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骯髒評論不忍直視!Ins CEO這次下定決心要清理互聯網內容

骯髒評論不忍直視!Ins CEO這次下定決心要清理互聯網內容

都來互聯網上發泄,互聯網招誰惹誰了。

骯髒評論不忍直視!Ins CEO這次下定決心要清理互聯網內容

在認定互聯網是自己必須清理的污水池時,社交應用 Instagram公司首席執行官Kevin Systrom正身在迪士尼。那是去年6月,正逢吸引各路社交媒體大咖的年度網路視頻交流會VidCon,Instagram在迪士尼樂園舉行一個私家活動。Systrom和一些Instagram平台上的紅人會面。他們談笑風生,舉著手機互拍。但這些網紅也有些情緒低落。Instagram平台本該是人們自我表達的開心樂園。可是,看到自娛自樂的帖子底下充斥嘲笑、羞辱、騷擾的評論,那些希望表達自我的人又做何感想?在這方面,Instagram其實有點像迪士尼樂園,七個小矮人會因為自慚形穢而時不時沖著白雪公主大呼小叫。

那次聊天之後,Systrom蹲在一眾網紅中間,用Instagram的Boomerang應用錄製了一段循環播放的視頻。那是一段活力四射的影像,從中可以看到大約20個年輕人搖擺身體、揮手、點頭、微笑。在視頻畫面的右下角,有位姑娘將自己兩個膝蓋相互磕碰,揮動手臂,動作像在做蛋奶酥的時候敲雞蛋。

Systrom把這個視頻發到Instagram。帖子最開始的評論是一顆心形的表情符,有人一連串讚歎,有人回復「好有趣!」。但很快,和網上常見的帖子一樣,評論區慢慢變了味,特別是在網友的注意力集中在屏幕右下角的姑娘之後。帖子下面出現諸如 「別合上啊,等下嘛,等等,張開腿,寶貝」、「婊氣」、「俺滴口水啊」、「小妞」、「讓大爺爽一下」、「要爽一起爽」、「前排插隊」、「姐們你還是找個窗戶一頭跳下去好吧」這樣不堪入目的評語。很多評論里夾雜著西瓜摸樣的表情符。在不同留言的語境里,它可能帶有種族主義色彩或者性意味,也可能暗示想約炮。評論里竟然有最近死灰復燃的極右翼分子蠢蠢欲動,他們一再高呼「誰的命不是命」。還有評論給了一條阿拉伯語的鏈接,指向一個介紹在迪拜有什麼經濟發展機遇的網頁。有位用戶乾脆留言,請Systrom關注他:「加我好友哦@kevin。」也有少數膽大的人趁機向Systrom吐槽:「把時間順序還回來!」他們是指Instagram公司最近改變了帖子的排序方式,不再按發帖的先後順序排,而是根據帖子的相關性呈現。

Systrom現年33歲,瘦高個,一臉短胡茬。他沉著冷靜,和人握手時一派和氣。雖說現在已經有億萬身家,但他看上去有些另類,並沒像其他矽谷企業家那樣,打造商界英豪的人設。他不玩遊艇,也不打政治牌,不去走訪第一批開始初選的州,更沒有用一紙保密協議疏遠曾經並肩創業的夥伴。Systrom個人在Instagram上發的推送內容基本上都是汪星人、咖啡、自行車、咧嘴笑的名人。幾年前,矽谷新聞媒體Valleywag曾誇張地比喻他的聲音單調乏味,說就像「一個人宣讀自己的訃告」。後來他說話流暢多了。批評人士說,如果說他有過敗績,那應該算是,他和Instagram的聯合創始人Mike Krieger太早把公司賣給Facebook了。兩人從斯坦福大學畢業沒幾年成立了Instagram,公司很快走上正軌,問世第三年就作價10億美元賣給Facebook公司。另一家曾引起Facebook公司收購興趣的初創公司Snap如今市值已約有170億美元。

