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儘管收藏對於各人來說,目的各異,但從中獲得樂趣是一樣的。藏硯也是如此,有因投資獲利而樂,有欣賞得趣而樂。我屬於後者,因為對於我來說,賞硯所得之身心快樂遠遠超過金錢給予我的快感!

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欣賞古硯更是如此。從古硯中可以讀出硯材產地、坑口;可以讀出石質性能;可以讀出石色絢麗;可以讀出石品斑斕……。但我覺得,如果將石質、色彩、石品、形制以及硯銘等綜合欣賞,會使人讀出一個全面的印象,這個「全面印象」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隱藏在古硯背後的秘密,發掘出其所蘊藏的深刻含義。古硯既傳遞了不同時期的歷史信息——時代風貌和地域風情,同時還透露出不同階層的審美取向和造型原則。在欣賞者眼中,名硯、普硯各有讀法,各具意義。賞硯時盡可天馬行空,展開聯想,但也要合情合理。關鍵是,要心無掛礙,神定氣閑,可以說,超越功利性是欣賞的無上法門。試舉幾例。

眉紋歙硯

嘗於故家得一歙硯,甚厚。面深池淺堂,類瓶之變形,底瓦形抄手。觀其形制,雖存明人之渾厚,已顯清人之規矩,其作當在明清之間。

此類形制本非我所喜,然潤之以水,其質畢現。硯背清瑩地上眉紋糾結如彪斑,面則一泓青碧,湛如秋水。留清純於硯堂,隱絢爛於硯背,此古人制硯取材之法,蓋因石品之雜者往往有礙發墨,故米南宮有「器以用為上」之論。大凡清逸之士厭繁華而慕高潔,此硯線條單純,池、堂之外都無紋飾,扣聲清越,石色青碧,大有金風送爽之秋氣。留一片「清空」於視線之內,則其心遠,其思逸,如此,雖然「結廬在人境」,盡可「心遠地自偏」矣。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雅俗二硯

昔時淘得二硯,雖然資質平平,卻一個近俗,一個近雅。閑來無事,細加端詳,倒也品出些味來,貼上來給諸友看看。

清 雙面淌池端硯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雙面硯宋代已出現,大多為淌池,背同面制。及至明清,仍然流行,或有正背形制相異者。此硯雙面淌池,硯堂平淺,光素無紋,看來似乎極其簡單,然而仔細品味,其方正的硯形,圓潤的廓線,方圓有則,規矩合度,再配以宋坑一片紅石色,顯示出溫文爾雅的品質。人們常稱飽讀詩書,行為有則,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的人為儒雅之士,此硯彷彿其人,內外一致,表裡如一,對之如沐春風,如飲醇酒,與之結交則味淡如水,鑒友如鏡。

故思簡單也是一種美,美在簡單而不枯燥,簡潔而不生硬,單純而不單調,簡單之美,使人忽略局部,統攝全體,得象而忘形,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素雅之硯,對之使人心靜,浮躁之人,用之可清塵心。

清青釉暖硯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民間硯追求實用,但不乏生動活潑的造型。此硯青釉缸胎,顯得比較粗燥,北地常見,南方偶遇。從實用角度看,以水盂、筆筒與硯組合,鳥背可作筆架,加以硯體中空為暖硯,可謂考慮周全。從審美角度看,水盂、筆筒與硯堂,高低錯落有致;三個圓面或內斂、或直口、或外展,富有變化,小鳥尾翹頭昂,更增添了靈動的氣氛;硯周束腰,弦紋三道,配以半圓門,以破單調。可見民間硯自有其獨特的審美情趣。

硯台作為書寫工具,士農工商皆用,所用對象不同,要求也相異,生產者會根據不同的要求製作不同的硯台。鄉間小民以硯為實用,並無審美要求,這倒給製作者留下了自由發揮想像的餘地。觀其造型,可以聯想到農村的廚房,硯堂為灶台、筆筒為煙道、水盂為菜缽、灶膛下可生火,極具鄉土生活氣息。《漢書?酈食其傳》雲「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鄉間小民以此硯盤算著年成的豐歉,家庭收支的平衡,筆耕為食,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具如同灶具,「硯田無荒年」在文人看來是一種精神寄託,本寓意為讀書入仕,食祿養生,進而在精神世界裡遨遊;這句話在此卻是本意,一個精於打算,善於經營的人,或可免受荒年的饑饉。


一方普硯的啟示

近於冷攤拾得普硯一方,為常見之玉山羅紋硯,額雕「一路連科」紋飾,清末民國所制。此類硯所見不下十數方,形制紋飾相同,造型當然工拙不齊,為批量生產之實用硯,似乎無甚價值,其實不然。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此硯長方平底,面平堂深池,額雕紋飾,蓮葉之下一鷺靜立左視,其足延伸為硯邊,頗有篆刻中「借邊」得味道,再看其縮頸瞪目,凝視前方,彷彿發現了水中之魚,靜中有動,神態生動之極。當時硯工大多未受正規的美術造型訓練,然而其傳神寫照之功卻如此了得,驚奇之餘,不免聯想到時下硯作,紋飾造型似乎全走寫實一路,硯工甚至去美術學院進修,但所出之硯,除了鋪張紋飾,造型卻極其呆板,究其因在於食而不化,重技輕藝,以手段為目的。中國式的美術訓練注重觀察自然,意會於心,厚積薄發。創作,造型不一定非常準確,而神態卻鬚生動活潑,山水、人物、花鳥都是活的,從「應物象形」「傳移模寫」而「遷想妙得」,最後達到「氣韻生動」。

硯之作為文具,必須充分考慮其實用性。該硯中有一個細節可以反映出古今硯作的不同。細察之,硯額蓮葉鷺鷥之下,向里深挖,巧妙利用硯石縱深,拓展硯池空間,按理說,玉山羅紋為粉砂板岩,橫向深挖可能會造成開裂,但還是這麼做了。反觀如今硯作,在硯材體積充足的情況下,紋飾累累,池堂狹小,已完全脫離了硯的本質意義,流於石雕擺件形式。即使作為石雕作品,其布局、造型、意境也遠遠達不到藝術品的高度,更無觀賞性可談。

近期熱文鏈接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文房丨賞硯如讀書,一樣的書卻有不同的讀法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瓷器丨歷史是過去的「現在」,現在是未來的歷史
話題丨盈寸之間,情意萬千
話題丨古玩不是你想賣就能賣!搞懂法規是關鍵!
造像丨對這件宋代觀音的幾點質疑
專欄丨中國文物藝術品如何流向英國

TAG:雅昌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山河堂賞硯(下)