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九竅決生死

九竅決生死

人體有九竅

心開竅於舌 ,肺開竅於鼻 ,腎開竅於耳 ,肝開竅於目 ,脾開竅於口 ,五臟六腑總竅於咽喉 。

要注意一點,比如:心開竅於舌,舌不是心竅,心竅的位置在舌尖。再比如:肺竅的位置在鼻翼兩側,諸如此類。

總竅在咽喉部位。道家很重視,五臟六腑的氣血運行全靠它,這一竅開了,解脫生死。南懷瑾大師、米晶子大師、虛雲大師等等,凡是死去的人都沒有打開這一竅。

竅開氣通,比如心竅開了,心氣就通了。在舌尖上就會開一朵金蓮。人稱口吐蓮花,或者稱地涌金蓮。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會以一一呈現,只可惜能夠體會的人少之又少。

道家九竅及開竅方法

修道的人開發人身上的竅門、竅點,相當於安裝了「信號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氣」、地的「地氣」,還能接受人的「人氣」。修道必定要學會「開竅」。全部修道不過就是修個「靜」字,心靜意靜。但修靜的方法是什麼?靜修的方法就是開竅,就是學會開竅。但是「開竅」這件事,古人叫「千聖不傳」。真要修道,必先開竅。開竅一定要「用訣」,這個訣是秘訣,一般人他是不傳的,叫「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古人說「給我十兩金,不傳一口意」啊。訣是一種用「意」的方法,他為什麼不傳呢?因為他要傳給有德者。那修道怎麼辦呢?要開竅,得懂得秘訣啊。其實訣大多只有幾個字,非常簡單。大道至簡,非常容易,上手容易堅持難,秘訣本身一點都不秘。人身上有無數接受宇宙自然「生氣」的地方,也有接受社會生靈「人氣」的地方。比如,凡是骨頭連接的地方,都能接受天的「生氣」,也就是關節都能接天的「生氣」。簡單吧?簡單——這就是一句秘訣。要特別注意,修道常用的竅位,它和經絡學上的穴位是不一樣的。如果一樣的話,也就沒有「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的說法了,大家根據書本練習不就得了?不行,看書修道是不會成功的。所以二者有相當大的差別,不要搞錯了。穴位是人體經絡裡面的小發電站,人身體的穴位相當於生物發電站,這些生物電在穴位里產生然後沿著經絡運行,影響人體生化反應的方方面面。它有一定運行周期,大約每晝夜運行五十二圈。所以中醫里用電的良導體——金屬的針來針灸,道理就在這裡。修道要開的竅,則多半與人體產生激素的腺體有關。大體上,我們修道常用的有九個竅,這九竅可不是穴位,它們大都跟人體里的激素,以及激素所在的腺體有關。比如,這裡四個竅,集中在腦袋上,這主要是接天的「生氣」的。這四個竅:一個是「頂竅」;然後是「意竅」,又叫「上丹田」;第三個叫「玉枕竅」,又叫「神竅」——注意啊,可不是玉枕穴;還有一個呢,叫總竅,是非常重要的竅,也叫「泥丸」。這個就是有些道書上說的「泥丸宮」,實際上是人的腦垂體,統管我們的內分泌,可以自動調整我們身體的各項功能。就人體激素分泌而言,它相當於中樞,它就像花生米這麼大,但作用很大,所以這個又叫「總竅」。這四個竅是接「天氣」的,或者說接「生氣」的。前面講過,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接宇宙天體的「生氣」,天人是合一的,天人是互相感應的。人類是離不開天體的「生氣」的。你能不能進入修道的殿堂,要看你能不能大量高效地接受天上的「生氣」。打開這些竅,你才能大量地接天上的生氣。我們多數人,這四個竅,都相當閉塞,不是充分在起作用,所以必須要打開,開竅才能修道。開了竅,當然能夠身體好,氣力足,才能腦子好使,才能長壽,甚至於開發我們的潛能。天地天地,有天必有地,然後我們還要能夠接受「地氣」。我們知道地下的磁場,是有脈絡走向的。我們把房子蓋在這個地脈上,磁場就好;蓋到那個地脈上,這房子就不好。過去說陰宅、陽宅,看風水,找龍穴,就是找地磁場。所以古人認為風水對我們一生的命運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甚至於子孫後代,對三代子孫都會起很大的作用。地氣和天上的「生氣」有什麼區別嗎?其實一樣,都可以補充我們的「元氣」。但是,「地氣」跟天上的「生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它不像天上的星體,高懸於太空之中,它在地表上,所以有個奇妙的特性。這個特性是什麼呢?就是「遇風則散,遇水則聚」。喜歡水把它包圍住,遇水則截住它了,就把它給留住了,遇到風它就散了,因此民間管它叫做風水,這是它的特點。其實它正式的學名不叫風水,它叫堪輿。堪是什麼?是天道;輿就是地道。民間俗稱為風水,因為這種地氣「遇風則散,遇水則聚」。