Systrom素有善名。他不但引以為傲,而且將這視為Instagram公司的一大優良遺傳因子。2010年公司誕生時,他和Krieger就自己動手,刪除令人厭惡的評論。他們甚至親自封殺一些用戶,Systrom稱這種行動為「修理網上的引戰者」。Systrom指出,Krieger「始終笑臉迎人,總是待人和氣」,還自稱一舉一動都以妻子為榜樣,她是「你會遇到的最好的那種人」。從個人Instagram賬戶的帖子里也能看出,Systrom的確希望做一個傳播正能量的人。

因此,從VidCon回到Instagram公司位於Menlo Park的總部之後,Systrom告訴公司同仁,他們有了一項新的使命——把Instagram打造為社交媒體的烏托邦、最美好的網路平台。為此,Instagram公司的工程師需要集思廣益,悉心研究。從VidCon歸來後,Systrom在Instagram平台上發的第一張圖片是家裡自製的一些餅乾,是在美國獨立日前一天發布的。

看到照片里可人的圓餅,註冊名為streamlinedude的用戶居然評論:「這些東西圓滾滾的,像你媽媽。」還有個名叫Juliamezi的用戶神叨叨地留言說:「你要是不讀這條就會送命。」後來,她又在這話後面加了有點莫名其妙的一句:「如果你不在20張照片里發這個,我會永遠睡在你旁邊。」

按照傳統思維,技術平台並非不偏不倚。它們的設計和架構在鼓勵人們做出一些行為,它們的程序演算法甚至控制得更多。在這些平台,我們可能覺得像在劃自己的船,平台是河,演算法是水流。

Systrom領導的公司為全球7億用戶服務。他意識到,自己彷彿一位樂善好施的獨裁者,統治著一個人口是美國兩倍多的國家。他做的選擇影響著公司全體用戶的生活,其中有些是沒有安全感的青少年,有些是善於自我調整的成年人,有些是廣告商,有些是和一堆惡言惡語周旋的流行歌手。

去年7月中旬,也就是在VidCon閉幕不久,Systrom就面臨著這樣惡毒的網評災害。那個月月中一周內,美國鄉村音樂小天后Taylor Swift與前男友兼音樂人Calvin Harris、另一位流行女歌手Katy Perry以及知名嘻哈歌手Kanye West之妻、名媛Kim Kardashian先後在網上交鋒,敗下陣來。Swift被指對感情、對友情不忠。她的Instagram頁面很快開始變得像美國國家動物園裡的爬行動物聚集地。她的帖子下面幾乎全是可怕的蛇形表情符,有些是一群蛇壘著蛇、有些是無數蛇密布,再不就是用豬的頭像替代蛇來攻擊她。但此後彷彿一夜之間,這些可怕的蛇開始銷聲匿跡。沒多久,Swift的帖子又回到了她過去最喜歡的樣子:全是她和美女朋友穿著漂亮泳裝的靚照,評論都在誇她看上去多美。

這樣的變化不是巧合。因為之前幾周,Systrom率領團隊靜悄悄地立起了一張過濾網,它能自動刪除用戶帖子下面的某些詞語和表情符。Swift帖子下面的蛇就是濾網第一批絞殺的目標。那年9月,Systrom在全球範圍內發布了這一功能。只要點擊一個按鈕,用戶就能「隱藏不當的評論」,屏蔽一些Instagram挑選的敏感詞,包括帶著種族主義色彩羞辱人的詞語和破鞋這樣罵人的髒話。用戶還可以添加自定義的屏蔽關鍵詞,甚至自定義的表情符,比如蛇。

Instagram工程師的行動才剛開始。一個月後,Instagram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工具,它們簡直像給用戶的手機植入了一個能感同身受的高中教導主任。假如用戶輸入自殺這個詞,首先會看到一些小對話框,上書「如果你碰到什麼難事,我們樂意幫忙。」接下來出現一個提供支援的屏幕,其中包括一個防止自殺的服務熱線電話號碼。又過了兩個月,到了去年12月,Instagram公司授予用戶關閉特定帖子一切評論的權力。當用戶希望自言自語,不想與別人對話,就能這樣設置。

憤世嫉俗的人可能會說,這些改變不僅僅對用戶的身心有益,對Instagram公司的生意同樣有好處。廣告商喜歡在言論積極向上的地方砸錢做廣告,名人也喜歡不會被冷嘲熱諷的平台。只有在自己感覺安全,父母也不會要求關掉手機的網路空間,年輕人才會把個人言論公之於眾。

