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千年古剎南普陀:山門庭池(2)

千年古剎南普陀:山門庭池(2)

GIF/53K

山門是指進入佛寺的大門。南普陀寺分東西山門,兩側的山門建築正門上方均有大理石刻「鷺島名山」的橫批,東山門對聯為:「喜瞻佛剎連黌舍,飽聽天風拍海濤」,西山門為「廣廈島連蒼海闊,大心量比五峰高」。一般寺院的大門都是三個門並立,所以叫「三門」。因為中國的古代寺院一般都建在山林之間,所以也叫「山門」。所謂三門者,是指佛教的三解脫門,即中間的空門、左邊的無相門和右邊的無作門。

空門:「空」並非指什麼都沒有,而是指所有的事物都是緣起而有的,並無獨立而固定的實體。因此,任何一物都不是永恆不變的,是依緣而起的,終究歸於壞滅。所以,說「空」並非消極地否定一切,是要提高我們的認知層次而破除對身心及外物產生的種種執著和煩惱。

無相門:相,指依緣而起的種種概念相狀,無相是指了知世間一切都是不離條件的展現,離開條件沒有實在事相可得。亦即明白所謂的人我差別,無非是在各種條件下的不實在認識,而擺脫種種世俗的一切成見、固執見,及因錯誤觀念而起的種種煩惱痛苦,獲得解脫,這就是由了悟無相而得自在解脫的法門。用佛教術語表示則是:了悟地、水、火、風四大與色、受、想、行、識五蘊皆是緣起性空的,不再作人我分別,從而悟入涅槃,得無相自在。我們常聽人形容看破世事名利為「四大皆空」,實際上佛教認為,世界萬物與人之身體皆由地、水、火、風之四大和合而成,皆為妄相,空無實體,從而告訴我們不要去執著色身和身外之物。

無作門:亦稱為無願門、無欲門,即明白一切事物緣起不實在的無相道理,則應安住人我及自然間的和諧相處,不起不合理的願求,不作不合理的行為。如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能脫離生死苦海。因此,所謂無作者,指不作惡業,無所貪執,回歸清凈本性,不再受生死輪迴,而得自在解脫。

空門也是佛門的代稱,因為佛教教義以「空」為極致,立這個空義是為了匡正世人對諸法所執持之「常」、「斷」等錯誤見解,故一般人稱佛門為空門。我們常常聽到「某某人遁入空門」,就是某人出家了之意。

走進山門,映入眼帘的是南普陀寺菏花池。蓮花在佛教中是聖潔、清凈的象徵。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凈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這與三門兩側的濃郁成蔭的菩提樹相映成趣,真可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些構成了和諧清涼的世界。

菩提樹:又稱覺樹、道樹、道場樹、思惟樹、佛樹。此樹原稱「缽多」,亦稱「畢缽羅樹」,意譯為吉祥、元吉。屬桑科,原產於東印度,為常綠喬木,高達13公尺以上。因釋尊於中印度摩揭陀國伽耶城南畢缽羅樹下證得無上正覺,故又名菩提樹。其中,菩提,意思是覺悟、智慧,是指斷除煩惱成就涅槃的一種智慧;了知宇宙人生普遍真理的一種無上智慧。「菩提」一詞在佛教中象徵著平等包容,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釋尊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所以,後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此後傳到中土,一般南方寺院皆栽植此樹。相傳南普陀寺內庭院里,有一顆高大的菩提樹,文革期間,寺院被毀,僧眾星散,此菩提樹也枝葉枯萎,直到妙湛和尚住持寺廟,此菩提樹遂又活起來。後妙湛大和尚圓寂後,此樹又一度凋萎,現今逢盛世,此樹再度樹葉繁茂。

荷花池前方是放生池,左右高聳挺立著兩座萬壽塔。據考證,南普陀寺剛建之時,門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景色十分優美。現存的放生池,仍低於地面較深,可見其悠久之歷史。在荷花池與放生池之間安置著七座漢白玉佛塔。七佛塔是由「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等過去七佛塔像組成,也稱十方佛塔。

萬壽塔高11層,1994年由信士捐建。佛教自古有繞佛塔的規矩,要求向右旋繞佛塔,不能左旋,這是表示恭敬仰慕之意,三次、七次、十次、百次不等,而其意義功德所不同。繞佛塔之功德不可思議,如能夠消除業障、遠離災難、相貌端正、音聲清妙、地位尊貴、得證涅槃等等。

兩座萬壽塔間是放生池。放生是體現佛教慈悲為懷,眾生平等的一種救度行為。佛教認為,任何一個眾生,都非常愛惜自己的生命,都有著苦樂等的感受,誰也不願意讓別人殺害自己最寶貴的生命。一般動物與有思維的人相比,除了不會用語言表達其痛苦外,其它的感受是完全一樣的。面對它們因被宰殺而發出的凄慘叫聲,因不能忍受劇痛而極力掙扎的悲哀,我們於心何忍?所以,佛教從慈悲心出發,主張捨棄殺生,多行放生。這裡的放生池就是供佛門信徒放生用的,在放生之前,先要念經為它們皈依祝願迴向。常常在法師念經之時,那些被放生的魚類、烏龜等會豎起頭凝神諦聽,放入水裡之後,它們還會頻頻回首,似表感恩之意。

GIF/427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一切皆是因緣和合而成
則悟大和尚:閩南佛學院一如既往的傳承太虛大師的辦學方針
台灣「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交流團到閩南佛學院座談交流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怎麼做到?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