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糧產量僅中國一半,竟養活同等人口,還大量出口,為何「十」

印度糧產量僅中國一半,竟養活同等人口,還大量出口,為何「十」

印度幾百年來幾乎沒有自下而上的革命,或者自上而下的改良。作為外來征服者的突厥人、英國人等,不可能真正為了印度人的利益去做大的變革,因為深度的變革必然會破壞原有利益格局,引發社會動蕩,甚至發生反抗外來侵略的起義。

外來征服者出於統治需要,雖做一定程度的變革,但更主要還是藉助當地有影響的勢力來維持統治,畢竟外來征服者人口稀少,要維持統治,必須依賴當地人。就這樣,原本落後的封建生產關係就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我們前面多篇都有介紹過,數百年不變的封建落後生產關係,使印度農村土地高度集中在高種姓地主手中,大量低種姓農民只能淪為佃農。落後生產關係嚴重製約了印度農業的發展,導致印度在自然條件優於中國的前提下,畝產卻只有中國的兩三成,總產量只有中國的一半。甚至一邊是大量飢餓人口,一邊是糧食大量出口。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印度為何不進行土地改革的問題。我們前一篇已經介紹過印度政府代表著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要讓他們通過改革自己來自我損害,肯定辦不到,所以改不了。今天我們繼續聊印度沒辦法土地改革的另一個原因——缺乏革命壓力。

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俄國推行了一場著名的廢除農奴制改革。當時的俄國與今天的印度情況相似:一、俄國的封建農奴制度行之已久,也是根深蒂固。二、沙皇政權代表著封建地主的利益,改革也同樣意味著損害本階級的利益。但是,沙皇還是選擇了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為何?

因為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沙俄慘敗。戰爭的失敗既暴露了沙俄的落後與脆弱。同時,戰爭激化了國內原本尖銳的矛盾,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據統據,1858-1860年間就爆發了二百多次農民起義,統治危機加深。

這就給沙皇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階級兩個艱難的選擇,要嘛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要嘛等待自下而上的革命。自上而下的改革固然會損害自身的利益,但還能保住相當可觀的利益。一旦發生自下而上的革命,損失的將不只是利益,甚至包括性命。兩者相權取其輕,為免於在自下而上的革命中被推翻,沙皇只能進行改革。

印度相較於當年的沙俄,有著一樣頑固落後的封建生產關係,有著一樣代表既得利益階層的政府。所不同的是,沙俄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敗引發了國內危機,迫使沙皇不得不在革命與改革中抉擇。而印度自建國以來從未發生過如此嚴重的危機,對印度既得利益集團形不成自下而上的革命壓力。

除此之外,受幾千年宗教文化及種姓制度影響的印度人,早已坦然接受現實的種種不平等,喪失了對不平等的抗爭精神。所以,印度的穩定性是驚人的,形不成對印度政府自下而上的革命壓力。這也是印度的土地改革沒辦法改的一個重要原因。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權璟略 的精彩文章:

魏延子午谷奇謀為何不可能成功?答案在韓信暗度陳倉的成功原因中
印度為何能發展成「世界的辦室」?背後有著怎樣的優勢與無奈?
印度東北一直謀求獨立,至今仍與印度離心離德,有何歷史現實原因
此地乃風水寶地,自古稱帝稱王者眾多,唐朝先祖也曾在此建有一國
今中國一省,曾是漢、唐帝國的臂膀,乃古今最具戰略價值之地

TAG:權璟略 |

您可能感興趣

印度人口都快趕超中國了!這些國家人口卻不斷減少!
此國面積是中國的三分之一,但人口數量即將超過中國,處處都要跟中國比
印度已成危險鄰居:領土只有中國三分之一人口數量卻即將超過中國!
印度終於要超過中國,印度人民十分開心,中國:也只有人口了
千里迢迢來打中國,因氣候不適病倒一半人,現成了三十年前的中國
中國這套軍服,換髮量最小,很難看到,只有兩個地區能使用!
中國歷史上最有錢的人,皇上看了倒吸一口寒氣,馬雲連零頭都不到
這個國家大多有那種病,中國遊客卻還是擠破頭想去,就為了看新鮮
印度慌了,中國這款主力艦艇出口了,讓印度潛艇直接浮出水面,沒有威懾效果!
中國這個淡水湖,面積巨大且魚產豐富,卻沒有人敢去撈
十人九痔,7億中國人的胃,治痔,療胃,美國這幾款產品不能少!
中國最後一次瘟疫,奪走千萬百姓生命,很多人只能伴著屍體睡覺
一個人口不足一萬的小國,即將面臨著消失,今喊:我們想搬到中國
出乎意料!又一國倒向中國,印度這次氣得鼻子都要歪了
中國最小的城市,人口僅一萬多人,如今又被劃為鎮
一個外國人,不遠千里來中國做太監,摧毀了龐大的帝國
這個總喜歡和中國較量的國家,很不待見出手大方的中國遊客?
中國的這一決定,讓很多國家苦不堪言,印度卻從中得了大便宜
原來中國還有一條非洲人最多的街,甚至在這裡做生意,嫁給非洲男人的也不少!
中國男人傳統的4大首飾,你可能一個都沒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