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靖難第一名將,堪稱朱棣的大將軍徐達,無奈早死

明朝靖難第一名將,堪稱朱棣的大將軍徐達,無奈早死

【一二二三 寫歷史的工科碩士】

文:李彥

歡迎轉載分享,盜文抄襲必究!

雄才武德明成祖朱棣

前段時間電影《建軍大業》上映前後與愛國將領葉挺將軍之孫葉大鷹之間的微博嘴仗一事,在多家媒體的轉發傳播之後鬧得沸沸揚揚。此事也因電影獲得年輕觀眾的好評而逐漸被人們所遺忘,筆者也不願舊事重提,但從某粉絲嘴中「如果不是歐豪,我才不知道葉挺是誰呢」的狂言中,反映出一個不得不承認現實:革命將領正逐漸從人們的記憶中遺忘。

這種現象其實並不僅僅存在於如今娛樂至上的浮躁社會風氣之中,早在明朝初期,朱棣靖難功臣的張玉、王真、潭淵等人也都遭遇到了這樣的遺忘。作為一舉改變明朝國運走向的靖難之役對於大明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時至今日即便許多熟知明初歷史的朋友也難知其詳。有鑒於此,筆者打算將繼續撰寫「靖難之役」系列文章,為大家完全展示出明初這段叔侄皇位之爭的歷史全貌。

靖難之役中作為燕王朱棣最為得力的軍事將領,張玉之於朱棣似於靖難之役之於大明王朝的地位。但不幸的是,如此重要的將帥卻提前在叔侄爭位之中半道而終,將本居於劣勢但仍能相持的燕王一方徹底推向了谷底,倘若能熬到勝利便是居功至偉卻如葉挺將軍一般倒在了勝利的前夕,未能見證歷史的盛況,我想這是張玉迅速被後人遺忘的原因,而後人如葉大鷹之流只能在微博上泄泄憤而已了。

不僅民間對張玉的事迹傳播甚少,就是學者學術研究也無籍可查,這與史書上有關他的記載不無相關。考慮到手邊資源以及人物的影響較小,因此以《明史》和《實錄》為準對張玉事迹進行講述。

但孤證最容易發現矛盾與錯誤。《明史》介紹張玉在元朝官至樞密院知院,而樞密院是元廷主掌軍權的機構,正二品的樞密院知院為實際主事官員,朱元璋勢力內部軍事改革之前,徐達也曾擔任過此職務,可見倘若史書記載屬實,張玉在元廷是官居要職。

明朝北京城平面圖

然而洪武十八年時,此前隨元廷逃亡漠北的張玉歸降大明,在隨軍建功後才被封僅為五品的濟南衛副千戶,而且有關於張玉此前在元廷所為更是毫無記載,可見樞密院知院一職是後人附會誇張而得。

但被美化的官職並不能掩蓋張玉卓越的軍事才能,張玉歸順明廷後因對殘元軍事力量的熟悉多次立有大功,累次功勛被提拔為燕王左護衛。「張玉善謀,朱能善戰」,張玉以其卓越的軍事謀略迅速獲得燕王朱棣的賞識,也與朱棣和其他軍事將領構建了大明帝國北境第二代攻防體系。

建文元年,因削藩一事與南京朝廷矛盾迅速激化的燕王按捺不住,於北平興兵。中央朝廷並非儘是昏聵之輩,此前對燕王的陰謀早有準備,朱棣興兵之初也是險象迭生,張玉作為燕王府最為重要的軍事將領,他所發揮的作用不可謂不大。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繼位後還未更改年號的朱允炆為防燕王起事,命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等人為北平都指揮使,同時令都督宋忠進駐開平,暫時性剝奪了燕王軍權,此時能調動的只有藩王衛兵。

北平的異動迫使南京採取進一步行動,朝廷下密旨令張昺等人捉拿燕王以及屬官,但張信卻做出了極為重要的抉擇,他選擇將此事密奏朱棣。接到消息後的朱棣密令張玉等人領八百親兵入府宿衛,同時假意捆束屬官請張昺前來查驗。張昺等人雖有防範,但因事出倉促,進入府中便被燕王等人擒下。朱棣旋即出府繳獲官軍武裝,進而聯絡舊部攻下九門,控制北平。

朱棣從起兵到控制北平,完成軍事力量和後方積累的第一步,無論從前期密謀計劃還是帶兵執行,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是張玉而非人們印象中的謀士姚廣孝。

