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六美人: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民國六美人: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點題目下方

歷史震驚你

關注中國頂尖文化平台





《紅樓夢》中有詩言「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意思是說氣質之優美如同幽谷中的蘭花一樣芳馨純潔,才華之出眾又宛如仙子一樣聰慧敏捷。




回眸民國六位「紅顏」,


她們不只是擁有美貌的金絲雀,


更是才貌雙全的百靈鳥!


擁有著姣好的面容,


無與倫比的氣質和才華,


以其獨特個性和才情書寫著生命華章,


或揮灑墨意,或研磨工筆,


巾幗不讓鬚眉,成為一道

獨特而令人嘆賞不盡的風景。




林徽因


人間最美四月天







不曾被時光淹沒和遺忘的林徽因,是江南才女、絕代佳人。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 1927年畢業於賓州大學美術系




林徽因是那種聰穎的中國士族女子又加上了西洋的教育和思想,是一個難得的才女。

可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的感情,成了人們了解她的最大來源。但是如果真正走近她,了解她的生活、她的思想、她的選擇,會發現

她身上有著中國傳統女性所稀有的獨立精神和現代氣質。





▲ 1928年3月,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加拿大結婚照。婚紗是林徽因自己設計的。



連胡適都譽其為中國一代才女。她的「才」體現在這四件事情上: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








林徽因與梁思成深化修改的國徽稿




二、改造了傳統景泰藍。





  林徽因設計夔龍紋對罐




三、參與了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並且她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 1930年代林徽因考察山西古建築時的留影。她同梁思成一樣,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中國的建築事業。





▲ 1934年林徽因在汾陽小相村靈岩寺(梁思成攝)




四、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讚頌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篇鵝黃,你象;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選自《學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也許由於戰亂,也許由於極高的自我審查觀,林徽因在世的手稿,不管是書法還是繪畫都算是極少量。即便如此,也希望能通過以下的資料去還原一個具有藝術氣質的文學建築師。





林徽因書於30多歲的對聯「宵清籟滅黃鶴時警,山空跡孤白雁忽來」清靈飄逸,取法禇遂良。當時正面臨著國破弟死,林徽因內心的哀傷從聯文可辭知,然而褚字的「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的特點被林徽因很好地保留下來,並有著一種孤傲、高潔的性情,依稀可見其絕代風華。





林徽因書法





林徽因書法





林徽因繪畫





林徽因繪畫





林徽因繪畫





林徽因繪畫





林徽因水粉畫《故鄉》



林徽因教育其女兒梁再冰的手繪漫畫圖稿





林徽因手繪之《床鋪圖》





林徽因手繪之正房平面圖




這世上有太多比林徽因漂亮的女子,然而沒有幾個可以像她這般有才,比她有才的女子又不如她這般漂亮。




陸小曼


聰慧敢愛真性情







陸小曼

是徐志摩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因為都和徐志摩有過一段緣,甚至連忌日也都在四月初,只隔一天,人們常拿她和林徽因兩個做對比,對拿捏理智的林徽因頗多讚譽,而對真性情的陸小曼卻諸多詬病。




卻不知,那些感情糾葛,掩蓋了她的才情;更不知胡適說過她是「不得不看的一道風景」,劉海粟稱她為「一代才女,曠世佳人」。







陸小曼生於書香門第,父親陸定是晚清舉人,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後任財政司長和賦稅司長多年。母親吳曼華是江南名門閨秀,尤擅筆墨丹青。

因為是家中九個孩子唯一存活下來的獨苗,她被視為掌上明珠,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她十足聰慧,寫得一手好書法;









她詩畫雙全,15歲時就有外國人買走她的畫,其工筆花卉和淡墨山水,頗見宋人院本地傳統;




陸小曼畫作《江南春色圖》





陸小曼畫作《閒遊聽潮圖》




她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五幕話劇《卞昆岡》。她還諳崑曲,也能演皮黃,一開腔便驚艷全場。