而如果你和Instagram公司上下的員工交流過,就會感到,這場「整風運動」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行動,並不是單單瞅准了自己的荷包。主管Instagram公共政策的Nicky Jackson Colaco談到了自己的孩子,還有許多第一次在Instagram上體驗社交媒體的青少年。她說:「我覺得我們要說的是,我們希望身處不一樣的環境。」

但要是僅僅像刪除蛇形表情符那樣解決相對簡單的技術問題,Instagram公司還無法創造一個「清潔」的網路世界。於是,在去年秋季發布一系列產品後,Instagram公司的工程師開始啃一些複雜得多的硬骨頭。

試圖根據推理剔除網上的語言垃圾早就是人類有心攻克的難關。多虧了人工智慧,現在機器能更好地做這項工作。去年6月,大概就在Systrom參加VidCon期間,Facebook公司宣布自行開發了一項工具,幫助電腦理解人類語言的意思。Facebook公司的那套系統名為DeepText。它的理論依據是一種名為詞嵌入的機器學習理論。碰到一個新詞的時候,DeepText會設法通過那個詞前後的詞推測它的意思。如果一個西瓜摸樣的表情符周圍總是有一些右翼話題的詞,那它就應該帶有右翼傾向的意義。這個分類引擎分析的數據越多,就越聰明。它和人類一樣,也需要花時間學習。不同於人類的是,它不會筋疲力盡,也不會因為在一行話里72次讀到同一個有淫穢意義的詞,就心情低落。

不妨把DeepText看作一個成年人的大腦,此人失去了所有的記憶,現在要全力以赴完成一切人類交來的語言學工作。Facebook公司實質上在冰箱里存滿了這類毫無記憶內存的大腦,把這個冰箱的支配權交給了自己的工程團隊。工程師們教有些大腦辨別一個簡訊功能Messenger的用戶是否需要叫計程車,教另一些大腦指導用戶利用市場功能Marketplace出售自行車。

經過了解DeepText,Systrom認識到,他手下的工程師也可能迎戰Instagram平台上的垃圾信息。不過首先,就像小孩子學習人類語言一樣,需要一些人教導機器人。於是,Systrom召集了一批人馬,篩選Instagram平台上海量的髒話、嘩眾取寵的詞語、恐嚇威脅人的低級用語。

這些Instagram員工將所有言論分為垃圾和非垃圾信息兩類,然後把這些分類的信息一股腦丟給DeepText。學習了解這些類別之後,機器開始擬定規則,分辨迪拜相關的帖子有無真正的經濟效益,有的回復是來自朋友還是希望得到用戶關注的自動程序留言。在DeepText能足夠準確地辨別垃圾信息後,工程師進一步推動工作。Instagram去年10月低調地發布了相關產品。

而後,Systrom有了一個更需要精心策劃實現的設想:Instagram公司能不能用DeepText理解語義刻薄的評論?除了露骨的猥瑣言論和機器人自動設定的互相關注評論,人工智慧能否學會剔除意義更含糊的內容?比如「姐們你還是找個窗戶一頭跳下去好吧」這種話,我們聽起來當然不懷好意,但它並沒有包含任何特別有敵意的字眼。又比如「別合上啊,等下嘛,等等,張開腿,寶貝」這句話。它讓聽者噁心,可電腦能品出其中的意味嗎?「這些東西圓滾滾的,像你媽媽。」這種粗俗的話太離譜。但要是它出自你兒時的朋友之口,對方真心欣賞你母親做的德式餅乾,可能這話還會打動你。

