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雖然鬼畜比較下飯,但金政委的乾貨也是滿耐嚼的~

雖然鬼畜比較下飯,但金政委的乾貨也是滿耐嚼的~

【前幾天,金燦榮教授(金老師頭銜不比《權游》的龍媽短,就列兩個好了:人大國關副院長,戰忽局金政委)在「觀天下」講壇上,歸納總結了未來十年的世界大趨勢。金教授全程高能,金句頻出,現場特別歡樂……為了不使真知灼見被當作單口相聲笑笑就忘,我們特地整理了講演實錄,已獲本人審閱校對。】







我今天很大膽地選了一個大題目——「未來10年世界可能的大變局」,其實社會科學的預測功能比較差,主要還是做事後諸葛亮,把過去犯的錯誤和成功的經驗總結一下,以便以後走得更穩。




社會科學的預測跟自然科學比不了,不過像自然科學裡的氣候學、氣象學其實跟我們水平也差不多(笑)。 我朋友的岳父是中國氣象局的高級工程師,他說其實氣象學預測水平跟那個老農看天象差不多的,它跟我們水平也差不多。但是既然我選了這個題目,我就大膽預測一下,因為總得有一個方向性的預測,然後大家可以進行批判,在相互批駁中可以找到某種靠譜的路徑。




為了簡便起見,我就把所想到的未來十年的趨勢歸結為十個方面。






1. 大國關係更加嚴峻



首先,未來十年決定國際關係的還是大國,我覺得這是第一要素,大國關係還是第一位的。




儘管我們學者喜歡講一些邊邊角角的東西,會把那些非傳統安全性問題看得很高,但是從歷史經驗來看,大國關係對國際關係最重要,未來十年大國關係要比過去十年更複雜,這是一個大的判斷。「大國」很難定義,我只是說從經驗角度看,在我這裡是指六個國家和國家集團,即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它的行動能力相當於一個大國)、日本、印度,但巴西沒有算進來,雖然它的體量足以成為一個大國,但是很可惜,它的行動能力比較差。



我去過巴西兩次,巴西朋友說上帝一定是巴西人,因為他對巴西太厚愛了。在巴西,你跟他們談「饑寒交迫」,他們徹底不理解,因為他們很少有「飢」的感覺,物產豐富,隨便拿個東西就可以吃,「寒」就更沒有了,對吧。




有巴西朋友到北京來,當時正值1月份,我們跟他說要多穿衣服,他說好,結果他帶了三條長袖襯衫,然後一出北京機場就給凍一跟頭。因為他平時就是短袖短褲,帶三條長袖,不就是多帶衣服嗎,對不對。巴西這個地方就是條件太好,太好了以後就容易有問題,就是散漫、組織能力很差,而人類的進步基本上是靠組織能力來衡量的,組織能力越強,發達程度就越高。




文揚老師提出一個說法叫「廣土巨族」,我覺得挺好,這個是屬於中國社會科學的元概念,可以發展出理論的,「廣土巨族」背後實際上是一個很艱難的組織能力提高的過程,巴西就缺這個東西,所以其實上帝真是喜歡他。我在飛機上兩次橫貫巴西,都羨慕得不得了,8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點黃禿禿的土地都沒有,不像我們北京,北京要往歐洲去,都是黃禿禿的,只在半個小時以內能看到綠色。地球最大的肺亞馬遜森林在巴西,地球的腎亞馬遜河也在那,水量豐富到什麼程度呢,它在枯水期的水量是我們長江的8倍,豐水期那就是海了,看不到邊的,具有如此體量的巴西本來是個大國,但是很可惜它缺乏組織能力,不能算「大國」。



我個人認為,從客觀的競爭條件來講,中美印在未來十年應該會好於俄歐日。俄羅斯人口偏少,好像只有1.42億人,而且人口還在萎縮,雖然萎縮速度沒有日本快。現在俄羅斯女孩一輩子只生0.67個孩子,歐洲是0.7也正在老化,我們中國還行,平均下來好像是1.2。日本也有這個問題,而且是絕對人口減少,去年減少了36萬人,所以從人口態勢、資源態勢,還有國家組織動員能力角度來講,以上六家中美印態勢要好一點。




從主觀上看,未來這六個國家和國家集團的行為方式其實差不多,主要就是三點:內部,然後外部關係,然後推進自己議程。首先都要搞好內部式,這是第一。第二是盡量搞好與其他大國關係。把內部事務、國際關係這兩件事做好了,然後再去推進自己的國際議程。


總體來講,未來的大國關係是非常複雜的,之間的縱橫捭闔,相互參與應該是加深的。對中國來講,未來中俄關係、中歐關係大致應該是穩定的,我們比較難處理的是中美、中日、中印三對關係。



