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原著揚佛抑道,還是經典的1986版《西遊記》?
揚佛抑道,這是很多朋友對《西遊記》的評價。
但是,評價的是原著還是經典影視劇版呢?
很多朋友回答不出這個問題,原因也簡單,要麼沒有仔細閱讀過原著,要麼只信影視劇,要麼帶著影視劇的觀點去看原著。
很多朋友都是先看了影視劇版《西遊記》,特別是經典的1986版,再去看原著。
《新西遊記》
這也不怪我們,當時的我們還都是孩子。
我們先看經典的1986版《西遊記》:
劇中,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兩個鏡頭。
一是托塔李天王率領的十萬天兵難以阻擋孫悟空的時候,玉皇大帝問還有哪裡神仙前去助戰,諸神你看我,我看你,就是沒有站出來。
此時,千里眼上奏南海觀世音菩薩來到天庭,玉皇大帝喜笑顏開,好像來了救星一般說了一句:「迎接」。
好一個「迎接」,揚佛抑道表現的如此清晰。
二是孫悟空從八卦爐中出來,練就了火眼金睛,打到凌霄寶殿,還一腳踹碎了凌霄寶殿的牌匾。之後,玉皇大帝嚇得趴在桌子底下大喊:「快去請如來佛祖」。
好一個「趴在桌子底下」,揚佛抑道無疑。
這兩點,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讀原著的情況下,我們認為《西遊記》是揚佛抑道的。
讀原著後呢?我們還是看這兩方面。
1、觀音菩薩來時
原著道:「菩薩引眾同入裡面,與玉帝禮畢,又與老君、王母相見,各坐下。便問:蟠桃盛會如何?玉帝道:每年請會,喜喜歡歡,今年被妖猴作亂,甚是虛邀也……菩薩聞言,即命惠岸行者道:你可快下天宮,到花果山,打探軍情如何。如遇相敵,可就相助一功,務必的實回話。」
無人通報,玉皇大帝也沒有那樣的喜笑顏開,只當來了一個看熱鬧的。
觀音菩薩作為下屬,主動讓惠岸行者下界斗孫悟空。惠岸行者不敵後,菩薩才推薦二郎顯聖真君。
原著的描寫,絲毫看不出揚佛抑道,最後戰勝孫悟空的還是神仙,太上老君用金鋼琢輔助二郎神擒了孫悟空。
《西遊記》
2、請如來佛祖
原著道:「只打到通明殿里,靈霄殿外。幸有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執殿……他兩個斗在一處,勝敗未分……早驚動玉帝。遂傳旨著游弈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孫悟空大鬧,驚動了玉帝,玉帝傳旨去請如來佛祖。
請如來佛祖不假,如來佛祖戰勝了諸神都難以戰勝的孫悟空不假,可玉皇大帝沒有趴在桌子底下,而是很淡定的讓游弈靈官同翊聖真君到西天大雷音寺傳旨。
從佛祖戰勝孫悟空來看,似乎有諸神不如佛祖的意思,有那麼點揚佛抑道。
但,從「傳旨」的角度來看,絕非揚佛抑道,因為玉皇大帝的職務在如來佛祖之上,讓自己的下屬出面降伏算不上揚佛抑道。
並且,佛祖和諸神之間法力懸殊,佛祖可以戰勝孫悟空是肯定的。
通過影視劇和原著的對比,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原著根本不是揚佛抑道,也沒有揚道抑佛,只是在寫故事罷了。
另外,從妖怪都在西牛賀洲,並且佛教不斷的請神仙派出下屬考驗唐僧師徒來看,也不是揚佛抑道。
《西遊記》,有道佛不假,但吳承恩根本沒有揚哪個抑哪個,而是藉助道佛兩教講自己的故事。
《西遊記》,太上老君是道祖,是仙祖,更是化胡為佛的佛教創始人。
因此,道教和佛教是同脈相連的。
《西遊記》
將《西遊記》中同脈相連的教派互相幫助,上升到揚一個抑一個的角度,太過牽強。
揚也好,抑也罷,都與道佛無關,與正邪有關。
非要說《西遊記》揚了什麼,抑了什麼,那也是揚正抑邪。
當然,書生提到1986版《西遊記》揚佛抑道,並非持有批評的態度,書生也沒有資格去批評。並且,書生也很敬佩1986版《西遊記》的所有演職人員。寫此文,只是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闡述一個事實罷了。
點擊展開全文


※林沖打洪教頭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錢和出一口氣,還有這個原因
※梁山好漢不近女色,與好漢無關,與作者有關
※古代神話、道教神話、民間傳說三者之間,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繫
※此人養馬駕車,卻得到三帝一後的寵信,成了皇帝的近鄰
※《西遊記》有兩位犯錯的菩薩,一位是華光菩薩,另一位非常神秘
TAG:評閱歷史 |
※為什麼《西遊記》要尊佛抑道
※《西遊記》真的是尊佛抑道?至少阿難和伽葉這兩位尊者是被黑了
※取經明顯是抑道興佛,為何太上老君還多次幫如來的忙?
※西遊記里,吳承恩為何極力「尊佛抑道」?原因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