其他社交媒體公司也曾努力辨別垃圾信息,但Instagram讓整個平台對用戶更友好的新計劃更宏大,顯得更雄心勃勃。Systrom指示團隊迎難而上。

Instagram是一家比較小的公司,只有大概500名員工。均攤下來,每位員工要負責公司150萬活躍用戶。訓練人工智慧機器做善惡言論辨別的團隊規模也很小。去年6月我去參觀Instagram的是偶,那個團隊約有20人,成員分散在站立式或者坐式的辦公桌前工作,周圍是散落各處的紙巾盒。每個人看起來都很年輕,整個團隊看上去成員背景多樣。一位帶著頭巾的女士坐在一個白人小伙旁邊。小夥子身穿美國棒球大聯盟舊金山巨人隊球星Tim Lincecum的紀念球衣。他們的工作是仔細品讀評論,判斷是否符合Instagram的社區指導標準,是否像Instagram的一位發言人所說,「精神上」一致。Instagram早在2012年就草擬了第一版社區指導。它相當於這個社交媒體平台的憲法。大眾可見的社區指導相對比較簡單,篇幅只有1200字(一言以蔽之,始終尊重他人,穿好衣服。)可對於評估網站言論的Instagram員工來說,他們要使用的社區指導長得多,而且有一套隱而不宣的標準。他們要用那樣的指導判斷哪些評論不錯,哪些性質惡劣。Instagram有幾十名做這類工作的評判者,他們全都至少會兩種語言。他們分析的評論超過2億條,每條評論都至少要經過兩次評估。

即使在處理看上去最無禮的詞語時,語意的微妙差別也很重要。管理評估者的Instagram內容運營總監James Mitchell說:「如果你用N開頭的詞詆毀別人,那我們平台肯定不允許。但有些情況是例外,比如你把它用在自我參照的表述中,或者你複述一個故事,或是回顧自己被歧視的一段經歷。」

評估者將數據分門別類以後,四分之五的分類後文本內容將輸入DeepText。經過學習所有評論,機器會歸納總結數據中好評論與懷評論的各種模式。最終,通過與DeepText合作,Instagram公司的工程師會制定一套規則,用以辨識負面的評論。這些規則辨別的依據是用戶發貼的內容,以及發貼者和評論者的關係等其他因素。Instagram還運用工程師內部稱為「karma分數」的指標,用它來評判用戶過往帖子的質量。然後,這些規則會在剩餘五分之一未輸入DeepText的數據上測試,看機器與人類的評估有多一致。

機器會給每個評論打分,分值最低零分,最高一分,比如0.41分、0.89分。這代表Instagram公司有多大把握認定相關評論不當。分數越高,評論的影響就越壞,得分超過了一定水平,評論就要被刪掉。Instagram公司調整了機器評分系統,允許它有1%的誤判率。這意味著,在機器刪除的評論之中,有1%是人類評估員會手下留情予以保留的。

有時,用機器可能是解決問題最純粹的方法。人類飽受偏見和矛盾之苦,容易作繭自縛。電腦沒有感情,不存在這方面的羈絆。但機器只有在它們依託的規則無誤時才會表現良好。今年早些時候,文本分析公司Luminoso的首席科學家Rob Speer基於詞語嵌入設計了一套演算法,嘗試理解人們在文本帖子里傳遞的情感。他把這套演算法用在食客對餐廳的點評上,意外地發現,墨西哥風味的餐館全都表現不佳。這個結論把Speer難住了,他只好深入分析數據。因為事實上,顧客喜歡墨西哥食物,只是他用演算法設計的系統認為他們不喜歡。最終,Speer找出了癥結:「原因在於,系統通過網上的內容了解墨西哥這個詞的意思。」他解釋說,由於墨西哥一詞在網上往往和非法這個詞有關,所以對程序演算法來說,出現墨西哥就不是什麼好的意思。

我給Systrom講了這個故事,他當即表示:「聽起來太可怕了。」接著他指出,Instagram公司不會依據那樣的演算法來評分,分數會根據人類評估員的判斷來打。但有沒有可能評估員也有某種形式的偏見?以那個穿Tim Lincecum球衣的小夥子為例,他會不會看到別人對高個的女士講髒話特別敏感,對別人沖矮個女士的髒話相對沒那麼敏感?他會不會覺得誰的命不是命相關的話題討人厭?或者給說這類話題的人更多自主權?即便是在Instagram公司辦公室工作的評判者,他們的偏見也是積少成多的。只消電腦上點一點滑鼠,他們就能決定一個濾網的偏見,而這個濾網協調著一個7億人所處的網路世界。