那麼,修道的人怎麼接地氣呢?接地氣要開三個竅。哪三個竅呢?人體背面的這一個是尾閭竅。這個尾閭,本來是分為上尾閭和下尾閭的,中醫主要用下尾閭,也叫長強穴。那麼下尾閭在哪兒呢?在尾骨的第三節;可是我們修道的人用的尾閭竅跟這個下尾閭不同,它是在命門下一寸。命門是和人體正面的肚臍相對的,尾閭竅就在命門下,和我們的「氣海」相對。它實際上是個什麼東西呢?是人的腎上腺素比較集中的地方。我們都知道,這個腎上腺素,它的作用非常強。這個腎上腺素主要起什麼作用呢?比如說,有個強盜在追我,我平時走10里路都很困難,可是他追我的時候,我可以一口氣跑10里、20里、30里,甚至翻高牆都可以,因為只要有一滴兩滴的腎上腺素,我立刻就能把無窮的潛力發揮出來。大家都知道,在藥房里可以買到這個腎上腺素,是專門用來搶救垂危病人的,或者是給重病病人用的。所以,尾閭竅裡面充滿著腎上腺素,它是我們生命機能保持旺盛的「氣血」,所以非常重要。它相對的,人體正面的是「氣海」,氣海是儲存人體「衛氣」的竅位,也叫下丹田,這是正面背面相對的兩個竅。第三個竅就是我們的肛門前口,叫做「玄牝之門」,或者叫做「牝門」,也叫「會陰竅」,注意不是二陰中間的「會陰穴」。會陰穴在兩陰之間,而會陰竅是在肛門前口,所以也叫「陰竅」。凡是修道的人,都需要接「地氣」,因此必須打開這三個竅:尾閭竅,下丹田竅,陰竅。下丹田大家可能聽得比較多,因為這個地方是性激素的存儲之地,所以叫「氣海」。人體的性激素雖然在全身的血液里都有,但是主要存儲地是下丹田。所以,修道所說的竅,大體上與人的激素是分不開的,它的影響是全身的,穴位往往是影響一條經脈,它們的作用是不同的。那麼,頭上四竅接「天氣」,腰腹部三竅接「地氣」,這是七竅。修道開九竅,還有兩個竅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中丹田和我們背後的夾脊竅。夾脊竅在我們兩胳膊的連接處,我們平常背後這兩肩膀連接的夾脊竅是閉死的,修道的時候要打開它,打開以後和人體正面的中丹田來接「人氣」。

