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三焦經】耳和髎穴:祛風通絡,消腫止痛

【三焦經】耳和髎穴:祛風通絡,消腫止痛




【讀音】





ěr he liáo




【耳和髎穴名釋義】




耳,耳竅;和,調和;髎,骨隙。穴在耳廓跟前,顴弓後上方凹陷處,主治耳疾,故名。





【耳和髎穴位位置圖】





在頭部,鬢髮後緣,平耳廓根的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圖③)。



【圖解耳和髎穴位的位置】





1.側坐位,在頭側部,鬢髮後緣,平耳廓根的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按壓有酸脹感的位置(圖④)。


2.側坐位,在頭側部,鬢髮後緣,耳根前1寸處,按壓有酸脹感.




【耳和髎穴養生功效】




祛風通絡,消腫止痛。


主治頭痛,耳鳴,外耳道炎;牙關緊閉,口眼斜,面肌痙攣,面神經麻痹;下頜關節炎。




【經穴養療法】




刺法:斜刺0.3~0.5寸。


灸法: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推拿:點按法、揉法。




【穴位配伍調身祛病】





1.配養老穴、完骨穴,主治耳聾。


2.配頰車穴、廉泉穴,主治急性扁桃體炎。



【特別說明】





1.手足少陽、手太陽交會穴。


2.針刺時,避開動脈。





穴位大全 | 人體手少陽三焦經經穴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大全 的精彩文章:

【脾經】地機穴:掐地機可止急性腹瀉
就這樣簡單一招 治好了頭痛

TAG:穴位大全 |

您可能感興趣

【每日一穴】肩髃穴:疏經利節,祛風通絡、理氣化痰
祛風通絡,解痙止痛
八邪穴祛風通絡,清熱解毒。主治疾病:手指關節疾病,手指麻木。頭痛,咽痛
鄉村山野間的「絡石藤」,長出嫩嫩新葉,入葯祛風通絡,涼血消腫
威靈仙——威靈仙藥蠲痹頑,祛風通絡消濕痰
中醫認為,十宣穴具有清熱開竅,驅風通絡之功效
承漿穴:祛風通絡、通調任督
清熱化痰祛風通絡治失語症
祛風通絡、通調任督
多按合谷穴可祛風通絡
祛風通絡,怎能少了這類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