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社交网络就是门巨大的生意。以Instagram为例,被网红大V创造出的商业市场高达10亿美刀,并且根据预测,这一数字将在2019年翻番。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和很多社交网站一样,有流量就意味着能挣钱,即使这个流量是假的——一些营销公司正在通过购买假粉丝人为夸大其账号的影响力,从而利用所属平台的市场卖出广告。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说实话,无论是大V还是小网红,都有买流量的嫌疑。但从实际收益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刚起步的营销号,买量这件事情更为划算。

口说无凭,为了证明买来的粉丝和流量是否可以带来品牌赞助,一家叫做Mediakix的社交媒体研究公司做起了实验。

他们注册了两个虚构的Ins账号,并为这两个账号购买了粉丝、评论和点赞,并静静地等待广告鱼上钩。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第一个账号@calibeachgirl310,人设是个常见的小模特,主要晒些生活日常和时尚周边;

第二个账号@wanderingggirl,人设是个摄影师,他整天都在各大景点之间来回旅行冒险。

步骤1:制造内容

这家公司给第一个账号定位为一个叫做Alexa Rae的模特,她是亚利桑那人,有时候飞加利福尼亚。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真相是,这家公司就在亚利桑那本地找了个模特,花了1天时间,拍了大堆照片,用于账号的日常发布。

毫无疑问,第一个账号虽然在造假,但好歹也找了真人拍,花了点成本。

到了第二个账号,那可省钱多了。这个叫做Amanda Smith的“徘徊姑娘”(wandering girl)是个女性摄影师,来自巴黎,热衷于旅行和冒险。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账号里的图片当然不会去实拍,去景点拍照多费钱......账号里所有旅行图片都是从图库里荡下来的免费风景照,妥妥的一毛钱不花。

为了使得账号显得更加真实,这家公司还找了几张金发女郎的照片冒充摄影师本人,而且都是背对镜头不露脸的,这波操作贼溜。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步骤2:买点粉丝

只花了一天时间,两个账户就有了足够的内容,接下来,就得伪装出人气了。

但是,毕竟ins官方对外宣称能检测刷量,于是这两个账号一开始买粉还相当谨慎,一天只买1000。过了段时间,他们发现并未被系统追踪到。实际上,他们曾一次性给号买了15000粉丝,还是啥事没有。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社交网络刷量已成产业链。对于ins,靠谱卖家一般在每1000粉丝3-8美元。比这个价格还低的卖家往往不按时刷粉或者干脆拿了钱不办事。所以这两个号基本采用的是8美元价格档次。

短短两个月,时尚账号积攒了50000+的粉丝,旅游账号则积攒了30000+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步骤3:涨点人气

在积攒粉丝之后,如果没有点赞评论,那很明显就是假粉了,所以这一块也得花钱买。每个评论的价格大约是12美分,而1000个赞的价格大约为4-9美金,便宜点的可能晚点给你刷上,贵点的那就是即付即刷了。

这家公司给每个账号的每个帖子购买了500-2000不等的赞以及10-50条不等的评论。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好姿势!”、“喔!”、“好好看!”这种评论虚假感很明显

现在粉丝也有了,人气也有了,可以躺着挣点钱了。

国外有很多成熟的营销平台,达到一定流量的社交账号(通常为最低粉丝一万)可以在上面注册,然后申请广告主给自己投广告。

这家公司注册了几个营销平台,并每天发出交易申请。

最终,他们共接到了四个广告交易,和时尚账号签了协议的是一家泳装公司和一家国营食品厂。旅行账户则是一家酒类公司和上面同一个食品厂。

赞助的方式则是给广告费,或者提供免费产品甚至两者兼有之。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这项实验从今年4月开始,截止到本月(八月)初公布结果,它可以说是相当成功。虽然号不大,付出成本也不多,但却得到了商业青睐,拥有盈利的能力。

真相公布之后,不少被这波骚操作扎心了的网友跑来当了真粉丝。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我骗到你们了吗”

“印象深刻,还哦有这种操作”

“哈哈哈,我也学会了做营销号了”

“666,现在你们有真粉了”

......

谁都知道,无论平台怎么变化,互联网永远是商业蓝海,流量就意味着曝光,意味着可以快速把品牌推广出去。

营销号早已经形成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只要你有个万把粉,就会有爸爸给你塞钱——你甚至没必要挤破头成为卡戴珊那样的超级大V。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但号小挣小钱,号大挣大钱,想开号挣钱容易,想要长久挣钱就费一番心思了。为了留住赞助以及和同类号竞争,这些营销号会陷入到一个不断买粉和刷赞的漩涡之中。

但到了一定量级,光是买粉和刷赞并不代表真实的人气,又因此很容易露馅。所以他们就会尝试发布一些“共性”的东西,最简单的就是美食、萌宠,稍微复杂点的就是在一些事情上添点油加点醋,说的玄乎些。

比如前几天赚足眼球的“会手语红毛猩猩被迫离开人类社会”的故事,后来那只猩猩真的过的如文章描述般悲惨吗,动动手搜搜就知道了。

实验:造一个假网红有多简单

话又说回来,在互联网上吸猫、找存在感都无可厚非。即使成为营销号的挣钱垫脚砖也是小事(毕竟人也是凭本事吃饭,合理合法),网民太容易付出信任才是最大的问题。

小到中老年朋友圈里的“震惊”、“删前必看”,大到传销、医疗、借贷等骗局我们都已屡见不鲜。为了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待营销号也得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少上网的时候长点心。

(完)

订阅号关注“新男人装”

是的,你们的男人装又回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装 的精彩文章:

职业炒房人:房奴只是可怜的接盘侠
“绿帽子”一词为何变得如此心酸

TAG:我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