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使用華為第二代MateBook中的旗艦產品——MateBook X(以下簡稱MBX)已經有不短的時間了,出差隨身攜帶,公司辦公偶爾使用,自覺有些心得,匯總成一篇小文聊聊吧。

開場白

不到一年半時間,華為MateBook就完成了兩代產品的推出,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第一代MateBook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在PC這個領域,華為的新作顯然有點「用力過猛」,步入第二代,就很聰明的分為三條產品線分兵出擊,面向不同需求的消費者。而在2017年成長最快、市場最被看好的高端輕薄本這個細分領域,華為的作品就是MBX,一款更偏向於傳統筆記本形態的產品。看來經過第一代產品市場表現,華為也明白在PC市場真正的切入點應該是什麼。

近似於「賣弄」的設計與工藝

第一代MateBook上所呈現出來的很多設計與工藝特點,都充分表露出華為作為手機廠商,對於移動產品的設計與工藝方面與眾不同的思路。雖然整個系統的易用性與效率個人並不太苟同,但單從設計、做工這些有關顏值的要素來評價,那一代產品已然不錯。而到了MBX,在這方面的表現更上一層樓:作為一款13英寸的本子,投影面積小過一張常見的A4紙,重量只有1.05kg,厚度12.5mm——注意,這個厚度是指整台本子的通體厚度,沒有最薄處,也沒有最厚處,就這麼多。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這代表什麼概念呢?來看蘋果MacBook產品線中最輕盈的款式——12英寸的MacBook吧,投影面積280.5mm╳196.5mm,厚度3.5mm~13.1mm,重量0.92kg,而MBX的相關參數則分別為286mm╳211mm,12.5mm以及1.05kg。也就是說,一台採用13英寸屏幕的PC,其體積與一台12英寸的MacBook幾乎是一樣的。這當然得益於MBX所採用的全金屬CNC工藝以及寬度僅有4.4mm的左右超窄邊框。而屏幕上部因為要將100萬前置攝像頭放在正常位置,所以上邊框要比左右邊框寬約50%左右,這點可以理解。而這樣的設計,為MBX成功贏得了當前全球最小13英寸筆記本的稱號——而這樣的紀錄,是被一個在PC市場剛剛打拚了一年多一點的新軍拿下的,這個贊是必須要給的。

但是,MBX做工精緻的機身也有點小毛病:機身邊緣用來方便打開屏幕的缺口切得有點略小,這使得手指在打開屏幕時與機身的接觸面積有限,有些時候會打滑,不是太舒服。

MBX在屏幕表面還覆蓋了一塊康寧大猩猩玻璃,這使得本子的B面整體感很強,傳統形態的筆記本也玩上了手機上的息屏美學。在16:9或10比例顯示屏為主流的PC領域,MBX使用的是一塊比例為3:2的13英寸IPS屏幕——這與Surface Pro對於屏幕比例的選擇是一樣的,分辨屏達到了2160╳1440,200ppi,比蘋果13.3英寸Retina顯示屏的227ppi要略遜,最高亮度350nit,也比蘋果的500nit要遜色一些。但在大部分的使用場景,亮度的區別並不算明顯,MBX屏幕整體的色彩與通透性表現也很不錯。由於是3:2的比例,所以在看網頁或是處理文檔時,它比常見的16:9屏幕更有顯示面積的優勢,因此也算是對工作效率的保證。

植入了光線感應器的MBX可以根據環境光強弱自動調整屏幕亮度,但個人認為其設定的閾值並不是太理想,偏暗,特別是要用MBX來看電影或是玩遊戲的時候,我不得不在系統中手動關閉自動亮度選項,才能讓屏幕亮度滿足這類應用的需求。而有些時候在酒店房間碼字的時候,也不得不特別去設定屏幕的亮度——因為手動亮度設定的最大值是被光線感應器控制的,強烈建議華為對此進行一下升級。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有影必要有聲。雖然機身小巧,但MBX的嗓門可並不小。在轉軸下沿集成的立體聲揚聲器音量非常可觀,而且MBX的聲學系統設計是由杜比全程參與的,所以這讓MBX也成為全球首款具備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Dolby Atmos Sound System)的本本——而這個技術,我們在手機上已是耳熟能詳,而在PC上見得最多的則還是杜比環繞聲系統,華為的手機背景絕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並不建議在使用中將音量設為全功率,因為破音的現象還是偶有出現。

