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如何破解「千人千面」,深度解讀用戶畫像

如何破解「千人千面」,深度解讀用戶畫像

作者|鄒雨晗

編輯|陳光

微信公眾號ID|Xtecher

User Persona

第一種用戶畫像(User Persona)是產品設計、運營人員從用戶群體中抽象出來的典型用戶:

在用戶調研階段,產品經理經過調查問卷、客戶訪談了解用戶的共性與差異,匯總成不同的虛擬用戶;

在產品原型設計、開發階段,產品經理圍繞這些虛擬用戶的需求、場景,研究設計產品用戶體驗與使用流程;

當產品設計出現分歧時,產品經理能夠藉助用戶畫像,跳出離散的需求,聚焦到目標用戶,不再討論這個功能要不要保留,而是討論用戶可能需要這個功能,可能如何使用這個功能等等。

例如某招聘類產品在調研階段構建的用戶畫像(User Persona):

(圖片引用自 https://www.clearvoice.com)

所以,這類用戶畫像(UserPersona),本質是一個用以描述用戶需求的工具,它幫助不同角色在產品研發過程中,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產品設計階段和原型開發階段,產品經理會較多地藉助用戶畫像(User Persona)理解用戶的需求,想像用戶使用的場景。隨著產品上線後不斷迭代,積累真實用戶,僅通過用戶畫像(User Persona)難以量化地評估用戶需求,也很難通過數據證偽,不確定用戶畫像(User Persona)虛構的人物是不是真的目標群體。同時,真實用戶群體也隨時間推移變化,在設計階段虛構的用戶畫像(User Persona)需要重新調研、設想。

User Profile

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產品積累的用戶行為數據,為產品運營提供更好的支撐,例如根據用戶瀏覽記錄向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這就是本文著重介紹的第二種用戶畫像(User Profile)——根據每個人在產品中的用戶行為數據,產出描述用戶的標籤的集合。例如猜他是男是女,生活工作所在地,乃至喜歡哪個明星,要買什麼東西等。

隨著「千人千面」等理念深入人心,在與許多企業客戶的溝通中,我們希望客戶更加清楚兩種用戶畫像的差異。與第一種用戶畫像(User Persona)不同的是,用戶畫像(User Profile)的建設更加關註:

是否反應受眾的真實需求:用戶畫像(User Profile)這個詞的字面意義,是關注人口屬性、生活狀態等靜態信息,但這些信息並不一定直接反應用戶興趣。產品更關注的往往是某用戶「最近喜歡看哪類視頻」、「準備買多少錢的手機」這樣能幫助產品運營的動態信息;

時效性:用戶的興趣偏好隨時都在發生變化,需要及時更新用戶標籤;

覆蓋度:用戶畫像(User Profile)既要勾勒出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也要記錄用戶不感興趣的信息,盡量多地滿足產品運營的需要。但同時,除了人口屬性等明確的屬性外,大多數用戶畫像的正確與否是沒有意義的。如「最近喜歡看搞笑視頻」這個標籤,並不表示用戶下一次一定觀看搞笑視頻,因此執著於提升標籤的準確度,不如設計出多更清晰描述受眾需求的標籤,更多時候我們注重提升用戶畫像的覆蓋度,同時提供更細粒度的畫像。

設計用戶畫像的標籤體系

用戶畫像(以下均指 User Profile)一般通過標籤體系落地,簡單說就是你把用戶分到多少個類裡面去,當然,每個用戶是可以分到多個類上的。這些類都是什麼,彼此之間有何聯繫,就構成了標籤體系。通常有兩種思路設計用戶畫像的標籤體系。

一是結構化的標籤體系,這類標籤可以直接從人口屬性、物品信息等基本信息中直接得到,有明確的層級關係,如性別、省市、視頻分類、商品分類等。

結構化的標籤體系通常較為簡單,一般可以直接通過用戶的行為映射得到,例如根據用戶的購買記錄,為用戶構建物品對應的結構化標籤。但結構化標籤往往粒度較粗,無法充分衡量用戶的興趣,例如新聞類 App 中用戶閱讀了一條關於某明星的娛樂類新聞,其實無法推斷出他對所有娛樂類新聞感興趣,也不一定只對該明星情有獨鍾。

另一種是非結構化標籤體系,就是各個標籤各自反應各自的用戶興趣,彼此之間並無層級關係。典型的非結構化的標籤,如搜索廣告系統中的關鍵詞,或者閱讀類產品中的文檔主題模型(Topic Model),或者向量化的用戶、物品 Embedding。