▲ 陸小曼(右)與唐瑛對戲




1922年,19歲的陸小曼奉父母之命與王賡結婚。

王賡英俊挺拔,畢業於清華大學,年紀輕輕就在軍隊任上校。

這段婚姻,是典型的「條件論」,

門當戶對,羨煞旁人。




▲ 王賡




只是婚姻可以用條件公式來計算,但愛情不能。

婚前的陸小曼是一個獨立而明亮的女子,婚後的她卻成了附屬品。王賡一心撲在工作上,小曼在家裡成了花瓶。面對如此煩悶的婚姻,她只好借酒消愁。




▲ 有關陸小曼與王賡婚禮的報道




她需要一個真正理解、關心、愛護她的男人。

這時,詩人徐志摩猶如天外來客,闖進了她的生活。窈窕淑女和浪漫詩人一起喝茶看戲、打牌跳舞,全然沉浸在愛情里,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這就是緣分。





▲ 徐志摩




對待愛情,陸小曼比徐志摩還要有勇氣。

徐志摩迫於各方壓力,跑到歐洲避風頭,而陸小曼則向父母提出離婚的想法。她給徐志摩回信說:「摩,為你我還是拼一下的好,非到精疲力盡絕不回頭。人家全當我是個只會玩只會穿的女子,只有你是第一個人從一切的假言假笑中看透我的真心,認識我的苦痛!」








終於與徐志摩結婚後,他倆都是浪漫天真之人。徐志摩不著邊際,林徽因才棄他而去;而陸小曼追求的是極致的愛和快樂,可人生總無法盡興。愛情雖美好,卻往往敗給了柴米油鹽,是這對極致浪漫之人躲不開的結局。







1931年11月17日,一場爭吵之後,徐志摩負氣離家,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飛機在濟南觸山爆炸,志摩身亡,現場留下的遺物,只有陸小曼畫的山水長卷。其實,他依然心系愛妻,他常帶著她的畫,讓大師們點評題跋。陸小曼也深愛著他,得知噩耗的瞬間,她就老了好幾歲。





▲ 61歲的陸小曼攝於住宅對面的靜山公園假山小橋邊






陸小曼的人生從志摩去世開始,有了明晃晃的分界線。

從此簡居素衣,絕足歡場,開始整理志摩的遺文,編纂《志摩全集》。在病痛中,她重拾畫筆,戒了鴉片,潛心作畫,用筆墨丹青在紙上遊歷山水、寄情花鳥。在徐志摩去世多年後,她甚至在上海舉辦畫展,成為了中國畫院的畫師。






陸小曼 翠峰冥色圖 立軸





陸小曼 1947年作 金魚 立軸





陸小曼 1933年作 愛蓮居士 立軸





陸小曼 現代 松下論道圖 書齋鏡片




1965年4月3日,一代名媛陸小曼在上海悄然逝世。葬禮冷清,而她留下的書稿與畫,終於成全了她自己。斯人已逝,唯有口作筆,言為墨,紙上說。




張充和


十分冷淡存知己







民國時期,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這四位,就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大姐張元和,情系崑曲名家顧傳玠;二姐張允和與語言學家周有光結為伉儷;三姐張兆和因為作家沈從文的追求而名聲在外;四妹張充和,擅書法崑曲,成為漢學家傅漢思的夫人。





眾星捧月的「張家四小姐」(二排左一為張充和)




張充和1913年生於上海,祖籍合肥,是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

在生她之前,母親陸英已經連續生了三個女兒。充和的一個叔祖母心疼她的母親陸英,主動提出想收養充和,陸英就把充和交給了叔祖母。在那裡,她一直生活到十六歲。





張充和《題獨往集》




叔祖母

是李鴻章的侄女,很有見識,相當重視小充和的教育。她為充和請的老師名叫朱謨欽,是吳昌碩的弟子,既有才學也很開通,他教充和學古文,還專門弄來了顏勤禮碑的拓本,教她練字。充和說,顏碑用來打基礎是非常好的,直到年老,她每過幾年都要臨一次顏勤禮碑。充和隨朱先生從九歲一直學到十六歲,他留給充和的,不僅僅是深厚的國學知識。





張大千為張充和所作崑曲神韻像





叔祖母去世後,十六歲的充和回到了蘇州九如巷。父親創辦了女學,三個姐姐受的是中西結合的教育,這和充和的私塾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姐姐們更為洋派,充和的舊學功底則最好。

蘇州生活讓充和的人生路上多了項終身陪伴的愛好———崑曲。張大千以一張仕女圖留住了她的風姿。抗戰年代,她憑著一出《遊園驚夢》,驚艷了當時的重慶。上個世紀80年代末,為紀念湯顯祖誕辰三百周年,她回國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遊園驚夢》,仍贏得了滿堂彩。




