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一役,戰爭的絞肉機有多可怕?
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
北緯49°,東經5.3°,這是法國東北部一個寧靜而迷人的城市,海洋性氣候下濕潤的風吹面不寒,默茲河靜靜穿過,河邊的綠地上有可愛的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耍,白鴿在天空剪過一段潔白,這座城市有一個美麗的別稱叫做「和平之城」,城裡和諧的一切都和這個名字那麼相稱。誰能夠相信,今天這樣一個童話一般的地方,在一個世紀以前曾被叫做「地獄」,這片安靜的土地曾經屍橫遍野,吞噬了幾百萬鮮活的生命,非是天災,而是人禍。提到一百年前的事情,似乎穿過城市的風也卷挾了濃烈的血腥氣息。
這座城市叫凡爾登,在歷史書上像標點符號一般出鏡率極高,早在法蘭克王國分裂的時候,德國法國義大利就是在這裡意味著誕生,後來漫長的中世紀在這裡也發生了數不清的故事。而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將這個城市在史書上的名氣推到了巔峰,這裡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役。究竟是怎樣的前因後果呢?請讀者朋友們跟著筠蛋繼續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
上次我們講到了西線德意志在馬恩河遭遇了第一場失敗,和英法正式進入到對峙階段,雙方為了防禦自保,都開始在各自的陣地上挖溝,其實就是挖一條戰壕讓戰士躲避炮彈的同時可以監視並且射擊敵人,被稱為塹壕戰。關於這種戰術下的戰爭我們之後再講,目前西線雙方正在抓緊一切時間挖溝,我們先來看看東線的情況。
東線戰場是德國加奧匈帝國對戰俄國及巴爾幹半島民族國家,這條線上的戰鬥力明顯要比西線下降一檔次,俄國雖然也是當時一個大國,但是回想一下當時歷史背景,我們可以知道俄國就是一椽外強中乾的破屋,剛剛進行了一番拖泥帶水的農奴制改革,勉勉強強爬上了資本主義的軌道,舊貴族統治已是窮途末路,不過當時信心滿滿的俄國沙皇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準備好了65萬大軍一舉西進打算直奔柏林。然而沙皇的個人魅力無法改變俄軍落後的事實,和西線的英法比,俄國的裝備簡直是冷兵器時代的古董,兩個指揮官還不合,跟德國作戰基本是毫無勝算。而德國方面指揮東線戰役的是一戰中大名鼎鼎的兩位統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俄國兩位指揮官有什麼恩怨我也不知道,反正兩個人彆扭著不願意配合,德軍利用俄方兩支隊伍的矛盾,先給第二集團軍步下口袋陣,通過伏擊使俄軍全軍覆沒,這場戰役被稱為坦能堡戰役,(記得在考研的時候,不知道為啥筠蛋一直把這個戰役記成坦熊堡戰役,幸好考試的時候沒遇到)而俄國的另一支隊伍在隊友已經報廢了之後才恍如隔世地準備逃跑,而此時德軍已經黑雲壓城一般殺將過來,全殲俄國第一集團軍,快如閃電,俄國在一戰前集結的兩支主力軍就這樣載入史冊。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首戰告捷,尤其在西線失利的狀況下被全民當成功臣。