那些有關效率的設定

看過整體和屏幕所在的B面,讓我們將目光移到MBX的C面,即鍵盤所在的區域,而關於筆記本的工作效率,這一面是有絕對的發言權。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在C面的右上角,是一枚非常醒目精緻的圓型電源鍵。而它不僅僅是好看,這枚電源鍵還將指紋識別模塊做在了上面,更有意思的是,只要是普通的點按開機動作,在按下電源鍵的同時,整個系統也完成了Windows Hello的指紋識別過程,開機進入桌面一氣呵成,比很多還要獨立按壓指紋模塊的PC,以及同樣集成Touch ID模塊的MacBook電源鍵方便了一些——這也是一個有著手機廠商背景的思維方式,不錯。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然後是鍵盤。雖然機身小巧,但MBX的獨立島形鍵盤並沒有縮水,基本達到了全尺寸的級別,而且也具備防潑濺能力——這比第一代更加重要,因為第一代的鍵盤可以視為隨時能被更換的附件,而這一代的鍵盤則與機身是個整體,更換成本更高。但在最重要的使用手感上,MBX的鍵盤則並不如上一代的鍵盤皮套來得舒服。儘管華為也是非常認真的為這塊鍵盤設定了1.2mm的鍵程,但比起筆記本界鐵打不動的鍵盤標杆——ThinkPad最新一代的1.8mm還是短了50%,但比MacBook上的蝶式鍵盤則要長一些。但是,整個鍵帽頂部平滑的表面,降低了指尖對於鍵盤位置識別的準確性,所以即使已經用了一個多月,用MBX碼字還是避不開誤操作,要說用它來滿足我等大量文字輸入的工作需求,還是欠了一些——沒辦法,讓ThinkPad和機械鍵盤給慣的。另外,我手上的這台MBX還存在鍵盤背光照度不均和漏光的情況。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再往下就是MBX的觸摸板了,不客氣點,這可能是整台機器讓人抱怨最多的部分。整個觸摸板表面與鍵盤一樣,太過光滑,阻尼不夠,在使用純觸摸操作時,控制精準度是最大的難題,而且,可以整體按壓的觸摸板因為機械結構的原因,上半部分約五分之二的部分,進行按壓操作會比下半部分費力得多,特別是上邊兩個角——同樣為整體按壓觸摸板的ThinkPad X1 Carbon 2017,就僅有最上部不到1cm寬的部分有這樣的問題。因此,在使用觸摸板操作MBX的時候,整個手指的工作區間就被擠壓在半塊觸摸板上了。

聊聊配置上的要點

關於MBX的硬體配置,簡單說說:基於「牙膏廠」的i5 7200U和i7 7500U兩個級別的CPU、4GB/8GB LPDDR3、256GB/512GB PCIe固態硬碟,對於工作本來說,完全沒問題,不過建議能將16GB內存作為選裝配置加入。內置電池41Wh,純電池辦公,續航時間差不多在7小時左右。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但重要的是,MBX作為使用TDP 15W處理器的超輕薄本,居然採用的是無風扇設計——要知道,之前只有Intel酷睿M處理器(TDP 5W左右)才能這樣做,當然,這些U的性能嘛……這要得益於微膠囊相變散熱材質的運用(官方稱呼:空間智冷技術(Space Cooling Technology))。整個散熱系統由超導熱管+石墨材料+微膠囊相變等材料和技術構成,微膠囊相變散熱材料用於吸收系統核心部件產生的熱量,然後再利用石墨與兩根熱管將這些積累的熱量散發出去。整個散熱系統非常非常薄,也正是得益於此,才讓MBX的整體厚度能控制在12.5mm。其實換個角度理解,MBX其實就是在TDP更低的酷睿M架構上,採用這套散熱系統,上到了TDP達15W的酷睿i平台。

在了解過這套系統的來龍去脈之後,個人差多就對MBX的工作狀態有了一個大致的估計:1.短時間的高強度工作,這套散熱系統應該沒大問題,因為來不及散發出去的熱量都會被集中在相變散熱材料中,然後在系統負荷下降之後,會被散熱系統慢慢消耗掉,但如果是高強度工作時間長一點,這套系統散熱能力有限的問題肯定會出現;2.這套系統的被動散熱思路與手機散熱的方式差不多,幾乎所有的熱量都會被熱管和石墨擴散到外殼上,但考慮到筆記本電腦的情況,散熱最主要的面就會是D面,即底部。。

隨後的使用情況也證明了我的判斷:沒有風扇,MBX使用是非常安靜的,但如果掛上聊天軟體、多個網頁和辦公軟體寫東西,時間一長,底部的溫度的確不低,時間更長一些,部分熱量也會隨之傳遞到C面上,因此MBX在散熱上的表現比起採用風扇的主動散熱系統還是有所區別,但華為這種敢於嘗試的精神還是值得稱道的,因為隨著CPU功耗的進一步優化,這種方案遲早會被普及開來,華為只不過是往前多走了一步而已——畢竟,手機也都不需要散熱風扇啊。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然後就是介面。MBX總共三個介面:兩個USB-C,左側支持數據和充電,右側支持數據和DisplayPort,另外還有一個3.5mm耳機介面。其實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何採用多個USB-C的PC筆記本不能像MacBook Pro那樣,讓多介面都能支持充電,長期出差的經歷早就證明:不是每個酒店的電源插頭都一定會出現在你有左手邊的。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值得稱讚的地方有兩點:第一,MBX的充電器延續了手機廠商思維的優良傳統,不僅充電器尺寸超小——和華為手機充電器一般大小,而且用華為手機充電器都可以為它充電,只是因為功率差距,會出現充電速度超慢甚至掉電的情況,但用來應急絕對沒問題,這一點不少MateBook+華為手機的用戶大加稱讚;第二,這次隨機附送的MBX擴展塢並未像第一代那一大坨玩意兒用力過猛,更偏向於MacBook擴展插頭的設定,因此便攜性提升了很多,也要贊一個。不過,個人還是用自己喜歡的擴展配件吧,沒別的,順手。