從美國角度來講,未來隨著中國力量跟趨近,它會越來越緊張,然後對我們的反應會越來越不那麼從容。我本人是研究美國的,從1984年開始專門研究,已經33年了。我個人有一個體會,美國這個國家在變,它現在進入更年期了,原來脾氣挺好,還挺可愛的,很自信,當然也有點毛病,就是喜歡頤指氣使,喜歡指揮人。美國總體來講還是好打交道的,因為自信的國家會寬容、幽默,罵它沒有關係,罵它它反而會自己跟自己開玩笑。現在美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像印度,很敏感,喜歡聽奉承話,你講它好話它會高興,但一罵它它就跟你急,幽默感沒有了,沒有以前好打交道了。估計以後中國跟美國力量趨同,然後美國脾氣不好,兩國關係挺難處的。




至於日本,我個人認為它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最難接受中國崛起的,因為日本有兩個心理是別的國家沒有的,一個就是對中國有愚蠢的種族主義,另一個是有非常深刻的犯罪感。過去一百多年,日本學西方,脫亞入歐,學到了一個很棒的東西,就是工業體系。日本自此掌握了現代製造業,然後工業化做得很好,好到什麼程度呢?不僅是亞洲第一,而且在全世界非西方的180個國家和地區它都排第一,而我們中國過去有段時間愚蠢地拒絕工業化,主要是晚清70年,對比之下,日本是朝野同心拚命地學,學得很好,而中國一再地愚蠢拒絕,導致的結果就是工業日本碾壓農業中國。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從國際政治角度來講是日本侵略中國,從歷史角度來講,其實是工業打農業。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日本跟中國對比,具備非常明顯的全面的工業技術優勢。這是個事實,必須尊重和承認,然後謙虛地學習改正。但是問題發生在下一個環節,日本的理論家、政治家、戰略家錯誤地把這一段時間的技術優勢解釋成了日本文明對中國文明永恆的優勢,這是偷換概念。進而有一些人比較惡劣,心也比較窄,就把它解釋成日本人比中國人強。




在這個過程當中,日本還編造了很多文化謊言,然後中國一幫愚蠢的知識分子一百年來一直在重複這些謊言。比如日本人說中國人馬馬虎虎,原來沒出國我是同意的,後來我去了美國,發現了美國人跟我們一模一樣,接著去了俄羅斯才發現,那才叫馬馬虎虎,後來去了巴西和印度才知道真正馬馬虎虎的是他們,而且是沒有底線的,中國在大國裡面算好的,馬虎竟然也被日本人說成是中國特有的毛病,日本人這個壞呀。





還有一個文化謊言說中國人不團結,一盤散沙,這個是很影響中國知識界、政治界的。連民國之父孫先生都這麼說,我之前也覺得這個判斷是對的,後來在世界上一跑,我美國去了一百多次了,別的國家和地區也有70個左右,後來就發現跟正常人類比,我們其實比他們多數都團結。




比如說非洲,你看盧安達大屠殺,圖西族和胡圖族在四個月時間,相互屠殺了130萬人,太殘酷了。然後你再看中東、北非和西亞,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太深刻了。我聽說有個阿拉伯諺語這麼說的,在沙漠上遇到波斯人和毒蛇,一定要先打死波斯人,呵呵。




然後再看南亞,你看巴基斯坦和印度,它們其實原來是一個文明圈,人種其實都是黑白混血,都是一樣的,但現在勢如水火。歐洲的話,我們可以說說斯拉夫人,斯拉夫分三塊:西斯拉夫、東斯拉夫,南斯拉夫,西斯拉夫的代表是波蘭,東斯拉夫代表俄羅斯,他們之間是相互仇恨,特別是波蘭對俄國的仇恨,大家應該都看過布羅津斯基的書《大棋局》,因為他是波蘭人,他是知道這個民族感情的,他在書中說波蘭人對俄國人的仇恨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不需要教育的。東斯拉夫是三兄弟,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現在你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仇恨有多大。所以我的結論是這樣,我們跟正常人類比,都比他們團結。




另外,日本人在過去100年侵略中國,其實是有點心理障礙的,其實它心裡清楚中國是它的文化「養母」。如果大家有興趣到日本旅遊,別光買東西,別光花12000人民幣買一個馬桶蓋,結果到頭來卻發現杭州郊區生產的,這太蠢了,這是標準的現代蠢貨,小清新吶。大家可以去上野公園旁邊看一下日本國家歷史博物館,你會發現日本從古墳時代進入王朝是702年,很晚的,在八世紀才從部落進入王朝,是很年輕的一個民族。它接受的東西就是五經博士,從朝鮮半島傳過去的,它的文化是從學儒家開始的,然後再加上漢傳佛教,又叫大乘佛教。中國是它的文化養母,日本現代化以後上來就打我們,他為了說服自己,也為了震懾中國人,就要羞辱我們,把我們說得特別不堪,好給他自己找一個安慰。




