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方克立:我為什麼主張「馬魂、中體、西用」

方克立:我為什麼主張「馬魂、中體、西用」

國際儒聯自1994年成立伊始,就設立了學術顧問制度。2014年第五屆會員大會後,又設立了榮譽顧問制度;同時,在第五屆國際儒聯執行機構中,專設了顧問聯絡委員會,負責同顧問們的聯繫、溝通工作。這些顧問們,來自中國和世界多個國家,他們大都是國際社會中用力甚勤的飽學之士。設立顧問和榮譽顧問,目的是為了藉助他們的學識、智慧和經驗,推進儒學和其他國際學術文化的研究、傳播與應用,推進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鑒。

為了聽取顧問們對儒聯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及他們在推進儒學文化的研究、傳播、普及、應用和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等問題上的高見,顧問聯絡委員會主任曹鳳泉和幾位委員帶領辦公室有關人員,陸續採訪了一些中國籍顧問,並整理成文。這些採訪文章涉及到對儒學文化和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若干重大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從今天起,我們將不定期刊發其中一些內容,供讀者們參考。今天刊發的是對方克立教授的採訪紀要。

方克立,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01.「馬魂、中體、西用」是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之路

「馬魂、中體、西用」是對中國現當代文化發展道路的一個新概括,是在張岱年先生倡導的「綜合創新」文化觀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也可以說是對「綜合創新」文化觀的繼承、發展和深化。中國文化發展的現實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之路,它的實質內容是要恰當解決中、西、馬三種文化資源、三大知識體系的相互關係問題,其核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的關係。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必須以當代先進文化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靈魂」地位不動搖。同時還要解決「魂體相依」的問題,就是必須挺立民族文化的主體性,明確中國文化作為生命主體、創造主體和接受主體的地位。馬克思主義和西方文化都只有被中國文化所接受,與本土文化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在中國的新文化建設中起作用,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關於「馬魂、中體、西用」論的基本內涵、學術淵源、理論價值、現實意義和範式應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1)與「全盤西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體西用」「西體中用」等文化道路選擇相比,「馬魂、中體、西用」論更好地解決了中、西、馬的關係這個時代課題,是對百年中國文化發展道路的科學概括和總結。它與中國共產黨一貫的文化建設指導方針也是完全一致的。(2)「魂、體、用」三元模式是對中國傳統體用思維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它繼承了傳統體用思維的合理因素,而又突破了體用二元模式的局限性,可以用來說明許多不是二分而是「一分為三」的事物現象,豐富了中國特色辯證法的內容。(3)「馬魂、中體、西用」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主導學術範式,對各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都具有指導意義。近百年來,一些傑出的前輩馬克思主義學者都是走的一條「馬魂、中體、西用」三流合一、綜合創新的學術道路,他們的成功經驗對後來者有很強的示範意義。

在「馬魂、中體、西用」的文化發展道路中,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主流的儒學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一方面,儒學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戶」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重要「文化土壤」,不斷為其提供本土文化滋養;另一方面,儒學中能夠「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的那些內容,如主張入世、崇尚道德、追求社會和諧、重視經世濟民等等,都可以作為古為今用的「支援意識」,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精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深度融合,是文化自覺和自信的表現。這種自覺和自信來自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對儒學進行一分為二的科學分析,真正分清精華與糟粕,真正做到揚精棄糟。

02.重視儒學研究是向前看而不是復古倒退

中國共產黨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只有當代先進文化馬克思主義才能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質思想資源,使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但是在「儒學熱」、「國學熱」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不是弘揚儒學精華而是宣揚儒學中上智下愚、尊卑等級、三從四德、人身依附等封建糟粕,有的幹部「不信馬列信鬼神」,有的人利用「國學」來賺錢,有的大力鼓吹「復古更化」「儒化共產黨」「儒化中國」,宣稱要用儒學取代馬克思主義的「王官學」(主導意識形態)地位,改變社會主義中國的性質。「儒化」和「西化」都是改旗易幟之路,都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嚴峻挑戰,守土有責的中國共產黨人自然堅決反對,廣大人民群眾和愛國知識分子也不會答應。國際儒聯組織的各種活動,從來不邀請崇儒反馬的「大陸新儒家」參加,這反映了我國儒學研究隊伍最基本的政治共識。

03.解決國學的「戶口」問題要全面慎重考慮

近十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將國學、儒學、經學納入現代學科體系和教育體制的問題,學術界對此一直有不同看法,「戶口」問題至今沒有解決。國學不是一個學科,而是一個學科體系,是一個不同於現代學科體系的中國傳統學科體系。如果將國學與文、史、哲並列設立為「一級學科」,那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國學的地位。因為國學中除了有小學、經學、文學、史學、哲學等傳統人文學科的內容外,還有包括政治學、經濟學、法學、軍事學、教育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天文、地理、曆法、算學、醫學等自然科學,農學、水利、工藝、建築等實用技術科學的內容,甚至把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京劇等傳統藝術和武術、雜技等都包括在內。如果將國學設立為與文、史、哲並列的一級學科,勢必要將其學科範圍大大窄化,難以把上述諸多學科都包括在內,不能使人們對「國學」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

百年前蔡元培以現代學科體系取代傳統學科體系,總的來說是推動了中國學術和教育的發展進步,但也存在著新舊學科體系銜接的不好、傳統國學被弱化、甚至有「將亡之患」的問題,所以近百年來不斷有人發起「保存國粹」、「整理國故」的運動。但不論是章太炎還是胡適、王國維,都不是原封不動地恢復傳統國學的古典形態,而是引進了一些近代西學的觀念和方法,明確主張「以新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國學」。他們的工作可以稱之為「用資產階級世界觀和方法論來『保存國粹』、『整理國故』的階段」。現在我國已進入社會主義的發展新階段,國學研究在理論和方法上也應該與時俱進,所以創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適應社會主義時代需要的新國學。新國學不可能再回到籠統囫圇的傳統國學,而是要與現代分科之學相結合,深化各學科的研究內容,同時加強與相關學科的溝通,重釋和重建中國傳統人文學術,使它呈現出當代形態,獲得新的文化生命。

本文系方克立教授接受國際儒聯顧問聯絡委採訪時的談話要點;由《顧問學術小傳》編輯部整理;編髮時國際儒學聯合會又作了一些修改,轉載請註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品鑒丨古代先賢的室名
長知識丨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大人」
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大人」
馮友蘭:中國哲學的問題和精神
雙關對:言在此而意在彼,一語雙關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變身尤文人,不變皇馬魂
從前有個人愛畫馬,畫到吸走馬魂?
元尊:超九品功法出現,周元立馬魂飛九霄,頓覺人生白活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