1980年,張元和飾柳夢梅,張充和飾杜麗娘,俞平伯說,這是「最蘊藉的一張」照片。




由於身處燦若星辰的一眾名家賢士之間,張充和的知交師友中有胡適之、沈尹默、章士釗、聞一多、沈從文、卞之琳、張大千等等。抗戰年月,這位正當韶年、俏皮聰慧的「張家四小姐」,在一群「國粹」長者中間穿梭來去,恰如烽火戰場間綻放的春蘭秋菊,受到眾星捧月般的疼愛和嬌寵。

民國時期,她的崑曲、詩詞、書法造詣皆秀逸超凡,成就件件文壇軼事。







1933年,沈從文與三姐兆和在北京結婚,張充和去參加婚禮,隨後就一直居京。家裡人勸她考大學,她於是就到北大旁聽。國文考了滿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學生活》寫得文采飛揚,受到閱卷老師的激賞。試務委員會愛才心切,不得已「破格錄取」了她。

那年代北大中文系名師濟濟,充和受益良多。三年級時充和患肺結核,不得不休學,無緣得到北大的學位。康復後,《中央日報》的儲安平留英,正缺人手,張充和就到副刊《貢獻》當編輯,寫散文、小品和詩詞,初露才華。





張充和書《遊園》工尺譜




充和最初為大眾所知,就是源於一段情事。情事的男主角是當時有名的詩人卞之琳。

卞之琳是沈從文的密友,那時充和正住在姐夫家裡,兩人得以相識。

相傳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就是詩人為充和所作。





卞之琳、張充和1936年10月攝於蘇州天平山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幾乎成了當時文學圈內公開的秘密。他持之以恆地給她寫信,甚至在她出嫁後去了美國,仍孜孜不倦。他苦心收集她的文字,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送到香港去出版。他追求她長達十年之久,直到45歲才黯然結婚,而對她的愛戀,持續了大半生。

多年後,和朋友兼學生蘇煒談到這段「苦戀」,張充和說:「說苦戀都有點勉強。我完全沒有和他戀過,所以談不上苦與不苦。」





抗戰前張充和在北平。




抗戰爆發,張充和隨同沈從文一家流寓西南。一年後她在重慶教育部下屬的禮樂館工作,整理禮樂。期間章士釗曾將張充和比作東漢末年的蔡文姬。這讓張充和十分不悅,認為是「擬於不倫」:「我是因為抗戰從蘇州流落到重慶,怎麼能跟因為被匈奴打敗流落到西域嫁了胡人的蔡文姬相比。」





張充和與丈夫傅漢思




但最終,張充和還是被章士釗一語言中,1948年11月,張充和與德裔漢學家傅漢思喜結秦晉,次年1月雙雙赴美定居。傅漢思在耶魯大學教中國詩詞,張充和在該校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和崑曲。這個最著迷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最終卻選擇了去國離鄉。





《桃花魚》




張充和一生醉心藝術,但始終保持著老派文人游於藝的態度,書法、詩詞都是寫了就寫了,沒想過要結集出版,更沒想過要去搶佔藝術史上的一席之地。







在耶魯任教時,一名洋學生自費給她印了本詩集,名字很美,叫《桃花魚》,裝幀也很美,收入的詩只不過寥寥十幾首。她百歲時,廣西師大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張充和作品系列,分別是《天涯晚笛》、《曲人鴻爪》和《古色今香》,收錄的其實都是些充和無意中留下的吉光片羽。







英國詩人濟慈的墓志銘上寫著一句話:這裡躺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寫在水上。

充和,也是這樣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啊。寫的過程就是消失的過程,像飛鳥掠過,天空卻並沒有任何痕迹。

充和自撰的詩中有一句意思和此相仿,足以概括平生: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趙一荻


梨花海棠相伴老







趙一荻,又名綺霞,乳名香笙,出生在香港,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而被稱趙四小姐。




趙四小姐身材好,愛打扮也特別會打扮,再加上她喜好運動,嗜好讀書,所以內外兼修,使她具有與一般人完全不相同的高雅氣質。正因為如此,她曾經成為天津《北洋畫報》的封面女郎。







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故事,頗為傳道。

她們是在天津的舞會上認識的,彼時的她剛過完15歲生日,正值青春浪漫,她身材頎長、體態婀娜、眉清目秀,雖然在當時都市女郎中論漂亮只能屬於中上等,但她的氣質和風度絕佳,愛打扮也會打扮,一看就知道她是那種氣質非凡、深得教養的大家閨秀。





