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凡夫能往生上品三生和中品三生嗎?

凡夫能往生上品三生和中品三生嗎?

凡夫能往生上品三生

和中品三生嗎?

文|續祥法師

上品三生和中品三生凡夫是否有分,自古眾說紛紜,爭論不一。

九品往生的眾生成分,在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一書問世之前,主流說法大多以通途教理作為判釋的標準,認為上輩三品是菩薩聖眾(種性位至七地聖人如凈影慧遠法師、天台智者大師)所生,中輩中上品是小乘聖眾所生,下輩三品是大乘始學凡夫所生。如是上輩與中輩往生凡夫絕分。

但身為曇鸞、道綽二位大師學說的繼承者,以「楷定古今」的氣魄弘傳凈土法門的善導大師,在其重要著作《觀經四帖疏》中,則對這種說法大加破斥。

為什麼凡夫也能往生上二品?

1

三輩九品之別

在於遇緣不同而非修證有差

眾生之宿根本有無量差別,福德因緣亦復各有殊異。加之遇緣不同,所以才會信願深淺不一,發心之大小,持誦之多少,修習之勤惰也有種種之不同。

那麼我等薄地凡夫如果遇緣殊勝,能不能上上品往生?

答案是:能,緣太重要了,在《觀無量壽經》中身為凡夫的韋提希夫人因為遇緣殊勝,不但上品上生,而且現世悟入無生法忍,希有成就。

還有韋提希夫人的五百侍女,也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釋迦牟尼佛)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五百侍女「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可見她們最低也是上品中生。

有些懷疑論者提出;韋提希夫人有可能和維摩詰居士一樣是菩薩化現的,不具有代表性。

且不論經中佛陀並沒有說過韋提希夫人是菩薩化現的(但《維摩詰經》則記載,維摩詰居士自妙喜國土化生於娑婆世界,示家居士相,輔翼佛陀教化,為法身大士。)。

即便她是菩薩化現,與佛陀一起「搭台唱戲」方便表法,但佛陀卻並沒有「揭露」這一點,可見佛陀還是想讓後世眾生有能往生上二品的希望的。

而如果凡夫往生上二品毫無可能,不妄語的佛陀費勁巴拉的和韋提希示現這一齣戲又意義何在?

韋提希乃在家婦女,薄地凡夫。現生得忍,上品往生。足顯凈宗妙法破盡規格,至極圓頓,不可思議。

2

三輩九品之差別在於戒

福,行,發心,而非種姓

據《觀無量壽經》記載;上品三生需要具諸戒行、讀誦大乘及修行六念方能得生;中上、中中則需要受持五戒、八戒等,中下需要行世間仁慈和善行;下三品人則以稱名為生因。

在觀經記錄的上二品的往生主觀條件中,並沒有提到修證階位的要求,十地菩薩固然可以上品上生,薄地凡夫在信願具足的情況下也未嘗不可。

按照觀經所說,三類九品之大門皆為凡夫敞開。

上品上生——大乘上善之凡夫 大乘之凡夫

上品中生——大乘次善之凡夫

上品下生——大乘下善之凡夫

中品上生——小乘根性上善之凡夫 小乘之凡夫

中品中生——小乘根性下善之凡夫

中品下生——世福上善之凡夫

下品上生——十惡輕罪之凡夫 遇惡之凡夫

下品中生——破戒大罪之凡夫

下品下生——五逆大罪之凡夫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凈土法門的修學是建立在通途教法基礎上的,在因行上所實踐的修學次第越高,積累的資糧越多,往生品位就越高,凸顯了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因地學習教理及自證的重要性。凈土法門與其他法門並不衝突,甚至是互為增益的

善導大師的《觀經四貼疏》不僅彰顯了極樂世界萬修萬人去的獨妙,更體現了凈土宗無法不攝的殊勝。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凡夫不能往生上二品?

