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方不對證功效微,胡希恕稍加點拔顯神奇

方不對證功效微,胡希恕稍加點拔顯神奇

小編導讀

方證對應,是經方在臨床應用中形成的愈病理論,為諸多經方醫家所推崇。經方大家胡希恕是應用「方證相應」的典範,其擬方多依從於此,每每獲奇效。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在胡老點拔下,方不對證無效案只需幾劑即效,可見胡老用經方之純熟、巧妙。

案 1

初診時間:1952年。患者為36歲五個孩子的母親。患口舌糜爛己兩月不愈,多處投醫無效。視其方皆為山梔、黃芩、黃連、知母等苦寒清熱瀉火之品。近口舌糜爛痛劇,難以進食,甚則飲水都難。患者見人就哭,緣因飲食不足,奶水已無,難以哺乳孩子。時感頭暈,心下痞滿,腹脹,便溏,咽干不思飲,舌紅絳,口腔、舌嚴重糜爛幾乎看不到正常黏膜。脈沉細。胡老與甘草瀉心湯加生石膏、生阿膠。

炙甘草五錢,半夏四錢,党參三錢,黃芩三錢,乾薑二錢,黃連二錢,大棗三枚,生石膏一兩半,生阿膠三錢。

上藥服一劑即能進食,舌痛減,服三劑痊癒。

【按】胡老講道:本患者來診時已處危急關頭,如投藥再錯,胃氣大敗;若投藥正確,則使患者出現生機。因此,辨證用藥必十分小心。

分析患者癥狀特點:上火是明顯的,為什麼不用三黃瀉心湯,而用甘草瀉心湯?一是前醫已數用苦寒不效;二是有頭暈、心下痞滿等症,為飲留邪聚,已示胃氣不振,故是上熱下寒之證,且示中氣顯虛而急迫者,恰為甘草瀉心湯方證。方中以半夏、乾薑驅飲和胃,以党參、大棗補中健胃除痞滿,用黃芩、黃連清上熱,並用大量甘草緩急安中。因其標熱也重,故加入生石膏以清熱,因其陰傷而虛,故加入阿膠養陰生津。因方葯對證,故見效也迅速。

案 2

王某,女,32歲,初診日期1965年4月2日。原有脾腫大,血小板減少,常鼻衄和口糜。3月11日曾患口糜,服半夏瀉心湯加生石膏、地黃三劑而愈。本次發作己一周。舌及下唇潰爛,痛甚,口苦咽干,心煩思飲,鼻衄,苔白,舌紅,脈弦細數。

胡老改方:生地黃八錢,苦參三錢,黃芩三錢,炙甘草二錢,茜草二錢。

二診:4月9日:上藥服三劑,口糜愈,鼻衄己。

【按】開完處方,學生曾問胡老,本患者為什麼不用甘草瀉心湯加減?胡老只是說:「本例不是上熱下寒的甘草瀉心湯方證,而是里熱、上熱明顯的三物黃芩湯方證,看一下方解便自明。」

學生藉此複習了三物黃芩湯方證。該方記載於《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黃芩湯:治婦人草褥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與三物黃芩湯。

胡老在註解此條時寫道:「產後中風,由於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煩熱。若兼見頭痛者,與小柴胡湯即解。如頭不痛但煩熱者,已成勞熱,宜三物黃芩湯主之。虛勞及諸失血後多此證,宜注意。」讀至此則豁然明了,該患者有鼻衄、心煩等,已說明裡熱明顯,同時也說明津液傷明顯,因此不但要清熱,而且要生津,故治療時以黃芩、苦參苦寒清熱的同時,重用生地黃、茜草涼血清熱,生津增液,葯後熱除津生,故使衄止、口糜已。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選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經方專家卷·胡希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馮世綸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前列腺增生,男人的隱痛——不如試試這樣吃
理解透熱轉氣的內涵,這個高熱不退病例治好啦
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做這個測試吧!
秋天乾燥來襲,不可不知的治燥名方
國民神葯「板藍根」英國批准上市啦——厲害了我的中藥!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