其實日本今天已經開始面臨困難了,因為日本擁有技術優勢的前提是中國人愚蠢地拒絕學習,只要中國人開始學習,在技術上趕上他只是個時間問題。技術優勢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廣義的知識優勢的一部分,包括狹義的知識、技術、制度,而這些通過學習過程完全是可以彌補的。隨著中國現在認真地開始搞工業化,在一步一步改善,我們現在有幾個東西已經趕上日本了,然後他們反而陷入了困惑之中,現在跟日本談兩個事他們是無法理解的。


第一件事,他們原來覺得索尼是最偉大的電子帝國,應該是unbeatable,不可戰勝的,但現在他們自己會說「where is Sony?」,索尼還在,不過已經成為我們華為的打工仔了,是配件供給商。









再一件事就是日本的高鐵叫新幹線,他們覺得我獨步天下,我的高鐵誰也不可戰勝,現在他們清楚地知道中國高鐵比他們好。世界上三大高鐵系統法國、日本、中國,我們是最好的。日本新幹線最高時速246公里,法國272公里,在中國時速不到300公里都不好意思叫高鐵,我們那叫動車。所以按照中國的標準,日本是沒有高鐵的,你246的時速怎麼好意思叫高鐵呢?




日本還有一個的特殊心理,就是他對我們有非常深刻的犯罪感,他絕對知道現在是對不起我們的。從甲午戰爭到全面侵華,對中國的侵略特別殘酷,它害怕我們有強大的報復感,它有點像那個販毒分子,犯罪分子被抓後可能獲死罪,遇到警察是要激烈反抗的,但是假如犯個小事被抓,警察來了可能就很老實。日本自己覺得他其實是犯了死罪,特別嚴重。中國屬於大國裡面特別好的國家,日本認個錯其實就過去了,但他就是不認錯,所以中日關係未來一定是很麻煩。




中印關係以後肯定也是很麻煩,因為有邊界衝突,這是很現實的問題。然後在客觀上,我們又是同時崛起,處於戰略競爭態勢。






2. 世界在走向兩超多強




第二個大趨勢是世界在走向兩超多強。不會像美國希望的那樣,永遠保持一超多強,也不是像我們以前推薦的「多極化」,它是兩超多強,不是設計它走出來的。在中國保持國內政治穩定的情況之下,我們的經濟發展比大多數國家還是要快,在此基礎上,我們綜合國力會穩步提高的。因此我估計未來十年中國和其他大國應該是會拉開距離的。中國經濟發展有一個訣竅,就是我們是雙輪驅動、雙引擎,一個是市場,有一些中國人天生就擅長搞市場,他們是天生的企業家,特別是江浙一帶。我祖籍是浙江的,我有四個堂兄,每個人都比我有錢。中國這個民族具有企業家天賦,給他市場經濟他就可以玩得轉,珠三角也有一批這樣的企業家。




另外,中國地方政府每一個黨委書記其實都是CEO,整天想著怎麼招商引資。這兩年,地方政府這個輪子稍微熄了一下火,但是十九大之後肯定會重新啟動,我們會回到雙輪驅動,我們的經濟會更快一些。美國是單輪驅動,只有市場,它玩市場玩的非常好。未來麻煩比較大的是俄羅斯,它就不知道怎麼玩市場經濟,它天生應該玩計劃經濟,但計劃經濟這個條件它也沒有了,計劃經濟必須有強大的那個中央委員會,強大的紀委,強大的國營企業,現在都沒了。所以他現在主要靠賣資源,俄羅斯去年51%的財政依靠石油,出口的81%靠石油,整個國家已經掉到資源陷阱裡面去了,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人在經濟上不是很看得起俄羅斯,有媒體把俄羅斯叫做擁有核武器的沙烏地阿拉伯。




總之,世界格局從一超多強走向兩超多強,這是一個判斷,然後再講具體一點呢,就是世界治理的主要平台以後將是G20,G7還會存在,但它的作用性是會下降的。還有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強大,由中國推動的一些新的國際機制將會更為重要。比如說亞投行、金磚銀行、亞信會議、上合組織。還有一個傳言,就是77國集團下面有一個南南合作銀行,也快有60年了,然後不死不活,他們急需有效的領導,中國可能會琢磨著要把這個給改造改造。




另外,有些倡議,像「一帶一路」,還有一些理念,如「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夥伴網路」,日後的影響也會變大。







3. 中等強國作用更加突出




第三個趨勢是未來十年,我們對有些中等強國要給予更高的重視,因為他們發揮的作用會更大。在我心目中,未來特別要重視的四個中等強國有越南、印尼、伊朗、土耳其。為什麼呢?