趙一荻




那天,兩人一見鍾情,也很快便墜入了愛河,一年後趙四小姐私奔瀋陽。此後的日子裡,張學良一有空閑就和趙一荻散步、聊天、打球、下棋或者談論新詩,感情日漸親密。





趙一荻




當趙一荻的父親趙慶華,開始知道女兒經常赴舞會,還接受張學良贈送的許多禮物時,就表示非常不滿,及至聽到趙四小姐私自離家投奔張學良後,更是極為惱怒,便在報紙登了一則啟示,啟事中,他意將趙四小姐從祠堂中除名,對她以後的言行概不負責,雖然並無脫離父女關係之語,但意思說得十分清楚。





趙一荻 花卉 潤清如玉





趙一荻 山水




可這位執著堅定、敢作敢為、寧肯不要名分的趙四小姐,為了愛情,什麼也顧不上了。張學良與趙四小姐毫不避諱的婚外情,讓于鳳至傷心至極,但這位大度而聰明的女人,看得出張趙兩人感情之深已是自己比不了的,所以忍心割愛,答應了趙一荻入張家大門。於是就這樣,趙四小姐就搬進了大帥府旁邊的小樓,並在各方的矚目下未婚生子。





趙四小姐




張學良的情人雖多,但是陪伴他最久的還是相守了72年的趙四小姐。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囚禁,那時于鳳至因病去往國外治療,不便照顧張學良,趙四小姐便得了機會日夜伺候愛人。





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幽禁生活照




在長達五十三年的幽禁歲月里,

張學良與趙四小姐養雞養鴨、種花培草、自給自足。

這位常被張學良用一口地道的東北話,指著對人說「這是我的姑娘」的趙四小姐,與張學良相濡以沫,無怨無悔地陪伴張學良度過了無數個「輾轉眠不得,枕上淚難干」的山居日夜與「烽火餘生後,唯一願讀書」的幽閉日子。

在台灣幽居時期,趙一荻還出版有《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毅荻見證集》等著作。





趙一荻在侍弄花草





趙一荻在做家務。昔日的千金大小姐,如今做起了縫紉,衣食自足。




70年代的時候張大千從美國到了台灣,見到張學良夫婦,他便問趙一荻,20年代的字畫練得怎麼樣了,現在是否還能畫?

由於軟禁和照顧張學良飲食起居,趙一荻已沒有畫畫的心境。只是在見到張大千時,才又燃起對畫畫的興趣。







在台北外雙溪的住所里,趙一荻提出繼續學畫的想法,很快得到張學良、張大千、張群認同,經過正式拜師,成為張大千的關門弟子,在繪畫上頗有造詣。







1990年,張學良恢復人身自由,並於1995年與趙四小姐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

2000年6月22日,趙一荻病逝於美國夏威夷,張學良與趙四的感情遠超過一般夫妻,在追思禮拜上,悲痛至極的張學良情緒激動,難抑痛苦地頻頻喊著:「她走了,我要把她拉回來。我要把她拉回來!」那般撕心裂肺的呼喊,讓在場的親友無不為之落淚。





晚年的張學良將軍和趙四小姐。




趙四小姐去世前特意遺言後人,要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聖經》中的詩句:「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亦必復活。」 這或許就是趙四對自己榮辱坎坷一生的感悟和總結了。




孟小冬


爾既無心我便休






孟小冬




孟小冬,梨園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人稱「冬皇」。是京劇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優秀傳人之一。







一九零八年十二月九日一個寒冷的冬天,孟小冬出生於上海。

孟家三代出了九位京劇名角,

祖父孟福保,老徽班出生,擅演武凈兼武生;父親孟鴻群,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凈,甚至還給「伶界大王」譚鑫培配戲;

此外,她的叔叔伯伯,弟弟妹妹幾乎全是登台唱戲的。生在梨園世家的她,從小耳濡目染,看著父親練功演出,心裡多少有些喜歡的,便開始學起「拿大頂」。







真正開始踏上這條路,或者說給她開蒙的人,是她的姨夫仇月祥,學孫派老生。這也是父親孟鴻群送她去的原因,只讓她以老生開蒙,不得入旦行。






孟小冬《四郎探母》




一九一九年三月八日,十一歲的孟小冬無錫首次登台演出,唱《逍遙津》,獲得滿堂彩。舞台上的她,雌雄難辨,嗓音寬亮,任誰也猜不出,剛才的老生竟是女子。看過她照片的人都知道,她長得很英氣,這樣的長相,就連現在,也寥寥無幾,更何況是當時了。從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五年,這六年間,孟小冬從上海到天津,一步一步走到北京,終於因《四郎探母》一炮而紅,名震北京城。