標籤體系的建設一要便於使用,二要區分度明顯。結合具體產品而言,在不同的場景下,對這兩點的要求重點是不同的。最終在產品中選擇哪些標籤並沒有明確的依據,還是需要充分了解到底是什麼驅動用戶使用產品。有效的標籤體系,要能反應用戶決定買什麼、不買什麼的邏輯與依據。例如電商產品中,以新聞頻道的方法,為用戶構建「財經、體育、旅遊、…」這樣的標籤,雖然並不難,但也沒多大意義。

用戶畫像行業實踐

神策數據與國內某知名視頻聚合網站共同建設視頻推薦服務。該網站每天聚合全網的視頻,向用戶提供熱門視頻、視頻檢索等服務。網站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和行為數據,圍繞新、老用戶的運營模型在發生著變化。

與傳統的視頻站點不同,短視頻的運營特點有:

播放隨意性強:短視頻播放雖然是個高頻、周期性強的娛樂應用,但單次觀影時間短,用戶選擇隨意性大;

熱點輪換迅速:平台中不斷加入新視頻,每天的熱門內容不斷變化,網站需要發現用戶潛在的興趣點,向用戶推薦新鮮內容;

場景驅動:場景是特定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的組合下的特定的消費意圖。不同的時間、地點,不同類型的用戶的消費意圖會有差異。例如白領乘地鐵上班,會關注當日的新聞熱點;周末晚上在家,用戶更喜歡點擊娛樂搞笑視頻。場景辨識越細緻,越能了解用戶的消費意圖,推薦滿意度也就越高。

隨著視頻資源的不斷豐富和用戶需求的多樣化,如何準確向客戶推薦視頻,是該產品用戶畫像的一個基本目標。我們十分看重推薦系統中,推薦結果的可解釋性,即讓用戶能感覺到每一條推薦視頻的推薦理由。因此,我們構建用戶畫像也以觀看場景和觀看興趣為主。

用戶畫像

用戶在哪裡?

這個時段可能處於什麼場景?

構建用戶畫像,進行場景推薦。這兩種標籤的獲取較為直接,通過用戶手機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當前時段就可以得到。不同場景下,我們向新用戶推薦不同的視頻,例如:

工作日,7:00-10:00: 用戶可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公司,乘車時使用 3G/4G 流量上網,時間較為碎片化,並且容易受到打擾而中斷觀看。通常,這個時段用戶希望了解當天的時事、新聞。因此我們推薦短小精悍的熱點新聞;

工作日,12:30-14:00:用戶可能在公司午休,我們推薦娛樂、搞笑類的視頻,目的性較弱,隨意尋找符合自己口味的內容,但有可能因為午睡或工作,觀影時間碎片化。因此,我們推薦視頻時長較短,娛樂、搞笑類的視頻,如 X 奇藝的「笑 X 來了」等;

周末,19:00-23:00:用戶可能在家中休息,觀看時間較為充足;使用 Wifi,速度穩定;這個時段用戶目的性通常較強,例如看看 」XX 歌手」、「XX 男」 等綜藝節目的熱門片段更新沒有。因此我們可以推薦綜藝節目、電影片花等,滿足用戶長時間放鬆的需求。

通過場景推薦的方式,我們在不了解用戶興趣的情況下,針對不同場景標籤下的新用戶推薦不同熱門視頻,滿足用戶需求。

而對於老用戶,運營目標是提升用戶體驗,向用戶推薦感興趣的內容,能提高觀影時長;結合場景推薦用戶可能感興趣的新鮮內容,能提高用戶留存率。除常規信息、場景信息外,構建老用戶的用戶畫像還會考慮:

用戶在不同時段的興趣點

用戶是否喜歡探索新鮮視頻

用戶召回需求

對於第一類「用戶興趣標籤」,可以通過視頻本身的分類信息構建結構化的興趣標籤。

我們在實際處理中,將每個用戶最近觀看記錄作為一個觀影序列,通過 Item2Vec(《Item2Vec: NeuralItem Embedding for CollaborativeFiltering》, https://arxiv.org/pdf/1603.04259v2.pdf)產出視頻的 Embedding 矩陣,並用 Bag of Words 的思想以每個用戶的最近觀看記錄描述用戶興趣,得到用戶 Embedding,作為用戶興趣標籤。

