法,給我20元錢行不行?」發工資的時候,妻子心最軟,能一下給100元。

他與早已成年的兒子之間,也是典型中國式父子關係——沉默、緊繃、吝於表達,已經幾十年,不知該如何打破。

2015年初,他做好了第3版天壇模型,是等比例縮小天壇真實尺寸,卻總覺得失了美感。仔細研究才發現,當模型被俯視時,原來仰視天壇時的磅礴氣勢突然消失了。「傳承古建築不單純是研究其尺寸,更要體現其精髓和意境,要既求形似更求神似。」

再全部推翻重來。

他一共做了4個版本的天壇,前2個都被燒掉。幾千個精雕細琢的零件,他往灶台里一扔,讓房東老阿姨點火,阿姨不肯,他就裝無所謂:「阿姨,燒菜吧,我還等著吃飯呢!」

阿姨哭了。他抽悶煙。

2015年的10月30日晚上20時,第4版終於成了。他從各個角度去看,自己一個人一直看到凌晨零時,抽了5包煙。

尷尬的傳承

王震華的作品摘得「2016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會金獎」。陸續有人傳話,說市場估值數千萬元。他開始上節目,來找他的更是絡繹不絕。

懂行的人說,他的作品價值不僅僅在於「全手工」或是多麼精緻,而是尋回了失傳已百餘年的全榫卯結構微縮營造技藝。

王震華很敏感,他渴望金錢的回報,但又怕別人低估手藝的價值。就比如,他會對「玩具」二字怒火中燒。

「騙子太多了!」他反覆講。

有一個展方此前說好給他30萬元作為作品的展示費,可展示3個多月後,又改口要以極低價買下,他不肯,把作品抱回了家。

還有一位商人,帶著他走訪專家,從專家口中得到「無價」的評價後,轉身就開始壓價,不惜貶低作品「其實也沒什麼價值」。

他想發展,卻不想要過度商業化的發展。他下一步的目標是走「中國版樂高」的路。他正在進行的作品是趙州橋模型,他已經想好了,這一次,要把零件種類變少,更利於標準化。但若要大規模生產,則又需資金投入。

這不僅僅是王震華一個人的尷尬境地。

講述嗩吶老藝人的電影《百鳥朝鳳》,同樣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匠人靠手藝吃飯,卻又不像生意人只為糊口,而是作品至上,對手藝精益求精。然而,當手藝無法變現該如何?經濟窘迫之時,是選手藝,還是選生活?

影片給出了一個看似可行的辦法,申遺。似乎是挽救了手藝消失的悲劇,但實際並沒挽回手藝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難以改變匠人面臨的尷尬境地。就像片中結尾,主人公游天鳴看著街上靠吹嗩吶賣藝求生的老頭,陷入沉默。

不過無論如何,老王還是有收穫的。

他記得去年8月,去北京談事,帶上兒子一起,順路去了趟天壇。兒子此前從沒來過北京。

進入天壇公園,老王背著手站在兒子身後。兒子看了很久,回過頭來,淚水滿面。「爸爸,這真的是一模一樣!」

老王也心潮澎湃,印象中這是兒子第一次沒叫「老爸」,而是叫了「爸爸」。這也似乎是第一次真正的父子交流,他好像重新看到了他自己,一位被兒子在心底里認可的父親。

但他依舊什麼動情的話也沒說,上前搭了兒子的肩,「走,爸爸帶你去學測量」。

題圖說明:王震華在演示一扇門可以拆成8個零件。

題圖來源:王瀟責任編輯:林環圖片編輯:徐佳敏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海網 的精彩文章:

漳州男童突然歪嘴閉不上眼 竟是媽媽做了這種事

TAG:台海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後期最容易翻盤的8個英雄,魯班七號上榜,最後一名翻盤率90%
魯班七號時隔347天再次登上KPL賽場,卻無奈慘遭偷家!
改版後魯班七號,不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小短腿,傳奇在冉冉升起!
魯班七號6位哥哥全部曝光!神秘五號大有來頭,六號竟有些怪可愛
魯班大師造了七個魯班,為何只留下魯班七號?只因他說了這2個字
魯班七號到底有多脆?妲己2.5秒就能擊殺,而他1秒就送他回家
1月17號更新:魯班七號得到史詩級調整,花木蘭不是對手!
看腿識「英雄」,賭一車大西瓜,你頂多能認出魯班七號!
因為看見爸爸打遊戲,孩子迷上了魯班七號,每天都要這樣穿
魯班七號出裝攻略, 別小看他, 峽谷提款機也有強大的時候!
秦時明月:公輸家六大黑科技無敵於天下,魯班七號會是第七個嗎?
動漫屆的魯班七號,智商2百還剩5!
超級好看的魯班七號壁紙,珍藏版,絕對值得一看!
魯班七號:我的核心不是末世,也不是電刀,它躺在裝備欄第四格
魯班七號主加一技能還是二技能?夢淚:猜對的至少1000把以上
無盡的專屬者,不是魯班七號,不是猴子,而是500W玩家的信仰
當魯班七號出了喜羊羊皮膚,小短腿完美還原,網友:更招仇恨!
3位新英雄曝光,魯班大師和魯班七號到底是什麼關係?
暴走的魯班七號,團戰的發起者
鍾麗現身機場嘻哈范十足,撞衫魯班七號,網友:鍾麗緹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