然而東線可不止德國一家對戰俄國,還有一個一戰的起點選手奧匈帝國。曾經的奧地利在德意志境內也是無可爭議的老大,然而自從脫德與匈牙利結婚後,這個昔日的大國就一日不如一日,別看俄國被德國打得滿地找牙,可還有一個奧匈能給自己找自信。奧地利之所以從德意志脫離出去,就是因為混雜了太多其他民族,這些不同語言、不同習慣、不同信仰的人組成軍隊,連長官都不知道他的隊伍里有幾個人能聽懂他說話,而這複雜民族的隊伍中就不乏斯拉夫人,不願意幫著日耳曼人打同胞,有很多士兵就此臨陣倒戈。這樣一支七拼八湊的軍隊,使得奧匈帝國就連它最先欺負的小國塞爾維亞都打不過,後來靠著德國哥哥的力量才佔領了貝爾格萊德,然而德軍一走就又被塞爾維亞人轟出去了。而面對俄國的時候,兩國軍隊都是敗絮其中半斤八兩,然而俄國畢竟是戰鬥民族,氣勢和人數就壓倒奧匈一頭,要不是仗著德國還在,也許俄國就把奧匈收拾掉了。事到如今,東線戰場似乎形成一條食物鏈,德國所向披靡,乾死俄國,俄國掉頭欺負奧匈,奧匈想欺負塞爾維亞但是還有點打不過,別急,自然還有一位墊底的,那就是三國同盟的另一位選手,牆頭草義大利,這個國家在戰爭期間「國品」評價就不太好,本來和德國它們是一夥的,但是後來發現對面陣營貌似更厲害,便放棄昔日舊友投誠,想靠出賣朋友撈油水,無奈力量太差,連奧匈帝國都打不過,成為東線戰鬥鏈的最底層——畢竟這個國家的軍隊,是曾輸給過衣索比亞、被大清國嚇跑過的奇葩。扯遠了拉回來,東線上德意志的作戰非常順利,而俄國的損失相當巨大,截止到1915年,俄國軍隊喪失的精壯勞力已達400萬,也就是戰鬥民族,靠著地大物博人口數量龐大,全民的忍耐力又是那樣無解,才在戰場上堅持著沒倒下。
說完東線,讓我們回到西線,之前的塹壕戰還是沒有任何進展,兩方都拿敵人的塹壕手足無措,所以想方設法要突破這個結界。戰爭對科技力量的催化作用很快爆發出來,五花八門的新式武器被英法德爭先恐後地發明出來。比如德軍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化學武器,用160噸氯氣刷新了毒氣彈的首頁;再比如空戰首先在戰爭中出現,1903年美國人發明的飛機被用作偵察和作戰,德國更是利用飛艇、飛行器打開了陸海空全面作戰的新大門;又比如英國人用在索姆河戰役的新陸戰武器坦克,終於打破了塹壕無解的神話……武器的競爭與硝煙同步蔓延,在膠著了一年之後,德國終於忍不住要將西線像東線那樣解決掉了。1916年,德軍代替了小毛奇的總參謀長法爾肯海恩決定速戰速決,用最殘忍但也最高效的方式逼迫法軍投降,他說要在某個地方「流干法國人的血」,這個地方將是一戰的處決地,他的這一作戰計劃便被稱為「處決地計劃」,而法爾肯海恩選定的處決地,就是文章開頭講到的凡爾登。
凡爾登位於法德交界陣地的一個突起部分,一直對德軍威脅很大,為了將這個地方拿下直通巴黎,德軍準備了15萬的兵力,1000多門大炮,預備用密集的火力逼迫法軍投降。1916年2月21日,那是清晨七點,天還沒有完全亮,第一次世界大戰拉鋸最久的凡爾登大戰已經打響了,法國人在戰鬥中是異常艱難的,德軍有著他們3倍的兵力和7倍的火力,但是法軍也是異常頑強的,對面的炮火比松針還要密集,每一寸炮灰似乎都帶著德國人死亡般的凝視準備給他們致命一擊,許多年以後,這裡被心有餘悸的人們稱為地獄,但是當時不管是法國人還是德國人都沒有明顯感覺,因為戰局太緊張了,德國最初渴望的速決戰被法國奇蹟般擋了回來,法軍接下來也迅速補充,德國的兵力優勢沒有了,雙方再次回到勢均力敵互相消耗的狀態中。時間被鮮血和屍體翻頁,轉眼到了4月,德軍的計劃被法軍打破,不得不急切地另尋方法,就在這時候德軍開始開發出噴火器、毒氣、轟炸機等等一系列新型反人類的武器,到了6月更是發明了光氣窒息毒氣和催淚彈五花八門進攻法軍,新武器帶來的恐慌總會令法軍暫時性敗退,不會很快就會以更勇敢的姿態迎擊收復失地,就這樣凡爾登戰役變成了一場漫長而慘烈的拉鋸戰,每天都有新的屍骸和各種肢體器官堆在陳屍上,分不清哪個是法國人哪個是德國人,活著的士兵面對著成千上萬的屍骨早已麻木,太陽照在被毒氣毒死的人屍體上,腫脹的肉體變成詭異的海藍色,它們都還保持著生前最後一個動作,或立或坐,準備好為下一秒犧牲的兄弟做墊背。