越南的工業化應該會搞得不錯,我去過兩次越南,特別是到胡志明市(以前叫西貢),晚上3點鐘,像中午一樣的,熱鬧得不得。它是具備工業化能力的,而且它人口9000多萬,很快要過一個億了,人口基數在那裡,工業能力也具備。前幾天國際奧數成績出來了,韓國第一,中國第二,越南第三,我覺得越南還是挺厲害的一個國家,然後外交策略也非常棒,值得重視。




還有印尼,印尼人口龐大,所在位置也很重要,隨著中國崛起、印度崛起,它在這兩個大國周邊,這種外溢效應,它可以受益的。美國的戰略中心又到這裡來了,以後非常有影響的三大國都在這了,他可以借這個力,本身人口多,資源環境不錯,地區條件也不錯,大家都會去拉印尼,它的外部環境也是左右逢源的,所以印尼還是很有希望的。但印尼的內部問題要比別人大,越南共產黨領導時它就土改了,之後對國家的工業化也有好處。




土改是一個國家現代化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很多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拉美國家的現代化障礙首先就在這裡,沒有土改,財富不平均。這個國家有富人,但他那個錢都拿到國際市場,交給美國的對沖基金,去賺超額利潤了,他不投在國內,這個國家有錢,但錢不歸國家管,富人會變得更富,可是整個國家是窮的,現代化也就沒有資金了。好不容易引進外資,能夠搞一點工業,因為大家都窮,所以沒有市場,於是只能惡性循環。但是在土改之後財富分配比較平均,社會本身是有財富的,這樣工業化就有條件了。




還有伊朗。首先伊朗的文明悠久,我們常說中華5000年,其實是包括很多神話的,實際上也就將近4000年,但伊朗可是實實在在的5000年,文化底蘊非常棒。這個民族的人口也不少,國土160多萬平方公里,也不小,應該講它在穆斯林世界裡面,屬於難得的有自己工業的國家。伊朗現在整體的態勢還可以,坦率講,伊朗的崛起我覺得第一功臣是美國,第二才是它自己。




其實有一段時間伊朗很難受,79年綠色革命以後,它很可憐的,因為扣了美國人質,整個西方壓它,遜尼派世界壓它,在西方和沙特共同支持之下,薩達姆去打他,兩伊戰爭打了8年半,伊朗死了460多萬人,很慘,軍事上被人打,政治上被孤立,經濟上也很困難,因為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西方人去工業化,然後石油價格下降,伊朗就是靠石油,所以在很長時間上經濟上很困難。




但是進入本世紀,在美國人幫助之下,它現在是鹹魚翻身,活過來了,比如說美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的宿敵薩達姆幹掉了。美國在伊拉克搞民主,而伊拉克60%人口是什葉派,這樣伊朗支持的什葉派就可以了,所以現在伊朗實際上是可以掌控伊拉克格局的,繼而連上了敘利亞,敘利亞政府也是什葉派,進而聯繫上了同屬什葉派的真主黨,之前伊朗很可憐就躲在波斯灣,現在跑到地中海去了。伊朗在安全上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外交上也出現改變了,還有這些年石油價格上漲,它的經濟也活過來了,所以伊朗現在比十年前位置要好很多,未來依然看好。為什麼以色列特別怕它呢?因為它以後很可能是在穆斯林世界唯一一個對以色列有確實威脅的國家,其他還真沒有這個能力。因為以色列特別怕它,美國受以色列影響,現在要整它。但無論怎麼垮,伊朗還是會做一股獨立的中東力量,並發揮作用。




最後就是土耳其,埃爾多安很有抱負,他想推行新奧斯曼主義,會給中東帶來很多變數。


巴西我剛才講體量是大國,但是它的作用就是個中等強國。其他值得重視的中等強國在我們周邊的有韓國、緬甸、哈薩克,在美洲有墨西哥、阿根廷都算比較重要的,再然後就是埃及、以色列。但是,最值得重視的是我前面列的這四家:越南、印尼、伊朗和土耳其。









4. 區域會更加分化




第四大趨勢是區域會更加分化,未來十年我推算北美和澳洲從國際關係角度來講,會非常穩定。然後歐洲和中東亞,就是我們所在的地方,應該算次穩定,雖然這兩個地方矛盾都很多,但是因為我們管理能力比較強,所以大概也能夠穩定。未來的中東肯定要比過去十年更亂,什葉派、遜尼兩派會打得更厲害,還有一個新變數就是庫爾德人,以及土耳其、伊朗會更活躍。




非洲我認為可能會向好,情況會比過去十年好。當然,非洲還不具備在經濟上自我發展,在安全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它需要國際社會的幫助。原來幫了也沒用,現在幫忙會有點效果。非洲跟中東的未來發展有點相反,中東會更差,非洲會相對較好。而且坦率來講,非洲相對較好,中國的貢獻肯定是第一位,中國真的給非洲帶去了工業化。現在大家去衣索比亞看看,那簡直就像一個中國,到處都是工地、吊車,然後牌子都是兩個,上面是中文,下面是當地文字。




然後中亞有內部的權力交接問題,比如說哈薩克的總統當了20年,他年紀有點大了,以後存在權力交接問題。拉美內部政局始終不穩定,但是坦率講它們的外溢效應不是很大,就是他們那裡出了事兒,好像大家也不太關心。




