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賞鑒丨當歸,最常用的中藥之一

中藥賞鑒丨當歸,最常用的中藥之一

別名:干歸、馬尾當歸、秦哪、馬尾歸、雲歸、西當歸、岷當歸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乾燥根,生於高寒多雨山區,多栽培,分布甘肅、貴州、雲南、四川、青海、陝西、湖南、湖北等地。

全當歸根略呈圓柱形,根上端稱「歸頭」,主根稱「歸身」或「寸身」;支根稱「歸尾」或「歸腿」,全體稱「全歸」。

存儲: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

性味

歸經;功效

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治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症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竊,跌扑損傷。

當歸主要含蔗糖、多種氨基酸、揮髮油以及正丁烯、內酯、煙酸、阿魏酸和半萜類化合物,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E、揮髮油、精氨酸及多種礦物質。

1.補血

能顯著促進機體造血功能,升高紅細胞、白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

2.調血脂

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調節血脂;

3.降血壓

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擴張血管,降低血壓;

4.增強免疫力

增強免疫、抗炎、保肝、抗輻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另外,還能調節子宮平滑肌。

食用配伍

配伍禁忌

當歸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形成層環黃棕色,皮部有多數棕色油點及裂隙,木部射線細密,有濃郁香氣,味甜,微苦,有麻舌感。以主根粗長、枝根少,滑潤,斷面黃白色,香氣濃郁者為佳。

當歸的一些食用方法:

1.主要以輔療形式添加到粥,湯中。

2.一般生用,為加強活血則酒炒用。又通常補血宜當歸身,破血宜當歸尾,止血宜當歸炭,酒制可增活力之力;和血(補血活血)用全當歸。

3.心肝血虛而見面色萎黃、唇爪無華、頭暈目眩、心悸肢麻者,可與熟地、白芍、川芎配伍 ,則補血之力更強。

4.月經不調,屬肝鬱氣滯,經來先後無定期者,可與柴胡、白芍、白朮等同用。

5.年老體弱、產後、久病血虛腸燥便秘者可與火麻仁、枳殼、生地配伍。

當歸食用禁忌:

1、用量過大:口服常規用量的當歸煎劑、散劑偶有疲倦、嗜睡等反應,停葯後可消失。當歸揮髮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現發熱、頭痛、口乾、噁心等反應,可自行緩解。臨床使用當歸不可過量,服藥後也應注意有無不良反應。

2、過敏反應:有報道復方當歸注射液穴位注射引起過敏性休克。

3、用藥不當:當歸辛香走竄,月經過多、有出血傾向、陰虛內熱、大便溏泄者均不宜服用。用藥不當會加重出血、腹瀉等癥狀。

4、熱盛出血患者禁服,濕盛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孕婦慎服。

//歷史故事//

中藥當歸的得名有三種傳說。《藥學詞典》說:「當歸因能調氣養血,使氣血各有所歸,故名當歸。」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古人娶妻要嗣續也,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葯,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與唐詩「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又不歸」之旨相同。因為當歸為婦科要葯,引申「思夫歸來」而得名。而這個更為貼切:宋代陳承《本草別說》云:「使氣血各有所歸。恐當歸之名,必因此出也。」

中藥賞鑒,旨在普及中藥知識,如若使用,請諮詢,遵醫囑,切勿胡亂用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一種名貴中藥,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渠道
老中醫說 純中藥祛斑 搭配居家祛斑法 色斑更容易消失
紀檢人鏡頭:600年的傳承與堅守—昆中藥傳統中藥製劑
這種草一棵能變上百棵,根子能吃也是中藥,原來真是寶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