從去年6月產品上線至今,用戶看來都是合理的正面反饋。實際上很少有人注意到Instagram公司的濾網產品。但它並非無懈可擊。比如它難以辯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指代不同事物的詞。它屏蔽了含有fag一詞的句子,以為說到fag就是蔑稱男同性戀,其實這個詞在英國俚語里是指香煙。它屏蔽了用戶新開賬戶里的「你需要查一查自己的體重指數」這句話,卻給已認證賬戶發出的這句話開綠燈。它還難以辯析Kanye West的那些歌詞。如果一句話里出現諸如「我那些南方的黑人兄弟最了解我/我覺得好像我和Taylor可能還有性關係/為啥啊,因為我讓這個婊子出名了」這樣的歌詞,它很容易判斷。可要是Kaye變著花樣侮辱Taylor的話,它就摸不著頭緒了,比如「你把你的冰箱大門敞開/有人就去裡面取一塊三明治」 。

Instagram公司的一大風險是,濾網會慢慢改變這個社交平台的環境。當然,Instagram平台以分享圖片為主,可要是真知灼見和有深度的批評越來越少,這個平台會變成什麼樣?最有見地的觀點不會總是那麼陽光樂天、一團和氣。正如大家經常注意到的,沒有iPhone,Instagram不會存在。而蘋果之父喬布斯就以一些可能濾網不會放行的言論聞名於世。Systrom試圖打造的世界也許令人感覺不那麼好,可能會覺得是經過凈化的環境,可能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迪士尼樂園。

去年6月宣布推出過濾評論的產品時,Systrom發布了一張用字母組成一個心形的圖片,用它來解釋自己要做什麼。他得到的回應大部分都是正面的,評論一片歡騰,眾人紛紛高呼:「真了不起!!!!!!」、「(表情符:微笑、鮮花、OK)」、「好耶(表情符OK)」、「謝謝你!」、「太棒了!!!」

即使有批評的聲音,也沒幹擾濾網推行。也有用戶抱怨帖子沒按發布時間排序了。還有人覺得清理評論這件事就不合常理。但包括註冊名為futurestrader的用戶在內,還有等少數讀者一語道破和他們最息息相關的擔憂:「Instagram和整個社交媒體都變得藏污納垢,儘是一些惡意挑釁的帖子,這點我同意。可我希望,在審核那些有異見的評論和觀點時,不會因為這種大環境收緊審查的尺度。」

矽谷審查原則——好壞標準是一個偽命題,或者說至少含糊不清。美國政府在憲法層面限制了公民個人的審查權,但私人平台沒有這方面的限制。言論自由這一觀念很早以前就是矽谷的核心關注點。第一代電腦程序員接受的黑客道德、寬鬆的行為準則促進了互聯網信息自由流通。2009年,Facebook公司宣布,以「讓世界更開放和聯通」為公司使命。也是在這一年,伊朗爆發了被政府鎮壓的綠色革命,它也可以被稱為Twitter革命。「我們希望儘可能多呈現網上的觀點,因為我們相信,發聲越多,言論才會越好。」Twitter公司的一位創始元老Jason Goldman這樣告訴我。2012年,Twitter公司的一位高管稱其平台為「言論自由的黨派、自由言論的喉舌」。

在Twitter公司成長的年代,人們還在追求天真的理想主義。創立Twitter公司的一群年輕人並不懂得性別歧視的水有多深,甚至可能不知道,有人頂著一個簡單的網上身份,內心潛藏著法西斯主義等危險思想。當時,自由言論的擁躉渴望打倒獨裁。而今,高呼言論自由的人要求得到權力大放種族主義的厥詞,卻又不願被人斥為種族主義分子。

因此,在互聯網公司,言論自由的定義已經轉變。Facebook公司曾猜測,網站新聞推送里的一些虛假報道雖然某種程度上也算自由言論,但可能成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幕後推手。同樣在去年6月,Facebook修改了公司使命宣言,這可能不是巧合。如今,Facebook公司希望「讓人們又建立社群的權力,讓世界更親密團結。」Facebook公司最初的使命猶如出自美國第四屆總統、國父之一麥迪遜之口。現在這個版本更像一條可口可樂的廣告詞。