南亞地區未來的情況我還看不太清楚,這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印度,印度能不能把它這個增長勢頭保持下去,是不是能慎重的使用自己的力量,我現在還沒有把握,但我認為印度以後還是有困難的。印度最大的困難還是社會需要改革。印度的經濟現在還可以,現在國際資本特別看好它,它實際上接受的外資跟我們已經很接近了,我們一千多億美元吧,他也差不多一千億美元了,但是一千億美元對它的作用很大,因為它的GDP2.2萬億美元,咱們是11.2萬億,我們是它的五倍多一點。附帶講一句,我算過去年咱們上海、浙江、江蘇這三塊GDP是2.4萬億美元,比印度還多2000億,排第六位,還在印度前面。




印度最大的問題,是它的政治結構是現代的,但整個社會結構還是前現代社會結構,我覺得這是它真正的問題,它需要社會改造、土地改革,這個實際上是很難的,這些困難它能不能克服我也不知道。




順便給大家破解一下網上的一個比較普遍的一種共識,現在我們的網站還有西方整個輿論特別看好印度,覺得印度很有希望。但是請大家去歸納一下,你會發現所有看好印度,甚至迷上印度,迷上印度的人就可以叫「印吹」,這些人實際上都是心理有點毛病的。「印吹」有三個觀點,第一就是印度有英語,這樣利於國際化;第二印度民主了,政治穩定;第三印度人口比我們年輕。但是,實際上這三大理由都是可以質疑的,英語對於學習外國經驗是有好處的,但作為一種工具,也沒有那麼重要,我們搞國際關係的朋友都知道日本人英語是不好的,連日本人自己都說必須動手術才能標準發音,這是是天生的。





國際關係上有一個真的事件,百年前巴黎和會,咱們國家的發言人是著名外交家顧維鈞,他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法學雙碩士,那個時候碩士是不得了的,他本人風度翩翩,英語也好,上面講完,全場掌聲。然後他完了,是日本代表講,講完以後沒有任何掌聲,因為大家聽不懂,然後會議主持人是美國人,美國人還比較nice,跟日本代表握手說「哇,你的日文講得非常像英文啊」,日本人心裡想「其實老子說的就是英文」,這是真實的事情,所以日本人語言不太好,但是日本的現代化搞得很好,並沒有影響它的現代化。




還有一個反例,辛巴威屬於英聯邦53個成員之一,受英國統治,基本上是全民講英文,因為當地土著語言太落後了,無法適合現代生活。而在印度天天講英文的也就是一億多人,比例很低的,大部分印度人就是一半是講印地語,一半講其他語言。大家知道盧比上有15種語言,都是官方語言的,都是有人講的。




辛巴威基本上全部講英文,可是大家知道辛巴威創造了經濟史的奇蹟,就是它的通貨膨脹世界第一,它們現在已經沒有津元了,現在是用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作為國家貨幣,它廢掉津元的那一刻你知道通貨膨脹到什麼程度嗎?一美元等於3000萬億津元,我覺得這是人類的巔峰。所以你看辛巴威英文好,它搞得不行;而日本英文不好,搞的還可以,英語不是一個絕對變數,這個影響因素可以排除。




還有一個「印吹」論調喜歡說印度民主。其實你看英國的歷史,現代民主這麼來的,古代它有貴族,但它沒有民主,民主是現代的,英國先是工業化,人口往一塊匯聚,以前生產都是一家一戶,就在自己的院子裡邊,英文叫courtyard,爺爺帶著兒子孫子一塊做東西,後來才有factory,因為有大機器,出現勞動密集,然後就有了城市化,人類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喜歡搞民主。因為大家脫離了鄉村,平時的人生保護就很弱,然後就會有民主化要求。一開始民主化沒規矩亂來,誰人多就欺負誰,你欺負別人,所以英國的現代民主是工業化、城市化的產物,而不是前提。




印度是反過來的,印度被英國殖民,是從外來移植來的現代民主和法治,但它的工業化、城市化還在進行中,然後就導致民主化其實對於它的工業化、城市化構成阻礙。




「印吹」們真正拿得出手的是第三個說法:印度以後人口會比我們多。印度唯一超過中國的就是人口,這一點是比較有譜的。但有一個問題,人口多不一定就是好事,對於一個現代國家來講,立身資本是現代製造業,現代製造業是由你的工業人口決定的,不是人口決定的。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日本本島就6000萬人,咱們這邊是5億,人口對比8:1,但是我們打不贏它。







印度有一大挑戰,就是讓其新興人口適合現代工業,現代工業人口需要解決三個變數,第一,首先人得有上進心,要有working desire工作的願望;第二,要有working skill工作的技能,因為現在工作越來越複雜,必須會交流、懂技術、會管理;第三,要有working discipline工作紀律,人類的現代化從一個角度來講就是效率不斷提升的過程,而效率提高有兩個路徑,一個是科技創新,另一個就是科學管理,科學管理要求接受分工的人要守紀律。




印度能不能把它的年輕人變成符合這三個標準的勞動力很難說,它的宗教因素很重,它還跟信奉一神教的西方不一樣,印度是多神教,好多神,有人誇張地講說3.6億個神。他們信生死循環,能忍耐,就是說你這輩子欺負我,我下輩子欺負你,所以他不著急。