夾脊竅的前面,相對的那個地方叫中丹田,又稱為絳宮。這裡與心臟是有關係的,是人體胸腺所在地,也是與激素有關係的,也是激素所在地。胸腺激素到年老以後,它的作用會慢慢減低,但是它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很重要,因為它是經絡之氣,它是走五臟,走血液,走組織液的。它又叫「經氣」,也叫「榮氣」,又叫「營氣」。這種「氣」其實是胸腺激素,走經絡、血管,潤澤五臟,是存儲在中丹田裡的。我們講精、氣、神,「氣」指的就是這個。現代人為什麼不「開心」呢夾脊竅和中丹田竅,這兩個竅是接人氣的。人與人交流,打開這兩個竅,就叫「開心」。這兩個竅打開的方法極容易,打開就叫開心、舒心。我見到您,我很開心,你這個竅也就打開了。我見到您,愁眉苦臉,那你趕緊自我防衛,這個竅也就閉上了,怕我跟你借錢。你不會喜歡我,我也不會喜歡你,這兩個竅不開,也就沒「人氣」。我一見你,我就眉開眼笑,我已經在接您的人氣了,您也就比較喜歡我了,這時候就「有人氣,有人脈,氣場對」。

丹田說

我們知道有三個丹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上丹田在兩眉間。上丹田和玉枕竅相對,它們的中間,在人腦裡面有什麼東西呢?裡面就是松果體,也叫泥丸。泥丸是總竅,它前面叫上丹田,最主要的是有一種「向性腺激素」。向性腺激素是什麼意思呢?人體不單單有「性激素」,還有「向性腺激素」。性激素是產生性功能的,也是產生我們的精力的,讓我們精強而力壯,這是性激素。人體產生性激素,這叫「性」。可我們人類還有「情」,產生「情」的生理基礎是什麼?就是向性腺激素。如果單講性激素,那畜生也有。所以人不同,還有「情」。有情,我看見一個小孩,我就想抱他,因為有向性腺激素。我看見一個老人摔跟頭了,我趕緊去扶他,我跟他「有情」。情也是天生的,它有一種激素在人體上丹田這個位置產生,所以有一個盛裝婦女在我面前走過,或者是一個帥哥在我面前走過,我都要回頭看看。我為什麼多看她兩眼?並不是我有非分之想,我只是很單純地想看看,喜歡看看。當時,我們就覺得有一種能量,一種氣,所以我們就想多看兩眼。為什麼人都會這樣呢?因為人人都有向性腺激素,所以人人都有情,佛家講「有情世間」。

上丹田也叫意竅。因為道家認為人的意念接受和發送是集中在這兒的,人的意念活動也通過這裡往外傳播,所以它也叫意竅。古人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出死入生」,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這個人老是意念、思維活動紛飛的話,他的「氣」老通過意竅外放,損耗元氣,人體能量水平下降,那就叫「出死」;入生呢,是講修道的人經常修鍊,修靜,思維活動平緩,到了高級階段甚至「息停脈住」,思維活動基本停止,用神思,那這個意竅就可以高效地吸收「生氣」,這就叫「入生」。所以,《內經知要》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還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修道就要修靜,不是用後天的功利心玩花樣,瞎折騰,《內經知要》中說:「不根於虛靜者即是邪術,不歸於易簡者即是旁門。」因此,修道要修「虛靜」,要「斂神」。平常人活動講話,氣是通過意竅往外放,消耗能量,「出死」;可是我們修道不是,修道是接收,是斂神的。所以「出」,老外放就走向死亡;如果「入」,老接收就返老還童,這就是「返觀」的作用。只有修靜才是修道,只有返觀才能長生。我們回頭再講怎麼返觀得長生。其實,所謂修道,修的就是一個靜字,用的就是一個返字。《內經》中說:「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這就是我們修道的心胸氣魄和追求目標,也是我們修道的方法。

開九竅的方法:

第一竅,「頂竅」百會。

先用中指點在「百會」,再伸掌,掌心對「百會」,同時想「百會」(意念百會)輕拍「百會」,舌頂上鄂發出「嗒!」聲。頂竅即開。

(關閉百會的方法:中指對「百會」,意念會陰,輕拍百會,嘴唇閉合,發出「叭!」聲,百會即關閉。)

第二竅,「意竅」天目。

「意竅」天目,即常說的印堂位置,位於額部眉頭之間。用中指彈天目開意竅。深吸一口氣,憋住氣再彈擊,彈完吐氣,意竅即開。

第三竅,「神竅」玉枕竅。

玉枕竅在腦後,位於腦後枕骨粗隆上的凹陷處(從百會穴向後下方摸,第一個凹陷處即是),正對天目,意竅與神竅連心中間即為總竅「泥丸宮」。(玉枕竅非膀胱經的「玉枕穴」)。