凡爾登的屍體量很快超過了戰士的人數,而拉鋸戰還在進行,沒有絲毫希望,堆積如山的屍骨嵌入歐洲人不同顏色的眼眸里,偶爾滾下一滴淚水反射出昨夜夢境里故鄉的白鴿……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十個月,這期間發生了兩件大事將戰局慢慢扭轉,一是某天法軍一個炮手無意間巧合般擊中了德軍的彈藥庫,還有就是英法開闢了索姆河戰場分散凡爾登的壓力,索姆河戰場的慘烈比凡爾登更為駭人,但是並不代表經歷過這樣人間地獄的就會痛恨戰爭,因為阿道夫 希特勒就在索姆河戰場的死亡壕溝里,後來他又締造了不勝枚舉的「索姆河」。
凡爾登戰役從冬天打到冬天,又到了雨點冰得扎人的時候,噩夢終於結束了,德國法爾肯海恩失敗的戰術被威廉二世撤職,換上了興登堡,而法國的貝當將軍在凡爾登戰役出色表現被抬舉成英雄——一將功成萬骨枯啊,這裡被歷史叫做凡爾登絞肉機,百萬士兵犧牲在這裡,戰後荒原漠漠,慘白的天際只聞得腥風嗚咽,掃過無痕。
今天的凡爾登安寧美麗,血肉橫飛的昨日似乎就是個空聞啼笑的夢,有誰清楚這片土地埋葬了多少錚錚男兒骨?史筆如刀,但是再尖利也刻不盡所有的真相,最終只能舔舐碧血在這裡顫抖著刻下兩個字,「和平」……
謝謝讀者朋友們聆聽!下周四筠蛋如約在這裡等你,我們再見~


※能打動西門大官人和文天祥的一碗湯
※苗疆蟲蠱殺人,是小說電視劇還是真有其事?
※吃不起雞蛋和片兒湯,皇帝也當冤大頭
※血腥的黑斯廷斯戰役,改變了英國人的命運
※位高權重的諸葛亮真的沒有想過當皇帝嗎
TAG:時拾史事 |
※中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堪稱戰爭絞肉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這個戰役,被稱為血流成河的「絞肉機」
※涼山戰役:中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堪稱戰爭絞肉機
※諒山戰役:中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堪稱戰爭絞肉機
※世界大戰中被稱為戰場絞肉機,是世界上殺人最多的一款武器
※戰場戰役,被稱之為一戰中的絞肉機,德法兩國死傷眾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馬克沁重機槍為什麼被稱為「戰場絞肉機」?
※不準後退一步的史上最血腥的戰役,堪稱「絞肉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珍貴老照片:戰場絞肉機是什麼樣子的?
※敘利亞內戰絞肉機:這座城市上演了二戰後最慘烈的巷戰!
※二戰中被稱為「絞肉機」的四場戰役,人類製造戰爭,戰爭毀滅人類
※最慘烈的戰爭形式,堪稱「絞肉機」,半年傷亡數百萬人!
※涼山一戰,中越血拚,被譽為瘋狂的絞肉機
※史上最殘酷的戰場絞肉機,死傷高達五百萬,自此引發蘇德戰爭
※面對一戰殘忍至極的戰壕絞肉機,德國士兵究竟是靠什麼堅持下來?
※慈禧說了三個字,大清錯過了這款戰場絞肉機,典型要錢不要命
※中國這款武器被稱為戰場絞肉機,突破一天之內殺人最多的歷史記錄
※二戰最恐怖重機槍,第1槍聲如同惡魔之音,堪稱戰場絞肉機
※為何巷戰堪稱戰爭中的絞肉機?看看這些巷戰的傷亡就知道了
※二戰被稱為勒熱夫絞肉機,戰損比接近9:1,戰神朱可夫唯一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