我們可以把工業化以前的文明大致分三個取向:一個是環地中海文明圈,它們信奉一神教,擁有一個完滿的人格,注重未來;第二是南亞文明圈,它是多神教,看過去的,講究循環;還有一個就是中華文明圈,我們是看現在的,所以中國人不會吃虧,你打我,老子肯定要報復你。咱們中國人的上進心太強了,我們的working desire太強了,而且現在小朋友從媽媽肚子裡面就開始競爭。另外我們的working skill也沒有問題,中華文化圈對教育的重視在世界上除了猶太文明,沒有誰可以跟我們比,就特別重視教育,只要是中國文明覆蓋的地方,都有學區房,你看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都是這樣。現在越南也有了,儘管是一樣的房子,只隔了一個街區,只要是好學區,就會貴一倍。這看上去是個經濟現象,其實是一個文化現象。




中國小孩的working skill都很高的,印度能不能做到我不知道,因為印度現在的文盲率很高,而且脫盲標準非常可笑,盧比上有15種文字,你能用任何一種文字寫出自己的名字,就脫盲了。即使這樣,印度45%的成年人是文盲,這恐怖吧。怎麼讓新生勞動力有working skill是一個大挑戰。總之,解決working desire的問題,就要跟宗教博弈,解決working skill就要改善教育體系,實現working discipline,守紀律,就要去克服散漫的傳統。如果印度未來新增的勞動力不能夠解決這三個問題,那所謂的人口優勢就是經濟上的負擔,而不是財富。




我認為只要是中華文化圈的孩子,天生都具備這三個東西,天生就是好勞動力。有一個現象可以證明,就是國際資本的流向。國際資本首先會往發達國家跑對吧,因為發達國家市場成熟透明開放,第二就是往東亞國家跑,別的地方不怎麼去的。不然你看非洲拉美中東還有南亞,年輕人烏泱烏泱的,那麼多勞動力,國際資本為什麼不去?人家是精算過的,因為在發達國家和東亞能賺到錢,證明這個地方的勞動很優秀。所以結論就是「印吹」們雖然很看好印度,但是你得拿出更過硬的道理來,光靠英語好、有民主、年輕人多,我們剛才的分析就足以擊破他們這個邏輯了。






5. 全球治理赤字




未來十年的一個大背景是世界經濟的動力還是不足的,世界經濟特別好的時候應該是90年代,那個時候IT革命如日中天,進入本世紀,動力開始變差了。金融危機以後動力更差,我個人估計未來十年還是出現不了90年代那種動力了,整個世界經濟動力是很疲弱的,這是一個大困難。然後,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之間會出現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的博弈,像中國印度競爭力強,高舉自由貿易大旗開放市場,但是發達國家卻開始舉起公平貿易的旗子,強調同等開發。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一個強調自由貿易,一個強調公平貿易,表面上是規則之爭,實際上是利益之爭,在國際規則後面都是有利益的。




另外,過去30年全球化越來越快,一直在加速,未來十年全球化肯定是會放緩的,倒不一定逆轉。還有就是會出現全球治理赤字,全球化遇到的一些老問題還會在,比如貧富分化、資源不足、恐怖主義等。新問題比如網路問題、氣候變化。新舊問題交織在一起,所以全球治理的需求是上升的,但是全球治理的供下降了,為什麼?因為全球治理原來是美國和歐洲在提供治理,現在他們兩個老兄都是有心無力了,所以需求上升,供給下降,就出現了全球治理赤字,未來這個問題挺嚴重的,這也是逼著中國必須加入這個全球治理,因為我們要不加入,我們自己的利益會受損的。







6. 科技與產業提升加速




在科技與產業方面,我個人推斷的是這樣的,由於中國的加入,中國現在科研投入增加挺快的,我們差不多每年增加率都是15%,美國基本上是停滯的,特朗普還要削減,而我們是增加的,因為我們的增加,人類在科研投入上的總體資源投入是增加的,所以我個人推算以後新科技成果會增加,而且相當於多數產生於中國。然後會有新的業態,其實IT的基本原理到本世紀頭十年就差不多就這樣停了,後面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開發,現在我發現中國人在用別人的技術方面做得挺好的,比如共享單車、淘寶、無現金支付,有什麼「新四大發明」,除了高鐵,其他都是新業態。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未來十年應該還不會出現,還是在醞釀中。




然後在科技與產業方面,我有一個大膽的設想,就是未來十年可能會漸漸地出現一個態勢,未來主要由中美兩家在競爭。我們人類能想到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有五個方向:新材料、生命科學、人工智慧、量子和新能源。