中指貼於玉枕竅上方,食指壓在中指指背,嘴張開,食指指肚彈擊玉枕竅,口發「啊!」聲,神竅即開。

第四竅,絳宮膻中。

膻中即中丹田,位於胸部正中線兩乳頭中間。中指輕輕點在膻中,向上(頭部方向)輕輕一推,「膻中竅」即開。

第五竅,胛脊(夾脊竅)。

胛脊(夾脊竅)為背部兩胳膊的連接處,即兩肩胛骨中間的空竅,與膻中相對(不是經外奇穴「華佗夾脊」)。

開竅方法:用一手無名指點壓在另一手掌心勞宮穴,做彎曲伸展背部動作,心想「胛脊」竅,吸足氣喊「嗨!」,夾脊竅即開。

第六竅,命門。

小指(腎)點按在肚臍神闕穴,做腹式深呼吸,氣入丹田。吸足氣後在用口吹出,,命門處會有沉沉的感覺,此竅即開。

第七竅,氣海竅(下丹田)。

氣海竅(下丹田)臍中下2寸,下丹田是人體元氣貯藏之所。(氣海竅不是任脈「氣海穴」)。

第八竅,尾閭竅。

尾閭竅在命門下2寸,骶椎上,正對下丹田「氣海」。不是督脈「長強穴」(下尾閭)。

氣海竅和尾閭竅開竅方法:大拇指指腹按壓「氣海竅」,逆腹式呼吸(向先天過度),吸氣腹向內收,呼氣腹向外鼓,心想(意念)「氣海竅」和「尾閭竅」,呼氣時手猛地一松,二竅即開。

第九竅,會陰竅。

「會陰竅」,注意不是二陰中間的任脈「會陰穴」。會陰穴在兩陰之間,而「會陰竅」是在肛門前口(會陰穴與肛門之間),所以也叫「陰竅」。

中指按百會,食指緊貼按在百會穴後側。吸氣時腳後跟抬起,提肛;呼氣時,腳後跟向下一蹲,會陰竅即開。

收功。

「百脈朝會」閉百會即可收功。(關閉百會的方法:中指對「百會」,意念會陰,輕拍百會,嘴唇閉合,發出「叭!」聲,百會即關閉。)

修身練功、先開九竅。九竅打開,不僅能吸收宇宙能量精華,而且能排放身體的其他污垢濁氣。關鍵,「意到」、「手到」、「身到」,重要是要用心去做。貴在堅持。「九竅」打開後配合手療、點穴、推拿及其他自然療法,有病調理,無病保養,修心養性,強身健體。

根性戶,然後於此處(祖竅)凝聚神光,由此上通下達無不如意,此乃天仙丹法的回光功夫。其二頭部的另一孔穴在鼻下懸空的徑寸之地,丹家謂之「懸胎鼎」,又名「虛無窟子」、「虛無竅」,乃鼻下呼吸出入之根。邵康節詩云:「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樹之根在地下,人乃無根之樹,其根在頭上,頭為天,足為地,則天根為顛頂百會穴,月窟為海底會陰穴,這也是丹道的兩孔穴交感之法。人體號曰「無根樹」,實際上人體的神經系統恰似一棵倒置的大樹,樹根即扎在腦中,全身的神經都受大腦指揮。四肢如樹的四條枝幹,以下肢腳心湧泉穴和上肢手心勞宮穴為對外交通要道。會陰穴為主幹樹冠之花蕾,為全身生命力之要害,和頭頂百會穴相通,密宗謂之生殖輪和梵輪。會陰穴(生殖輪)為凝聚性能量的靈蛇蜷伏之處,激活靈蛇,便可使其向百會穴(梵輪)伸長,性能量亦升華為五彩神光,完成丹家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的程序。《黃庭經》雲「泥丸百節皆有神,一部之神宗泥丸」,但存泥丸之神即「壽無窮」,故丹家特重「天根」和「月窟」。然而根必扎在地里,月必懸於天上。

