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曾经多次北伐,但最终都没有成功(不排除有阶段性的胜利,但所谓克复神州或曰克复皇邑的战略目标并未最终实现),其根本原因到底何在,颇值得值得探究。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东晋十六国时期地图)

中古中国,人口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从三国鼎立开始看,北方的魏国户数为60余万,口数为440余万,而吴蜀两国相加的户数虽为80余万,但口数却只有320余万;苻坚灭前燕的时候,在邺城的宫殿统计户籍,户2458969,口数为9987935;北周灭北齐的时候,北齐户数3032528,口数20006880;后周大象年间,户数359万,口数9009640;而与之对照,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户数906870,口数4685501;隋灭陈时,统计出陈的户数50万,口数200万。

显而易见,南北的人口不是一个量级,在以男耕女织为基础的古代农业社会,人口数量的优势就是经济的优势。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人口密度的北密南疏在东汉时期就很明显)

《孙子兵法 ·作战篇》中对战争和国家经济的关系做了一个分析:


凡用兵之法,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这里其实很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

经济实力或曰综合国力在军事上的直接落地是在于后勤保障。

也就是说:

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乃至整个中古时代,经济的高低优劣并不是一个直接反映于战争的指标,而必须通过一种转化转化为实际的参数。


究其实,南朝对北朝的劣势或曰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军队的组织和后勤(含运输)问题上。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云: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草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在空间上是置后的,但是在时间上却是先行的。

在冷兵器时代,粮草是军队的主要需求,运输也主要是运粮草,如果粮秣补给发生问题,后勤保障不足,第一线的官兵必将枵腹征战,无法持续完成作战任务,最终不免饥寒交迫、全军溃败。

我们考察三个典型的南朝北伐案例,会发现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桓温)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桓温北伐地图)

东晋桓温北伐进军至关中,屯兵于灞上,《晋书桓温传》记载:


初,(桓)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 (shān,割草割物)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

桓温正是因为没法实现预期的“因粮于敌”而只得撤兵南归。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刘裕灭南燕示意图)

而刘裕北伐南燕,正是看准慕容超贪惜粟苗不能清野,而自己一方又得到河北居民提供的粮食,所以才得以灭南燕。

刘裕之后北伐后秦,其部属王镇恶统率的军队在潼关受阻又“乏食”,只好驰告刘裕请求粮食支援,后来得到所谓“义租”(向民间征收的额外租粮),王镇恶军才得以向关中继续进军。


正反面的例子皆说明,当时南朝北伐,后勤保障只有因粮于敌这一条路,因粮于敌成功就增大了战事成功的可能性,因粮于敌失败则就功败垂成或者一败涂地。

所谓因粮于敌,最早的说法也出于孙子(《孙子兵法·作战篇》: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这是古代后勤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因粮于敌除了解决粮草的实际需求,还有一个此消彼长的优势,那就是孙子所说的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或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战争论》(The Theory on War)中所说的:


从我们进入敌国领土的时刻起,敌人就开始丧失土地,因而也丧失补充新的作战力量的源泉;我们获得了这些源泉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得到了以敌养己之利。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纪念克劳塞维茨的邮票)

然而从历史上看,因粮于敌无外乎三种情形:

一是在作战地区征集、购买;二是从敌人手中缴获;三是在敌占区抄掠。

我们注意到一个比较无奈的事实,那就是


南朝军队实际上大多采取的是第三种办法,而这个办法因为与人民存在极大的矛盾本该避免的。

刘裕灭南燕时候遇到的“河北居民荷戈负粮至者日以千数”是很少的一种特例或者说仅见的一抹亮色,多数情况下,南朝军队并没有北方汉人(中的部分)期待的王师的风范,和当初一些胡人军队的作风基本也差不多。

对于大批未曾南渡,世代生活在少数族政权统治下的民族意识和身份意识相对模糊,或者更注重家族家庭利益和安全的北方汉人来说,本身对南朝的北伐不感兴趣毫不热心,如果南朝军队又是以军纪不良的征服者的面目出现,则更难获得他们的支持。


这也是南朝北伐无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桓温、刘裕等人主要企图在于挟北伐造成的威势声望夺取江左最高权力而不在于北伐成功本身,也是无法成功的主观上的原因。

克复神州转头空: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刘裕北伐后秦示意图)

吊诡的是,扪虱而谈的王猛和桓温初步沟通就知道桓温意不在关中而在江左,婉拒了桓温的礼聘邀请(后投身前秦成为苻坚的“诸葛亮”),相反桓温部将薛珍不明桓温意图,咎责桓温持重不攻长安,终于触及桓温隐秘忌讳,被桓温诛杀;到了王猛的孙子王镇恶,却成为刘裕旗下征讨关中的急先锋,尽心竭力攻打长安,却间接死在疑忌他的刘裕手里,王猛九泉有知,或许能被这有勇有谋却不懂政治的孙子气活过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谈古论金 的精彩文章:

TAG:谈古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