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它的到來同時意味著進入干支歷申月的下半月。

節氣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

二候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節氣推算

公式:[Y*D+C]-[Y/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3.13,20世紀=23.95

舉例說明:2088年處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處暑。

節氣特點

氣溫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

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

南方「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會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

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身在南方的你,就再等等吧)

雷暴活動

進入9月,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雷暴活動仍較多。

一場秋雨一場寒

冷空氣越來越多,形成雨的機會也就越多,如果接連下了幾場雨,這即說明本地區已受冷空氣控制,因而地面的溫度將漸漸降低,天氣也就一天比一天寒冷起來。

節氣習俗

祭祖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若你抽不出身,框哥便帶你用視覺游遍大江南北)

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其因是老鴨味甘性涼。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隆重的開漁節,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節氣養生

滋陰潤燥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乾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同時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和不吃了,就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

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

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

戶外運動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秋天,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

疾病預防

處暑,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

咽津養生

道家創始人老子認為,靈丹妙藥雖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於身心。因此,他一直主張咽津養生。他平時「叩齒鼓漱」,然後再把這些津液咽下去,久而久之,有利於健康。李時珍也說過「唾精,乃人之精氣所化」

注意護臍

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上生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節氣飲食

銀耳

可以潤肺止咳、生津養陰,還具有消除肌肉疲勞、健腦防衰的作用。

石榴

石榴性味溫甘酸澀,有生津止渴、殺蟲止痢的作用。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飲用。酸石榴對防治腹瀉很有效,甜石榴可防治咽燥口渴。

玉米

新鮮玉米中的賴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而其他食物中的含量極少,因此,新鮮玉米是賴氨酸的主要來源之一。

西洋參

可抗疲勞、抗缺氧,處暑人們會出現陰虛少氣、口乾口渴、萎靡乏力的情況,在煮粥或燉肉時放入一些西洋參,不僅能鎮靜防秋燥,還能溫和滋補。

蓮子

(部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蓮子本身偏酸,是溫性的,有收澀作用。蓮子能治療人的長期腹瀉、漏氣、漏精、漏血,還能幫助人收攝魂魄,有助於安眠,睡個好覺。

節氣古詩

《憫農》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菊花》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馬》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為了這次極寒的潛水拍攝,這攝影師準備了兩年時間!
世界上最後的母系氏族部落 女性可按照自己意願選擇和更換伴侶
美國38年來首次「超級日全食」精彩瞬間
你三輩子可能都見不到的超級日全食,這回可以看見啦!
神仙果然會選地方,傳說太乙真人就在這裡修鍊!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