新材料,現在有一個新材料可能會產業化,就是石墨烯,好像特斯拉公司在實驗室已經搞出一塊石墨烯電池,充十分鐘電可以讓汽車開一千公里。




還有生命科學的基因工程,人工智慧AI,像AlphaGo比人還聰明。當然人工智慧以後是很大的一個問題,涉及到社會學、哲學、倫理等問題,後面的發展會怎樣我也不知道,也有可能會超越人類。未來十年人工智慧大家還是應該把它當做一個可控的、新產業的增長點,繼續開發。




還有就是咱們潘建偉院士搞的那個方向,量子通訊。還有就是新能源,核聚變、氫能這些東西。未來在這五個方向有可能產生第四次工業革命。現在應該說,美國在這五大領域都是最好的,值得重視的是中國進入第二梯隊,我們不謙虛地講,中國現在肯定跟歐洲、日本在一個層次。如果要講細一點,我們應該是比他們還強一點。至於說印度和俄羅斯,就是重在參與了。其他國家只能祈禱未來命運的安排,可能連參與的想法估計都沒了。美國第一,我們在第二梯隊,然後俄印,其他屬於第四梯隊了。




第四次工業革命,肯定已經跟第四梯隊沒關係了。我估計,未來十年中國很可能在第二梯隊把歐日甩在後面,於是形成中美在未來科技和產業中呈現雙強競爭的態勢。






7. 新的國際競爭領域




未來會出現新的國際競爭領域:網路、極地、太空、深海。因為我們人類開發的領域會增加,然後競爭領域也會增加,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陸海空,一定會在這四個方向展開新的博弈。






8. 東西方內部政治穩定更加困難




未來十年跟過去時十年相比,各國政治穩定都是很困難的,維持成本會變高。過去十年,大家應該有印象,是非西方困難一點,不太穩定,像中東歐就有顏色革命,阿拉伯有阿拉伯之春。未來十年,我覺得西方東方都很困難。西方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主流分化,民粹和精英在分化,精英原來主導各種資源,但是現在從特朗普現象、英國脫歐可以看出西方內部出現了民粹和精英的矛盾,還出現了左右更極端化的矛盾。




去年美國選出了地產商總統特朗普,但是請大家注意,還有人值得重視,就是左派這邊,民主黨桑德斯,他的左右兩派拉得挺開的。另外,實業集團和虛擬經濟集團的矛盾會上升,特朗普其實代表實業集團,他對虛擬經濟是有點懷疑,過去十幾年都是虛擬經濟主導美國,所以至少這三個矛盾從去年的英國、美國、歐洲選舉當中可以看出來,民粹與精英,左與右,實業與虛擬經濟的三大矛盾,結論就是西方的主流在分化,這會導致西方政治不穩定。因為多黨民主有個前提,就是主流非常的堅強,然後再分成不同派系,這個時候玩多黨民主可以斗而不破,可是一旦主流沒了,多黨民主就是對戰了。




非西方過去十年不穩定,未來十年還是不穩定,因為非西方的發展中國家多,很多國家都在城市化,城市化本身會帶來政治上的衝突,原來都是在農村,人群挺分散的,不太容易組織起來,會有刑事犯罪,但是政治運動很難搞。但是,到了城裡面,人的政治覺悟會上升,要求會提高,組織能力也會加大。城市化和現代化是必要的一步,但是從政治角度來講,會帶來問題。




而且,現在所有新興國家都面臨中產階級這個問題。城市化、中產階級擴大、教育普及這都是現代化必須做的,但是它都有政治上的壓力。另外還有網路的影響,網路會帶來兩個世界,一個現實世界,一個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中有很好玩的東西,但有很極端的東西,很多人平時生活中很溫和,上網後跟變了個人似的,變得神經兮兮,非常極端化。





讀者提問




9. 雙重文明衝突




還有就是文明衝突。這個文明衝突,叫做諸神的戰爭。它是以利益為基礎,但是超越利益。如果我們倆處於同一個文明,我們的矛盾主要是現實利益矛盾。如果我們是不同的神,那除了現實利益衝突,還有神的衝突了。如果只是利益衝突,大家還可以算,然後調配,好解決。要是引入諸神戰爭,這個就挺麻煩的。文明衝突就是諸神的戰爭,它以利益為基礎,但是超越利益。那麼未來十年來就是在內部文明衝突和外部文明衝突中交織進行。內部文明衝突主要會特別集中在歐洲,歐洲集聚的難民越來越多,自然會引起歐洲主流社會的反彈,歐洲內部的文明衝突會變得很嚴重。美國也會有,但是它可控。然後就是外國文明衝突。外國文明衝突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就是西方世界與伊斯蘭,還有一個是印度與伊斯蘭。






10. 非傳統安全問題更加嚴峻




非傳統安全問題在未來十年會比以前更加嚴峻。思潮會非常極端化,我個人推算會有兩個普世價值的鬥爭,21世紀的一個普世價值就是美國,還有一個新世紀的普世價值,就是穆罕默德的,它認為你們都是一幫傻知識分子搞得,我這邊代表的是聖人講,我才是普世價值。所以以後遇到網上公知說普世價值,你得問一個「which one?」,是哪一個呀。因為人家有16億人,號召力也挺厲害的。