還有一點我個人很費解:在沒有WiFi接入的環境下,MBX依舊採用MateBook助手+華為Mate手機的傳統方式聯網,但是以華為的技術背景,給MBX植入一個無線模塊幾乎是沒有難度的事情,為什麼就不做呢?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模塊,小米筆記本藉助4G模塊和中國移動的套餐,就成功實現了數十萬台的銷量——而這個數字對於PC領域的廠商來說,可真算得上是一塊大肥肉了。對此,華為怎麼能坐視不理呢?也許,這得等到下一代了吧。

總結

好了,聊得差不多了,進入例行的BB時間。

還差一步到羅馬——細品華為MateBook X

單從外觀工藝這個最能讓人直觀感知到的地方看,MBX完全可以身處僅次於MacBook的市場地位,能將一眾PC背景的輕薄本們比到「自慚形穢」的地步,這一點毫不誇張 ,它的確很便攜,非常漂亮,再加上三種顏色,光是外觀一點,它就能讓顏值黨們大呼過癮,不管是商務還是時尚場合,它都沒問題。在這一方面,比起第一代有些詭異的外觀設定,MBX以外觀贏得很多消費者的喜歡是沒有問題的。

以生產力工具的角度來審視MBX,我覺得它已經處於及格水平線以上。只是鍵盤與觸摸板的組合,在使用感覺和效率上比起那些純種的生產力工具,還是有所差距——在這一點上,和現在的MacBook Pro倒是有些相似之處,只不過MacBook Pro那塊大得變態的觸摸板和一直以來不錯的應用人群定位足以為自己贏回不少加分。對於那些看重外觀的紅男綠女,且又有一定中輕度辦工需求的消費者來說,我個人是強烈推薦MBX的,但如果是重度辦公用戶,除非你被MBX的顏值種了草,個人建議還是去那些「職業選手」裡頭去挑一件稱手的吧。

在經過了轟轟烈烈的變形本革命之後,在2017年我們可以看到,最吃香的,結果還是傳統形態的筆記本,但這些筆記本,比之過往的產品,在形象、效率、人機交互上又有了巨大的提升。作為筆記本界的新人,華為將MBX作為第二代產品的旗艦,無疑是個完全正確的舉動。而且,比起第一代產品兩頭不沾的情況,MBX在市場上的定位已然明確了很多,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只是,在「生產力」工具運動尚且洶湧的當下,留給MBX和華為的提升空間還很大。

最後,還要說明一點:定義MateBook的華為團隊,背景除了華為手機,還有非常大的比重來自華為的平板電腦團隊。有這樣的背景驅動,個人相信,華為MateBook在筆記本領域扮演新手與追隨者的時間,並不需要太久,各位前輩,你們真的要小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座說你和我 的精彩文章:

SKT或將重現S4悲劇,Bang昔日採訪揭示隊伍墮落真相,內訌已是最好結果
蘭大這樣的高校 除了天庭甘霖還真沒有別的指望
藝術乾貨:國人的眼睛(上)|張小玉
塞尚:「我愛左拉,但左拉愛馬奈」
vivo二季度增漲率最快 成國內市場大贏家

TAG:星座說你和我 |

您可能感興趣

Converse 推出 All Star Gladiator Hi 變種羅馬涼鞋
羅馬尼亞水彩大神Corneliu Dragan-Targoviste
創意髮型:羅馬尼亞 Lucian Busuioc-IDENTITY Collection
Diamond Legends by De Beers:從高級珠寶中讀出古希臘羅馬神話
來自羅馬尼亞水彩畫家 Corneliu Dragan-Targoviste 繪畫作品
羅馬旅程,Joakim Eskildsen攝影作品
羅馬Roma·猶太戰爭The Jewish Wars
Rene Caoville RC 羅馬珍珠平底鞋
羅馬尼亞插畫師Madalina Andronic為一本童書繪製的插畫
羅馬尼亞 Oana Befort 手繪作品
羅馬尼亞《Harper s Bazaar》
Bella出席羅馬Bvlgari珠寶盛宴,迷妹Bella與舒淇驚喜同框!
羅馬涼鞋!匡威全新Chuck Taylor All-Star涼鞋破舊出新!
羅馬女攝影師Anna Di Prospero的都市媚影攝影集
羅馬教練Monchi說,對Edin Dzeko的出價是不可接受的
Excel中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轉換函數roman和arabic
中國情結的羅馬尼亞水彩藝術家 Corneliu Dragan
羅馬尼亞水彩藝術家 Corneliu Dragan 繪畫作品
世嘉在無盡空間開發Amplitude Studios 觀看「使命召喚:羅馬大戰」
fate:saber也分三六九等!「羅馬之花」只是二流sa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