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无视《战狼》的YY,谈谈史上真正的“虽远必诛”|文史宴

无视《战狼》的YY,谈谈史上真正的“虽远必诛”|文史宴

最近《战狼2》挺火,该作以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刷爆朋友圈。但是,这个YY而成的故事,含金量与历史上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相差太远。今天文史宴公众号特邀汉史达人菜园子讲述“虽远必诛”的故事,等哪天“强汉”真达到了这个水平,再来谈这四个字不迟。

无视《战狼》的YY,谈谈史上真正的“虽远必诛”|文史宴

最近跟着《战狼2》火起来的一句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脱胎于西汉时一个桀骜不驯之人的名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个人的名字叫陈汤,他一辈子只打了一场战争,所以这句话流传了下来,他自己却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西域之患——单于的变乱

1

从汉武帝刘彻开始,中原王朝正式启动了对匈奴的反击。为了策应汉朝的进击,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通过几十年的持续用兵,武帝将匈奴逐入漠北。在连续不断的作战中,汉朝和匈奴的国力都受到极大的削弱,但汉朝人民比较耐操,疆域持续扩大,匈奴对西域的影响力则不断降低,西域诸国在汉朝恩威并施之下纷纷臣服。

无视《战狼》的YY,谈谈史上真正的“虽远必诛”|文史宴

张骞出使西域图

跪者为张骞,骑马者为汉武

太初四年(前101年),汉武帝在渠犁屯田,标志着汉朝开始了对西域实际意义上的控制和管理。

汉昭帝、汉宣帝时期,对西域和匈奴的军事行动已经减缓,但是经营西域诸国却取得了比武帝时期更大的成绩。

宣帝神爵年间,汉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会稽(今江苏吴县)人郑吉为第一任都护。从行政级别上来说,西域都护府与中原的郡相当,其行政长官相当于郡太守。

此时,匈奴式微,内部五单于并立,争斗不断,再也无力发起对中原王朝的进攻。

话说匈奴五单于并立,相互攻讦,最后剩下两位单于的力量最为强大:一为呼韩邪单于,一为郅支单于。为了争夺内部统治权,两位单于相继把亲生儿子送到汉朝做皇帝的侍卫(其实就是人质),以争取汉朝支持,而汉朝来者不拒,都收了下来。

两位单于有点看不懂,不知道朝廷是什么意思,到底支持谁。呼韩邪单于的脑子比较灵光,赶忙亲自来到长安觐见皇帝,奉表称臣,抢得先机。郅支单于落后一步,恼羞成怒,干脆趁着呼韩邪不在,向西并吞呼偈、坚昆、丁令三国,动辄软禁、羞辱汉朝派去的使者,逐渐显示出其狼子野心。

汉元帝初元四年,郅支单于向汉朝上书,要求汉朝将其儿子送回,并表示愿意归附。元帝召集群臣廷议,准备安排卫司马谷吉作为使者,将其子送回。

然而,群臣在送到郅支单于王庭还是送到边境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议,御史大夫贡禹、博士匡衡认为送到边境即可,而谷吉本人却坚持送至王庭。他的话千载以下,读之仍令人动容:


臣有幸持大汉之符节,承圣明天子之诏书,前往宣谕,以示我天朝之厚恩,匈奴敬畏天朝威仪,应当不会乱来。如果对方怀禽兽之心对臣不利,则其身负重罪,畏罪之下必将远逃他方,不敢靠近我国边境。以臣一人之牺牲而换取百姓之安宁、这既是国家之大计,也是臣之心愿。臣愿意送其子至王庭。

元帝权衡再三,最终采纳了谷吉的方案。谷吉抱着必死之心出使,郅支单于果然出尔反尔,将其残忍杀害。

经过武帝时期的开疆辟土和昭帝、宣帝时期的休养生息,汉朝早已是国际社会上当之无愧的大哥级国家,以至于当时的汉人自豪地称自己为“强汉”;而匈奴却在与汉朝的战争中元气大伤,不复往日的叱咤和荣光。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之下,汉朝派出的、代表着皇帝意志的使节被匈奴所杀,可以说是奇耻大辱。

由于自知背叛汉朝必将招致来自南方的怒火,加之此时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实力逐渐增强,郅支单于干脆脚底抹油,带领部族西迁至康居。

无视《战狼》的YY,谈谈史上真正的“虽远必诛”|文史宴

西域三十六国图

西北角为康居

康居国在西域都护府管辖范围之外,国王对待郅支单于十分友善,二人相互以女儿嫁之,结成了紧密的翁婿政治同盟,对周围的西域诸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郅支单于数次借康居国兵攻击其西邻乌孙,烧杀抢掠,乌孙不敢反击,导致西域都护府西部地区千里无人居住。