朱棣重要謀士姚廣孝半身畫像

而真正能體現張玉帥才與將才的能力還是在戰場之上。燕王初起兵之時雖兵力較少,但因長期主管北境邊防事務,發難之際便迅速重新掌握一藩兵權,然而相較於南京朝廷動輒數十萬北伐大軍而言仍是舉步維艱。

建文元年八月,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王牌長興侯耿炳文挂帥領軍三十萬進駐真定,都督徐凱領軍十萬到達河間,潘忠、楊松等駐紮莫州,朝廷軍前鋒九千餘人已經達到距北平僅百餘里的雄縣。

當是之時,南京朝堂上下均認為燕王以一藩之地對抗朝廷是以卵擊石,只需「多發兵,蕩平在旬月間耳」,全軍上下瀰漫著一股極端幼稚的樂觀主義。而處於絕對劣勢的朱棣接受大將張玉的建議,趁中秋佳節南軍上下歡度良宵之際突襲雄縣,閃電殲滅前鋒九千多人,同時繳獲至關重要的八千軍馬。

接到前鋒失利消息的潘楊二人不假思索立即率軍趕來救援,張玉收攬軍馬正面迎敵,潭淵設伏其後,一戰陣降潘忠、楊松二將,旋即進軍攻克莫州,繳獲大量軍馬糧草輜重之餘也徹底打破了南軍真定、河間、莫州犄角之勢。朱棣一方也因此有了可以和南軍大規模作戰的實力和底氣。

實力大增的北軍下一步便是集中力量抗衡南軍主帥耿炳文的大軍。老將耿炳文曾於元末至正十七年攻克重鎮長興(今浙江湖州),並在張士誠率大軍爭奪關鍵之時堅守月余,為朱元璋取得對張士誠軍事優勢立下大功,因而深得朱元璋器重,至洪武末年,大明建國公侯死的死、廢的廢,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存余。

老將耿炳文壁畫

深受明初兩代君主器重的耿炳文已年近六十五且善守而非攻,面對已被剪去兩翼的局面選擇據守真定。當時南軍尚餘十余萬,耿炳文只敢據城死守且朱棣能環城圍困尋找缺口,說明北軍此時總兵力至少多於十萬且精兵較多,絕非拮据不堪。戰役的結果以北軍勝利告終,南京朝廷第一次北伐就此失利,而南軍主帥耿炳文的下落也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擊敗朝廷第一次北伐軍後,燕軍便有較為充裕的戰略時間去攻克廣昌、蔚州、大同等地,獲得穩定的後方和軍兵力。朝廷方面也未泄氣,短暫停歇過後便令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統軍五十萬(號稱百萬)再次北伐,兵峰同樣直指北平。建文元年九月,遼東軍在江陰侯吳高的率領下包圍永平府,同時李景隆也率軍進駐河間進而窺伺北平。

燕王世子朱高熾據城死守、籌備有度,當年十一月,解決吳高並且挾持寧王獲得朵顏三衛之後的朱棣從遼東回軍。張玉軍事眼光甚高,再次指出於白溝河、鄭村壩一帶進攻南軍最宜。得到大寧府軍力補充的燕王自率精銳騎兵發起猛攻,張玉則統大軍在後列陣進擊,北平守軍以趁機出城接戰。而此時的南軍雖兵力較盛,但也無絕對優勢且極寒難耐,李景隆指揮無方大敗而歸。

其間,獲得大寧遼東軍力補充後的燕王勢力大增,為了更好的利用和發揮力量,朱棣挾持大軍從大寧南下之時,就已經進行了軍事改革,部下軍眾分為五軍:張玉親領中軍,朱能領左軍,李彬領右軍,徐忠領前軍,房寬領後軍。

從兩次擊敗北伐軍過程來看,張玉不論是領軍布陣還是謀略籌划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足以堪稱朱元璋之徐達。然而正當朱棣意氣風發、渴望奪取更大的戰果之際,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則顯著的超越了人為的力量,將戰況拖入了僵局之中。

懦弱無能的李景隆

李景隆此前統軍數十萬又收斂耿炳文殘軍較多,即便圍困北平失敗,但實力尚存,解圍之後又與燕軍大戰數場。誰料李景隆軍事能力差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又沒有他父親李文忠拚死力戰的氣節,因而一敗再敗,倉皇退居濟南。建文帝無奈之下只能令文官盛庸替代李景隆主掌北伐軍事,於另一名將鐵鉉合力固守濟南府。