對Systrom來說,道理很簡單:言論自由不代表可以自由踐踏別人的言論。他的網路不是向公眾開放的廣場,是人們可以選擇是否使用的平台。被Instagram公司言論不夠自由的質疑逼急了,他會反問:「是不是言論自由僅僅是某個人的自由?」 同樣面對言論自由的疑問,Jackson Colaco的回答更犀利:「如果一個平台散發的毒性已經嚴重到用戶都不想發一條評論,甚至不願意分享一個觀點,實際上就是威脅到他們表達。」

但是,Colaco的話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限制言論有助於大家表達?什麼時候少一點限制更好,什麼時候限制少了還適得其反?要答得上這些問題可得花些功夫。Systrom選擇把它們擱在一邊,指出Instagram其實只瞄準了非常惡劣的評論。他說:「我們說的是最差的那5%的評論。就像那種窮凶極惡的壞蛋。我認為,我們不會試圖在灰色地帶遊走。」

十年前,Tristan Harris和Mike Krieger都在斯坦福大學聞名業界的說服技術實驗室求學,學習技術怎樣決定人類的行為。兩個人一道搗鼓了一款名為Send the Sunshine的應用,它的圖標像用Crayola馬克筆草草畫的一幅素描,Instagram現在也是這種畫風。那款應用鼓勵陽光燦爛地帶的用戶給所在地天氣陰鬱的朋友發照片。

Harris為谷歌效力多年,現在經營一家名為Time Well Spent的非營利組織,在那家機構發動了一場針對社交媒體的戰爭。為此他選擇的武器是傳統的新聞報道。當《大西洋月刊》的一篇特寫稱他「讓矽谷最為靠近良知」之後,他開始備受關注。他先是上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雜誌節目《60分鐘》,然後又接受了暢銷書作家Sam Harris的熱門播客採訪,漸漸聲名遠揚。Harris對我說,那些大牌科技公司「所做的無非是增加用戶投入度,『投入度』可以用『上癮』替代,兩個詞實質上是一個意思。」

Harris與人合作開發了一款叫Moment的應用。它衡量用戶在其他手機應用上耗費了多少時間,然後詢問用戶是否樂意那樣花時間。Moment的調查顯示,99%的受訪者都樂意把時間花在谷歌日曆應用上,96%的受訪者對花時間使用交通導航應用Waze感到滿意。但半數以上的受訪用戶並不樂於在Instagram上投入時間。他們平均每天約有54分鐘耗在Instagram上。用戶對Facebook公司的反饋更差。Facebook成為用戶認為最不該花時間的三大應用之一,嫌棄程度僅次於同志社交應用Grindr和手游Candy Crush Saga。

我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了Harris,沒等我把Harris的相關話題說完,Systrom就笑起來,反駁批評Instagram的觀點。「不好意思,我笑只是因為我覺得,要是以為人人都試圖設計一種讓用戶上癮的邪惡東西,這樣的看法太過牽強。我們試著為人們解決問題,假如這就代表他們喜歡用我們的產品,我覺得我們做得很棒。」

從本質上說,Systrom和同樣畢業於斯坦福的Harris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認為,人運用技術的方式可能很不健康。這是很重要的認識。兩人的區別在於,Harris希望矽谷的企業「不再以投入度為目的綁架用戶的思想。」Systrom則想讓這種投入度更陽光。

去年6月推出評論濾網以後,Systrom開始著手一項相關的工作:提高用戶發帖評論的質量。Systrom不會透露他究竟要怎樣衡量評論的質量,但那種質量的變化大概會類似Instagram公司改變帖子的類別,將分類依據由發貼時間變為帖子的相關性。採用這種方式是為了加快催生所謂的模仿效應。也就是說,當用戶發現別人口中儘是詩情畫意,自己也會出口成章。倘若當真產生這樣的效應,身為評估者,戴頭巾的姑娘和穿Lincecum球衣的小伙可能很快就得把注意力放在新鮮事物上了。