竅的作用和九竅的位置

要素,練功不但要明理知法,還須要懂竅。

竅有三田(上、中、下三丹田),

三關(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

三竅(陰竅、陽竅、中宮竅),共為九竅。

其中上丹田是練功的主竅,……認為得此一竅,可以窺探天地之奧秘,把握造化之玄機。

竅與經絡穴位有著聯繫,但它又不是穴位,因為穴位只能影響局部,竅則聯繫整體。

「九竅」各有其實際的位置和不同的作用,……「竅」的存在不能離形,「竅」的作用不能離氣,「竅」的運用不能離意。意、氣、形是練竅的基礎,所以竅與·靜功的「三層九步功」有關,它包含著「九竅」的練法。各竅位置和作用:

1、上丹田:即主竅,在兩眼之間,此處是「意」的中心,真氣的根源,此竅至為重要。因為精神意識是生命的主宰,真氣是生命之根本,能意識中定,才能感應到整體,其氣歸根才能運化全身,此竅是生命活動的核心,守之可祛病延年,失之則衰老衰亡。意的活動都是通過此竅,是識神的「出入之門」,出則死,入則生,故又有「生死戶」之稱。把握了它,就等於主宰了自己的生命。

2、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上一寸五分,是形的中心,此竅開則心胸開闊,形體舒展,經氣通順。人在突然受到驚嚇,形散氣亂之時,常不自覺地用手去撫胸部,即與此竅有關。經絡學有氣會「膻中穴」之說,因此有人就把「膻中穴」當做中丹田,但注意「膻中穴」不能產生整體全面的舒適感。

3、下丹田:在肚臍下一寸五分(小腹內部),是衛氣的中心,力的根源。氣如不歸中心,則氣散浮,力無根,所以練功第一步就要求氣沉丹田,但不能氣壓丹田,或意守丹田,只要做到「舒胸松腹」,氣就自沉丹田,從而遍布全身,達乎四肢。

4、尾閭關:又名「命門關」,是勁的中心。但它既不在尾閭處,又不是「命門穴」,它是在與「下丹田」前後平行相對的腰椎之間,太極拳稱之為腰際,它是勁的中心,四肢的活動都與腰勁有關係,腰一動,整體都動,所以有「腰為第一主宰」之說,腰如歪扭,則勁不整,腰有損傷,則全身不能用力。處腰椎骨大都是稍向內凹,凹深者不能發揮整體勁。練功要求「掖胯斂臀」,丹田之氣自然貼背,此處自會慢慢凸起,與整個脊椎骨形成一條微向內合的弧形。腰際中正則此竅開,自然上下通順,力達四肢,發揮整體一致之勁。

5、夾脊關:它的位置在兩肩胛骨之間,與「中丹田」前後平行相對的脊椎骨之中。此處是勢的中心,它處在兩肩的連接點上,一般人兩肩胛骨突出,不但影響勢的舒展,而且有礙督脈的運行,能做到拔背肱弓,則肩胛收,脊背圓,兩臂展,督脈通,此竅自開,而有包容一切之勢。

6、玉枕關:在後腦枕骨的之間,它與「上丹田」前後平行相對,是「神」的中心,此處是生命之根,如受損傷,輕則神志不清,重則死亡。此竅之下,有一凹陷,陷深則竅閉神萎,能注意「頂頭直項」,則凹處飽滿而竅開神旺。意與此竅相聯,即意與神合,自能「意定神旺」,普照內外,而加強神的作用。

7、陰竅:亦名「海底」,在襠部兩陰之間(相當於「會陰穴」),它是形與勢合、統一於「虛」的關鍵,形屬陰,形松勢展,達到「虛」,則陰氣降「海底」,而陰竅開。此竅閉,必形緊勢縮,內實而不虛。如能注意「圓襠合膝」,可開此竅,自會產生「外包內撐」,松展如一,形空勢虛之感。

