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曾有位皇子偷偷參加科舉,竟然還得了狀元,這個人是誰呢?

宋朝曾有位皇子偷偷參加科舉,竟然還得了狀元,這個人是誰呢?

科舉制是我國的創舉,此制度讓寒門學子有了進階之路,有了翻身的餘地。在科舉制度歷史上還曾有過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插曲,那就是宋朝曾有位皇子偷偷參加科舉,竟然還得了狀元,這個人是誰呢?

不論是古代仍是古代,狀元都是十分受人矚目標,不外大概古代狀元的位置,還會更高一些。究竟結果,在古代崇尚的是:萬般皆上品,惟有讀書高。特別科舉軌制出來當前,更是成了多數豪門學子改動運氣,進入宦海的路子。以是經過科舉軌制改動運氣的豪門學子,也是不可勝數。

而作為皇子,他們生來功名利祿,天然不比豪門學子一樣,需求日日苦讀,以期未來科舉名列前茅,改動運氣。但是,在宋代有個皇子,固然貴為皇子,卻涓滴沒有抓緊本人的進修,成了一個才當曹斗的人。當他拋頭露面去參與科舉的時分,還中了狀元。

趙楷

他就是宋徽宗的第三子,趙楷。

趙楷出生於建中靖國元年,封鄆王,母懿肅貴妃王氏。跟他的父親宋徽宗一樣是個琴棋字畫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聰明伶俐,深得徽宗溺愛。昔時,宋徽宗也是個痴迷字畫的佳人,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先人稱之為「瘦金體」,他酷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賦與全才,可以說,他假如不是做天子,肯定是一個超卓的字畫家,惋惜,他做了一份他不喜好的職業,天子,成為宋徽宗。固然天子有登峰造極的權利,但是對宋徽宗來講,這照舊是他不感興趣的,他在位時,政治情況一瀉千里,厥後金軍十萬火急,受李綱之言,漸漸禪讓給太子趙桓,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熬煎而死,常年54歲。

大概正是因為宋徽宗在皇位上的各種不如意,看到和本人一樣痴迷字畫額兒子,才會十分喜好吧。

那時分,大致有才的人,總想著去學子們的疆場——科舉上去一展拳腳,看看本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程度。趙楷也動了這個心機,他已經偷偷地參與了重和元年的科舉考試,因為他文彩確實特殊,竟一起披靡,進入了殿試。在殿試中發揚更是超卓,奪得了頭名狀元。發榜後,趙楷將真相通知了徽宗。徽宗快樂之餘,怕全國士子說閑話,就把昔時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為狀元。

因而,趙楷成了中國歷史上身份最高的狀元。據傳清代康熙帝也去參與過科舉,但因為他只得了探花之位,以是趙楷仍是身份最高的狀元。

靖康之變

這麼一個有才之士,若是在兵荒馬亂,大概必將有一番作為。只惋惜,趙楷生在一個騷動的時期。靖康之變後,趙其他的皇室宗親一同被金人俘獲,押到了南國,厥後死於異國他鄉。不知道,在趙楷性命的那一刻,能否回憶起昔年他在考場上的垂頭喪氣?

看累了吧,來一段笑話讓你開心樂一下:

我們不能結婚

小男孩噹噹問和他一起玩耍的丁丁:"等你長大了。願意和我結婚嗎?"  丁丁說:"哎呀,不行了啦。我挺愛你,可不能和你結婚。因為在我們家裡,只可以和自己家裡的人結婚。比如,爸爸娶了媽媽、奶奶嫁給了爺爺、叔叔娶了嬸嬸,舅舅娶了舅媽都是這樣的。"  小男孩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宋朝沒有大文字獄?從制度說起
那個為蓮代言的男人,從宋朝一直「活」到現在
《清明上河圖》揭示了宋朝商販為何如此幸福,告訴你其中的奧妙
宋代女子為證清白貞潔,拿刀砍手臂!只因他說了兩句話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開封元素

TAG:宋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參加科舉,卷子末尾寫了8個字,皇帝看後道:狀元就是你了!
古時候的科舉,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名字,籍貫好的就能是狀元!
所有人都誤解了!確立了科舉制度的唐朝並沒有狀元,只因為……
古代如何選拔人才的?除了科舉制,還有這些方式可能是你不知道的
古代捐錢就能做官,那為何還有人考科舉?你看看兩者差別有多大!
古代科舉狀元的妻子從來都不是公主,這背後大有原因!
古代科舉明明狀元是第一,為何很多人都想中探花,只因這個原因
乾隆有一次科舉只錄了十五人,但他們不受尊敬,反而被人瞧不起
古代光有才學還不夠,必要時還看臉!千年科舉僅一位殘疾人成狀元
漢朝沒有科舉,是如何選拔人才,選官用人的呢?
他是天才詩人、皇室後裔,卻因為名字不能參加科舉
清朝狀元科舉時寫了8個字,皇帝看完直接被感動:你就是狀元了!
科舉零分,段子滿分,他是明朝最有毒的才子沒有之一!
在明朝,為什麼不是科舉出身,或是當過教官,都不能成為御史呢?
科舉史上,這兩個人一個奉旨做浪子,一個是狀元卻最終客死他鄉
都說虎父無犬子, 為何明朝官員的後代很少能夠在科舉中取得名次
皇子悄悄參加科舉還中了狀元,皇帝得知後卻發愁,把兒子改為榜眼
科舉史上的第一個狀元是誰?為何許他的名字鮮為人知?
秦檜後人參加科舉,乾隆問他的祖先是誰,他卻這麼回答!
此人因名聲太臭,後代子孫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同姓的人都遭了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