為了謀求開拓一片新天地,一九二五年,孟小冬離開上海,毅然北上深造。

也就是在這一年,孟小冬在堂會上認識了伶界大王梅蘭芳,兩人合演經典橋段《游龍戲鳳》。

在台上,孟小冬是風流倜儻的正德皇帝,梅蘭芳則是千嬌百媚的李鳳姐。在台下,孟小冬是光彩灼人的美少女,梅蘭芳則是風度絕佳的翩翩公子。郎有情,妾有意。時間一久,兩人情愫漸生。





孟小冬和梅蘭芳




但當時梅蘭芳已經娶妻,且有兩房太太,太太福芝芳難以接受丈夫的這段新感情,不願讓孟小冬進門,也不承認她。梅蘭芳很為難,只好把孟小冬娶到了家外的一處院子。之後因為

槍殺案與梅母去世孟小冬前去戴孝被攔於門外等事兩人最終分開。

孟小冬帶著她的驕傲和倔強,選擇離去。她也對感情也放出了誓言:

「要麼終身不嫁,要嫁,就嫁一個跺腳亂顫、天上掉灰的人。」孟小冬自己都沒想到,那個人,來得這麼快。





孟小冬與杜月笙




這個人就是杜月笙,上海最大的黑幫大佬。在於杜月笙相伴了十年之久後,

在時局動蕩、人心惶惶的時候,孟小冬迎來了屬於自己的一場最豪華的婚禮。那天,杜月笙帶病出息,穿戴一新。孟小冬冷淡多年,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相比起這兩段在當時影響極大的感情,孟小冬的才情往往會被人先入為主地放在一邊。事實上,「冬皇」的名頭可不是隨便一叫的。





孟小冬書法




一九三五年曾有人介紹上海一票友拜余叔岩為師,被餘一口回絕。介紹人走後,余對身旁的朋友說:「有些人教也是白教,徒費心力。」朋友問:「當今之世,誰比較好呢?」余叔岩回答說:「目前內外行中,接近我的戲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漫長的等待,幾經周折,孟小冬終於夙願得償。





松鶴圖




在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拜余叔岩為師,成為余叔岩的關門弟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這時的余叔岩體弱多病,早已息影舞台,孟小冬殷勤奉侍,照顧周到;請問藝事,敬業執著,余叔岩自然也傾囊相授,一招一式務求完美。孟小冬的藝術在拜余之前較之拜余之後有了質的飛躍,能與當時京劇老生翹楚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相頡頏,譽滿全國,被尊稱為「冬皇」。





秋菊圖




有人這樣評價說:「(孟小冬)自拜叔岩,則每日必至余家用功,寒暑無間。前後五年,學了數十齣戲,是余派唯一得到衣缽真傳的人。……假若余派的東西是真正研究院的玩藝,孟小冬倒真是一位唯一夠資格的研究生。名貴則名貴極矣,然大好藝術不能廣傳,總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 (孟瑤《中國戲曲史》第三冊)





仿改琦仕女




一九四三年,余叔岩因患膀胱癌不治逝世,孟小冬痛挽恩師,她的輓聯寫道:清方承世業,上苑知名,自從藝術寢衰,耳食孰能傳曲韻;弱質感飄零,程門執轡,獨惜薪傳未了,心喪無以報恩師。





晚年的孟小冬與張大千夫婦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獨居香港,深居簡出,專心教授弟子。孟小冬並不隨便挑選弟子。只有具有天賦、意志堅強又迷戀藝術的人才能有資格做她的學生。她的3位弟子趙培鑫、錢培榮、吳必璋正是如此。





1925年作 羅漢




她教授弟子極為認真、嚴格,規定未經她的允可,不能在外面隨意吊嗓,更不準在外面唱尚未純熟的戲。據劉嘉猷講,她曾有一位準弟子,略窺余派劇藝門徑,唱做俱達到一定水平。曾經一度綵排,口碑甚佳。不久學習《捉放帶宿店》,念唱的同時兼排身段,等他自認為排得夠熟練了之後,便屢請在台北公演。但是孟小冬認為他在做表與感染的神氣上,未盡善盡美,因此始終未予答應。