盛庸是個狠人,建文二年九月接替李景隆後便迅速組織了第三次北伐攻勢,他親自屯兵德州,副將軍吳傑進兵定州,都督徐凱則入駐滄州,又是一波犄角攻勢。而朱棣不愧為洪武朝之後最為傑出的軍事領袖,三角最為穩定但攻其一方便能破除,他敏銳的察覺出滄州守備最為薄弱,便假裝下令征討遼東,促使盛庸等人迅速北進。但當三方調動之後,朱棣轉頭直奔滄州,一個措手不及便將滄州主將徐凱擒住。

朱棣興兵之初作戰形勢圖

可盛庸也不是吃素的,朱棣於當年十二月月拿下滄州進而進逼東昌,他以為犄角已破除便能如同前兩次那般順便擊敗主力,與南軍主力交鋒之後仍親率親兵繞道盛庸之後。盛庸卻不傻,立即掉頭將朱棣團團圍住,同時用火器和弓弩肆意屠殺燕軍,燕軍上下見朱棣被圍,立即前來救援,而此時平安大軍也趕來會合南軍,對燕軍「合圍數重」。

也不知盛庸是聽了朱允炆之話不殺朱棣還是為了引誘燕軍陷入包圍,朱棣數十騎兵硬是沒有被殺盡而被朱能救走,可陷入重重包圍的張玉不知詳情,來回衝殺數次仍不見朱棣身在何處,最終被圍力戰而死,時年五十八歲。

此役燕軍損失精銳數萬,大將張玉戰歿,朱棣遭遇起兵以來最大的挫折,燕軍形勢也因此陷入了困境。《明史》記載「燕兵起,轉斗三年,鋒銳甚。至是失大將,一軍奪氣。」朱棣自己也難過說道:「勝負常事,不足計,恨失玉耳。艱難之際,失吾良輔。」說罷痛哭,此後大將潭淵、王真也歿於戰陣,但憂傷未至如此。

張玉年長朱棣近二十歲,雖是部屬,但與朱棣亦師亦友。自張玉從蒙元南歸之後,便一直居於燕王之側,為其出謀劃策、布陣行兵,深得重用,排資論輩並不低於姚廣孝。無奈天命有歸,死於半道,沉沒於史籍。

參考文獻:

[1] 陳昌旺.明成祖朱棣的軍事思想研究[D].

[2] 孫志江.「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失利探因[J].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崇禎皇帝文化程度有多高?從一個賣鹽的到大明王朝皇帝
明朝覆滅:天災在前,更重要的卻是人禍?
明朝滅亡才出現特殊的職業,百姓都害怕,現在倒成了每個人的需求
韓國富豪聚居地狎鷗亭,原來是韓明澮拜託明朝使臣取的名!
明朝和漢唐的差距,明朝對游牧民族有心無力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大明死得可惜的名將,是朱棣的愛將,四朝元老,卻在土木之變陣亡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百萬大軍也沒有擋住燕王朱棣的靖難
明朝大臣得罪朱棣後被活埋,結果7天未死,朱棣將他連升四級
朱元璋死後,朱棣第一個來奔喪,老道說:長一張造反臉,應該早殺
他堪稱明朝之衛青,如若不死,朱棣是否有膽量起兵靖難?
明朝靖難之役,為何朱棣軍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卻投降居多
明朝士人的風骨:方孝孺在祭祖陵前大罵燕王朱棣,被滅十族亦無悔
明朝一位王爺,比朱棣厲害,假如不早死,朱棣不敢篡位
明朝罕有的鼎盛時代,但不是因為朱元璋,朱棣,而是僅僅在位十一年的仁宣二帝
明朝大將耿炳文死因成謎,從他的死因中,看朱棣為何敢起兵
此人死忠建文帝,靖難之役重挫燕軍,朱棣稱帝後卻沒殺他
朱棣封的靖難之役第一功臣,竟然是一位常敗將軍,敗光五十萬大軍
朱元璋有一癖好,致明成祖朱棣生母至今是謎,大明江山也許不姓朱
明朝初年最慘敗仗:十萬明軍全軍覆沒,讓朱棣龍顏震怒
朱元璋臨死前,曾召回朱棣,朱允炆聽後大驚失色,為皇位假傳聖旨
朱棣問:明朝會出多少皇帝?高僧說了4個字,卻讓朱棣龍顏大悅
明朝大將一戰掃滅蒙古,神奇預言朱棣必反,卻被朱元璋殘忍誅殺
靖難之役之前,姚廣孝對朱棣說了6個字,朱棣立馬起兵造反
大明王朝:朱棣到底有多厲害?他做了哪些事,被稱為大帝
此人是劉伯溫的兒子,見到朱棣後只說一個字,朱棣大怒將其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