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牧童」遙指處 快樂大本營

「牧童」遙指處 快樂大本營

本報訊(記者 尹曉軍 通訊員 趙國棟)「以前,每年暑期都要跟爸爸媽媽去很遠的牧業點。現在,有了『牧童之家』,有專門的老師指導我們閱讀、寫作業,還能和小夥伴做遊戲,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以往的暑假,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小學四年級學生李欣彤都過得非常「痛苦」,但今年卻和往年不一樣。

李欣彤所說的「牧童之家」,即肅南縣依託教育資源和社區公益文化空間,通過青少年自主參與、社區居民志願組織等方式探索的以社會方式運營的社區教育品牌,由公益協會和志願者發起,服務對象以農牧區兒童為主。

目前,該縣已創建3所「牧童之家」,志願者利用課餘時間、雙休日、寒暑假等為農牧區兒童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教育服務,初步形成了作業輔導、趣味課堂、素質拓展等特色活動。

肅南縣是中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近年來,由於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該縣大多數農牧民在縣城買房定居。「在這些定居的家庭中,家長們大部分時間在牧場放牧,孩子們放學回家沒有人輔導學習,也沒人管護,我們就想建立一個為孩子們免費提供讀書學習機會的場所。」「牧童之家」創辦人之一、肅南一中教師李琳告訴記者。

李琳介紹,「牧童之家」吸引了一批有愛心、熱心公益事業的教師、公務員參與其中。每到周末或者節假日,社區的孩子們就聚集到「牧童之家」,志願者先講兩至三個故事,然後自由閱讀,自由閱讀後孩子們再講兩至三個故事,接下來是配合主題的延伸活動,包括畫畫、手工、遊戲、表演等。

「這種時候,天空高遠蔚藍,下午的光線照在正在認真讀書的孩子們身上,不正是人們追尋的那種優雅美好,安靜從容,天真愉悅的境界嗎。但願孩子們長大了,還記得現在在草地上,攤開書,用最舒適的姿勢,沉思或跳躍;還記得童年最悠閑的時光,但願這種浪漫的氣質能伴他們慢慢長大。」這是祁豐藏族鄉「牧童之家」負責人、2015年馬雲鄉村教師獎獲得者張曉琴讀書隨筆中的一段話。

2015年,張曉琴和志願者們在祁豐藏族鄉老年公寓建立了「牧童之家」,積極動員學生、家長參與閱讀、公益等活動。現在,「牧童之家」已成為當地學生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每天都有學生和家長參與活動。

「『牧童之家』為農牧區兒童提供了一個安全穩定的學習、生活、娛樂場所,搭建了一個與家長、監護人溝通、交流的平台,也解除了農牧民的後顧之憂,深受孩子和家長歡迎。」張曉琴說,目前,「牧童之家」累計已吸引2000名孩子參與。

《中國教育報》2017年08月25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貢獻
打造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等教育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