8、陽竅:亦名「靈台」,在頭頂「百會」與「鹵門」之間,它是氣與勁合、統一於「靈」的關鍵,屬氣展陽。陽竅開則氣順勁合,陽氣升靈台,此竅不開,則氣滯勁呆,下重而不靈。如能「頭頂虛靈」,可開陽竅,自會有周身勁利、虛靈之感。

9、中宮:亦名「泥丸宮」,在「上丹田」與「玉枕關」的中間,居陽竅上下垂線之上,故又稱「十字架」,它是意與神合統一於「空」的關鍵。守此竅能使神意交合,真氣歸正,整體統一,全面平衡,自然會產生神照全面,氣潤周身,內外清澈,意靜性空之感。

九竅分布於身軀的前、後、上、下、中,組成九宮八卦之象,蘊含著太極陰陽之理。

前身屬陰,上、中、下三丹田,陰為柔目,主收藏,是養生之處,應含蓄於內,運化周身。

後身屬陽,有尾閭、夾脊、玉枕三關,陽為剛,屬金,主開放,是運營之所,應擴延於外,衛護形體。

陰竅居下身,為降,屬水,主靜,應穩定。

陽竅居頂上,為升,屬火,主動,應靈活。

泥丸宮居中,中為定,屬土,主中和,土為太極之體,它統四象,合八卦,是陰陽相交之處。守此一竅,即可聯繫其它八竅。能九竅相合,則九九歸一,有無混化,即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會產生形如太虛,身似宇宙,無內無外,無邊無際之感;到此境界,即無所謂中心,而處處都是中心,也無竅可守,而處處都在竅中,也就是達到了「意無意、竅無竅、無意之竅是真竅」之境。

1.道教謂精﹑氣﹑神之舍為三丹田。溫灸三關和九竅,勝吃長生不老葯:躺下,然後

由下至上,依次在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上

灸盒,同時還放在兩膝後側(委中、委陽)。

正面我擺的是上腹部(中脘、建里),下腹部(神闕、氣海、關元),同時還不忘兩膝前側(血海、陽陵泉、足三里)。

道家所說的:

三關:尾閭、夾脊、玉枕

九竅:明堂、洞房、泥丸(即百會穴)、氣府、鵲橋、重樓、鳩尾、絳宮、黃庭

--九竅穴位,有幾個是道家說法,比如明堂,指眉心正中是印堂,往裡才是印堂。

任督二脈,是通的。

所謂打通,是說氣感通過。這種說法,常見於練氣功的人口中,是不是真的,沒人知道。睜著眼睛說瞎話的人到處都是,一句話,沒有親眼見過親自體驗過的所有事情,請首先心存懷疑。

三關九竅」系統理論中國醫道儒哲學術中的「天人相應」獨特理論體系「三關九竅」程序屬性:竅名1.上丹田竅位兩眼之間兩儀屬陰羅象夏先天八卦乾屬象天後天八卦離屬象中女五行火五氣暑五方南五色赤五髒心五膀小腸五腑午十二時龍2.中丹田竅位兩乳之間羅象秋先天八卦坎屬象水後天八卦兌屬象少女五行金五氣涼五方酉五色白五臟大腸五腑酉3.下丹田竅位臍下四指先天八卦艮屬象山後天八卦乾屬象父(說明:臍下約二市寸)4.尾閭關竅位前對下田兩儀屬陽羅象冬先天八卦坤屬象地後天八卦坎 屬象 中男 五行 水 五氣寒五方 北五色黑五臟腎五膀膀胱五腑子十二時虎5.夾脊關竅位前對中田羅象春後天八卦震屬象長男五行木 五氣溫 五方 東 五色青五臟肝 五膀膽五腑卯6.玉枕關先天八卦離屬象火後天八卦巽屬象長女7.中央土釜竅位中中羅象長夏先天八卦兌屬象澤五行土五氣 濕五方中五色黃五臟脾五膀胃(說明:膻中夾脊之中)8.地涌金蓮竅位下中先天八卦震屬象雷後天八卦艮屬象少男(說明:尾閭下田之中)9.天生寶蓋竅位上中先天八卦巽屬象風后天八卦坤屬象母(說明:玉枕上田之中)附言:九竅中的上丹田是醫家命名.道名眾妙之門玄關竅(玄關不止一端)釋名:鼻端,自在,目連等.玄關理通三教,學續人天.約有四十多隱諱名詞.參習者可以自制成表以便疑問時,對照九竅方位。