Systrom志在高遠,他的抱負不僅僅是修補Instagram平台的漏洞。他的第一個目標是清理自己運營的平台。但在全國上下對話戾氣都越來越重的今天,Systrom還希望向其他互聯網公司做出榜樣,向他們展示,網路並非不可避免地釋放毒害。「也許試圖向別的公司傳遞一種這是當務之急的信號,要開始全國、全球範圍的對話,因為我們都應該擁有能帶來安全感、兼收並蓄的網路社區。這麼做既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也是為了家人朋友著想,」他說,「我相信會成功。」

我問Systrom,他的終極目標是不是讓Instagram平台變得更好,或者含蓄一點說,讓人類變得更好,他否認了:「實際上我覺得是讓互聯網更美好。」

讓互聯網更安靜、更和善是不是代表互聯網變得更好呢?或許是,評論經過徹底過濾以後,Instagram公司不會打倒獨裁,甚至可能趣味性也減少了很多。畢竟,看到Taylor Swift精心安排的夏夜晚禮服秀被一群綠瑩瑩的蛇形表情符破壞,吃瓜群眾也會覺得挺有意思。這年頭要說互聯網不該變得更刻薄,還是難以找到支持的理由,在特朗普這種簡直以Twitter治國的總統當政時期、在很多青少年都用一種社交服務的時候更難自圓其說。

濾網上線不久Instagram公司傳出的一條噩耗可能已經成為上述觀點的佐證。今年7月中旬,Instagram公司的一位高級設計師、Systrom的密友Joy-Vincent Niemantsverdriet在游泳時發生意外,英年早逝。Systrom悲痛欲絕,在幾次員工大會上公開痛哭失聲。Instagram多數時候呈現的都是人們夢境一般的生活,看上去比我們真實的人生更美好。可這個世界有一種方法能擊潰我們在自己周圍築起的保護罩。好友去世不到一周,Systrom為他在Instagram上發了一條哀悼的帖子:「Joy-Vincent是一切Instagram精神的化身。他技藝高超,與人為善不計回報,懷著好奇觀察世界。」

不知是因為濾網發揮作用,還是因為哪怕在網上,人有時也都有同理心,Systrom的這條帖子發出頭幾天里沒有收到一條嘲諷或是挖苦的評語。評論者回以同情、悲傷,甚至精闢的見解,誰都沒有叫囂著貶低別人。

原文鏈接:https://www.wired.com/2017/08/instagram-kevin-systrom-wants-to-clean-up-the-internet

36氪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星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可樂不好賣了?7家飲料向新加坡市場「妥協」:答應降低含糖量
人工智慧也是大藝術家!AI歌曲網路爆紅,未來歌手們要失業了!
亞馬遜效應的安全區真的安全嗎?投資者和企業家別再自欺欺人了!
投資阿里巴巴、滴滴,收購ARM,軟銀每一次都在打造行業王者?

TAG:氪星情報局 |

您可能感興趣

舉棋不定的MacBook鍵盤又爆新專利,這次蘋果下定決心了嗎?
下定決心買蘋果手機 但iPhoneX有什麼缺點?
福音 蘋果下決心解決iPhone XS系列信號問題
Apple News+不被看好 蘋果決心改進
OMG下定決心徹底重組,除icon將全部更換,黑暗勢力欲王者歸來!
讓人嘆息:黑莓下定決心 徹底放棄BlackBerry系統
她cutiesexy的巔峰?彷彿下定決心要勾走你的魂!
PJ哥換家決心不足 OpTic不敵Tnc遭淘汰
搞笑GIF:吃貨的決心,你根本無法體會到!
廠商們終於下決心,讓 OLED 屏不再瞎眼
谷歌都說不限制華為了,為何華為還是要決心推出ARK OS系統
I/O大會定調:保護隱私 谷歌下定了決心
Ingram Micro ONE APAC大會舉辦:彰顯英邁國際數字化轉型決心!
GIF搞笑趣圖:什麼都不能阻止我吃烤肉的決心!
三重回收面料!Converse推全新Renew系列表環保決心
Undertale(傳說之下): 保持決心,堅定信念
雷軍下決心了!MIUI負責人開啟用戶反饋集中整治行動
喜大普奔,MIUI終於下決心整治廣告
Pinterest決心「流血上市」,矽谷科技新股賣不動了?
Louis Vuitton下定決心開皮革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