但是,令康居国王也没有想到的是,狼狈为奸的结果竟然是引狼入室、鸠占鹊巢。不多久,翁婿(或者是婿翁)二人闹起矛盾来,郅支单于大怒之下,“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肢解投都赖水中”,并且驱使康居国民为其筑城,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首府江布尔附近,修建了郅支城。

汉朝三次派遣使节赴康居要求郅支单于归还谷吉等人遗体,郅支单于不仅对使节百般羞辱、拒绝归还,还调戏似的说:我在这里住得很不好,愿意再次投靠你们汉朝,把我儿子派去做人质!(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

郅支单于自以为远离汉廷万里之遥,有恃无恐。他不会想到,他的终结者,已经在路上了。

西出阳关——陈汤的谋略

2

陈汤是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兖州附近)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喜欢读书,为人却有点无赖,经常欠钱不还。后来他去长安求官,于汉元帝初元二年被富平侯张勃举荐为茂才。

在等待安排职务期间,陈汤父亲病故,而功名之心太盛的他没有回家奔丧,这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被认为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陈汤因而被司隶纠察下狱论罪。

不过没多久,又有人推荐他为郎官。郎官是侍卫之臣,在朝中有数千人之多,要脱颖而出绝非易事。陈汤出身低微,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是到边塞去建功立业,因此他数次请求出使外国。

直到元帝建昭三年,他终于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军事副长官),作为作为西域都护府最高长官骑都尉甘延寿的副手,与其一同赴西域任职。此时距离初元二年他被举荐为茂才,已过去十二年之久。

无视《战狼》的YY,谈谈史上真正的“虽远必诛”|文史宴

西域都护府遗址

史书评价陈汤,说他“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在赴任路上,他每过城邑山川,常常登高远望,熟悉地理形势。

到任以后,根据各方面的情报,他敏锐地感到,郅支单于势力的存在对整个西域地区的安全都是十分巨大的威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再者,郅支单于多次羞辱汉朝使者,严重影响汉朝在整个西域地区的威望,如果不出手加以惩戒,则朝廷颜面何存?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陈汤本人有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对功名利禄的迫切追求。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正是这样的渴望和追求,形成了上古时代汉民族锐意进取的民族性格。

陈汤与甘延寿商议:“郅支单于虽然远在康居,但既无坚城,又无强弓,难以长期坚守。如果我们组织屯田军士,同时征发乌孙国的士兵,直扑其城下,其逃亡已无退路,守城则无力自保,千年功业,旦夕可成。”

甘延寿“亦以为然”,最高首长和副职统一了思想。不过,甘延寿循规蹈矩,要按照工作程序向朝廷汇报,陈汤劝阻他说:“朝廷里的那帮公卿们既不了解情况,又没有远见,一定不会同意。”言下之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必须临机决断,不能再按常规行事。

甘延寿还在犹豫,未经皇帝授权而擅自发兵是大罪,他自问无法承担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陈汤胆大包天,但毕竟是甘的副手,受其节制,不能违抗上级命令。然而无巧不成书,在这紧要关口,甘延寿居然生病了,陈汤临时代理职权,他马上行动起来,假传圣旨,发布战时动员令。

无视《战狼》的YY,谈谈史上真正的“虽远必诛”|文史宴

陈汤、甘延寿塑像

西域诸国苦郅支单于久矣,顿时应者云集,陈汤很快集结起一支包括汉朝在西域屯田的军士、西域诸国军队在内的四万大军。

甘延寿听说消息后又惊又怒,强支身体意欲阻止陈汤的冒失举动,陈汤此时也顾不得上下尊卑,按剑怒叱道:“大军已经集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将军您想让士气尽泄么?”

甘延寿无计可施,只得屈从。二人随即对联军进行编成,编制六支分队,统一指挥体系,分别设置扬威、白虎、合骑等部队番号,做好了战争准备。

出发之前,甘、陈二人联名向皇帝上奏,自劾矫诏之罪并陈说其间利害关系,而后率领大军向西进发。

这正是: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虽远必诛——汉军的兵锋

3

西域都护府的治所乌垒,在今新疆库尔勒市和轮台县之间,距离郅支城的直线距离约一千六百公里,其间关山阻隔,中间还有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道路艰险难行。

汉军联军出发地点,史书并未明确记载,只说明六支分队兵分南、北两路,南路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经大宛直指康居,北路从温宿国(今新疆温宿县)过乌孙国首都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伊什提克)至阗池(伊塞克湖)西。

北路军在赤谷城附近与康居国副王抱阗率领的劫掠部队相遇,陈汤“纵胡兵击之,杀四百六十人,得其所略民四百七十人”,初步展示了联军威力,安抚了乌孙国民。

进入康居国东界后,甘延寿、陈汤约束部队,严肃军纪,不得劫掠百姓。此时,由于郅支单于倒行逆施,十分不得人心,招致康居国部分贵族的怨恨,这部分贵族将国内情形悉数告知联军,使甘、陈掌握了大量宝贵的情报。在康居向导指引下,联军顺利抵达郅支城外三十里扎营。