因為

他們犯了一個典型的邏輯誤區

倒果為因

他們看到上二品的往生利益太過殊勝,在通途佛教中,唯有地上菩薩方能證得,所以推導出上二品與凡夫無緣之說。

尤其是上品上生的境界——彈指之間往生極樂,得聞妙法,立即契悟無生法忍,在須臾之間,在十方佛前受記成佛,回到本地得無量的陀羅尼門——這很明顯是大菩薩的境界。所以很多人認為上上品是四地以上的菩薩才能達到的品級。

但他們忽略了一點——這正是極樂世界的殊勝之處,彌陀大願的獨妙之因。

很多人疑惑為何一經往生就能得到無生法忍才能得到的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的利益?要知道極樂的不退是佛力加持下的不退,並非往生者的自證境界。

是屬於「依報策勵之不退」,而非無生法忍所證得的「正報果德之不退」。

關於這一點,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總結極樂不退之因緣有五;「彌陀大悲願力攝持,故不退」「佛光常照,菩提心增進,故不退」「水鳥樹林悉演妙法,增其正念,故不退」「純諸菩薩以為勝友,外無魔邪,內無煩惱,故不退」「壽命永劫與佛齊等,故不退」

這五樣有一樣算一樣,全都和我們自身的修證沒啥關係,由此可見——不退轉,無量的陀羅尼門,無生法忍,這些全都是「躍龍門」後的好處,而非得以躍龍門的原因。

如果按照某些「倒果為因」的迷情者所認為的那樣;四地至六地之菩薩為上品上生人;初、二、三地之信忍菩薩為上品中生人;種性以上之菩薩為上品下生人;小乘前三果之聖者,為中品上生;見道以前之內外二凡為中品中生;見道以前之世俗凡夫為中品下生。那麼彌陀大願之無上,西方蓮國之獨妙,持名法門之易行,往生妙法之殊勝,豈非皆成戲論?

如果就凡夫眾生的煩惱污垢業障來說,確實無法獲得這些利益。但如若靠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作為作為增上緣,卻又未嘗不可。

關於這一點,我和一個居士菩薩討論的時候,他向我打了一個宗舜法師說過的比喻,我深以為然。

對於凡夫入報土這件事,就像一個平民,本來沒資格進中南海。但有國家領導邀請和接引,就可以去,並享受很高待遇。凡夫入報土也是這樣,建立在佛力接引上,也就無須教理論證了。

既然如此,那是不是所有眾生都可以往生上二品呢?

當然不是!《無量壽經》中說;唯除五逆不得往生,而在《觀無量壽經》中佛又慈悲的將五逆之人攝入下品下生中。

唯除謗法之人,往生下品下生尚且不得,何況上二品?

出了毀謗正法者不得往生,在我看來還有一種人也不能往生上二品——不信自己能往生上二品的凡夫就絕不可能往生上二品,他們充其量只能去下三品和邊地疑城。而且後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若為異學異見別解別行所惑,雜修他行,不能至心,無有深心,則千中無一——善導大師。

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眾生信願具足,至誠感佛,則佛應之,如水清月現也。若心不清凈,不至誠,與貪、嗔、痴相應,與佛相背,如水濁而動,月雖不遺照臨,而不能昭彰影現也。

對於我等凡夫而言,往生上二品某種程度上是一件信則有不信則無的事。

在這件事上,信的人得大利益,不信的人錯失良機。而看完文章後你又要做哪一種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怎樣控制自己的暴脾氣
由《出曜經·無常品》引發的思考(六)
菩薩應修法隨法行(7):三、於法正修(4)
菩薩應修法隨法行(6):三、於法正修(3)
僧人為何敲木魚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畫中品人生 人生如畫卷
書香中品味人生
在書中品百味人生
12生肖中品行端正,頂天立地的三大生肖男,找老公的首選!
平淡中品味生活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在旅行中品味人生!
受持八關齋戒一日,得六十萬世不愁吃穿的果報!往生極樂世界、中品中生!
喜歡紅木,怎能不分上品、中品和下品?
慧律法師:受持八關齋戒一日,得六十萬世不愁吃穿的果報!往生極樂世界、中品中生!
學會慢生活,在古詩詞中品味人生的十件樂事
在戲謔中品味人生——電影《遺願清單》
紅木傢具也分 上品、中品、下品
愛茶道的美女,從茶中品味人生
冬日,在一盞茶中品味溫暖人生
在極簡中品味藝術生活
在平靜中享受生活,在平淡中品味生活
小小世界——茶中品生活
一杯禪茶,靜中品飲
從盆景作品中品讀創作的艱辛,一寸枝條生數載,佳景方成已十秋
160平香檳色簡歐四居,靜謐的淡雅,在家中品味人生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