通過用戶興趣標籤,我們可以將用戶興趣融入前文描述的場景推薦中,例如在工作日的 7:00-10:00,我們根據用戶興趣,從熱點新聞中篩選用戶感興趣的軍事、財經等品類;在周末的 19:00-23:00,我們根據用戶上周的觀影記錄,重複推薦相同的新一期的綜藝類節目。

對於第二類「用戶新鮮度需求標籤」,我們通過衡量用戶觀影記錄中,各影片之間的相似度得到。影片分類覆蓋越多,或影片之間的向量距離越遠,說明用戶越喜歡探索新內容。

對於喜歡探索不同類型的視頻的用戶,我們會更傾向於從用戶未觀看過的分類中,抽取新鮮熱門視頻加入推薦排序結果中。

現在互聯網產品的獲客成本很高,神策分析可以通過多維分析的方式尋找用戶流失的原因,同時我們也通過統計方法預測用戶流失風險。

對於視頻網站的老用戶,觀影習慣和場景通常較為固定,當用戶最近一段時間內的觀看頻次顯著低於過往,甚至沒有打開 App 時,我們判定用戶有流失風險,可以通過推送感興趣的視頻等手段,召回用戶。

小結

短視頻是一個高頻、隨意性強的產品,用戶的觀看行為受時間、場地等場景因素影響較大,需要對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觀看行為做深入了解,歸納不同場景下用戶個體需求、群體需求的差異,針對不同場景制定相應的推薦策略,這也是我們選擇場景作為短視頻產品用戶畫像的突破口的原因。

同時我們在構建視頻推薦的用戶畫像時還面臨如下挑戰:

數據稀疏性:個人的觀看記錄相對整體的覆蓋度是十分低的,不同的個體間重合度也很低。我們需要從這些稀疏的數據中得到個體、群體的興趣標籤。

用戶興趣變化快:用戶的興趣點隨時間、熱點變化,用戶觀看了幾次關於某明星的短視頻,並不代表第二天或未來用戶會對他感興趣。我們需要分別構建用戶短期、長期的興趣標籤。

場景識別難:目前我們的場景識別以時間段為主,未加入地理位置信息,而後者能顯著提高細粒度場景識別的準確度。

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文中提到的兩種用戶畫像。User Persona 可以幫助我們形象的了解目標用戶的行為特徵,作為我們判斷用戶需求的依據;User Profile 從用戶行為中構建各種標籤,在用戶生命周期中不斷刻畫用戶意圖,輔助產品運營。

畫像標籤體系的建設是不斷迭代的過程,例如視頻產品中,新的視頻、新的熱門話題不斷產生,不斷地研究和調整也就必不可少。只有根據產品運營的目標,靈活調整標籤體系,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用戶行為分析產品,可以訪問神策數據官網或關注神策數據公眾號。

━━━━━

封面來源: 排版:陳光 校對:陳光

━━━━━

如果您有國內外科技行業新鮮資訊或獨到見解,歡迎與Xtecher聯繫

Xtecher官網平台現開通認證作者,

(添加好友請註明公司、職位、事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techer 的精彩文章:

桔牛科技趙雪松:在「all in」賦能B端的路上務實前行
做創業者第一個零成本工作空間,仁智孵化器誠邀您入駐
DataExa:做全景價值洞察平台,讓AI降低門檻減少工作量
重磅系列課:火炬上的深度學習(上)
人工智慧,物聯網信息安全的良藥?

TAG:Xtecher |

您可能感興趣

千與千尋:喜歡無臉男嗎?深度解讀這個角色設定的意義
如何解讀「多看少買」
千與千尋:千尋這個名字另一種解讀,最後尋找的是未來相見之日
過度解讀,千萬別害了《一出好戲》
為你,千千萬萬遍 解讀不一樣的張一山
笑死人不償命,漫畫解讀印度史
哈佛萬字深度解讀
油畫人像眼睛,最詳細解讀
糜爛性胃炎全面解讀,你對它了解多少?
面試深度解讀好文!
絕地求生:深度解讀5種握把該如何選擇
千人千種解讀,電影《第四面牆》展映
《千與千尋》——關於「名字」的解讀
阿托伐他汀可以吃半片嗎?他汀服用劑量如何選擇,來看這篇解讀
宮崎駿的湯婆婆反應了哪種社會現象?看懂君為您解讀——千與千尋
易烊千璽手掌紋被解讀,原來千璽的感情線是這樣的,粉絲:果然沒看錯人
這可能是你看過最深度的表情包解讀
詳細解讀:白羊座,究竟被誤讀得有多深?
什麼是過度解讀
透過面相解讀人心,最實用的識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