三談奇經八脈及三關九竅

經絡是人體內氣運行的通道。經絡與氣一樣不是氣質上的存在。《內經·靈樞》稱:「經脈者,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有所謂經絡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果臟腑的虛實得不到內部調節,人體的病候得不到排除和糾正,乃至威脅人體生命的存在。

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五別絡,以及若干的絡與孫絡。其主要的是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內經·靈樞》指出:「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任督兩脈屬奇經八脈。所謂奇經八脈是指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和陽維。奇經八脈在內功修鍊中有獨特的作用。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指出: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蓋正經猶夫溝渠,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隆盛,則益於奇經。(所以混元內勁養生樁先從手腳上正經得功,在氣滿之後,再溢於奇經)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內功修鍊者),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督脈乃陽脈之海,督一身之陽,任脈為陰脈之海,任一身之陰。《奇經八脈考》曰:「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離水火交媾之鄉。

丹田是道家內丹術中的用語,龍虎大丹是對人體有形竅穴為入手即丹田,進而在體內經過一定階段的修練,才能產生體內的丹田。《抱撲子·內篇》首次以文字形式揭秘了人體丹田之說。其曰:子欲長生,守一當明;或在臍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降宮金闕中丹田也,或在人兩眉間卻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注實質為丹房),三寸為上丹田也。由於丹田的形成,從而反現出人體的三關九竅和一整套修鍊龍虎大丹的內景階梯。三田者:上丹田名目繁多,理通三教諱莫如深各家說法不一,眾說紛紜。傳統稱為祖竅、空竅,人體三百六十五脈絡穴皆由面上走其空竅,又稱山根,目內眥。佛曰:總持門,不二法門,明心見性,性中天。龍虎大丹稱督緣以為徑。《遵生八牋》云:上丹田為性根,下丹田為命蒂。通過對上丹田的修鍊,主要是提高神的層次。《黃庭經》說:「仙人道術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對於各丹田的功能,《紫清指元集》中說:人身中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也;中有應谷降宮,藏氣之府也;下有靈谷關元,藏精之府也。上丹田又稱為盡性之門,《修真辯難》上說:下丹者,練精化氣;中丹者,練氣化神;上丹者,練神還虛。下丹田往往與腎間命門相溝通。命門為精氣之海,為死生之竇,同時又為下丹田精氣出飛之處,有充實的下丹田,是內家拳習練者的階段性的目標,然而不同的用功方式,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從性命修鍊的角度認識丹田。下丹田關係人的生命,上丹田關係人的智慧,是有一定的實踐根據和理論依據的。如果只有下丹田,得不到上丹田的關照,終究不能長久;如果僅有上丹田,沒有下丹田的根,最終也會得而復失。這就是從上下丹田的理論說明了性命雙修的必須性。

丹田歌訣曰:

下丹田,生陽氣沖三關。

中丹田,降龍虎在心田。

上丹田,性中天結金丹。

尾閭關,命根子返先天。

夾脊關藏精水在腰間。

玉枕關,入泥丸天上天。

文武火,常沐浴得三年。

小周天,用真意河車搬。

大周天,見性地產玄關。

前三田,後三關沖脈穿。

後之學者把九竅(三關在九竅內)編成歌訣曰:前三三,後又三,三個三,一串穿(註:九竅不含百會與會陰)。(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祝由符咒的傳承
什麼樣才算是打通大小周天
說精
祝由術的治病原理
女丹派虛合道之方法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