1925年作 富貴神仙




1977年5月25日,孟小冬病逝,享年七十。她帶走了一生坎坷的悲歡命運,與世訣別;可是她繼承余派,使余派藝術流傳下去,是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精華的卓越功臣。


 


宋美齡


煙花爛漫至如歸







宋美齡,

1897年生於上海浦東川沙鎮蘭芬堂七十四弄一號。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與蔣介石夫妻近50載,是蔣介石的外交助手。憑藉孔、宋家族的強力支援與美國留學背景,活躍於政治、外交等領域,對近代中國歷史與中美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的霸氣演講




丘吉爾曾對羅斯福說:

「這個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丘吉爾這個驕傲有名的英國首相,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宋美齡是他在世上最欣賞的少數女性之一,她的驕矜和嫵媚都讓人極為心動。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稱讚宋美齡為「一位亂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響了大千世界,值得我們永遠品味和思考。」

作為丈夫的蔣介石則表示,「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個陸軍師。」







宋美齡早年留學美國,除精通英語外,還通曉六國語言,諳熟鋼琴演奏,在國畫方面造詣頗深,並寫得一手好字。










她天賦很高,自小喜愛繪畫,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張大千由同鄉張群介紹,在重慶當了一段時間宋美齡的國畫導師,宋美齡受益匪淺,蔣家一直珍藏著那時張大千和宋美齡的師生合作山水圖。









1949年宋美齡隨蔣介石去台灣後,宋美齡業餘消遣最喜歡的、也是她最下功夫的應該說是學畫畫,主要以國畫為主。最初蔣介石以為她是鬧著玩的,不意好強的她越畫越認真,廢寢忘食,畫藝漸為成長。蔣大為驚喜,就常把夫人的作品秀給國際友人欣賞。







有趣的是:

一度宋美齡繪畫被外界認為是鄭曼青代筆,為了改變這一看法,宋美齡出面請台灣有名的畫家一起到士林官邸吃飯,而後鄭曼青提議大家一起作畫。於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宋美齡從容作畫。從此,再沒有人懷疑宋美齡畫的真偽了。







張大千居住台灣後,

張群請張大千收宋美齡為關門弟子。晚年,宋美齡經常在她的住所舉辦個人畫展,邀請張大千、鄭曼青、黃君璧等著名畫家到士林官邸對她的作品進行點評,在餐桌上畫家們談古論今,飯後茶餘一起揮毫潑墨,其樂融融。為了學畫,她還常常到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中借出名畫觀摩、學習。晚年客居美國時,早些年還偶爾參觀畫廊和藝術館,作作畫。







1975年赴美隱居後,儘管年事已高,仍對繪畫一往情深,時常拿出作品細細欣賞。宋美齡晚年長期定居美國,於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逝世,享年106歲。


剎那芳華永留存,


流水落花余香在,


回眸處,真是絕代風流。


為你精選10個優質微信號給你生活的養料,喜歡就長按關注。



她閱


SHE-READ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古典文化精粹


XDLHHY7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聖盞堂


jianteabowl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讀史知今


iiihistory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古典與文化


iiiclassical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讀書智


idushuzhi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經典讀物



JDDWWX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吃喝玩樂愛北京


CHWLABJ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國學文化與生活藝術



GXWHYSHYS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每日精彩正能量


MRJCZNL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思想匯聚人生


SXHJRS7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好女人好家庭



HNRHJT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獵奇鎮


LCZ88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教你變漂亮



JNBPLV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健康養生道


JKYSDV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生活寶典


SHBD7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治癒繫心理


ZYXXLV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歷史震驚你


LSZJN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震驚你 的精彩文章:

一位父親寫給女兒的信,連《人民日報》也轉發了……
中國歷史上47個不解之謎,首次曝光!太玄乎了!
震驚你!1911年大清海軍艦隊訪美壯觀場面,艦逼墨西哥護僑民,歸來時龍旗變五色旗
解密民國戰狼:暗殺慈禧,怒懟蔣介石,與學生決鬥,死時連棺材都買不起,卻辦出了中國最牛的大學

TAG:歷史震驚你 |

您可能感興趣

民國六美人: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能書擅畫!
民國六美人: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寫得一手好書法!
民國六美人: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寫得一手好書法
民國六美人 | 亂世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