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推算西周「天再旦」,美國科學家牛!一個青銅盤也能做到

推算西周「天再旦」,美國科學家牛!一個青銅盤也能做到

周懿王是繼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之後的西周第七代天子。關於懿王的生平事迹,史料給出的文字比較寒酸。

《太平御覽》引《汲冢紀年書》曰:「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

《開元占經》引《汲冢紀年書》曰:「懿王元年,天再啟」。

《史記·周本紀》曰:「共王崩,子懿王傦立。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

《汲冢紀年書》即古本《竹書紀年》,是史學界公認的信史。文字雖少,但裡面有一個重要信息,即懿王元年出現了一次罕見的天文異象。無論是「天再旦」,還是「天再啟」,都指懿王元年某月某日「天亮了兩次」。

這種奇異的天象,最合理的解釋是:太陽未出時天已方亮,而後發生了日全食,導致天又暗了下來,日全食結束後,太陽躍出地平線,天再次方亮。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張培瑜先生推算,發生「天再旦」的年份為公元前926年或公元前899年。貴州工學院葛真先生算出,公元前899年或925年確實發生了日全食。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三位科學家算出,「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指的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時48分發生的日食,今陝西華縣或鳳翔一帶可見。

藉助速率強大的計算機和專業軟體的推算,夏商周斷代工程最終確定古本《竹書紀年》所載的「天再旦」發生於公元前899年,即懿王元年。同時,斷代工程還認為懿王在位八年,執政時間為公元前899年—公元前892年。

這個觀點正確嗎?我們來看一件名為《匡卣》的青銅器。

《匡卣》銘文:「隹四月初吉甲午,懿王在射廬,作象舞,匡甫象樂二」。銘文中提到了懿王的系列活動,顯然這是一件懿王時期的標準器。這件青銅器提到了月份、月相、日干支,但沒有提及懿王紀年,故一直被史學界忽視。但是,銘文中的「四月初吉甲午」,只要細細考證,還是能有重大收穫的。

懿王晚於共王,早於孝王、夷王、厲王。通過共王標準器《十五年趞曹鼎》銘文所載「隹十又五年五月既生霸壬午,龔(共)王在周新宮」,可推算出共王元年為公元前916年。通過《史記·周本紀》所載厲王三十七年逃亡和「共和元年」為公元前841年,可推算出厲王元年為公元前878年。

西周青銅器曆法採用周正,即以十一月為歲首,《匡卣》銘文中的「四月初吉甲午」對應的夏曆為二月初吉甲午。在公元前916年至公元前878年這近四十年間,曆法與「四月初吉甲午」相合的唯有公元前900年二月初二甲午。因《匡卣》未載明王年,故懿王最晚在公元前900年就已位居天子,其元年或為斷代工程所講的公元前899年,或為公元前900年。

我們再看《虢季子白盤》,其銘文為「惟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寶盤。丕顯子白,壯(騁)武於戎工,經維四方。搏伐獫狁,於洛之陽。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獻馘於王」。

銘文中提到了征伐獫狁,當與西周中晚期的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有關。在史學界,該盤一直被視為厲王器或宣王器,但其「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的曆法與厲王十二年或宣王十二年明顯不合,與穆王十二年、共王十二年的曆法亦不合,僅與公元前888年夏曆十一月初三丁亥相合。顯然,鑄作《虢季子白盤》時的周王在位至少十二年,其元年為公元前899年。

結合《匡卣》銘文關於「隹四月初吉甲午,懿王在射廬」的記載,筆者認為鑄作《虢季子白盤》時的周王必為懿王,在位至少十二年,其元年為公元前899年,與美國三位科學家推算的懿王元年天再旦為公元前899年的說法正合。

美國科學家固然牛,但中國的天文專家也不賴,最起碼也推算出公元前899年疑似懿王元年,不過是二選一而已。計算機專業軟體計算和天文技術推算的結果,必須有文物考古的驗證才能讓人信服,《虢季子白盤》就可以做到。(劉秉光)

推算西周「天再旦」,美國科學家牛!一個青銅盤也能做到

推算西周「天再旦」,美國科學家牛!一個青銅盤也能做到

推算西周「天再旦」,美國科學家牛!一個青銅盤也能做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三件青銅器,完整記載一起西周腐敗案,其中一件在美國
周天子氣得臉都綠了!一個姬姓諸侯國因三個美女而亡國
一隻不起眼的青銅鼎,成為鎮館之寶,銘文八次提到一人
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歲?司馬遷搞錯了!
落水活活淹死:西周最悲情的天子,為國殞命卻飽受爭議

TAG:劉秉光 |

您可能感興趣

除了2.1億兮甲盤,中國還有這些「最牛青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