郅支单于做梦也没有想到,汉军联军会长途奔袭,突然出现在他的眼皮底下。在最初的慌乱过去以后,他派使者来到汉军驻地,问汉兵来这里做什么,甘、陈不无嘲讽地回答:“单于您先前上书,说自己过得很不好,请求归附强汉,只身入朝觐见天子。天子怜悯单于放弃广袤的国土屈居康居,因此特派都护将军前来迎接。”

无视《战狼》的YY,谈谈史上真正的“虽远必诛”|文史宴

郅支单于

几轮交涉之后,甘延寿和陈汤再也不客气了,直接下达了最后通牒:“我们为了单于远道而来,单于居然一点客主的礼数都没有!如今我军人困马乏,粮食也快要吃光,恐怕难以回去,你们快快拿个主意!”

第二天,汉军联军继续推进至都赖水畔(今吉尔吉斯斯坦塔拉斯河),距离郅支城三里时扎营结阵。遥望郅支城城头,只见五色彩旗飘扬,数百人身披甲胄在城头守备,百余骑兵在城下往来驰骋,又有百余步兵在城门口结成鱼鳞阵、操练演习。看来,郅支单于是要据城固守。

匈奴长于骑射野战,城池攻防并不是其强项,摆出守城的架势,一方面确实已是没有退路,另一方面可能也存了轻敌之心。

那百余骑兵驰骋一阵,突然调转马头,直往汉军营地冲来。汉军弓弩手满弓搭箭,引而不发,敌人骑兵见汉军早有准备,急忙退却。随后,汉军弓弩手瞄准城下地方骑兵和步兵开弓射击,敌人纷纷退入城中,紧闭城门。

紧接着,甘延寿、陈汤下令军中击鼓,汉军步兵方阵在鼓声的指挥下向前进逼,将郅支城四面团团围住。前排汉军手持大盾,后排弓弩手仰射城楼守军,箭矢疾去如雨。

郅支城是座土城,土城之外还有两层木城,匈奴弓箭手从木城栅栏的间隙中向外射箭,双方展开激烈的对射,郅支单于亲自披甲在城头督战,其几十位妻妾也登城作战。汉军以下攻上,又没有城墙保护,伤亡颇大,但匈奴在汉军的凶猛攻势下死伤也十分惨重,单于妻妾死伤大半,单于本人也被一箭射中鼻子,被迫退回城内。

对付木城,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火攻。汉军在盾牌手的保护下拼死将木柴堆在木城下点火引燃,火势四处蔓延,到了夜间,在熊熊烈火中,木城终于被烧塌,敌人向后退入土城。半夜,匈奴数百骑兵出城突围,被汉军以弓箭全部射杀。

此时,一万多康居国骑兵突然出现在城外。他们高声呼喝,与城内匈奴相应和,数次向汉军营地冲击,而汉军阵地不动如山。敌人进攻不利,被迫退却。

黎明时分,郅支城内四面火起,汉军士气高涨,呐喊声、钲鼓声响彻战场,惊天动地。汉军从郅支城四面向匈奴发起猛攻,最终突破城门,进入城中。郅支单于率百余男女退进王宫,汉军四处纵火,单于受伤力竭而死,首级被军候假丞杜勋割下。

这一战汉军大获全胜,斩杀阏氏(单于夫人)、太子、王公以下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虏一百四十五人,主动投降的一千多人,可以说是多年来不曾有过的辉煌战果。

无视《战狼》的YY,谈谈史上真正的“虽远必诛”|文史宴

“单于天降”瓦当

对于这一战的成果和甘延寿、陈汤(当然主要是陈汤)的功绩,宗室刘向评价道:


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大勋莫大焉。……今延寿、汤所诛震,虽《易》之折首、《诗》之雷霆不能及也。

诚哉斯言。

战后,甘延寿、陈汤向汉元帝上奏了那封著名的奏疏: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看这封奏疏时,还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骄傲和荣光。在汉民族臻于成熟之际,我们的祖先迸发出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张扬着舍我其谁的血性和锋芒,确实是华夏文明可贵的精神财富。当事人陈汤虽然品格有缺陷,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有足多者。

但是,拿完全没有的事来YY就免了。

欢迎关注文史宴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無視《戰狼》的YY,談談史上真正的「雖遠必誅」
文史宴:古代美女怎樣護膚美體——歷史中的時尚風潮
文史宴:《燕然山銘》用勝仗粉飾了一個猥瑣貨的假公濟私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