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迷雲再探:陳炯明為什麼要炮轟總統府?

歷史迷雲再探:陳炯明為什麼要炮轟總統府?

呂海峰

話說,只要說起我們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近代軍閥——陳炯明,大家就會普遍地認為,他是一位充滿爭議的人物,甚至,可以直接說,他是一個背叛孫中山先生的反動派,其罪證就是1922年「六一六炮轟總統府」事件,也正因這起事件,才逼迫孫中山先生不得不化妝逃往上海。然而,當時的實際情況究竟是個什麼樣呢? 陳炯明先生為何要與孫中山先生分道揚鑣呢?下面請看老呂慢慢道來。

首先,我們先一起共同回首一下陳炯明其人。他1878年1月13日出生於我國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白町村,今屬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聯安鎮白町村,字競存,系民國初年的粵派軍事將領,中國現代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事實上,想當初,陳炯明先生與孫中山先生最初也是因為彼此共同的理想——護法運動,而開始了彼此的合作,換言之,當時也就是為了維護孫中山先生1912年3月11日所提出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倆人才走到了一起。當然,在孫中山先生與陳炯明先生最初的交往當中,孫中山先生也曾經對陳炯明先生的品行讚賞有加地說:「陳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儉樸,我也不如。」此外,孫中山先生還又曾以「狼、大、快」三字比喻喻過陳炯明的革命作風,其中,粵語中的「狼」字,就是比喻陳炯明作戰勇猛的意思。顯然,孫中山先生為什麼當初要給予陳炯明先生這麼高的歷史評價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如果很客觀地說,陳炯明先生的確也是一個品德高尚、胸懷坦蕩的人。

然而,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我們的問題就來了。既然陳炯明先生和孫中山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但為什麼他們倆人在後來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呢?原來,一方面,就在1921年的4月,中華民國兩百多名議員召開了一次非常國民議會,最後在孫中山先生堅持實行實名投票的要求下,表決通過了《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其中,大綱也就僅僅規定了大總統的產生與許可權,卻根本沒有相關的具體任期,並且,又特別規定了一切的政務、軍務、內閣任免等均由大總統一人獨斷。顯然,這樣一來,問題也就來了,如果一任總統沒有任期的話,一直當到死,那麼,這個總統又與封建皇帝有什麼區別?為此,這就遭到陳炯明先生的強烈反對。另一方面,在對待蘇聯這個國家的態度上,陳炯明也與孫中山的意見嚴重相左。比如,1920年,列寧的密使波特波夫,曾經專門登門拜訪過當時在中國南部軍事實力最強的陳炯明,並表示願意支持他以武力統一中國,但是,前提條件卻要需要陳炯明作出放棄外蒙,並承認外蒙獨立的承諾。顯然,這樣一來,就讓陳炯明先生對蘇聯這個國家相當地反感。但是,相比陳炯明,由於孫中山先生的政策一概都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所以,孫中山先生就一直保持著與蘇聯的一種密切關係。而這也就更加直接導致了陳炯明先生對孫中山的強烈反對。

同時,1922年5月9日,孫中山先生開始在廣東韶關檢閱三軍,準備進一步加緊對北洋政府的軍事北伐行動,但陳炯明先生對此卻同樣非常反感,因為,他認為「我們之所以一直鬧革命、試圖武力顛覆北洋政府,無非是因為北洋軍閥廢掉了《臨時約法》、蹂躪了民主憲政,現在既然《臨時約法》已經恢復了,我們自然也就不必造反了」。顯然,陳炯明先生所言其實也不無道理,當時,中國的老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已經不需要再必須發動戰爭的時代背景下,孫中山先生卻始終堅持要以暴力來推翻北洋政府。而這同樣就遭到了陳炯明先生的強烈反對。

所以,綜合以上原因,我們不難發現,陳炯明先生為何要與孫中山分道揚鑣呢?那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呂海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海峰專欄 的精彩文章:

這個曾經的彈丸小國,卻為何能依靠別國的領土變成超級大國?
秦始皇的陵墓裡面價值連城,漢高祖劉邦的陵墓又有什麼寶貝呢?
二戰時期,日本為何不和德國一起打蘇聯而是去惹美國?
大英帝國,早就不行了,但為何還會有很多國家繼續臣服?
這位民國將軍「人品不行」,但日軍為何卻對他又敬又恨?

TAG:呂海峰專欄 |

您可能感興趣

迷雲再探:希特勒在啤酒館發布了一個什麼樣的政治綱領?
迷雲再探:阿杜瓦戰役為何讓義大利成為當時的國際笑柄?
敘利亞化武迷雲真相到底如何?沒想到卻被一個小孩道出真相
晚年的牛頓痴迷鍊金術,只想解開上帝的密碼?這張工資條解開迷雲
為何譚嗣同選擇慷慨就義,康有為卻是逃亡海外?一本筆記揭開迷雲
比特幣再陷中本聰迷雲,拉盤是翻轉還是誘多?
LOL:MLXG沉迷雲頂之弈,深夜吐槽,被粉絲狠批後開始演戲
世界盃球迷雲集,看客們也成為了世界盃亮麗的風景
全球美女球迷雲集俄羅斯,比比哪國顏值最高,最後一張讓你難以抉擇
迷雲再探:1941年英美雙邊關係為何得以進一步擴大?
百年IBM痴迷雲服務:落後、收購和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