咱們中國公知有一個弱點,就是他眼中的人類就是西方。其實他們是種族主義者,他們講「中國與世界」,這個世界就是西方,非西方作為人類,在他們眼裡是不存在的,其實那麼多中國和其他非西方國家,佔據人類的一多半。以後思潮會變得挺分裂的,坦白講,這兩套普世價值誰也說服不了誰。我現在年紀大了,年輕的時候我相信辯論可以解決問題,現在發現辯論根本不解決問題。一個人形成自己價值觀以後,死倔死倔的,根本就不會改,辯到後來就是傷和氣,你想說服對方根本說服不了。你知道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變嗎?就是他做事失敗了,你的說法才有影響,否則光跟他講道理一點用都沒有。




移民、難民問題會更嚴重,我覺得這個是改變不了的。還有就是三種勢力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分裂主義依舊會存在,也許還要厲害一點。




糧食安全是一個老問題,有望搞好一點。我們中國從2015年開始進入全球治理,2015年10月份我們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請外交學院的院長秦亞青老師談全球化,這是表明我們對全球治理感興趣了。中國屬於行政能力超強的國家,我們參與全球治理,解決問題可能會比西方好一點。其中就包括糧食問題。糧食的其實生產沒有什麼問題,以我們人類現在的糧食種植技術和現有的耕地,可以養活150億人。現在人類最新統計是76億人,所以按理說不應該有餓肚子問題。但現在還真存在這個問題,有8.6億人是生物學意義上吃不飽飯,非洲、拉美都有,還有海地,它離美國很近,但就是吃不飽飯,我覺得這是全球治理失敗的案例,但是我希望,而且我也相信隨著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這個問題是會解決的。還有中國介入以後,也會改進分配效率,糧食這個問題會緩解的。




資源問題,我現在還不太好下定論,我只能說應該會有兩個趨勢同時並存。一方面,因為中國工業化、印度工業化,還其他非洲工業化會帶來資源需求的上升,資源會變得更緊張;但另一方面,由於技術進步,特別是中國的技術進步,也有可能使資源問題得到緩解。這兩股力量在競爭,我只能說期待可再生能源增長比例比資源需求增長速度要快,這樣就好辦了。




未來十年我們人類解決氣候、控制氣候變化還是挺關鍵的。如果我們共同努力能夠實現經濟增長,同時又能控制碳排放,如果能做到這點,那麼未來控制氣候變化就很有希望了。但如果做得不好,那以後可能這個問題會變得非常嚴重。




以上就是我對未來世界十個方面的預測,非常粗糙、非常個人化的預測。我我提出來之後就有一個討論的靶子,大家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去細化去校正。我跟大家的意見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這是群好奇、好玩、好色的傢伙搗騰的微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牆上的守夜人 的精彩文章:

有個傢伙在街頭亂塗亂畫,真希望警察永遠抓不到他
看《建軍大業》還擔心劇透,不怕被歷史老師打嗎…
煙火放出核爆的感覺,美國人一定對浪漫有什麼誤解
世界那麼大,有沒有想過換個角度看看?
別笑,天上飛的不是二哈,是蘇聯的航天英雄

TAG:城牆上的守夜人 |

您可能感興趣

和尚死後,李雲龍一句話讓觀眾淚崩,看的政委心裡也是很難受
他是粟裕的政委,卻成為粟裕的對頭,又為何在授銜之前自殺
王近山哭道:「鄧政委,我是個廢人了,再也不能打仗了吧?」
聖鬥士:定位哎呀最麻煩的問題,就是一直在留手從未殺過人的政委
唯一給三楊都當過政委的開國上將,他的一項破敵法寶無人能及
此人衣著襤褸,拖著斷臂,卻說:我是16師的政委!無一人相信
毛主席當總政委他是副的,手下出了3個元帥,晚年病重仍只吃饅頭
若不是政委獨斷決行,這個師就可能被敵人全殲了!
這個中將自稱司務長出身,其實是一流的政委,可惜去世太早
古代軍隊沒有政委,為什麼很少有造反的?不是不想是很難成功
沒任何背景,只打三仗,此中將不到一年就從小兵升到團政委!
陳毅的政委都有誰,為什麼沒有粟裕
此人是一野悍將,只有左臂;遇到一政委,只有右臂
李雲龍的的最後一位政委,看上了他的漂亮老婆,還逼死了李雲龍!
八路軍這個旅,旅長是「瘸子」,政委是「瞎子」,卻把日本打的急了眼
此戰很奇怪,團長指揮旅長,軍政委下令,旅政委卻不聽,還打贏了
他救過主席的命,還給林總當過政委,但可惜英年早逝
不是每個政委都是趙剛!蘇軍將政委發揮到極致,希特勒恨之入骨
主席總政委他是副的,手下走出3個元帥,晚年病重仍只吃饅頭
他救過毛主席的命,還給林彪當過政委,但可惜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