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汉的兴盛和消亡都是内部的那群特殊的群体推动的

西汉的兴盛和消亡都是内部的那群特殊的群体推动的

在我国有一句话叫:君子之泽, 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灭亡,那么封建王朝灭亡最大隐患究竟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呢?

在封建社会有一群特殊群体,他们和封建帝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就是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也就是所谓的“外戚”。外戚者,皇亲国戚也,皇帝的妻子,皇后的娘家兄弟,虽然他们与皇室宗亲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却与帝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时代,皇位继承制度是最重要的继承制度之一,这种继承制度自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而在我国由于皇权制度的局限性,外戚干政也成为了一个很特有的现象。

西汉,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它的兴盛和消亡与外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西汉的外戚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

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是外戚发展的前期,外戚有着一定程度的发展,掌握了一部分权力,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在皇帝手里,皇帝决定了外戚的一切,外戚的命运受皇帝控制。最早时候,汉高祖去世,汉惠帝继位。吕后专权,吕氏外戚把持大权,虽然如此,但是都要听命于吕后,汉朝外戚早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外戚都有一定的才干,到了汉武帝时期尤为明显。汉武帝一方面通过外戚分割,剥夺守旧大臣的权力;另一方面,当外戚势力兴起时,他通过新的外戚打击旧的外戚,达到各个击破,保证自己的控制能力。从窦婴,田玢,到后面的卫青,李广利,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这个时候,是汉朝政权的上升期,通过“文景之治”几十年的发展,汉朝已经逐渐强盛起来,汉武帝继位后,发展内部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汉武帝慧眼识才,外戚卫青,霍去病在对匈奴的反击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卫青与霍去病对匈奴作战的节节胜利,卫氏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这也不是汉武帝愿意看到的,卫青,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利用“巫蛊之祸”,不仅杀死了太子刘据和卫皇后,还一举消灭了卫氏集团。汉武帝对外戚势力的支持也是有限度的,不威胁到皇权的外戚是他能接受的,一旦有威胁他就下重手予以铲除。汉武帝时期,汉朝愈发兴盛,汉朝的外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是外戚的发展中期。外戚已经掌握了朝廷大权,开始主宰政局。汉昭帝和汉宣帝也算是英明之主,他们虽然用外戚辅政,但是也能独善其身,他们能做到不受外戚控制,他们都通过打击外戚来重塑皇权。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外戚是霍光。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在汉武帝时期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霍光辅政期间,不仅政事取决于他,而且连皇帝的废立都由他决定。昌邑王刘贺被废就是霍光一手操作的,汉宣帝即位初期,霍光权力极大,霍氏集团形成了极大的权力网,已经有影响皇权的迹象。但是霍光去世后,汉宣帝一举消灭了霍氏集团,此后汉宣帝大权独揽。汉朝中期,虽然汉朝也有中兴,但是外戚势力依旧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元成哀平四帝统治时期是外戚发展的后期。汉元帝即位初期,权力便落入皇后王政君手里,从元帝开始之后的四位皇帝,或年幼或懦弱,皇权旁落,此后王政君凭借皇太后和太皇太后身份执掌政权接近半个世纪,在她当政时期,大肆提拔自己的亲戚。当时有“五人同日封侯”,她的兄弟,侄子先后担任重要位置,王莽就是最主要的例子。王莽先后担任大司马,安汉公,居摄等。王氏势力已经影响到黄权。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汉书·外戚传赞》:“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从西汉历史上看外戚上台是有一定原因的,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内,都要有一个权利中心,皇帝一般是这个权力中心的核心人物,但当皇帝年幼或懦孔无法担任这个核心人物时,这个任务便会自然而然的落到与皇帝关系最亲的人身上,与皇帝关系最亲近的莫过于他的母亲与妻子儿女,当皇帝的母亲妻子成为这个权力中心的核心人物后,她们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自然会提拔自己家里的人担任重要职务,掌握实权,这样便造成了外戚专权。

即使即位的皇帝比较英明,但出于外戚与皇权是紧密相连的,是皇权的寄生体。因此只要有皇权存在,就必然有外戚掌权。由此可见西汉的兴盛和衰落由外戚在推动着。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订阅“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创,不尽之处请指正。希望大家多多评论,多多点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汉 的精彩文章:

西汉宦官记错名字,将一年轻宫女错误分配,却因祸得福成传奇皇后
楼西汉:用真情与实践诠释“后进村”的嬗变
凿壁偷光的西汉名臣匡衡为何反对汉元帝大赦天下?
王莽用什么样的手段灭亡西汉登基做皇帝的?实在太狠!

TAG:西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